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海洋文明谁提出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灵鹊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08 09:23:58
海洋文明谁提出的
海洋文明谁提出的
人类文明是由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共同构成的.海洋文明一词最早出现在李二和《舟船的诞生》一文中,后被国内外学界陆续引用.   海洋文化与大陆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中华古代文明,就是由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融合而成的.陆上的火与石斧创造出了舟船,舟船的水上活动又推动了大陆文化的发展.独木舟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它不仅体现了人类生产力的发展程度,以及整个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而且为人类海洋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纪元.   人类的特性,就是对未知世界的探求与渴望.   人类对水的依赖是如此的强烈.只要有水流经过,人类就会逐水漂航.古埃及的尼罗河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及古代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文明,莫不缘此而生.同样,在海洋上,只要有海岛(在人们的视野)出现,人们就会乘舟船逐岛而去,从而建立起陆海之间的文化交往.古代中国的文化,就是这样被一步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的.   中国不仅是一个国土广袤的大陆国家,黄河、长江做为母亲河哺育了中华民族并使中国以其古老的文明著称于世;中国同时又是一个具有漫长海岸线和辽阔海洋的海洋国家.伟大的中华民族同地中海国家一样,都是人类海洋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内涵丰富的海洋文化,是人类历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不仅早在7000年之前就创造了辉煌的航海历史,而且远在7000年频繁而漫长的航海中,把最早的人类文明、古代文化和科学技术带到了美洲和世界各地(李二和《中国水运史》绪论).   这是由世界各地先后出土和发掘的大量的、历代文物及世界各国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历代古文献资料的研究,包括多次有关中国海洋文化的国际学术研讨会结果所达成的共识.   在我国浙江余姚县的河姆渡遗址,出土了五支木桨.其中一支残长为62.4厘米,残宽为10.8厘米;另一支残长为92厘米,残宽9厘米.经碳14测定,五支木桨距今年代为7000年左右,属母系氏族社会遗物.同层出土的还有近百种动植物和带有榫卯和企口板结构的房屋建筑所用的木料遗存,还有炭化稻粒等.这证明,渔猎和采集在当时的经济生活中,仍然起着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河姆渡遗址位于杭州湾以南的宁绍平原,姚江从遗址的西部和南部流过,南为四明山,与河姆渡隔江相望.遗址海拔仅3—4米,在古代可能是一片汪洋或低洼的沼泽地.值的特别注意的是,在出土木桨的桨柄与桨叶结合处,阴刻有弦纹和斜线纹图饰.由此证明,如此雕工精细的木桨,决不是最原始的,当有一个漫长的发展和演化过程.那麽原始木桨的出现,应当更早一些,可能在8000年左右(李二和《中国水运史》第1章中就作了大胆的推论).无独有偶,同样是在浙江杭州,在萧山跨湖桥新石器遗址,又出土挖掘出了一只独木舟.经碳14测定,这只木舟的距今年代为7500—8000年,这恰与我们在《中国水运史》中的推断相吻合.应当说这是一个惊人的发现,这是我国迄今发掘到的一只最早的独木舟(李二和《海上七千年》).   那麽,人们不仅要问:舟船的起源到底在何时?谁是舟船的发明者?   这在古代浩繁的典籍中,说法却不一.   《山海经海内经》中说,番(凡)禺始作舟.《墨子》说,是巧垂.《吕氏春秋》却说是舜的臣子虞姁(于许).《发蒙记》中又说是舜的另一个臣子伯益.《世本》中又说,是黄帝的两个臣子共鼓、货狄.《易经·系辞下》说:“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说黄帝“刽木为舟,剡木为楫,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   另外,我国远古文献中对舟船的记载也很多.《世本》中,有巴人乘土船浮夷水(今清江)之说;《尔雅·释水》:“庶人乘泭”、“并木以渡”;《国语·齐语》中说“方舟设泭;《越绝书》中说“方船设泭,乘桴洛河”;《论语·公冶长》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等都是古代对舟筏的记载.   马克思曾说:“一般说来,劳动过程只要稍有一点发展,就已经需要经过加工的劳动资料.”而“火和石斧通常已经使人们能够制造独木舟.”古代中国舟船文化的史实恰恰证明了这一点.《世本》说:“古者观落叶以为舟”;《淮南子》说:“见窍(翘)木浮而知为舟.”“浮”的现象和概念赋予了人们美好的想象;导致人们去“刳木”,使其变轻易浮,从而产生了独木舟.   但不管怎么说,无论是谁发明的,无管是怎样一种说法,它都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独木舟的出现,直观地说明了古代中国人民在舟船科技与海洋文化方面非凡的发明和创造力;她扩大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同时也揭开了人类水运历史的序幕、揭开了舟船文化和海洋文化的序幕.   近年来,我国和世界各地出土的有关与中国古代舟船文化有关的文物、历史遗存越来越多.   除了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7000年前的雕花木桨,和杭州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的8000年前的独木舟,在江苏武进出土的战国时期的特大独木舟,至今陈列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还有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沉船等,都分别诉说着古代中国的航海技术和发展水平.   那么,舟船文化的发生与发展,是不是一件独立的事情?当然不是.她既是人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又直接推动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与提高,几乎影响了人类所有科学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在长岛县广鹿岛吴家村,出土了“杯底舟形器”;丹东东沟县马家店后洼滨海的新石器遗址中,出土了距今6000年前的仿舟陶器,同时还有伴出的骨鱼钩、骨鱼叉和重达两公斤的石网坠,以及距今5000年前的鲸鱼颈椎骨等.1976年,在辽东半岛大连沿海的郭家村新石器遗址中,也出土了仿舟陶器;1973年,湖北宜都红花套还出土了距今5600多年的陶船.在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中,出土了一只距今为4700年前的青枫木木桨;在陕西宝鸡北首岭,发倔出了一件船型彩陶壶,上面绘制有展开的精密网纹.这当然是古人用船拉网捕鱼的又一物证.迄今为止,光是在武昌、汉阳等地就发现了数千处新石器文化遗址,其出土的文物大多与舟船、水和海洋有关.   位于南部渤海水域的山东长岛县,更是海洋文化的摇蓝.这里发掘出土了从旧石器到铁器时代 的一系列重要文化遗存.其中新石器时代遗址有33处.在黑山北庄遗址中,发掘出两座四五十人的合葬墓,一座以海螺铺身,显然为海洋葬俗.里面出土的彩陶以红花黑彩的波浪形纹为主,当与水居有关.更有大量的贝壳和鱼骨.所有出土的文物,无不反映出我国母系氏族社会,渔猎生活重要的社会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