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论语中一则:冉有曰:“夫子为卫军乎?” 子贡答应问孔子,问的却是“伯夷叔齐何人也” 为什么子贡要拐弯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灵鹊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02 01:24:34
论语中一则:冉有曰:“夫子为卫军乎?” 子贡答应问孔子,问的却是“伯夷叔齐何人也” 为什么子贡要拐弯
直接问不就行了,为什么要拐着弯问伯夷、叔齐.然后出来回答冉有说孔子不赞同卫军.
论语中一则:冉有曰:“夫子为卫军乎?” 子贡答应问孔子,问的却是“伯夷叔齐何人也” 为什么子贡要拐弯
子贡的问题并非冉有的问题,为何可以将孔子给子贡的答案替换为给冉有的答案.或许孔子的回答只是就事论事,压根没想到子贡有言外之意,即根本就不存在一张子贡所要猜测的底牌.但子贡可能也有他的理由.因为孔子论伯夷、叔齐不是第一次,二贤的道德形象对孔门弟子,特别是子贡这等人,哪有不了解的道理.在身为客卿,而又面对父子争国的背景下提这个问题,孔子断不会不知他另有所指.而且,子贡“怨乎?”的追问已近乎点题了.夷、齐如对自身命运有怨悔,从行为上追悔当然起于让国出走.退一步讲,即便孔子没意识到子贡提问的动机,子贡也可以通过这个答案进行推测.因为他完全可以通过这个例子引出一条原则,然后用这一原则对事件的性质作出自己的判断.他不是窥视夫子的底牌,而想掌握老师出牌的牌理,难道不行么?
  子贡对自己的能力有这个自信: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公冶长》)
  看起来谦虚,其实挺自负的.不过举一反三的能力,子贡的确有.在出自《孔子家语》的下面这则对话中,子贡提问的策略,同上面讨论的问题如出一辙:
  子路问于孔子曰:“鲁大夫练而杖,礼邪﹖”孔子曰:“吾不知也.”子路出,谓子贡曰:“吾以夫子为无所不知,夫子徒有所不知.”子贡曰:“女何问哉﹖”子路曰:“由问:‘鲁大夫练而杖,礼邪﹖’夫子曰:‘吾不知也.’”子贡曰:“吾将为女问之.”
  子贡问曰:“练而杖,礼邪﹖”孔子曰:“非礼也.”子贡出,谓子路曰:“女谓夫子为有所不知乎﹖夫子徒无所不知,女问非也.礼,居是邑,不非其大夫.”[4]
  子路从孔子处不得其问而自以为是,子贡对问题略加调整,便为子路问出想要的答案来.不管汉人的记载可信性如何,这个故事反映了其时对子贡善问的肯定,以及对相关的礼的理解.朱注说“君子居是邦,不非其大夫,况其君乎?故子贡不斥卫君,而以夷、齐为问.”可能就是从这则对话推论出来的.只不过,这样说已经假定,子贡在问孔子之前已认定卫君不对了,问孔子其实只期待自己的意见得到支持而已.这也是一种猜测.
再问: “在身为客卿,而又面对父子争国的背景下提这个问题” 这个是什么意思?子贡当时是处在什么背景下的?父子争国是指伯夷,叔齐。还是指当时子贡所辅佐的那个国家?
再答: 父子争国,要先说一下背景,这里的卫君,也就是卫国国王卫出公,名字叫辄,是卫灵公的孙子,公元前492年~前481年在位。他的父亲因谋杀南子而被卫灵公驱逐出国。灵公死后,辄被立为国君,其父回国与他争位。所以父子争国不是指伯夷,叔齐,而是卫出公和他的父亲争国。 第二个问题,身为客卿,这里有个故事,“孔子周游列国先奔卫”。孔子是鲁国人,在鲁国从政,以司寇身份代理相事,干得有声有色,公元前498年,孔子策划的一个重要事件“堕三都”不幸失败,这改变了孔子为政的命运。鲁国有三种政治势力,一是鲁定公代表的公室,二是“三桓”代表的贵族,三是家臣势力。鲁定公受制于“三桓”,“三桓”又受制于家臣。鲁定公希望削弱“三桓”,“三桓”希望打击家臣。孔子就想利用这种矛盾,拆毁“三桓”家臣据以叛乱的三个城堡,并借此抑制“三桓”。但计划失败,孔子和鲁定公遭受打击。“三桓”对孔子有了戒心,联合对付孔子和鲁定公,再度把持国政。 第二年,即公元前497年,齐国送来歌舞美女80人,骏马120匹,诱使鲁国君臣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鲁定公由此不问朝政,怠于国事。 子路看到这种情况,劝孔子辞职,一走了之。孔子心存幻想,坚持再等等看。因为马上就是郊祭的日子,如果郊祭后仍能按“礼”的规定,把祭肉分给大夫,孔子还打算留下来。结果让孔子非常失望,他没有分到祭肉。孔子是个通达的人,深知“合则留不合则去”,于是率领众弟子辞官别鲁。投奔鲁国近邻卫国。 卫国与鲁国同为姬姓国家。鲁国为周公之后,卫国是康叔之后,周公、康叔都是周文王的儿子,两国是名副其实的兄弟之国。卫国又有孔子好友蘧伯玉,他是卫国大夫,一生侍奉卫国三公(献公、襄公、灵公),以贤德闻名于诸侯。孔子与他相交甚厚,此前曾多次入住其家。 此外,孔子的得意门生子夏、子贡都是卫国人,还有一些较知名弟子,如句井疆、琴牢、颜仇由等也是卫国人。此外,卫国还有史鱼、公子荆、公叔发等一批不错的大臣,是孔子比较欣赏的。去卫国之前,孔子要么认识要么已久闻其名。 所以,孔子在卫国是客卿,吃人家的饭,还要理论卫国国王家里的事情,有点不妥的。但是子贡是个聪明人,孔子也不傻,知道子贡的意思。用伯夷,叔齐的故事来假借,回答了冉有的问题。
论语中一则:冉有曰:“夫子为卫军乎?” 子贡答应问孔子,问的却是“伯夷叔齐何人也” 为什么子贡要拐弯 孔子的论语一则!孔子观于周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 赵简子问子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对曰:“赐不能识也.”简子不说曰:“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而去之,寡人问子,子曰‘ 论语中,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这里与孔子对话的弟子,是春秋时期 国人. 我想问火车是怎么拐弯的? 孔子在论语中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 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 孟子和孔子公孙丑①问曰:“夫子当路②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③乎?”盂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 论语中的句子求论语中一个学生问孔子子路和冉有怎样,然后孔子用了完全相反的言语评价子路和冉有的句子,大意是说子路太勇猛,所 论语第四则(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中孔子是从哪几方面来回答子贡的问题的?用意 《两小儿辩日》中,“孔子不能决也”与论语八则中那一则对待知识的态度相同? 孔子“吾道一以贯之“是什么意思?曾子为什么解释为“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关于孔子人生态度的一则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