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寒假四篇就是1.自由2.征文3.礼仪节俭4.勤劳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灵鹊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05 11:38:55
寒假四篇就是1.自由2.征文3.礼仪节俭4.勤劳
寒假四篇就是1.自由2.征文3.礼仪节俭4.勤劳
虎的起源
虎是由古食肉类进化而来.其中,类虎古猫就是现今的虎的祖先.后来,古猫类又分化为三支:真猫类、恐猫类和真剑齿虎类.其中后两者均在第四纪冰河期灭绝,只有真猫类幸存下来,并分化成猫族和豹族两大类群延续至今.现今的虎,是豹族成员之一.
虎和人类
《民俗通义》中说:“虎,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所以,在古代文学中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图像象征东、南、西、北4个方位.虎对人似乎并不亲切,却给人以亲切的印象.虎是神的化身,而且赋予它人性的美德与智慧,在人们心中,它既是神兽,也是义兽.这充分体现出虎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和虎文化对世人的影响.
虎为什么加“老”
古人对自己畏惧的东西普遍采取了“敬而远之”的态度.于是,在这些事物之前冠以“老”字,以表示敬畏和不敢得罪的意思.所以,虎便成了“老”虎.有些方因为迷信,在说到老虎时,甚至不敢直呼其名,而叫它“大虫”.
虎和“王”字
虎前额上的花纹构成中国的“王”字,事实上,中国的“王”字就是因了老虎而来的.虎是森林之王,因此中国人巧妙地以它前额上的花纹作为一个汉字,意思是统治者.如今,这个字已成为百家姓中的一个了.
虎与 “占山为王”
老虎除了在交配时期,从不与其他老虎交往,是一种孤独的森林动物.雌虎独自生产和喂养幼虎,当幼虎成年后,就将领地遗留给它,独自去寻找新的领地.每只老虎占领一块领地后,就会将本地所有大型食肉动物如狼、豹、熊等赶走,所谓“占山为王”.
虎和民间习俗
在中国的传说中,人们相信虎是极其有力的动物,它们能驱除家庭的三大灾难:火灾、失窃和邪恶.所以虎画经常被挂在墙上并正对着大门,以使恶魔因害怕而不敢进入.以至于在当代中国,也有让儿童戴虎头帽,穿虎头鞋以驱邪的习俗,还有的地方人们睡虎头枕,意思是要使自己更加强壮.
陕西华县一带流行“挂老虎馍”的婚姻风俗.迎亲前,男方的舅家要蒸一对老虎馍,用红绳拴在一起,新娘一到,便将老虎馍挂到她脖子上.进门后取下来,让新郎新娘分着吃,表示两人同约会.值得一提的是,这对老虎馍还有公母之分,公老虎馍的头上有一个“王”字,表示男子要当家作主;母老虎馍的头上有一对飞鸟,表示夫唱妇随,妻随夫飞;每个老虎脖子前还有一只小老虎,表示祝愿新人早生贵子.
虎文化
人们对虎的崇拜源自楚文化中对虎图腾的崇拜.虎一直受到汉民族的崇拜.据考证,虎的形象在古羌戎族也有出现,但在我国西南地区最为流行.自汉代以后虎一直成为劳动人民喜爱的保护神,而没有成为帝王的象征,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化与发展,崇虎的文化意识,已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观念.长期以来,虎一直被当作是正义、勇猛、威严、权力和力量的象征,为人们所敬畏.在中国生肖中虎排位第三,普遍被认为是世上所有兽类的统治者.出生于虎年的人被认为是英勇的、乐观的,也是宽容的、慷慨的,他们能够长寿,而且,善于领导而不是服从.
虎符
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采用铜制的虎形作为中央发给地方官或驻军首领的调兵凭证,称为虎符.虎符的背面刻有铭文,分为两半,右半存于朝廷,左半发给统兵将帅或地方长官.虎符从来都是专符专用,一地一符,绝不可能用一个虎符同时调动两个地方的军队.
战国时期,秦国发兵围困赵国国都邯郸,赵平原君因为夫人是魏信陵君的姐姐,于是向魏王及信陵君求援,魏王便派出老将晋鄙率领10万军队救援赵国,但后来又畏惧秦国的强大,中途停下来命令驻军观望.魏国公子信陵君想法简单,救援心切,为了驰援邯郸,就与魏王夫人如姬密密谋划,让如姬在魏王卧室内偷出虎符,并用这个虎符掌握了晋鄙的军队,大破秦兵,救了赵国.
传说中的白虎
在历史中,中国、韩国、尼泊尔及一些东南亚国家的文献也有记载关于白虎的文字.在中国,白虎更成了一种神物,唯有当帝王具备德政或是天下太平的时候才会出现,所以现在的中国大陆动物园都很热衷于繁育白虎等“吉祥异兽”.在四象中,白虎和青龙对应,是代表西方的灵兽.
据记载,第一个发现白虎的人是1951年印度一位土王摩诃拉伽(意即“伟大的国王”)马尔坦德•辛格,当时马尔坦德正在打猎,这只野生孟加拉小白虎被发现时只有9个月大.马尔坦德把这只特别的小虎带回王宫,给它取出了个名字叫“莫罕”,意思是令人迷惑者.自此之后,也有一些在野外目击白虎的服告,但无一获得证实.所以,可以据此预言,世界上现有的几百只白虎全都是那只野生孟加拉小白虎“莫罕”的子孙.
白虎神是中国古代道教的守护神,原为古代星官名,二十八星宿中的西方七宿,因其呈虎形位于西方,按五行配五色,故称.它也是四方神之一.圭家族多信奉白虎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