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英语翻译第三页!A letter from a penfrieng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灵鹊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4/29 12:01:17
英语翻译
第三页!A letter from a penfrieng
英语翻译第三页!A letter from a penfrieng
我认为学龄前的孩子的教育应以习惯的养成为主.其他方面就是应该让孩子在古代经典方面多下功夫.大人要为孩子多读这方面的典籍,让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在经典文化中,对其一生成长都有很多益处.推荐一篇文章给你看(虽然你的孩子还小,但开始这样的学习却并不算早)——
历史经验表明,一个人在幼年时就受到中国文化元典精神的熏陶所种下的智慧种子,不仅有利于智力开发从而理解性的学习能力的提高,而且具有扎实的语言文化功底,从而对以后的成长和事业的成就具有重要作用.近现代以来的国学大师、思想文化界的巨擘名人(即使是激烈批判否定传统文化者流如胡适、鲁迅们,也是从小就熟读四书五经,深受民族文化乳养的),乃至自然科学家(如气象学家竺可桢、数学家陈省身、物理学家杨振宁、李政道等)在年轻时期就能取得很高的学术成就,无一不是得益于早年读经教育所奠定的深厚的文化基础.因此,我们认为素质教育必须从儿童诵读文化经典开始.其理由有三:
第一、这是教育规律本身的要求.根据现代脑科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人在六岁之前是记忆力最好的时期,十二岁之前次之.十三岁之后天生的记忆能力就逐渐衰退,而理解能力却逐步增强了.我们对儿童的早期教育,应当遵循这一科学规律.十二岁之前的教学内容应以记忆为主,十三岁即进入初中阶段以后,再逐步增加以理解为主的教学内容.实践证明,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现在照搬西方教育模式在小学阶段就注重理解性内容的教学,却是戕害儿童,使他们从小就视学习为畏途,以读书为苦,从而厌学、逃学的重要原因.中国传统的诵读经典的教育方法与现在的西式教育模式相比,孰优孰劣?我们还是看看过来人是怎么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和主张废止儿童读经、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始作俑者胡适先生,在晚年的自传回忆中颇为自鸣得意地宣称由他“策动的这项运动”,“于1920年,在那个守旧政府教育部明令(支持)之下得到了胜利”.但是,他的学生唐德刚先生作为亲身经历了那场运动的过来人,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这场推行白话文运动——尤其是以白话文为中小学“教育工具”这一点——其建设性和破坏性究竟孰轻孰重,最好还是让在这个运动影响最重的时期受中小学教育的过来人,来现身说法,因为他们是这场“教育实验”中的“实验豚鼠”(guinea pig).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是祸是福,亲身感受,最为真切.
笔者不敏,便生在“祸福身受”这一辈之中.…请先从个人亲身的感受说起:笔者本人就是胡先生所称许的当年在“新学制”之下受教育的“小学生”之一,不幸我是个乡下孩子.那时最近的“国民小学”距我家也在十里之外.上不了公立小学,就只好留在家里,在祖父延师设立的“改良私塾”上学,由塾师分授英、汉、算三门功课.
先祖原是位“革命党”,后来又是陈独秀的好友和崇拜者.因而他在家里一旦当政,便把祖宗留下的封建称呼、磕头仪式,全部豁免.可是他对我们这个“改良私塾”里的“汉文”一课的教学却十分“反动”:他规定我们要背诵短篇的古文选读,作文也以文言文为主,不许用白话.
启蒙之后,笔者便在这个改良私塾之内,被“改良”了有七八年之久.我们的“汉文”也就从“床前明月光”,一直背诵到“若稽古帝尧”.最后连《左传选萃》到《史记菁华录》也能整本的背.那些故事都有趣而易解.我的同班“同学”,除了两三位“实在念不进去”的表姊表弟外,大多数的孩子均不以为苦.最后在家中长辈的“物质刺激”之下,竟然也主动读起《通鉴》、《文选》等大部头书来.
在我十二岁的那一年春天,家人为要送我们投考初中,乃把我和两位同年的表兄送入附近一所小学.插班入六年级下学期,以便取得一张“小学文凭”.
这所小学是两位留美乡绅筹款设立的.全校一半是新建的西式楼房,操场上“足篮排网”一应俱全,校舍内“图书馆”、“实验室”也应有尽有.笔者等三个土孩子初入此“洋学堂”,真是眼花缭乱,自惭土气熏人.
我记得我们小学之中国语班所用的教材,便是适之先生在本文中所说的新学制国语教科书.我清楚地记得,我所上的第一堂国语课,便是一位黄慰先老师教的,有关“早晨和雄鸡”的白话诗.那首诗的开头几句似乎是这样的:
喔喔喔,白月照黑屋……
喔喔喔,只听富人笑,哪闻穷人哭……
喔喔喔,……
喔喔喔,……
那时,表兄和我虽然都已经能背诵全篇《项羽本纪》(约9000余字——引者注),但是上国语班时,我们三人还是和其他六年级“同学”一起,大喔而特喔.
在我们这个“毕业班”楼下那一间便是“初小一年级班”.他们的国语课,我还记得几句:
叮当叮,上午8点钟——了!
我们上学去.
叮当叮,下午3点钟——了!
我们放学回.
那时的小学生们念国语还有朗诵的习惯.所以早晨上“晨课”,晚间上“自习”,只听见全楼上下几十个孩子们,一边“喔喔喔……”,一边“叮当叮……”,好不热闹!
