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中美建交历史中美理解?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灵鹊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28 02:10:18
中美建交历史中美理解?
温总理说:中美建交3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和则两利,斗则俱伤,互信则进,猜忌则退.你怎么理解?
中美建交历史中美理解?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27天后,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踏上太平洋彼岸,对美国进行了成功访问,从此,两国关系揭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而从某种意义上说,此番内格罗蓬特的到来,也为中美两国正式拉开建交30周年庆典的大幕奏响了序曲.
2009年1月8日,美国政府常务副国务卿约翰·内格罗蓬特飞抵北京,他说,自己首次访问中国是在1972年6月随基辛格博士率团访华,当时,两国在政治、经济和外交上已经在之前的二十多年处于隔离状态.而回头再看两国今日的相互影响和交流,他不无感慨地说,其广度和深度是我们在1979年首次建立外交关系时所无法想象的.
仅隔几天后,1月12日,两国又分别由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与美国威尔逊中心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牵头,在北京联合举办了纪念中美建交30周年研讨会.同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在京举办了纪念中美建交30周年大型图片展,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为该展揭幕仪式剪彩.在揭幕式上,卡特动情地说:“我的生日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日是同一天:10月1日.为此,邓小平和很多人都说过,重建中美之间的友谊对我来说是命中注定.”“作为中美之间30年和平、具有建设性和蓬勃发展的双边关系所带来的巨大利益的见证人,我为我在1978年所作出的决定而感到自豪.”“它并不仅仅是我个人的遗产,也是许多为中美两国之间的友谊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的遗产,更是中美两国人民的共同遗产.”
基辛格:“也许,30年之后我还会回来的”
而作为当年最初来中国为尼克松总统打前哨的前美国国务卿,如今已86岁高龄的基辛格博士,他的再次归来则更是不免令人唏嘘.他在研讨会开幕式上发表演说时讲到,“我38年前抵达中国的时候,如果有人给我一张北京的照片或北京的素描,告诉我40年之后北京会是这样,我会认为这样的一张照片仅仅是一个妄想罢了.可当我们再次回来,我们看到和25年前的北京相比,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当我最初来到中国的时候,我们甚至并不知道有什么共同的话题可以进行探讨,也就是说在外交方面我们几乎没有什么共性的东西,我们之间的互访人员不多,我们之间的贸易也不多,所以我们可以共同探讨的问题是非常少的.那我们谈什么呢?我们就谈国际秩序,谈我们长远的关系,谈中美关系长期的展望,谈我们认为国际系统应该怎么样的演进.而正是通过这些努力,使我们双方的关系成为了正式的外交关系.”
“如今,我们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我们看到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也看到中美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它始终是一支重要的稳定的力量.在今后30年,中美之间的关系也会成为一种创造性的力量,这种创造性的力量会重塑世界的格局.”“也许,30年之后我还会回来的.”无疑,基辛格对中美两国的未来充满了无限期待.
李肇星:“中美国”(Chimerica)表明两国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回顾30年前的那段历史,中国前外交部长李肇星在12日研讨会的开幕式上说,30年前,邓小平先生问卡特总统:“中国能否派5000名留学生到美国学习?”卡特总统说:“可以派十万!”30年来,中国赴美留学生总数已达40万人.回忆1971年基辛格博士的那次秘密访华,李肇星风趣地说,据一篇报道透露,当年基辛格博士访华时曾允许每位随行人员购买一百美元的中国货.他的这一决定在当时被认为极富远见卓识、慷慨大胆.而2008年1月至11月,中美双边贸易额已达3078.2亿美元,彼此成为第二大贸易伙伴.
