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我急需一篇一千字的关于我国基层教育发展现状的报告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灵鹊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27 17:37:06
我急需一篇一千字的关于我国基层教育发展现状的报告
我急需一篇一千字的关于我国基层教育发展现状的报告
1.农村教育升学率并不低,甚至可以说相当多的地区还比较高.
例如:龙胜各族自治县,2004年普通高考本科上线率达到47%,高出广西平均水平20%多;中考各科成绩均超过了桂林市平均分,达到了12个县的中上水平且低分率最低.恭城瑶族自治县2004年初中升学率为84.34%%;高中升学率达到90.32%,其中升入普通高校本科的占52.64%.就连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三江侗族自治县2004年的高中升率还达到了89%.这表明,学生只要本人愿意读书,同时学生家庭经济上负担起,升学的比例还是比较大的,升学是有望的.究其原因:一是学生本人不愿意读书的或学生家庭经济上承受不起的中途流失了,考前减少了许多学生;二是农村学生通过考上大学跳出农门改变自己命运的愿望比较强烈,学习比较自觉、刻苦;三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农村中小学积累了丰富的应试教育教学经验,办学条件也有了较大的改善.
2.初步建立和形成了乡、村两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培训网络,能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广泛开展职前职后科技培训和服务.
例如:三江侗族自治县建成了成人文化教育培训中心1所,在全县所辖16个乡(镇)都建立了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还建立了166所村级成人技术分校.恭城瑶族自治县和龙胜各族自治县也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乡、村两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培训网络,其中恭城瑶族自治县还建成了1所自治区级示范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都能较好地完成人教育任务,发挥较大的作用,如恭城瑶族自治县在2004年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培训任务54000人,完成46937人,完成任务86.9%;农村致富骨干任务1900人,完成2536人,完成任务133.4%;“绿证”培训任务3200人,完成3269人,完成任务102.1%;新增劳动力职业资格培训任务1407人,完成1579人,完成任务107.4%;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2800人,完成2830人,完成任务101.07%;已转移劳动力〔乡(镇)企业职工及非农产业农民工在岗培训〕任务8400人,完成6536人,完成任务的77%.
3.计算机宽带网络已延伸到乡镇,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如恭城瑶族自治县为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统一添置了计算机、彩电、DVD等电教化设备.龙胜各族自治县大部分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课,2004年组织了22名中学校长参加了自治区电教馆举办的现代远程教育信息培训班,全年编辑出版《教育快讯》,教育信息网的信息更换及时,内容新.为了促进全县教育资源建设,2004年该县还成功举办了全县首届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比赛.
4.师资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恭城瑶族自治县,现有小学教师1438人,其中中师学历998人,大专学历402人,本科37人,在读研究生1人;中学教师1167人,其中大专学历697人,本科学历335人,在读研究生11人,教师合格率较高.三江侗族自治县小学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为98.7%;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89.8%;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83.3%.同以前相比民族地区的农村教育教职工编比、教师合格率、教学水平均有较大提高.
5.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问题十分突出.
目前,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调整工作已基本完成,把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从主要由农民承担,转到主要由政府承担;把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从以乡镇为主转到以县为主.农村税费改革的启动,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农村义务教育也出现了复杂的新情况.例如:“一费制”的实施,尽管国家和自治区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大幅度增加了教育专项投入和转移支付力度,但取消了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抽掉了维持农村义务教育运转的主要来源,造成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总量出现较大缺口.由于办学经费不足,有的学校因无钱买试剂,停止了化学试验;由于无法支付水电费,只得让学生在晚上点蜡烛或油灯上自习.即使配置了电脑教室的农村学校,由于不允许收取上机费,也被迫停止了信息技术教育课的教学.投入不足也造成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资助贫困学生等工作缺乏资金来源.农村税费改革前,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贫困学生资助等项目资金,主要靠农村教育费附加、教育集资和收费解决.取消了这些收费后,学校基本上无力解决这部分资金来源.
6.辍学率居高不下,且有上升之势.
如三江侗族自治县2004年年报上的初中辍学率是404%,加上休学的学生数辍学率将高达7~8%,随着普及率增高,辍学率也会相应增高.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是家庭经济困难.现在对贫困学生实行“两免”还不够,还必须实行“一补”才能让学生读得下去,山区中学生80%为住校生,每天2元钱伙食标准,一个月也要家里供给60元.60元对于家庭条件好的算不了什么,但对那些温饱尚未解决的家庭就无法承受了.《中国青年报》2004年2月6日的一则报道指出,教育成了西部农民心头最大的痛.在甘肃民勤县,家中有一个高中生、一个初中生的,大多收入的60-70%交了学生的学费;土地少一点的人家,这个比例会更高.谁家如果有了孩子上大学,很快就可能变成贫困户.这种现象在我们广西民族地区农村不难见到.其次,是新的“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尤其是在贫困地区农村蔓延.三是教师素质不高、教育方法不当、课程偏多、教学内容偏难等多种原因造成学生厌学或失去学习兴趣等等.