小学毕业后,表兄和我又考进了当地的初中.我记得初一国文班上也有一篇,大概是胡适之先生北大里“成熟的学生”所翻译的,俄国盲诗人艾罗先珂所写的《时光老人》.我也记得其中几句好像是:
时光老人,嘀嗒、嘀嗒,
嘀嗒、嘀嗒,
无必要,莫奔跑……
表兄和我又在这国文班上,“嘀嗒、嘀嗒”了一学年.[1]
在过来人现身说法的历史事实面前,新文化运动的功过是非、两种教育制度的孰优孰劣,立见分晓,一切言语的争辩都是苍白无力而多余的.
第二,教育实践引发的思考.废止中国传统的诵读经典教育,照搬西方教育模式;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盲目荒唐举措,已经耽误了几代中国人,制造了可怕的文化沙漠.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很多社会有识之士,甚至佛教界的人士,在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后,都在不计任何报酬地为推广儿童诵读经典活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弘扬民族文化默默无闻地作奉献,精神十分感人.据有关信息,在南怀瑾先生倡导下的 “传统文化断层再造工程”,已经取得了显著效果.由台湾学人王才贵、蔡续礼等人运作推广的儿童读经典活动,先后在台湾、香港、大陆,以及东南亚和欧美等一切有华人的地方,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参加儿童已达数百万、上千万.一些从事幼儿或小学教育的教育工作者,也尝试着在现有的教育体制内进行补苴罅漏式的经典诵读的教学实验,然而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可喜成绩.笔者所在地蚌埠市有一位小学老师从2003年秋天开始在其所带的班级(四年级)进行儿童诵读经典的试验,每天只用放学前的5 —10分钟时间诵读一到两章,一学期下来,全班同学都能把《老子》全部背下来;有的背了七遍.从2004年春第二学期开始到暑假前,学生背诵的速度出现了惊人的飞跃,全班同学将《论语》、《大学》、《中庸》已全部背完,有的学生还背会了几百首唐诗宋词.而这个班不仅因此而各门功课成绩都名列前茅,而且在精神气质方面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待人接物、举止言谈等方面前后判若两人.
这里,我们不妨引用这个班的学生在读诵经典后所写的作文,来解读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道:“读完经典《老子》的我,增添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新知识,领悟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书中有这么一句话:‘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意思是这样的:善良的人你对他好,他就会变得更加善良,残忍的人你也不计前嫌地善待他,他也会因为你的感染而变得善良起来,那么你才是真正善良的人;讲信用的人你对他讲信用,她就会变得更加守信,不讲信用的人你也去对她讲信用,她就会因为你的熏陶而变得讲信用,那么,你才会是个真正守信的人.老子这几句话说的多在理啊!生活中,大家如果都能这样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关心,多一份宽容,那么,世界不就会变得更加美好吗?每个人都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注意它对周围的人是否有影响.”还有一位同学写道:“《老子三十章》说‘大军之后必有凶年’,是说你若发动战争,当地一定会造到灾难.告诉人们不要随意发动战争,不能做损害别人的事.啊,在这些古文经典中,我学会了各种做人的道理,我要把这些书推荐给大人们,帮助他们‘复归于婴儿’”.从孩子们这些稚气质朴的语言中,大人们难道不应当领悟和学习点什么吗?
然而,对儿童诵读经典教育,人们却褒贬不一,毁誉纷纷.一些家长和教师最主要的担心,就是觉得文言文经典文字佶屈聱牙、晦涩难懂,怕孩子读不懂;或者是怕耽误学业,影响考试成绩;甚至认为这样做不够与时俱进,是复古倒退.这种担心正表明,家长和老师是在用成人的思维方式看待儿童的学习,既不懂教育心理学,也不明白文化精神需要在人生磨历中去涵泳领悟的道理,更不懂得诵读传统文化经典对于开发儿童智力的重大作用和深层奥秘.
第三,中华民族的发展机遇提出的迫切要求.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世界性的“中国文化热”到目前的“汉语热”,都预示着中华民族振兴和为全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千年一遇的机遇的到来.但是面对这一机遇,却明显暴露出国人准备不足的窘迫.据报道,原计划在全世界建立一百多所孔子学院,目前已发展到五百所,有三千多万人要求学汉语(与全世界有十亿人学英语相比还是少得可怜).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影响的扩大,学汉语的人数还会与日剧增.但我们却派不出那么多汉语师资.还应意识到,我们在世界各地创办孔子学院,不只是要教外国人学汉语、识汉字,更重要的是要传播中华文化精神,让外国人从深层次认识和了解中国.而要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精神,如果没有幼年的读经功底,显然是无法胜任的.人们从现实功利的角度强调外语教育、计算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但却严重忽视或没有意识到传统文化教育、民族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也是要从娃娃抓起的.近几年,武汉大学创办国学本科教育实验班,并从0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创办国学院,都是值得称道的弘扬民族文化的举措.但是,生源却令人堪忧.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民族文化经典的基础教育,哪里会有高层次国学研究的人才资源!
儿童通过诵读“四书五经”、《老子》、《庄子》、《黄帝内经》以及先秦诸子等中国文化元典,在人格培养和智力开发等方面的显著效果所显示的传统文化对素质教育的重大作用,已经得到儿童家长、学校老师和社会各方面的认可与好评.传统文化经典教育的重要作用和重大意义,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传统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也正在经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