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本命年的回想 赏析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灵鹊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29 23:58:37
本命年的回想 赏析
本命年的回想 赏析
【片段一】 腊月初一晚上,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禾捅进灶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玉米粒儿在拌着热沙子的铁锅里毕剥毕剥响;我奶奶手拿着锅铲,口中念念有词:“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生病.”花生、瓜子、玉米花儿炒熟了,装在簸箕里,到院里晾脆,然后端进屋来,一家人团团围坐,大吃大嚼.吃得我食火上升,口舌生疮,只得喝烧糊了的锅巴泡出的化食汤.
  【赏析】 这段文字描绘腊月初一晚上炒年货的情景,渲染了一种热烈火爆、团圆和乐的幸福气氛.写奶奶,先辅之以膛灶柴火熊熊,土炕滚滚烫烫,铁锅毕剥作响的侧面描写;再继之以奶奶手拿锅铲,翻动不已,口中念念有词,虔敬有加的正面描写,既见出奶奶的勤劳能干、慈祥和蔼,又显现人们祈求健康,渴盼幸福的美好心愿.一位须发斑白、慈眉善目的老奶奶脸上写满了虔诚的祝福,写满幸福的微笑.她真是我们中国人的奶奶啊!写家人,“团团围坐,大吃大嚼”,寥寥八字,写活了大家的无拘无束和开心快乐,读来真有“口舌生香,嘴角流涎”之感,更容易唤起人们“兄弟姐妹是一家”的亲情联想.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只有逢年过节这样的日子,人们才能围桌而坐,大吃大嚼;花生、瓜子、玉米花,地道本色,平凡普通,决非大鱼大肉,更非山珍海味,可是,人们吃得有滋有味,心花怒放.这些勤劳朴实的人们,他们吃的是“快乐”!写自己,吃得“食火上升,口舌生疮”,只得喝汤化热,止痛解渴;这是大吃大嚼,“贪得无厌”,也是爱之愈深,痛之愈彻.作者的欲罢不能,哭笑不得,给我们留下了诙谐风趣的印象,我们也明白:是劳动的“美味佳肴”点缀了我们的生活,是过年的合家团聚赐予了我们希望.一个场面,众多人物,有点有面,有主有次,共同演奏了一曲无伴奏多声部欢乐颂.
  【片段二】 喝过腊八粥,年味儿更浓重.卖糖葫芦的小贩穿梭来往,竹筒里抽签子,中了彩赢得的糖葫芦吃着最甜.卖挂落枣儿的涿州小贩,把剔核晒干的老虎眼枣儿串成一圈,套在脖子上转着吃.卖糖瓜和关东糖的小贩,吆喝叫卖,此起彼伏,自卖自夸.
  【赏析】 过年的热闹、欢快,有小贩们的一份功劳.你瞧,刘绍棠笔下的卖糖果的小贩,走街串巷,来往穿梭,使出各自的绝招,诱发大人、小孩的好奇心和购买欲,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卖冰糖葫芦的,故弄玄虚,搞“有奖”刺激,惹得人们心急手痒,眼热嘴馋,当然“最甜”的糖葫芦还数“快乐”牌的.卖挂落枣儿的,串枣成圈,围脖而转,边转边吃,边吃边卖.此种吃卖,别致新颖,让人饱眼福,流口水,甜心头,真乃活色生香的流动广告呀!卖糖瓜的,放开喉咙,扯着嗓子,吆喝叫卖,自卖自夸,使你不得不回首侧目,另眼相看.刘绍棠毫发逼真的观察,情趣饱满的叙述和怦然心动的感受让我们体验到了通州运河逢年过节的不一样的风情和不一样的快乐.这些质朴本色,活灵活现的文字也启示我们:观察是一种发现,表达是一种快乐,分享是一种幸福.
  【片段三】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香烛纸马送灶王爷上天.最好玩的是把灶王爷的神像揭下来,火化之前,从糖瓜上抠下几块糖粘儿,抹在灶王爷的嘴上,叮嘱他上天言好事,下界才能保平安.
  【赏析】 “送灶王爷上天”的民俗描写很容易唤起我们似曾相识的童年记忆,我们感到真切、风趣,我们感到轻松、愉快.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是一种愚昧迷信、落后守旧的行为方式,但是,我们不能否定其中蕴含的人民展望未来,祈求平安,追求幸福的真诚心愿,而且,这种仪式严肃之中溢满快乐,随意当中饱含正经,它牵连着我们的过去和未来,它积淀了我们的观念和思想,它不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民俗习惯,它成了我们漂泊不定的现代人的一个心灵情结.无论时代怎样变化,无论文明怎样进步,也无论我们家在何方,我们心中永远有一个不变的心愿:明天更美好!
