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大东沟海战 三国干涉还辽 瓜分狂潮 维新运动 京张铁路 第三次科技革命 七十七国集团 "三大战役" 南南合作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灵鹊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28 13:24:07
大东沟海战 三国干涉还辽 瓜分狂潮 维新运动 京张铁路 第三次科技革命 七十七国集团 "三大战役" 南南合作
大东沟海战 三国干涉还辽 瓜分狂潮 维新运动 京张铁路 第三次科技革命 七十七国集团
大东沟海战
甲午中日战争中一次激烈的海上遭遇战,又称“大东沟海战”.1894年9月16日,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率舰队护送增援部队在鸭绿江口大东沟登陆.17日返航途中,在黄海海面受到日舰袭击,丁汝昌下令迎战.中国海军将士奋勇还击.旗舰定远号在管带刘步蟾指挥下击毁敌舰一艘,又击中日本海军军令部长乘坐的军舰,迫使其逃出战场.在激烈的战斗中,清军广大官兵奋不顾身,英勇杀敌.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率军英勇战斗,与舰同沉.这次战役中日双方互有损伤,北洋舰队主力尚存.黄海海战后,李鸿章为了避战求和,严令北洋舰队退守刘公岛,不准出战,因而坐失战机,招致1895年北洋舰队在威海卫全军覆灭.
三国干涉还辽
19世纪末俄、德、法三国为了各自的侵略利益,联合干涉日本,要求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的事件.19世纪末,沙俄为争霸远东,开始修筑西伯利亚大铁路,中国东北地区成为沙俄重要的侵略目标.日本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侵占了中国辽东半岛,并在随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沙俄得知后,立即联合德、法两国对日本施加压力.1895年4月23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九日),俄、德、法三国驻日公使分别向日本政府递交了内容相同的声明,“劝告”日本放弃对辽东半岛的占领.在三国的联合压力下,日本政府不得不同意“放弃对辽东半岛之永久占领”,条件是向中国增索赔款3000万两.11月8日,清政府派李鸿章与日本驻华公使林董在北京签订《中日辽南条约》,规定:1895年11月16日中国将库平银3000万两交与日本后,日军即于3个月内从辽东半岛撤走.日本还辽后三国以干涉还辽“有功”,向中国索取种种权益.沙俄诱逼清政府签订《中俄密约》,逐步使中国东北地区成为沙俄的势力范围.
瓜分狂潮
瓜分狂潮实际上是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组成部分,是帝国主义在政治上扩大侵略中国的表现.这使中国进一步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半殖民地化程度空前加深,中国的民族危机也空前严重.这正是戊戌变法的重要历史背景.
维新运动
清末维新运动戊戌变法是发生在1898年(农历戊戌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为首的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以挽救民族危机,使国家臻于富强.
京张铁路
京张铁路连接北京丰台,经居庸关、沙城、宣化至河北张家口,全长约201.2千米,于1909年建成,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完成,投入营运的铁路(京张铁路建成之前中国最先有新城至高碑店之新易铁路,亦由詹天佑建成,但只供慈禧太后祭祖使用).詹天佑是建设铁路的总工程师,后兼任京张铁路局总办.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事件.
七十七国集团
77国集团 (Group of 77 -- G77) 是发展中国家在维护自己经济权益的斗争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虽然获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但在经济上并没有获得真正的独立,依然受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影响.1963年第18届联合国大会讨论召开贸易和发展会议时,73个亚、非、拉国家和南斯拉夫、新西兰共同提出一个联合宣言,形成“75国集团”.后来肯尼亚、韩国、越南加入,新西兰宣布退出.1964年6月15日在日内瓦召开的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产生尖锐分歧.77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联合起来,再次发表了《77国联合宣言》,要求建立新的、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并以此组成一个集团参加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谈判,因而该集团被称为77国集团.虽然后来成员国逐渐增加,但集团名称仍保持不变.
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南南合作
1955年万隆会议上,亚非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最先提出了加强相互之间经济合作的愿望.6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为了打破旧的国际经济秩序,摆脱发达国家的控制,发展民族经济,开始进行经济合作,即南南合作.为加强南南合作,联合国有关机构和七十七国集团召开过不少会议,称为南南会议.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提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领域联合行动的要求,南南合作进入实践阶段.1964年,发展中国家建立了 七十七国集团 ,在联合国第一届贸易和发展会议上呼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70年代双边的跨区域的南南合作取得显著的进展.此后,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明确提出了“集体自力更生”的口号,确立了南南合作的纲领本着集体自力更生的原则,在发展中国家之间进行密切有效的经济合作,加强政治、经济独立和集体经济力量,实现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目标.80年代以来,不结盟运动与七十七国集团又提出实行贸易普惠制,创建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以及进行资金合作等主张.南南合作已经取得很大发展.到80年代中期,已建立发展中国家间的区域性、半区域性组织近30个,原料生产和输出国组织30多个,货币金融组织近20个.这些组织的参加国约占发展中国家总数的70%以上,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额也有增长.
发展中国家通过南南合作促进了经济发展,减少了对发达国家经济上的依赖,同时也协调了彼此在同北方国家对话中的立场,有利于 南北对话 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