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请问作文,我拿什么拯救你?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灵鹊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4/29 07:04:02
请问作文,我拿什么拯救你?
请问作文,我拿什么拯救你?
近几年看学生的作文,很少有让人怦然心动的感觉,即便是中、高考满分作文或优秀期刊上的作品,也是有的华而不实,经不起推敲;有的莫名其妙,不知所云;有的又似曾相识.我有时会想,怎么唐宋时的人文学素养就那么好呢?写出来的诗文是如此优美,耐人寻味.难道是现代人越来越倒退,还是唐宋时代的人都把诗文写绝了?虽然早就有人批评中考或高考对学生的导向作用,但我认为并没有那么严重,可是今天,我终于知道问题的根源了. 前几天去省会参加了一个中考分析研讨会,会议的内容就是分析去年的中考题,预测今年的出题趋势,在讲到如何指导学生作文时,那位专家说,告诉你的学生们,在写议论文的时候,如果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例子,就可以随便编一个:外国的,古代的.老师不可能看出来,谁都不是万事通,老师也不可能什么都知道.字数凑不够,就可以多安排些段落,尤其是人物对话,一个人说一两句话就是一段.接着这位专家又提到卷面的问题,他说,作文,别太认真,写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不到万不得已就别涂改,否则影响卷面整洁. 专家还说,告诉你的学生们,不要玩危险游戏,对自己把握不大的,不要冒险去写,即使确实有真情实感,确实有写出来的欲望.在紧张限量的阅卷现场,没有哪位老师会对你的试卷仔细分析,因为在一份作文上停留的时间不过几十秒,所以别和老师玩什么曲径通幽,意味深长.需要学生做到“三言两语点题,中间三五段扣题,结尾收束有力,照应题目”.他还举了个例子,说一位考生写《怀想天空》,写的是给父亲送饭.本来阅卷老师已经给了他三类文的分数,但阅卷组长看到了,给了他一类文的分数,因为他说,这篇文章朴实,真诚,没有采用什么花哨的形式.可我们的学生没有这么幸运,不可能碰上阅卷组长. 应该说,这位专家的话非常切合实际,非常实用,对于学生作文拿高分确有帮助.谁不是冲着高分来的?但是让学生这样做无异于是教给学生投机取巧.试想,只要写够篇幅,清楚整齐,有好的形式,注意点题,就能得个不错的分数,谁还肯下苦功去读书做摘抄写笔记?谁还肯为了斟酌语言“吟咏一句话,捻断数茎须”?写作时,即使有很多话想表达,也会囿于形式而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 岂止是这位专家,有很多权威人士不也是这样给老师学生们洗脑的吗?想起去年去省城听课,一位特级教师给学生们讲解如何写作文.他用一个由老师改好的、充满诗情画意的作文开头,稍微改变一下就可以套用在不同的作文上.这真成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好段落”.还标榜是“简便易学的抢分技巧,优秀教师的锦囊妙计”.这位老师还把他的这套理论写成书,据说还很畅销.难怪学生的中考高考作文也是这个套路.江苏的王栋生老师就收集了用同样一句话作开头的套文:那句话是“屈原向我们走来”:
2004年江苏省的高考作文题是“山的沉稳,水的灵动”,考生写道:“屈原向我们走来……他的爱国之情,像山一样沉稳……他的文思,像水一样灵动……
2005年江苏省的高考作文题是“凤头、猪肚、豹尾与人生的关系”,考生写道:“屈原向我们走来……帝高阳之苗裔,他的出生,正是这样一种凤头……当他举身跳入赴汨罗江时,他画出了人生的豹尾……”
2007年江苏省的高考作文题是“怀想天空”,考生写道:“屈原向我们走来……他仰望着楚国的天空……”
这样的作文,怎么能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刻苦读书呢?完全是可以投机取巧的. 昨天看了郭学萍老师的博客,看到了两篇小学生作文,很是欣赏,第一篇是: 秋天 秋姑娘穿着五颜六色的礼服来了. 秋风是个马虎的理发师,它把梧桐树的“头发”先染上了黄色,不好看,又将它的“头发”卷了起来,还是不行,最后,只好给梧桐树剪了一个“光头”. 秋天也是个伟大的设计师,它让苹果树提着“小灯笼”,葡萄架拿着大串大串的“冰糖葫芦”.结果,苹果太重了,把苹果树的“手臂”都拉弯了.秋天,要数火红的枫树最美了,在远处看,微风吹拂着枫叶,好似一片跳动的火苗. 在秋天里,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期,所以,我很喜欢丰富多彩的秋天. 第二篇是: 妈妈回来了 妈妈到杭州出差就要回来了,我非常高兴. 妈妈回来了,能给我做很多好吃的饭菜,还辅导我做家庭作业.妈妈的怀抱很温暖,我还能躺在妈妈怀里听她讲故事.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会更丰富. 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非常想念她.想妈妈的感觉就是一种想哭的感觉. 这才是原汁原味的作文,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没有一点献媚讨分、哗众取宠的痕迹,纯净得如山间的清泉,让你的心霎时也变得明朗起来.可惜这第一篇作文还被否定,理由是没按老师给定的格式写.长此下去,学生们还怎么敢自由地写作? 看多了学生的作文现状,我有时会想到饮鸩止渴,急功近利这些成语.为了得到一点高分,学生创造的渴望都被扼杀在摇篮里,作文只剩了空壳,形式,没有了内容,再也激不起人们的热情.有时我还会想到,我们的文化会不会出现断层.我们悠久的历史有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可到了我们这一代,连篇像样的作文也拿不出来,只会用古人的词句装饰门面.后人探究原因,会说我们为了可怜的分数,扼杀了无数人的创造力,想象力,我们会不会感到有愧? 作文,真到了该拯救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