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纥奚 怎么读?详细....尽快.....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灵鹊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01 17:03:51
纥奚 怎么读?
详细....尽快.....
纥奚 怎么读?详细....尽快.....
hé xī
姓氏渊源:
单一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漠北古鲜卑族宇文部分支纥奚部族,属于以部族名称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魏书·官氏志》上记载:“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复姓纥奚氏,迁徙定居中原后,改为汉姓嵇,遂成嵇氏.”
据史籍《魏书·卷三十四·列传二十二》上记载:“有嵇拔者,世为纥奚部帅之.尚昭成女,生子拔,卒于尚书令也,主有功,超授敬大司马、大将军,其父根,皇始初率众归魏.太祖嘉拔尚华阴公主,生子敬.元绍之逆封长乐王.卒.子护,袭爵,拜外都大官.太和中,诏以护年迈,既末致仕,令依旧养老之例.卒,子彦嗣.根事迹遗落,故略附云.”并附注:“有嵇拔者诸本‘嵇’作‘奚’,北史卷二五本传作‘嵇’.按卷三太宗纪永兴三年十二月甲午见‘任城公嵇拔’,泰常四年甲戌,记‘献怀长公主子嵇敬封长乐王’,与此传合.卷一一三官氏志:‘纥奚氏后改为嵇氏.’这里‘奚’字乃涉下‘纥奚部帅’而讹,今据北史改.又传失书嵇拔封爵.”
纥奚氏,是古代鲜卑族拓拔部中一支势力庞大的部族,主体包括纥突邻、纥奚两个部分.史料记载,“纥突邻大屋地革蕞,而纥奚居大库寒等地”.原游牧于意辛山附近一带地区(今山西大同北塞),意辛山,山阳面古鲜卑语称“纥突邻”,山阴面称“纥奚”,纥奚部的称谓便由此而来,后成为部族人的姓氏,称纥奚氏.
在北魏孝文帝积极推行汉化改革政策后,库莫奚族纥奚氏族众,皆改为汉姓嵇氏,亦有改奚氏者.后在东西魏时期此族又复旧姓.进入唐朝时期后,库莫奚族人的大部分逐渐融合入汉族之中,纥奚氏族众仍然改为汉姓嵇氏、奚氏,亦有改为汉姓纥氏、何氏、贺氏者.
二.郡望:
代 郡:亦称代国.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始置代郡.秦朝时期先为代郡,后为代县.汉朝初期为代国,后改回为代郡,治所在桑乾县(今山西宁武),东汉时期移郡治至高柳(今山西阳高).晋朝事情移郡治到代县(今山西代县),晋永嘉后期废黜,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蔚县西南一带.北魏时期亦置代郡,治所在平城(今山西大同).
南安郡:西汉时期置县,治所在狄道(今甘肃陇西).东汉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分汉阳郡再置郡,治所亦在狄道(今甘肃陇西渭水南岸),其时辖地在甘肃陇西县东部及定西、武山县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的梁国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亦置南安郡,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西部各县,为全省三郡之一,辖兴、泉、漳三地.隋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改郡为县.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宗二年(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隋朝初年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
三.历史名人:
纥奚牧:(生卒年待考),代人(今山西大同).著名南北朝时期北魏大臣.
重厚有智谋.魏太祖拓跋珪宠遇之,称之曰仲兄.
初,刘显谋害拓跋珪,梁眷知其谋,潜使纥奚牧与穆崇至七介山以告,语在《崇传》.
后拓跋珪要录先帝旧臣,又以纥奚牧告显之功,拜为治民长,敷奏政事,参与计谋.
拓跋珪征慕容宝,纥奚牧加辅国将军,略地晋川,获宝丹阳王买得及离石护军高秀和于平陶.拓跋珪大喜,以军功拜纥奚牧为并州刺史,赐爵任城公.
由于并州与后秦国接界,后秦君主姚兴多次派兵侵扰边境,纥奚牧乃写信与姚兴,称顿首,钧礼抗之,谴责姚兴侵边不直之意.
后来姚兴由于要与北魏通和,又暗恨纥奚牧,便在魏太祖面前挑拨,拓跋珪中计,大怒之下将纥奚牧杀了.后醒悔,厚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