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如何运用教学资源,提高作文的实效性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灵鹊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4/28 23:06:47
如何运用教学资源,提高作文的实效性
如何运用教学资源,提高作文的实效性
2
我就指导学生以某个或某几个重要人物为索引,跳读相关章节,了解故事情节,
感受鲜明的人物性格,
至于全书中蕴含的深刻内涵,
我就告诉学生不必钻研太深,
只要能有自己的想法就行了.古往今来,历代传承下来适合初中生阅读的短小精
悍的文学作品而确实不少,对于那些作文写作水平较高,平时又有比较好的阅读
习惯的同学,我又介绍《初中生必背古诗文》给他们阅读,从他们的作文中可以
看出,不少学生的阅读效果已经从中得到了体现,他们的作品的文化气息变得浓
厚了.

其次,我还鼓励学生多读优秀作文选,并引导学生多去创造性模仿.不可否
认,优秀文学作品的内涵更丰富,可供吸收的文学营养更多,但它也存在着因为
过于凝练而导致学生无法及时吸收运用的特点,而优秀作文选的作品由于是学生
们的同龄人所写,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特征,它更容易在作文的形式、
选材等方面给学生提供即学即用的方便.再者,能写出好作文的学生,往往平时
有主动阅读优秀作品并积极模仿创新的习惯,
他们的成功可以给其他人树立榜样,
指明同龄人努力的方向;
他们从前辈们那里吸收的营养又可供同龄人借鉴和模仿.
新课标提倡学生作文
“我手写我心”
,
是强调学生在作文中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感觉,
写出自己的个性,但实际上学生的生活范围小,生活内容比较单调,在日复一日
的平凡生活中,光着眼于自己的直接生活体验已不能满足自己作文写作的需要,
在这种情形下,引导学生多读同龄人的作文,可以让学生获取更多的间接生活体
验,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这样,学生写起文章来也可以更顺
手.从实践效果来看,对于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多看作文选可以使他们作文的
结构形式得到更新、写作角度更趋新颖,而对于写作水平较低的学生,多看作文
选可以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无米之炊”的窘境,他们写出的文章的中心也
更为明确.

二、利用课本资源,引导学生建立写作材料库.张志公先生说过:
“贫乏,是
语文能力的致命伤.
”这句话中肯地点出了积累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基
础,我们引导学生做大量的课外阅读,其目的也在于此.我认为,在具体实践中,

3
我们不能把希望只倾注到课外读物这个
“外来和尚”
的身上,
而要使课本这个
“本
地和尚”的价值得到更多的开发和利用.我们的教材是经过精心选编而成,它也
可以说是中外文化的一个小的缩影,我们要引导学生去积累教材中那些经过时间
证明了的优美典范的语言,积累前辈们的高尚情感,积累典型的人物事迹.对于
像七年级上册《紫藤萝瀑布》
《春》等类型的文章,文笔细腻,语言优美,我就要
求学生背诵,以备写作时化用或模仿,优化学生的语言表达.我们都知道语言不
仅仅是文章的材料,要使文章深入人心,还需要文章富有情感魅力.
《语文标准》
提出第四学段(
7

9
年级)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
生的独特感觉和真切体验”
,本着“我手写我口”的精神让学生自由表达.
“但这
并不等于说,
学生在作文中说的话只要是真的就行,
教师不需正确引导.


《解读》
P68

因为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阶段,
他们还需要学习才能形成完善的正确的价
值观体系,所以我就引导他们去感受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的远大抱负,感受欧阳修的“与民同乐”的爱民思想,感受李白身处逆境时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让他们感觉积极向上、永不
言弃、胸怀天下等人类共赏的美好情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修正自己的思想发
展方向,使他们作文的语言和情感结合得更好.引导学生对高尚美好的情感进行
积累,这是学生“为文”的需要,更是学生“为人”的需要.平时,我比较注意
引导学生对教材中出现的优秀人物事迹进行搜集整理,使学生们的材料库得到充
实,写出的文章也显得有理有据、有血有肉多了.

