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用辩证法思想谈一谈建立和谐社会的意义和贯彻科学发展观~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灵鹊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5/28 01:22:09
用辩证法思想谈一谈建立和谐社会的意义和贯彻科学发展观~
两个都要啊~
论述题.论点论据都要有 但是不要太长篇大论了 也不要太官方了~
用辩证法思想谈一谈建立和谐社会的意义和贯彻科学发展观~
从“富强、民主、文明”,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比起十四大修改至今的《党章》、八届人大修改至今的《宪法》,在基本路线与奋斗目标的提法上,增加了“和谐”二字.这两个字,每字千金.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重大战略转变.
用“和谐第一”取替“斗争第一”,可算是180度的转变
长期以来,我们在认识与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时,过于强调“斗争第一”.在夺取政权的殊死斗争中,强调“斗争第一”,采用“斗争哲学”为主,是符合客观规律的.然而,夺得政权后,我们的指导思想未能与时俱进,依然“斗争第一”,“以阶级斗争为纲”.尤其从上世纪50年代后半叶起,政治运动不断,斗争不止.七斗、八斗,斗到没有饭吃了,才作暂时的退却与休整.待国民经济稍有恢复,百姓碗中又浮现油花时,马上又高呼“继续革命”,重举斗争大旗.直到文革十年动乱,把党与国家推到灾难的境地.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这种状况得以改变.如今,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用“和谐”理念来取替“斗争”理念的位置.用“和谐第一”取替“斗争第一”,这可算是180度的转变.受到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理论上的“拦路虎”,我们不能视而不见
列宁说:“对立的统一(一致、同一、合一),是有条件的、一时的、暂存的、相对的.互相排斥的对立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这样,就遇到一个重要的哲学难题.既然唯物辩证法一贯强调:对立、斗争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是主要方面、占第一位的.我们若强调“和谐第一”、“和谐哲学”,岂不是会被人扣上违背辩证法的“大帽子”吗?这里似乎横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对于这个理论上的“拦路虎”,我们不能视而不见,笔者尝试,从东西方哲学的差异等角度,来分析对立统一规律的两面性及其两面地位的互相转化,从而来回答与破解这道难题.
冯友兰对“仇必和而解”的评价,说明了什么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属于两个不同体系,历来存在许多差异.其中之一,就是西方文化偏重斗争,东方文化偏重和谐.这种差异,自然也反映在对立统一规律两面的认识上.
作为东方文化主流的中国,古代哲学中也有唯物辩证法思想.北宋时,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张载在其哲学名著《正蒙》中,把各种个别的对立,概括为“两”;把各种个别的统一,概括为“一”.他写道:“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就是说,若无两个对立面,就无一个统一体;若无一个统一体,两个对立面的斗争也就停息了.把事物看成由两个对立面组成的统一体,并靠对立面斗争推动事物发展.这是张载对辩证法的概括.
就在这句话随后的第四自然段,他又指出:“有像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必有仇,仇必和而解.”这就是说,凡事物皆有对立的两方面,对立双方必定相反地矛盾着;双方的相反必定引起斗争,斗争结果必然以和来解决.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指出:“这四句中的前三句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也同意的,但第四句马克思主义就不会这样说了.它怎么说呢?我还没有看到现在的话可引用.照我的推测,它可能会说:‘仇必仇到底’.”“仇到底”就是“斗到底”,也即我们常说的,“将革命进行到底”.
东方哲学主张“和而解”,西方哲学主张“斗到底”.这就是东西方哲学差异,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上的反映.一个看重统一的一面,强调和解、和谐;一个看重对立的一面,强调斗争.
实际上,对立统一,如同一枚银币,银币是一个整体但又分成两面.一面铸着“对立”,一面铸着“统一”.当“对立”面朝上,对立、斗争就是主要方面,占第一位;统一、和谐就是次要方面,占第二位.当“统一”面朝上,统一、和谐就是主要方面,占第一位;对立、斗争就是次要方面,占第二位.
东西方文化,都承认这个银币的整体,承认对立统一规律,只不过西方哲学看重“对立”的一面,东方哲学看重“统一”的一面.这种差异,恰恰告诉我们,对于对立统一规律,就应看到其两面性.承认两面,才是全面的理解;只承认一面,就是片面性.既然是两面的,就哪一面皆可以作为主要方面.到底选择哪一面,要由客观条件和需要来决定.斗争与和谐谁为主次的地位,是可以转化的.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正式发表时,删掉了一个精彩的例子,实在可惜
各种矛盾按其性质可分为两类,按西方文化的马列主义,可分为对抗性与非对抗性两类矛盾.按东方文化,我们可分为“相反相成”与“相辅相成”两类矛盾.
我们在推翻“三座大山”时,人民大众同“三座大山”的矛盾,就是相反相成,是对抗性的.解决这种矛盾,唯有强调斗争,“斗到底”.
一对恩爱夫妻,也构成一对矛盾.俗话说“不是冤家不聚头”,白娘子见了许仙,就叫“冤家呀”!但这是相辅相成、非对抗性矛盾.元朝画家赵孟頫\年老时,想“包二奶”,夫人管仲姬就写了一首曲子去感动他.她把夫妻比作原先的两个泥人,婚后一起打碎,再和上水重揉,用这团泥巴又捏成两个泥人,就成为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了.这个曲子不仅感动了赵孟頫\,也为我们树立了相辅相成、非对抗性矛盾的具体形象.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第十一次最高国务(扩大)会议上,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时,就引用了这个故事与曲子,来说明内部矛盾的互相依赖、互相渗透.但因当时仍信奉“斗争哲学”,到正式发表时,就把这段精彩的例子删掉了,实在可惜.
对这种相辅相成、非对抗性矛盾,我们就不能强调斗争了,而应强调和谐.用和谐理念来调和矛盾、化解矛盾,只能“和而解”,切不能“斗到底”.
由此可见,解决对抗性矛盾,我们必须把“对立”一面朝上,作为主要方面;解决非对抗性矛盾,就必须把“统一”一面朝上,作为主要方面.
当今我们进入和平发展的新时期,存在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党内外、海内外、国内外等领域的诸多矛盾,大量是属于相辅相成、非对抗性的.因此,我们只有将“统一”一面朝上,作为主要方面,占第一位的地位.因此,要高举和谐的旗帜,促进和谐经济、和谐政治、和谐文化、和谐社会,用和谐发展推动和谐世界.(作者为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北京市政协副主席)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