7.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发展步履维艰,民办教育难以生存.
与众多农村孩子“无学可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尽管各县只有一所职业高中却仍然要“等米下锅”,很难维持下去.如恭城瑶族自治县职业高中,在校学生只有三个班:高一26名学生;高二35名学生;高三30名学生,学校为了生存已改办普通高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上述农村孩子上学的目的是跳“农门”、受制于家庭经济条件上不了学等因素外,城市职校敞开招生,城市职校的办学条件是农村职校无法效仿的,也是农村职校招不到学生的重要原因.再加上农村职校教育改革滞后于农村社会经济改革,办学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与运行机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不能尽快融入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中,又不能为学生带来很好的就业出路等多种原因,从而导致了农村职业高中名存实亡.民办学校由于无利可图,因而也无法生存发展.
8.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不能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改革和发展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在全区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上透露:广西是以农业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大省,农村人口达到3600万,占全区人口总数的73%左右;农村人口素质不高,农业科技人员在农村人口比例不足万分之一.同时,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工业化、城市化程度低,工业化仅为1.6%,城市化也仅为23.5%,大大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由于农村人口多和素质低,造成现有70%左右的农业科技应用成果无法在农村推广,有大约1400万左右的剩余农村劳动力无法向城镇转移.在实地考察中我们了解到,三江侗族自治县科技人才总数为3638人,只占全县总人口的1.1%;恭城瑶族自治县科技人才总数为3638人,也才占全县总人口的1.4%,其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2601人,卫生技术人员524人,农林牧渔业方面的技术人员341人,交通运输技人员77人,工业企业管理技术人员52人,水利环保工程技术人员44人,科技管理人员23人.这反映出民族地区农村教育依然十分薄弱,人才短缺现象非常严重.农村教育的不均衡性和滞后性决定着未来农民的综合素质并不能在短期内提高很快.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育和成长,农民收入将越来越多地依靠知识、技术、信息和资本集约的相结合,与文化素质的相关程度越来越显著.湖北省统计局2001年对全省农民文化程度与收入水平的关系进行过抽样调查,发现在中低收入水平的农民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39.7%,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60.3%;而在高收入水平的农民中,上述比例变成32.9%和67.1%.进一步分析某县农民收入情况后发现,户主文化程度与其家庭人均纯收入关系密切,户主文化程度为高中的,其人均纯收入为2342元;初中、小学及文盲的,其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110元、2035元和1890元,说明使农民增收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提高他们文化水平.反过来讲,正是因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整体偏低,造成了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规模低和效益低.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民族地区农村教育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从整体上看农村教育仍然比较薄弱,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还比较大,而且这种差距还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二、以电大远程教育,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民族地区农村教育效益和质量.
民族地区农村教育不发展,直接受损害的不仅仅是民族地区农民的利益,也必将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顺利实现产生重大影响.大力发展教育是减少和改变贫困和地区发展不均衡的关键.因此,把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雄厚的人才资源,是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历史使命.电大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采用广播、电视、文字和音像教材、计算机网络等多种媒体进行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高等学校.电大远程教育具有教学信息交互性强,通过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的媒体手段与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等新的媒体手段相结合,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教学信息能实时、非实时交互;教学资源丰富,可通过“电大在线”和各省市电大自建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资源库以及所连接的公共教学服务体系海量的资源库,方便地提取有关的学习资料;不受时空限制,学习者可在任何地点、时间,从任何章节,按自己可能的进度学习;以学习和学生为中心,能充分体现学习的主体性等四大优势和特征.能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民族地区农村教育效益和质量.长期以来电大坚持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和民族地区,多层次、多规格、多功能、多种形式办学,为农村培养了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各类人才,同时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电大要在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我国教育的主体之一,必须继续坚持 “四个面向”,并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断充实、丰富其内涵,把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作为电大教育的发展重点,更加主动的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为提高农民素质、实现农村社会全面进步服务作出应有贡献.