  【片段四】 等到打更的人敲起梆子,梆声之后才能锅里下饺子,院子里放鞭炮,门框上贴对联,小孩子们在饺子上锅之前,纷纷给老人们磕辞岁头,老人要赏压岁钱,男孩子可以外出,踩着芝麻秸到亲支近脉的本家各户,压岁钱装满荷包.天麻麻亮,左邻右舍拜年的人已经敲门.开门相见七嘴八舌地嚷嚷着:“恭喜,恭喜!”“同喜,同喜!”我平时串百家门,正月初一要给百家拜年.出左邻入右舍,走东家串西家,村南村北各门各户拜了个遍,这时我才觉得得到了公认,我又长了一岁.
  【赏析】 这段文字叙述了两件事,讨压岁钱和拜新年.虽然是普普通通的生活习俗,但其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讨压岁钱有两个环节,一是小孩们在饺子上锅之前,“纷纷给老人们磕辞岁头”,老人才给压岁钱.这里体现了小孩对老人的尊重和感恩,祝福和孝敬,亦可看出老人对小孩的关心和期望,老小之间,尊老爱幼,和乐相处,洋溢着浓浓的家庭亲情.二是男孩子可以外出,“踩着芝麻秸到亲支近脉的本家各户”讨压岁钱.亲支近脉,走家串户,这是家族亲情的生动写照.不过,只有男孩可以出去,这又暗示了旧时代农村男尊女卑,女不如男的不平等现实,让人在喜庆之余多了一些忧虑.拜新年一事写得有面有点,点面结合,恰切地表现了农村家家户户左邻右舍和睦相处,友好互助的人际关系.“七嘴八舌”恭贺新春侧重从“面”上渲染吉祥、喜庆的气氛,“我”走遍百家拜年贺喜侧重从“点”上突出农村人际关系的和谐友善,这里没有城市人的欺诈、伪善、冷漠,只有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和善良、友爱和互助.由此,我们不难体会,作者津津有味地回忆这些近乎琐碎的生活片断,实际上是在呼唤一种纯朴、本真,充满人性温情的人际关系.
  回答者: 大雪湿花 - 一级 2010-11-1 20:20
  【片断四】 等到打更的人敲起梆子,梆声之后才能锅里下饺子,院子里放鞭炮,门框上贴对联,小孩子们在饺子上锅之前,纷纷给老人们磕辞岁头,老人要赏压岁钱,男孩子可以外出,踩着芝麻秸到亲支近脉的本家各户,压岁钱装满荷包.天麻麻亮,左邻右舍拜年的人已经敲门.开门相见七嘴八舌地嚷嚷着:“恭喜,恭喜!”“同喜,同喜!”我平时串百家门,正月初一要给百家拜年.出左邻入右舍,走东家串西家,村南村北各门各户拜了个遍,这时我才觉得得到了公认,我又长了一岁.
  【赏析】 这段文字叙述了两件事,讨压岁钱和拜新年.虽然是普普通通的生活习俗,但其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讨压岁钱有两个环节,一是小孩们在饺子上锅之前,“纷纷给老人们磕辞岁头”,老人才给压岁钱.这里体现了小孩对老人的尊重和感恩,祝福和孝敬,亦可看出老人对小孩的关心和期望,老小之间,尊老爱幼,和乐相处,洋溢着浓浓的家庭亲情.二是男孩子可以外出,“踩着芝麻秸到亲支近脉的本家各户”讨压岁钱.亲支近脉,走家串户,这是家族亲情的生动写照.不过,只有男孩可以出去,这又暗示了旧时代农村男尊女卑,女不如男的不平等现实,让人在喜庆之余多了一些忧虑.拜新年一事写得有面有点,点面结合,恰切地表现了农村家家户户左邻右舍和睦相处,友好互助的人际关系.“七嘴八舌”恭贺新春侧重从“面”上渲染吉祥、喜庆的气氛,“我”走遍百家拜年贺喜侧重从“点”上突出农村人际关系的和谐友善,这里没有城市人的欺诈、伪善、冷漠,只有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和善良、友爱和互助.由此,我们不难体会,作者津津有味地回忆这些近乎琐碎的生活片断,实际上是在呼唤一种纯朴、本真,充满人性温情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