李肇星说,30年前,中美金融交往是零;如今,两国利益交织.以致于一位美国学者创造了“中美国”(Chimerica)一词,表明两国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回首中美建交以来走过的这30年,可以说,两国关系既有过春暖花开之时,也有过冰雪隆冬之景.虽然近年来已经逐渐走上了平稳发展的道路,但长期以来在民间仍有一些理解的误区.比如美国百人会2007年民意调查的结果就表明,虽然中美两国的受访对象中大多数人都认为中美关系非常重要,但美国受访对象中持积极态度者的比例照比中国要明显偏低一些,其中尤以舆论领袖和商业精英两类人群为甚,投赞成票者的数量均不足七成.其实个中缘由不难理解,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与壮大,美国人对中国的走向、中国崛起后会如何行事并无把握,甚至存在明显的担心和忧虑.
而这种忧虑和担心也直接反映在一些关于中国的文学作品中.《纽约时报》资深记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在其著名作品《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不仅仅要富起来,它要变得实力强大.中国不仅仅想学如何制造通用汽车公司的汽车,它要成为通用,要让通用失业.谁要不相信这话,最好和年轻的中国人生活一段时间.”
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李肇星在他的发言中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生动的现实案例.当圣诞节来临,美国人萨拉忽然发现,在自己家庭选购的39件圣诞礼物中,标明“中国制造”字样的竟然有25件之多;而家里的DVD、鞋、袜子、玩具、台灯……也统统是来自中国.面对此情此景,她不禁自问:如果没有中国产品,美国人还能否活下去?全球化真的已经悄悄地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吗?于是萨拉突发奇想,决定从2005年1月1日起,带领全家开始尝试一年不买中国货,尝试一下离开中国商品的生活.但一年的试验后,她的结论是:“我们与中国的关系密切.两国间贸易、政治和其他方面存在分歧,但我们应共同解决这些问题.”这便是美国女记者根据自身经历所著的《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中所下的结论.
由此,李肇星先生说道,“中美之间存在分歧,中国不是美国,美国不是中国.但这有什么不好的呢?如果像中国和美国这样的大国居然没有差异,什么都一模一样,世界岂不成了单调乏味的蒸馏水了吗?又谈何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互利共赢呢?”
“大道无遮拦”是一句东方佛语.中美关系就是不怕遮拦、不可遮拦的大道.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曲折,伟大的中国人民和伟大的美国人民一定会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李肇星先生用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禅语”对中美两国人民间的世代友好充满了自信与期待.
多诺霍:“这30年给两国人民都带来巨大利益”
1月13日,美国全国商会会长兼首席执行官托马斯·杰·多诺霍也在中美建交30周年之际来到北京,在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即将就职的前夕,向中国政府和人民表明今后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的意愿.
他说,虽然目前美国国内局势正处在种种变化之中,我们还是给中国政府领导人带来了一个讯息,那就是美国商业界一如既往地支持美国与整个亚洲地区发展深入的商业和战略关系.同时,我们还希望此次出访也给本国的新一届政府传达一个讯息.在应对国内和国际许多其他挑战的同时,绝不能忽视我们在亚洲的重要关系.
美中两国之间30多年的巩固关系已经给两国人民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我们相信,当选总统奥巴马能够理解美中关系的价值.我们正在敦促奥巴马政府和中国政府合作,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已经取得的成就基础上更进一步.我们相信,一旦他背负起美国总统的所有职责,他将认识到,在应对许多全球性挑战的问题上,与中国这个伙伴进行合作的重要性.
而对于中美两国目前所处的这一重要历史时期,中国前任驻美国大使李道豫先生在研讨会上的发言中也专门谈到.他说,自中美建交以来,中美关系已经历了美国两党七届政府的更迭.七届政府在对华政策上表现出了明显的延续性.这说明,美国两党在坚持一个中国政策、重视中美关系稳定发展问题上存有重要的基本共识.相信这种共识今后将继续下去.
奥巴马先生即将就任美国新总统,中美关系正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加强中美两国的交流与沟通,避免中美关系历史上曾反复出现的因美国政府更迭而产生波动的怪圈,推动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继续稳步、健康发展,是中美两国当前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