三、利用课本中典型的教材,对学生进行具体写作技巧的指导.新课标教材
在课本的编排上作了改革,其中一个巨大的变化就是取消了原有教材中每单元一
篇的侧写训练,而代之以每单元一次的综合性学习.不可否认,综合性学习提供
给了学生更多的感受生活和积累生活素材的机会,增强了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
的意识,但在写法技巧上,它并不能给学生提供具体的帮助,而在学生学写作文
的初中阶段,适当的技巧指导还是很有必要的.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提醒我们,
对于处在第四学段(
7

9
年级)的学生,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对学生要

4
有“具体写作过程与方法的指导”
.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必急于
开辟“第二战场”
,而要先着眼于教材,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优秀技法,引导学生在
感觉具体语言材料的基础上,
总结出可供学习的技巧,
并用它来指导自己的实践.
如七年级下册的《安塞腰鼓》
,为了突出主题,强调作者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
文中大量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达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我就借此指导学生在
写作时运用反复这种修辞手法来点题,使文章的主题更鲜明.七年级下册的《从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与八年级下册的《与朱元思书》
,文中对自然景物的描写非常
有序、细腻、优美,我就以此为范本指导学生掌握抓住特点来写景状物的方法.
九年级上册的《孤独之旅》和《智取生辰纲》中运用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暗示
人物心理、烘托人物性格或是推动情节向前发展,我就借此指导学生在平时的写
作中适当穿插环境描写,使文章有更好的文学性和感染力.九年级下册的《孔乙
已》在叙述故事时以一个不谙世事的酒店小伙计的口吻,不动声色地讲述着自己
所见及所感觉的一切,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叙事角度,貌似平淡轻松,实则
蕴含着作者浓厚的主观意识.我就引导学生借鉴作者的写法,注意选取新的视角
来处理一些常见的题材,使作品“陌生化”
,从而优化文章的表达效果.此外,八
年级上册的《老王》
《台阶》中有着很多传神的动作、语言等方面的细节描写,我
就以它们为模仿对象,引导学生从动作、神态等方面去细化语言,从而使自己所
介绍的人物的性格及内心世界更为突出.当然,初中六册书中可供开发利用的导
写材料远远不止上述篇目,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用心去发现,去整理.从实际的
操作效果来看,趁热打铁作模拟的片断练习,学生确实能够活学活用,但如果要
让学生在今后的作文写作中也要用上这些技艺,光靠某一次课的尝试是不够的,
所以要想把学过的技巧变成学生的能力,教师也要在平时有意识地让学生反复训
练才行.认识到这一点后,在每次的作文写作中,我都会要求学生用上之前运用
过的某种技艺方法,长期坚持之后,很多学生都改变了以往写文章随心所欲的状
态,而显现出了精心创作的样子,写出的文章也就更具有亮点.
四、坚持学生作文互评互改、教师面批、学生反复修改相结合的做法.作文
5
批改是语文教师常规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的做法是语文教师在学生
上交作文本子后,花大力气,用很长的时间全批全改,批改好之后再由教师把相
关信息反馈给学生.一个语文教师如果把全班的作文批改得全面、细腻、准确,
对学生确实有指导作用,但那是很难做到的,
“中心明确、观点鲜明、条理清晰、
语句通顺”之类的套话一用再用,对学生没能起到实际的指导作用.为了改变这
种状态,我就专门安排课内时间让学生进行作文互评互改,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教师先大体浏览学生作文的整体情况,再结合写作前的要求确定某次作文的评改
重点,
然后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对同学的作文作批改,
要求有眉批和
50
字左右的总
评性文字,完成这一步后,学生以就近四人为一小组,推选出大家认为比较典型
的文章,交到大组长那里,大组长又对手头的四个小组送上来的作文进行挑选,
选出典型的一本交到老师手中,最后,教师从四个大组长送上来的本子中挑选一
两本进行讲评.在互评互改课堂上,学生比教师改得更仔细,评语写得更有针对
性,更有个性,更有感情色彩.在自己作文与同学作文的对比中,学生们可以发
现自己的优缺点,这有利于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下,就
算是教师的评语真的是很到位,
学生也很少会根椐评语的提示主动认真地去修改,
教师也没有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跟踪.而作文互评互改,在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收
获的同时,还减轻了教师的改作压力,解放了教师的时间,我们正好可以利用这
时间来抓学生的作文修改,使学生的收获能真正体现在他们的作文实践中.在每
次作文互评互改后,我都会选一个小组的学生作文进行面批, 与学生当面交流,提
出具体的修改要求,指导学生反复修改.在修改的过程中学生们会觉得很苦,但
面对着修改前后表达效果大不相同的文稿时,我完全能感觉到他们发自内心的喜
悦.在我们的学生中,经常会有这样的男生,他们理科学得很好,可是语文成绩
却不怎么样,他们虽有提高写作水平的愿望,但对于作文,常会消极应付,更没
有主动请教并进行修改的习惯.对于这一类偏科生,我采用的办法就是每次作文
都面批,提供“小切口”的修改意见,改不好再改,直到让他们自己也感觉到自
己的作文变好了为止.这样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他们选材、突出中心的能力,
6
在提高语言的感染力方面,他们也能取得一些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