1.以做好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项目为契机,积极探索民族地区农村学历教育运行机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为了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教育部于2004年5月决定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探索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将高等教育资源送到乡村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该计划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组织实施,依托全国电大系统进行.在实施过程中,中央电大按照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精神,结合电大远程教育特点和为“三农”服务的实际需要,制订专业教学计划,设置以农村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的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及拓展和集中实践等模块,突出实用技术和能力培养,强化专业和集中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比例不低于60%.专业教学计划中,课程执行全国统一课程名称、统一教学大纲、统一考核、统一评分标准以保证教学质量;学生根据自己的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目的要求,在专业规则框架下,从相应的课程模块中自主选学一定数量的课程,课程考核合格并达到相应的专业实践技能要求,可获得课程学分或相应的培训证书(岗位资格证书).累计达到规定学分、符合要求者,可获得中央电大颁发的高等教育专科学历毕业证书.经过一学期的办学实践,全国电大系统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其中,陕西电大介绍的4条做法较有代表性,值得借鉴:一是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开展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意义;二是统筹规划,充分论证,把试点工作落实到实处;三是加大宣传力,启动仪式达到预期效果;四是精心组织,认真做好每个教学环节.广西电大恭城、三江“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施点,依托电大系统,由地方党委组织部牵头,政府民委、教育局、民政局等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将试点项目的实施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结合起来进行的做法行之有效,值得推广.
2.以做好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农科课程”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为突破口,探索民族地区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教育运行机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培训模式.
农业仍然是经济发展全局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农民增收困难又是当前“三农”问题最集中的体现.千方百计促进民族地区农民增收,事关全局,意义重大.“农科课程”是中央电大2000年春季开始推出的开放教育试点项目,这也是实施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通过“天网”和“地网”结合,使农村学习者既可以通过电视收看课程,也可以通过“三农”远程教育网随时点播视频课程,同时根据各地农村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式传输课程资源.目前,中央电大已开设大田作物、畜禽养殖、果树种植、蔬菜栽培、林木花卉、特种养殖、经济作物、水产养殖、贮藏加工和技能培训共十大类,推出100余项实用技术.此外,还有《院士谈农业》、《农业新技术讲座》等系列培训课程也已经开始播出.这些都是为了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需要,帮助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掌握最新农业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使接受培训的农民能够掌握一两项生产和致富的实用技术.培训项目特别重视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增强培训内容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以有效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创业本领.河北电大农科人才培养的实践证明,该项目是切实可行的,并在这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一是认真查找原因,较好地解决了招生困难的难题,第一次中央电大下达300个指标,实际招了670人,第二次招了950人,第三次招了1650人,第四次招了1498人,第五次招了1491人,第六次招了1488人;二是在运行机制和办模式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依托电大系统、打好“农村牌”、重心下移到村屯、燎校操办、降低学费低成本运行、利益留给基层、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解决师资等难题等有效办法.
3.以就业为导向,实行多样、灵活、开放的办学模式,在开展职业学历教育的同时,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民族地区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如恭城瑶族自治县不足28万人,目前农村转移劳动力达到6500人左右,三江侗族自治县也只有34万人,农村转移劳动力多达3万多人.由于民族地区农村受人口多、人均耕地少、淡水等资源不足,城镇化发展滞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数量今后还将进一步增加.目前,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和整体素质还较低,这不仅制约了他们在城市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也制约了其收入水平的提高和自身发展.广大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特别是青年人)对接受更多的教育与培训有十分强烈的要求和愿望.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要求,电大应积极主动按照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面向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通知》、《2003-2010年农民工培训规划》等文件精神面向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
面向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要贯彻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原则,推动国家劳动预备制度和职业资格征书制度的实施.此外,还应当以就业为导向,把毕业生专业基本对口的就业率作为衡量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主要依据,深化办学模式、办学机制、办学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强化校企结合,努力扩大"订单"教育培训的范围,不断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一是采取城乡结合、东西部联办的方式实行"1+2"、"2+1"、"1+1+1"等模式,让民族地区农村学生在当地学习一至二年,然后到东部或城市的对口企业学习和实习一至二年,使民族地区的学生转移到城镇和二、三产业就业,实现稳定转移;二是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组织农村劳动力参加转移培训,掌握一至二项技能,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培训证书,使学员掌握转移的一技之长,增强学员的转移和就业能力;三是充分利用城市各类教育资源,采取短训与长班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已在城市务工人员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转移后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和再就业的能力.
