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李培禹的《我的老师》阅读理解,5小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灵鹊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13 05:02:59
开头写赵老师第一次上课的“见面礼”有什么用意?
赵老师上课有哪些特点?请分条概述。
“我”未按要求写作文而写诗,为什么不敢直视赵老师的目光?后来的情况又是怎样的?
赵老师又怎样的性格特点?
为什么说赵老师是影响了作者一生的人?
短文原文:
 1972年,我在北京二中上学。第一节语文课,当我们空虚地坐在教室里时,上课铃响了。一位个子不高却很威严的中年教师站在教室门口。我忙喊了声:“起立!”同学们稀稀拉拉地站起来,后排几个男生光欠欠屁股就坐下了。
  “太不堪了!”对这种散漫劲儿,老师显然不满意了,“重来一遍!”说着,他竟退出了教室。第二遍整齐点了,矛盾见缓。可是,当他知道班上不少同学没带课本时,不禁又怒了:“嚓嚓嚓”,他在黑板上写下“不堪”两个刺眼的大字,还边写边说:“工人不做工,农民不种田,学生不读书,这就叫不堪!”这,就是赵庆培老师给我们的“见面礼”。
  赵老师上课总是很精神,语音洪亮,板书刚劲有力,他的每一节课都讲得那么精彩。有时,课堂上鸦雀无声,只有“沙沙”的笔记声;有时,赵老师大声地和同学们讨论问题,教室里格外活跃。有意思的是,他的课堂笔记,我们抄写后他还要再对一遍。一次,一个同学抄落了一个字,意思恰恰反了。赵老师说:“当老师的不能误人子弟,你们也不能‘误’我呀!否则,将来算谁的账?”说完,自己“哈哈”先笑了,我们也忍不住笑起来。
  记得一次命题作文《春游颐和园》,不知怎地,我忽然“诗思如泉涌”,“哗哗哗”在作文本上写下了一组诗,等后悔不安时已来不及改写了。下课铃响了,只好硬着头皮交本。几天后讲评作文,赵老师先表扬了写得好的几位同学,然后他严厉地说:“做好命题作文很重要,对这项基本功的训练一定要认真对待,要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次我们班有个别同学没有按要求做,还写起诗来……”我的心“咚咚”直跳,不敢直视赵老师的目光,当作文本发到我手里时,我赶紧放进书包。直到下午放学后,我才翻开作文本,啊,在《春游颐和园》的题目旁,竟是一个大大的“优”字!我的那一行行“诗”,赵老师认真改过了,有的句子下边还画了表示赞许的红圈圈儿。文尾处的批语只有两个字:“很好!”
  实际上,赵老师是影响了我一生的人。80年代后期,我遇到过较大的坎坷,工作、生活都跌到了谷底,赵老师看出当时的我万念俱灰,怕我有轻生的念头,他严厉地对我说:“李培禹你记住,这辈子不枪毙不死!”
  后来,在一次笔会上,我把这段经历讲给作家刘恒。不久,我和刘恒通电话,他告诉我,电视台的记者来采访,问他:贫嘴张大民“贫”了那么多话,你认为哪一句最有水平、最精彩?他说,是你老师讲的那句:“这辈子不枪毙不死!”我们都乐了,原来,他把这话写进他的小说和电视剧里去了。刘恒问:“那位老师叫什么来着?”我再次告诉他:“赵庆培!”
  现在,赵老师也退休多年了,而且家搬得挺远,我们极少见面,但我总能感到他那炯炯有神的目光。
  啊,又是教师节了。时光流逝,光阴荏苒,欢乐许多,忧愁许多,失去许多,得到许多。回望自己的脚步,总还留下了一点扎实的印迹。新的征程已经在向我们招手,当我迈向它的时候,我敢说我是充实的,因为我知道,在我的背后,暖暖地陪伴着我的,永远是老师们那关爱的目光。
李培禹的《我的老师》阅读理解,5小题
解题思路: 阅读理解
解题过程:
以动作、语言总写赵老师的耿直的性格,给人鲜明印象,为下文作铺垫。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