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在中国文学史上,归隐之志是怎样逐步与田园之美相结合的?张衡的《归田赋》在这个历程中有何意义?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灵鹊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17 01:15:49
在中国文学史上,归隐之志是怎样逐步与田园之美相结合的?张衡的《归田赋》在这个历程中有何意义?
在中国文学史上,归隐之志是怎样逐步与田园之美相结合的?张衡的《归田赋》在这个历程中有何意义?
中国文学史的说法太高,本人达不到,就你第一问,从个人理解来说:
张衡的《归田赋》可以说是田园诗人的先驱,由于其内容有别与古乐府及两汉以来叙事为主的诗赋特点,开始以寓情于景的手法描写事物.
自东汉末出现的田园诗风到魏晋发扬光大,陶渊明的出现才真正宣告田园诗人的顶峰.其同期的很多诗人或多多少均有归隐田园诗文,而完全可以作为归隐田园诗人的仅陶渊明,因为他的大部分名作均是中年归隐以后所做,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同期另一代表人物为:谢灵运,也很有名,但流传的诗文没有那么多.
至唐,又出现多为田园诗人如:孟浩然、王维、韦应物等,也是寓情于景的好手,这跟诗人的生平和特长很有关系.但与归隐之志相去甚远.
其实,换个角度理解,归隐之志与田园诗风的结合不是一个过程,而是一个阶段性的必然,而这种必然往往体现在诗人个人的志向与时代背景的冲突.特别突现的是先进文化被落后文化替代时这种文化背景下,归隐文化便应运而生.从历史上看,魏晋之后的五胡乱华,南北朝时期,以及唐末时五代十国的乱局下,代表先进文化的汉人王朝落寞,文人风骨下不甘出仕的文人自然较多,其中有一些脱颖而出的名人,自然会在诗文中带有些归隐的思想.在中唐以后的诗人,甚至明末的一些文字中都可以看出.
因此简单的说,汉人王朝被游牧民族替代前后,涌现的这种诗人较多.而汉民族前期民族特征比较强烈的如两汉、初唐时期,这类诗人更多.尤其是魏晋时代讲究风骨的一个时代.这个时代的归隐田园诗人才是真正无可企及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