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雾凇景观如何形成的?我国哪些地方可以观赏到?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灵鹊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28 05:30:13
雾凇景观如何形成的?我国哪些地方可以观赏到?
雾凇景观如何形成的?我国哪些地方可以观赏到?
(一)冬季漫长寒冷的基础条件 冬季的时间,按当地人们的习惯,是从11月至翌年2月的120天为冬季.按气候学统计规定:侯(5天)平均气温低于10℃为冬季;按其温度规定,一般始于10月中旬,终于次年4月中旬,长达半年(基本与结冰期相吻合);按严冬日规定为侯平均气温低于0℃,可形成雾凇的零下20℃以下日期,一冬有60—70天;低于零下30℃以下日期,一冬有10—15天.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40.2℃,这可以说是几乎到了“哈气成霜”、“滴水成冰”的程度.根据对雾凇上千次统计,气温高于零下13℃时,即使是形成雾凇的其它条件都齐备了,但雾凇也不易形成.气温在零下20℃以下时,雾凇出现的可能性较大;气温在零下26℃以下时,多数能形成雾凇.由此看出,低温是形成雾凇的前题和基础.(二)低空水汽量多的充分条件 不冻江、雾多、雪多、空气湿度大、水汽充足、易饱和,这是形成雾凇的充分条件.冬季,不冻的江面向空中源源大量蒸发水汽,雾多、雪多,有利空气湿度增大及雾凇出现频次增多.不论是平均的雾日、雪日及雾凇日,还是最多的雾日、雪日及雾凇日,均是呈同步成正比例的,即雾多、雪多、雾凇也多,并且冬季各月相关性也很密切.冬季早晨的相对湿度,经常在95%以上,因而也可看出冬季空气湿度大、水汽充足、易饱和,从而雾淞的凝华过程显著,使形成雾凇更加充分.(三)辐射降温强烈的有利条件 冬季辐射降温强,因而气温日较差大,并常有逆温层,使大气层结稳定,是形成雾凇的有利条件.地面白天通过短波方式接受太阳辐射,气温升高;到了夜间地面不仅失去日照增温,反而以长波方式还向空中散发热量,使夜间气温下降,这就是地面辐射降温.冬季夜间长,辐射降温强,气温日较差大(一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温差,称为气温日较差),经常在15—18℃以上.气温日较差大,使空气易饱和,水汽凝结成凝华的就越多.这是因为空气能容纳的水汽是有一定限度的,并且气温高,可容纳水汽的能力多;气温低,容纳水汽能力少.辟如,白天气温零下10℃,一立方米空气最多可容纳2.86毫米水汽;而到了夜间,气温下降到零下25℃,最多可容纳水汽的能力仅有0.81毫米了,多余的2.05毫米的水汽,就要变成水滴或冰晶了,这就是由于辐射降温造成的结果.另外,辐射降温强还使地面气温比上层大气降温快,从而形成“逆温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即本应平均每升高100米,降低0.6℃,但不仅没降低,反而升高,这:种大气层结叫“逆温层”).辟如,人们冬季早晨常看到大烟筒胃出的烟,到一定高度不再继续升高,而是横走的原因,就是“逆温层”造成的现象.由于地面冷,近地面空气密度大,而上层的大气不太冷,空气密度较小.因而大气就象头轻脚重的不倒翁一样,使大气层结稳定不易变性,冷空气能持久.所以有利水汽凝结或凝华,因此辐射降温强有利于雾凇的形成.(四)经常碧空微风的必要条件 碧空、少云、静风或微风,是形成雾凇的必要条件.人们都知道夜间没有云时,气温低;而有云时就象地面的上空有个盖子,消弱了辐射降温,使气温降低的少,昼夜的温差不大.因而原来空气中水汽就不易凝结或凝华,这对雾及雾凇形成不利.反之,夜间碧空或少云,气温下降明显,就有利雾凇的形成.晴天多,这是形成雾凇的必要条件.风对雾凇很敏感.在风速大的情况下,不仅破坏了水汽凝结和凝华,而且还把地面已经冷的空气带走,因而破坏了雾凇的形成.冬季静风和微风(1—2米/秒以下的风),与其它风力相比占绝对优势.在静风或微风时,既保持了辐射降温,又不能把已经冷却的冷空气带走,这样很有利于凝结或凝华.因此,静风或微风,对雾凇的形成的必要条件多;而夜间气温降低,大气的含水量的能力减少就有多余水汽凝结,从不封冻的宽阔松花江面向空中源源不断地蒸发大量水汽,就大大增加了空气中的饱和水汽量,所以说,这是形成雾凇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吉林市可以观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