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关于官渡之战的问题昨天我无意间又看到了三国,正播的官渡之战,演义中说袁绍七十万兵,曹操只有七万兵,袁军每人一口唾沫都可以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灵鹊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6/22 21:54:32
关于官渡之战的问题
昨天我无意间又看到了三国,正播的官渡之战,演义中说袁绍七十万兵,曹操只有七万兵,袁军每人一口唾沫都可以淹死曹军.而且从士气,粮食补给,武将数量说,袁绍都占尽优势,还有袁绍更是三代名门之后… 最后居然输了,这是不是太夸张了,是符合历史事实的麽?究竟是有多蠢的人才会输掉这种绝对优势的战役噢,我觉得太假了吧.还有第二个问题,如果当初是袁绍赢了,是不是三国就会成袁,刘,孙三家鼎立的局面?最后谁将会统一天下呢?
关于官渡之战的问题昨天我无意间又看到了三国,正播的官渡之战,演义中说袁绍七十万兵,曹操只有七万兵,袁军每人一口唾沫都可以
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败袁军十万.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曹操乘机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
1. 袁绍与曹操在白马相持时,袁绍下令筑起箭塔,连日向曹操营寨射箭,使曹操军心动摇.其后,刘晔献上霹雳车之计,大破袁绍弓弩兵,使曹操在官渡得到据守之地. 2. 曹操于黎阳与袁绍把持,本欲还兵再作打算,荀攸献计:「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擒也.」大破袁军. 3. 建安五年八月始,两军再次相持于官渡,双方互有胜负.其后曹操军中缺粮,适逢袁绍谋士许攸与营中将士不和,投奔曹操.许攸献计烧袁绍军粮,使袁绍不战自败. 4.曹操曾经在交战之时想过放弃,写信给许都的荀彧.而荀彧却提醒了曹操:在战争双方都疲惫不堪时,谁后退谁被动,谁放弃谁灭亡.战机就在这时出现.最后帮助曹操寻回信心,继续坚持. 曹操能接纳能人之言,取得最终的胜利,这全在于用人之道.我们可以细分来看: 刘晔、荀攸、许攸皆是人才,献上计谋,有化险为夷之功,由此观之,人才应该任用可说是一计敌万人 .至于曹操,他是一个懂得运用人才的人才,能接纳他人之言,故袁绍兵多也不足为惧,正所谓兵不在多,在乎能否调遣.
首先,三国演义是小说而非历史,小说可以融入虚假夸张的成分,比如说兵力对比.
其次,兵力的悬殊并不意味着就一定决定胜负,比如淝水之战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赤壁之战曹操三十左右万(号称80万)不敌孙刘数万,战役的成败不只是依靠人数多少.
在者,历史没有如果.“蝴蝶效应”,即是一点非常微小的动作就可能造成别的地放极大的变动,加入袁绍胜了,刘备也未必会有机会入川等等之后的一系列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