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安徒生童话的作者是谁?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灵鹊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4/28 06:53:04
安徒生童话的作者是谁?
安徒生童话的作者是谁?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丹麦作家,诗人,因为他的童话故事而世界闻名.他最著名的童话故事有《小锡兵》、《冰雪女王》、《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和《红鞋》等.安徒生生前曾得到皇家的致敬,并被高度赞扬为给全欧洲的一代孩子带来了欢乐.他的作品已经被译为150多种语言,成千上万册童话书在全球陆续发行出版.他的童话故事还激发了大量电影,舞台剧,芭蕾舞剧以及电影动画的制作.
  他被尊为"现代童话之父''''世界童话创始人".1805年4月2日生于丹麦菲英岛欧登塞的贫民区,受过良好的大学教育.他的父亲是个穷鞋匠,曾自愿服役,抗击拿破仑·波拿巴的侵略,退伍后于1816年病故.当洗衣工的母亲不久改嫁.安徒生从小就被贫困所折磨着,先后在几家店铺里做学徒,没有受过十分正规的教育.他在少年时代就对舞台有兴趣,幻想去当一名歌唱家、演员或剧作家.1819年在哥本哈根皇家剧院当了一名小配角.后因为嗓子失润被解雇.从此开始学习写作,但写的剧本完全不适于演出,根本没有剧院愿意采用.1822年得到剧院导演约纳斯·科林的资助,就读于斯莱厄尔瑟的一所文法学校.这一年他写了书,有些故事表现了善和美必胜的乐观信念,有些则非常悲观,结局极为不幸,他的故事之所以有着强烈吸引力,部分原因是他同情不幸者和流浪者.他还写过戏剧、小说、诗歌、游记和几本自传.他的著作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家喻户晓的名著.其中,《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被选入语文教科书.
  安徒生小时候不仅经常和饥饿打交道,而且还处处遭到人们的鄙视.但他心里却有一个在当时被认为是与他出身不相称的、“异想天开”的“志愿”——他想当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一个高雅的芭蕾舞演员,一个宏伟的歌唱家,一个在舞台上表演人生、创造“美”的艺术家.为此,他在一般庸俗不堪的人的眼中就成了一个天大的笑柄.但他却一点也不感到气馁,而是发誓要做的更好.
  安徒生14岁就离开了家乡奥登塞市,在当时那个世态炎凉的社会里,等待他的是一种什么命运.饥饿和精神上的打击与他结了不解之缘.但他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了种种困难.虽然由于贫困和由此而带来的疾病折磨了他的身体,毁坏了他的体形和声音,使他不能成为一个舞台艺术家,但他以坚强的意志最后还是达到了他的目的:他成为全世界亿万儿童所喜爱的童话作家.他在童话作品中所创造出的美和诗,成为人类永远享受不尽的精神财富和艺术宝藏.
  1875年8月4日上午11时,因肝癌逝世于朋友的乡间别墅.丧礼备极哀荣,享年70岁.
  安徒生文学生涯始于1822年.早期主要撰写诗歌和剧本.进入大学后,创作日趋成熟.曾发表游记和歌舞喜剧,出版诗集和诗剧.
  安徒生童话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即诗意的美和喜剧性的幽默.前者为主导风格,多体现在歌颂性的童话中,后者多体现在讽刺性的童话中.
  安徒生写过三部自传,反映了他自己不幸的身世和遭遇,同时也表现了丹麦的社会矛盾,具有深刻的现实性和人民性.
  这位童话大师一生坚持不懈地进行创作,把他的天才和生命献给“未来的一代”,直到去世前三年,共写了168篇童话和故事.他的作品被译成80多种语言.他以诗意而又幽默的笔调,改变了现代童话的面貌,并开启了创作童话的先河.最可贵的是,安徒生的作品中闪耀着普遍的人性的光辉,超越了不同国家、种族与文化,因此历久弥新,被世界各地的人们反复传诵.安徒生童话所取得的巨大艺术成就和思想成就,至今仍无人能够企及.
  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体现了丹麦文学中的民主传统和现实主义倾向.他的最好的童话脍炙人口,到今天还为世界上众多的成年人和儿童所传诵.有些童话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看门人的儿子》等,既真实地描绘了穷苦人的悲惨生活,又渗透着浪漫主义的情调和幻想.由于作者出身贫寒,对于社会上贫富不均、弱肉强食的现象感受极深,因此他一方面以真挚的笔触热烈歌颂劳动人民,同情不幸的穷人,赞美他们的善良、纯洁等高尚品质;另一方面又愤怒地鞭挞了残暴、贪婪、虚弱、愚蠢的反动统治阶级和剥削者,揭露了教会僧侣的丑行和人们的种种陋习,不遗余力地批判了社会罪恶.《皇帝的新装》辛辣地讽刺了皇帝的昏庸无能和朝臣们阿谀逢迎的丑态;《夜莺》和《豌豆上的公主》嘲笑了贵族的无知和脆弱.《白雪皇后》则表现了作者对人类理想的看法,即坚信“真善美终将取得胜利”的乐观主义信念.他在最后一部作品《园丁和主人》中,还着力塑造了一个真正的爱国者的形象,反映了作者本人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
  安徒生的一些童话故事,特别是晚期的某些作品,也显示出他思想上的局限性.他虽然把满腔同情倾注在穷苦人身上,但因找不到摆脱不幸的道路,又以伤感的眼光看待世界,流露出消极情绪.他认为上帝是真、善、美的化身,可以引导人们走向“幸福”.他在作品中有时也进行道德说教,宣扬基督教的博爱思想,提倡容忍与和解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