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儿子元恂和元恪是公元483年闰4月哪天生的啊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灵鹊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5/06 00:16:59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儿子元恂和元恪是公元483年闰4月哪天生的啊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儿子元恂和元恪是公元483年闰4月哪天生的啊
北魏的历代惯例,长子是要立为太子的,
从出生起就被高度重视,因此元恂出生大赦、命名大赦、立太子赐民爵,很隆重.
而次子以及次子以下是不可能继位的,所以不重视,也不会有记载,因此元恪在他被立为太子之前一切都是空白的.
从下面史料来分析看
元恂是生在太和七年【483】年闰四月癸丑
这个是毋容置疑的日子.
百度说483年的闰四月癸丑是二十九日
那就是说元恂出生日期是483年闰四月二十九日.
关于元恪,除了在本纪里说他生在483年闰四月,
没有具体说明生日是哪天.
而他不是长子所以没有得到重视,
因此他被立太子之前资料是一片空白,
长子元恂出生在闰四月二十九日
那么做为次子的元恪
既然也生在闰四月,
那只有二十九日和三十日
或许元恪和元恂同日生,
或许元恪是三十日生
这个只有期待新出土史料来佐证了.
下面贴出有限史料:
【太和】七年···闰月癸丑,皇子生,大赦.
十年···六月乙卯,名皇字曰恂,大赦.
十七年··六月···立皇子恂为皇太子.秋七月癸丑,以皇太子立,诏赐人为父后者爵一级,为公士.曾为吏属者爵二级,为上造.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人粟五斛.
十八年···二月···皇太子朝于蒲地.···八月亥亥,皇太子朝于行宫.
十九年···五月····庚辰,皇太子朝于平桃城.·····甲午,皇太子冠于庙.···六月···癸卯,诏皇太子赴平城宫.
二十年···十二月·····丙寅,废皇太子恂为庶人.
二十一年春正月丙申,立皇子恪为皇太子.赐天下为父后者爵一级.
冬十月···乙亥,追废贞皇后林氏为庶人.
----------------------------
以上北史魏纪第三
世宗宣武皇帝讳恪,孝文皇帝第二子也.
母曰高夫人.初,梦为日所逐,避于床下.日化为龙,绕己数匝,寤而惊悸,遂有娠.
【【太和七年闰四月,生帝于平城宫.】】二十一年正月丙申,立为皇太子.
---------------
以上北史魏纪第四
【太和】七年···闰月癸丑,皇子生,大赦天下.
十年···六月辛酉,幸方山.己卯,名皇子曰恂,大赦天下.
十有七年···六月···立皇子恂为皇太子.秋七月癸丑,以皇太子立,诏赐民为人后者爵一级,为公士;曾为吏属者爵二级,为上造;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人粟五斛.
十有八年···二月···皇太子朝于蒲池.···八月癸卯,皇太子朝于行宫.
十有九年···五月···庚辰,皇太子朝于平桃城.····甲午,皇太子冠于庙.···六月···癸卯,诏皇太子赴平城宫.
二十年····十有二月···丙寅,废皇太子恂为庶人;丁卯,告太庙.
二十有一年春正月丙申,立皇子恪为皇太子,赐天下为父后者爵一级.
冬十月···乙亥,追废贞皇后林氏为庶人.
-------------------
以上魏书卷七上帝纪第七◎高祖纪上
世宗宣武皇帝,讳恪,高祖孝文皇帝第二子.
母曰高夫人,初,梦为日所逐,避于床下.
日化为龙,绕己数匝,寤而惊悸,既而有娠.
【【太和七年闰四月,生帝于平城宫.】】
二十一年正月甲午,立为皇太子.
--------------------------
以上魏书卷八帝纪第八◎世宗纪
太祖高皇帝永明元年(癸亥,公元四八三年)
闰月,癸丑,魏主后宫平凉林氏生子恂,大赦.
文明太后以恂当为太子,赐林氏死,自抚养恂.
世祖武皇帝上之下永明四年(丙寅,公元四八六年)
六月,辛酉,魏主如方山.
己卯,魏文明太后赐皇子恂名,大赦.
世祖武皇帝下永明十一年(癸酉,公元四九三年)
秋,七月,癸丑,魏立皇子恂为太子.
高宗明皇帝中建武二年(乙亥,公元四九五年)
五月···甲戌,魏主如滑台;丙子,舍于石济.庚辰,太子出迎于平桃城.···甲午,魏太子冠于庙.
六月···癸卯,魏主使太子如平城赴太师熙之丧.
高宗明皇帝中建武三年(丙子,公元四九六年)
魏主引见群臣于清徽堂,议废太子恂.太子太傅穆亮、少保李冲免冠顿首谢.
帝曰:“卿所谢者私也,我所议者国也!‘大义灭亲’,古人所贵.今恂欲违父逃叛,跨据恒、朔,天下之恶孰大焉!若不去之,乃社稷之忧也.”
闰月,丙寅,废恂为庶人,置于河阳无鼻城,以兵守之,服食所供,粗免饥寒而已.
高宗明皇帝下建武四年(丁丑,公元四九七年)
春,正月···丙申,魏立皇子恪为太子.魏主宴于清徽堂,语及太子恂,李冲谢曰:“臣忝师傅,不能辅导.”帝曰:“朕尚不能化其恶,师傅何谢也!”
夏四月···魏太子恂既废,颇自悔过.御史中尉李彪密表恂复与左右谋逆,魏主使中书侍郎邢蛮与咸阳王禧,奉诏赍椒酒诣河阳,赐恂死,敛以粗棺、常服,瘗于河阳.
---------------------
以上资治通鉴卷135-卷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