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求一篇作文.800字的.《子在川上曰》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灵鹊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16 14:31:22
求一篇作文.800字的.《子在川上曰》
求一篇作文.800字的.《子在川上曰》
子在川上曰
2500年前,有一位老人在一条奔流不息的河边不经意的一声感叹,竟成为穿越历史时空的千古绝唱,竟成为亘古不变放之四海的致理箴言!这一声感叹不但震撼了一代一代人,感动了一代一代人,而且也教育了一代一代人,启迪了一代一代人.说到这儿大家也许迫不及待地高声朗诵“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不少学者说,这是所有写水、感叹水的诗句中最为发人深省的一句;也有人说,孔子在河边随便说的一句话,只不过表达时光流逝不复返罢了,未必有其他深刻的意思.王蒙《孔子的智慧》中有一段对这名话的解读非常精彩:“不管怎么说,孔子的这句话的魅力,就在于能触动许多听到这话的人的心绪,让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体悟去解释与演绎.我想,这是因为让人们触悟到水之流、时间之流、生命之流,原来都是一回事情,都在瞬间流逝,都在不舍昼夜地流走,挽留不住,后悔无用.那么面对着这种一去不复返的生命之流,每个人可以扪心自问,该怎么办呢?这是对每个生命的警示,因此就会引起共鸣,掀起心潮的波澜.”
我个人认为,这句话的魅力还应当归功于古文、古汉语的特殊表达功能,同样这句话用白话文翻出来,就缺少了那种意境.除此之外,许多文言美文也都存在这个问题,你能把它的意思翻译出来,但却不能把它的美感完全翻译出来,这就是中国古文化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所在.
老夫子对水有极高的评价,《孟子•离娄下》就有“仲尼亟称于水”的记载,《论语•雍也篇》有“智者乐水”的判断,其实老夫子就是这样的一个智者,他不但“乐水”,而且善于观水,不但能看到水中的哲理,还能看到水中的德行与灵性:“以其不息,且遍与诸生而不为也,夫水似乎德;其流也,则卑下倨邑,必修其理,此似义;浩浩乎无屈尽之期,此似道;流行赴百仞之嵠而不惧,此似勇;至量必平之,此似法;盛而不求概,此似正;绰约微达,此似察;发源比东,此似志;以出以入,万物就以化絜,此似善化也”(《孔子家语》).孔老夫子从水中看出德、义、道、勇、法、正、察、志、善这九种德行,很有意思,这既是夫子本人亲水、敬水、乐水的表现,也是我国古代水文化观念的展示,而且,这种水文化观念现在看来仍不落后.
同时我还觉得老夫子讲这句这话时面对的肯定不是涓涓细流.夫子的学生子贡曾经问夫子“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可见老夫子对大水有特殊的感情,因而每遇大水一定要观之.当然,观之则感之,感之则叹之,不然怎么会有这么骇俗之警句出世呢?就像毛主席喜欢大雪,则有《沁园春》佳作问世一样.因而夫子观川处的大水一定有如雷霆万钧之气势,沧海浩淼之横流!每当我们读到这句话时,就会把我们带到了这样一个壮观的场景之中,自然而然会感动、感叹.1965年,毛泽东主席畅游长江,感受了滚滚长江东逝水后,欣然作词一首:“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里夫子之语的妙用,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又有对峥嵘岁月的怀念;既有对历史的追溯,又有对自然规律的探究;既有对生命的感悟,又有对世事人生的思索.夫子当年又何尝不是这样浮想联翩!可见时隔两千多年的巨人,同样会心有灵犀一点通.
天地在我心
14-09-26 22:42
本题考点:
思路分析:2500年前,有一位老人在一条奔流不息的河边不经意的一声感叹,竟成为穿越历史时空的千古绝唱,竟成为亘古不变放之四海的致理箴言!这一声感叹不但震撼了一代一代人,感动了一代一代人,而且也教育了一代一代人,启迪了一代一代人.说到这儿大家也许迫不及待地高声朗诵“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难易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