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成功不在于勤奋的事例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灵鹊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4/28 12:35:34
成功不在于勤奋的事例
成功不在于勤奋的事例
勤奋与成功没有必然的联系
  勤奋与成功没有必然的联系 1979年,中国派了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初级教育.回国后写了一个报告.报告称:美国学生趾高气扬,吊儿郎当,谈天说地,任其自钻,学生不像学生,老师不像个老师.访问团得出结论,美国的基础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再过20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并超过美国. 为了回访,美国也派了一个考察团来中国,也写了一份报告.报告称:中国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学生,起得最早,睡得最晚.中国学生的成绩和任何一个国家同年纪学生比较都是最好的.可以断定,20年后,中国科技文化必将把美国抛在后面. 这就是当时鼓舞人心的两个断言.可是,而是年后,中国科技和教育非但并没有超过美国,相反,差距并没有缩小.为什么中国孩子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孩子,可是,他们成人后却并不是最具有创造性的人群.相反,最勤奋的中国孩子的创造性却相当差.为什么上帝并不青睐勤奋的孩子?!难道勤奋错了么?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中国教育坏就怀在这个老夫子身上.因为中国教育都是这位老夫子的话作为蓝本,动不动就把一个人的成功完全归咎位勤奋上.为了说明成功完全来自勤奋,我们总是拿古代“头悬梁,锥刺股”“掘壁偷光”等古人勤奋的例子,来说明成功完全依赖勤奋. 其实中国教育的问题,失败就失败在太勤教育上.把勤奋看作成功的唯一条件是中国教育的一大败笔. 近来,看刘燕敏先生的文章《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才知道:成功与勤奋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文章提到: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在剑桥大学常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作为心理学系的学生,他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发现: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 这位韩国学生“成功与勤奋没有必然联系”研究结果,打破了儒家儒家文明圈长期认为成功完全*勤奋的定论.在他眼里,东方一些成功人士把自己的成功归咎为勤奋,完全是骗人的.因为他们普遍地夸大了成功与勤奋的作用. 在今天学校,一些成功的科学家的明言依然作为学生的座右铭贴在学校的教师里.几乎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把勤奋看作成功的最主要的条件.比如爱迪生的“天才那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华罗庚的“勤能补拙”以及鲁迅的“所谓天才就是把别人喝茶的时间用在学习上”等等,似乎成功的唯一条件就是勤奋. 虽然勤奋能弥补不聪明,但是,一个不平常的人,勤奋并不是一个成功的唯一条件.一位成功者除了勤奋之外,还要有良好的天赋和对某一事业的兴趣和爱好. 爱迪生说:“天才那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对于爱迪生的明言,我们的教育家在东方教育理念下,往往只看重强调勤奋的一句话,而对于后面强调天赋和兴趣的一句话,则因为不符合我们的教育理念,而“扬弃”掉了. 一个人的才智和能力,先天的条件很重要.在西方,很多科学家,通过许多实证研究发现,人的很多能力确实与天赋有关.可是,在中国,因为受唯物主义的影响,很长时间否定人的先天因素的作用.在唯物主义眼里,“天才论”是唯心主义的东西,是荒谬.为了批判天才论,我们夸大了成功勤奋与成功的关系. 从高考状元,到成功的企业家、科学家,他们得以成功的秘诀是对学习和事业兴趣和爱好,而不是事事躬亲和日理万机.一个农民企业家,在企业上规模后,可是,他还如先前一样,早起晚归,事事都要插手.一位记者了解到这个信息后,说:“过多的勤奋将占用掉他的更多时间和精力,影响他的决策能力,制约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个人的成功是多方面的,成功跟勤奋没有必然的联系.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勤奋学习,有助于一个人的成功.但是,在一个社会日益多元化的社会,勤奋在成功中所占的因素越来越小.当今时代,任何成功,除了勤奋外,先天的条件和后天的兴趣要比勤奋更为重要. 一个人如果有了天赋和兴趣,勤奋也不过是成功道路上自然而然的事情.对于科学家来说,灵感个悟性,要勤奋更为重要.假如没有灵感和兴趣,牛顿就是被苹果砸死,也不可能发明万有引力学说.彗星凌日:“看看基础科学尤其是最前沿的那些深奥的理论,给我最深刻的感觉就是智商、艺术的灵感在基础科学的探索方面起决定性作用,一个普通智商的人即使再勤奋努力都很难理解那些东西,更别说有所创造和突破了.” 一定意义上讲,成功更青睐于懒惰一点的人.很多发现和发明,有灵感的赖人苦苦思考的结果,而不是勤奋的结果.勤奋只是成功的一个侧面,而不是成功的关键因素.郑无极说:从某种意义上讲,世界是由“懒人”推动的.“勤奋”者看中的是苦干,“懒人”看中的是巧干.有相当多的发明、创新,恰恰是基于人性中的“懒惰”偏好! 实践证明,勤奋教育是中国学校教育最大的败北,也是中国教育的误区和劣根.所以,中国人要想在科技和教育方面翻身,必须改变现在为勤奋教育的现状,变勤奋教育为兴趣教育,让兴趣把学生的天赋发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