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劝学》第一段中5个比喻,分别说明什么道理?(分别说明!)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灵鹊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07 02:14:31
《劝学》第一段中5个比喻,分别说明什么道理?(分别说明!)
《劝学》第一段中5个比喻,分别说明什么道理?(分别说明!)
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比喻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这两个比喻,使学习的人受到很大的启发和鼓舞.不过,要能“青于蓝”、“寒于水”,决不是“今日学,明日辍”所能办到的,必须不断地学,也就是说:“学不可以已”.所以,这两个比喻深刻有力地说明了中心论点,催人奋进.
  接着,文章进一步设喻,从根本上阐明道理:“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这正如梁启超所说,意思是“喻人之才质,非由先天本性而定,乃后起人功而定也”(见《荀子柬释》引).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但学习可以使人由“恶”变“善”,因此,他强调“輮”的作用.通过这个比喻,说明即使原来是地地道道的“不善”之人,经过学习,也可以“改变”成完全合乎道德规范的人.这显然是对学习者更大的鼓励.
  在强调了学习的重要作用后,文章以设喻引出论断:“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会取直,金属制成的刀剑之类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会锋利,这就好比君子广泛学习,而且每天检查省察自己,就会知识通达,行为没有过错.这样以设喻引出论断,显得更有说服力.论断句中的“日”字,与起句“学不可以已”的“已”字,紧密呼应,突出了要“知明而行无过”,就必须不断学习,从而有力地阐明了中心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