三、发展民族地区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1.指导思想明确,贴近农村实际

农村教育的落后更多的是因为教育资源的极度短缺,包括教育经费及师资的严重不足,还有教育信息资源的匮乏.这一切,形成了农村与城市发达地区教育之间的信息鸿沟.农村教育普遍落后于城市,单靠传统的书本教学和课堂讲授难以在短时间内赶上城市教育的发展进程,而信息技术则为农村学校的发展创造了以往完全不可能有的条件和模式,实现了教育资源的远程传送、多层次开发与合理配置,突破了农村空间地域的限制.因此,依托电大系统,发展民族地区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其目的是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有效整合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为农村第一线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发展农业生产,扩大农民就业渠道,提高农民收入,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和服务农村教育发展稳定大局作出积极的贡献.我国农村社会和教育发展的现实基础之一是城乡二元结构,因此,在民族地区进行远程教育不能套用城市教育模式,应当充分考虑和照顾农村市场经实际情况及农民的实际需要,适应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应、适度、适用和适才教育,逐步形成电大教育直接为“三要”服务的品牌特色.

2、优化教育环境,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发展民族地区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形成政府统筹、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有效工作机制,建立“农科教结合”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电大要充分利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教育这有利时机,大力宣传,积极争取,让各级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治贫必须兴教”,农村教育是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面性的重要作用.电大作为我国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骨干力量,在建设民族地区农村国民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把依托电大系统发展民族地区农村现代远程列入地方各级政府和组织、人事、农业、教育、科技、劳动等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电大作为办学的主要实施者要在当地政府领导下,与有关部门密切合作,精心组织实施教育计划,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3、依托电大系统,有效整合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建立远程教育教学服务网络.

质量是教育的永恒主题、生命线.发展民族地区农村远程教育,必须始终为学生服务,把保证教学质量放在首位.要保证教学质量,应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联合”的教学服务体系.“纵向贯通”主要是指电大系统实行“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即中央电大根据专业教学实施方案和教学大纲要求,进行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一体化设计和建设,开发价格低廉、方便使用的“农村版”多种媒体教材和教学包;省级电大根据当地学生特点及实际需求,及时补充配套的教学资源,并负责远程教学平台的建设运行,网上教学资源的发布、更能、整合及管理工作;县级电大和学习者通过“卫星资源接收和共享浏览软件系统”接收多媒体和网上教学资源,同时,利用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工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建立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地方有线广播电视台(站)接收教学资源.“横向联合”主要是指各级电大及时吸收科研单位和其他兄弟院校科技成果和教学信息,加强“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落实教学场地,聘请兼职辅导教师,解决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4、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
建立政府、单位和农民个人共同分担的投入机制,争取政府加大对发展民族地区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经费投入.政府应安排各项经费,落实相关人员、场地;办学单位要低成本运行,低学费吸引生源,办学利益留给基层,对家庭经济贫困的学员适当减免费用,或实行先教育、培训,后就业,再偿还教育培训经费的做法;参加教学的农民个人按照有关部门制定的收费标准,交纳一定的教育、培训费用.也可采用市场机构,农民个人缴费参加教育培训,办学单位和中介机构提供教育、培训和就业服务的方式解决教育培训经费等多种方式.同时,积极争取社会赞助和吸引外来投资者等.
5、树立科学发展观,重点突破,以点带面逐步实施.
民族地区农村经济承受能力弱,一般伴随着落后的教育基础设施和“贫困的文化”,依托电大,发展远程教育的任务重而客观条件较差.因此,应当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总体规划、先行试点、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原则推进.即先进行充分调查研究,做好总体规划,选择突破点,搞好试点,再将成功经验面上推开,少走弯路.试点与发展项目宜分轻重缓急,有步骤地实施,一年上一个台阶,避免折腾,积以时日就能取得较大成效.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2003年9月17日,国发[2003]19号)
2、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的意见(2003年10月28日,桂政发[2003]59号)
3、 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面向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通知(2001年3月14日,职教成[2001]7号
4、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关于印发《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个大学生计划”试点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2004年4月26日,电校教[2004]21号)
5、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3年9月19日).全区农村教育工作会议资料汇编(内部资料).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编,2003年11月
6、 广西壮族自治区代主席陆兵在全区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区农村教育工作会议资料汇编(内部资料).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编,2003年11月
7、 《湖北省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课题组研究报告:以改革求发展,以创新求发展,实现新时期湖北地区农村教育工作的新跨越http://www.cst21.com.cn/2/nc-bg2.htm
8、 张昭文.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现状和推进措施.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
10、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发展重中之重:为“三农”服务.中国教育报,2003年10月9日(第3版)
11、河北电大经验总结材料:河北电大农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12、陕西电大2004年秋季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工作总结
13、广西电大提交全国电大“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工作交流材料:地区政府大力支持,广西电大“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进展顺利
14、恭城瑶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提供的相关数据及材料(200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