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1、5篇不超过200字的文言文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灵鹊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4/29 22:50:34
1、5篇不超过200字的文言文题
2、每一篇文言文出3题:1)4个加点字解释 2)2句翻译 3)1道关于文章内容、主题、写作技巧、语言风格等方面的题目
3、需附答案
1、5篇不超过200字的文言文题
(一)(2002年眉山)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愠:恼恨,怨恨
B.不耻下问耻:耻辱,羞耻.
C.不亦说乎说:通“悦”,高兴,愉快.
D.默而识之识: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可以为师矣
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B.学而不思则罔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思而不学则殆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D,择其善者而从之
天将降大会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3.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不断地学习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当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选择他们当中最优秀的去学习,其中不优秀的注意改正他们的缺点.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断地学习知识,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D.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习不应当感到厌烦,教导别人不应当感到厌倦.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课文中所选六则,有谈学习态度的,有谈学习方法的,语言精练,含义丰富,耐人寻味.
B.第(1)则共三句话,分别从学习是愉快的事,与人探讨是一种乐趣,不怨恨别人三个方面既谈到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也讲到个人修养问题.
C.第(3)则讲的是学习方法.
D.第(5)则既讲了学习方法也讲了学习态度.
(二)(2003年泉州)
为学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解释多义词.
①自南海还()②望桓侯而还走()
③蜀之鄙有二僧()④肉食者鄙()
⑤西蜀之去南海()⑥去国怀乡()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欲之南海子墨子九距之
B.其一贫,其一富其真无马邪
C.以告富者必以分人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4.本文引用的故事,意在阐述的道理.
5.下面摘录《为学》中的一段话,请用“/”给这段话断句.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三)(2003年北京)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下面词语中“通”字与“才通人”中的“通”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通风换气B.政通人和
C.通宵达旦D.博古通今
2.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1)缘:
(2)俨然: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1)渔人甚异之:
(2)林尽水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
(四)(2003年海淀)
桃花源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选择答案()
A.选文中加点的“俨然”的意思是整齐的样子,“妻子”指的是妻子、儿女.
B.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渔人”的行踪是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
3.下面是陶渊明《桃花源诗》的节选,选择对其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将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
相命肆①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②王税.荒路暧③交通,鸡犬互鸣吠.俎④豆⑤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注释\]①肆:尽力.②靡(mǐ):没有.③暧(ài):隐蔽.④俎(zǔ):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⑤豆:古代盛食物用的器具.
A.前面选文中“土地平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段文字,与《桃花源诗》节选部分的内容是一致的.
B.节选的诗句与前面的选文有许多内容上相对应的句子,如:“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
C.诗中的“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和选文中的“其中往来种作”都暗含了作者对桃源人终日耕作不得休憩的同情.
D.《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二者都是通过虚构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
(五)(2003年联考)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候不说.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候又不应.扁鹊出,桓候又不说.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B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不治将益深
桓侯故使人问之
臣是以无请也
使人索扁鹊
2.从文中找出通假字,并说说他的本字和意思
通意思
通意思
3.联系上下文,并说说它的本字和意思
望疾
见病
4.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A.
B.
5.蔡桓公屡次拒绝扁鹊善意的劝告,表现了蔡桓公的心理状态.
6.扁鹊最后一次见到蔡桓公,为什么“望桓候而还走?”
(六)(2003年上海)
爱莲说
水际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且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2.作者将莲与牡丹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品行的追求,对世风的厌恶.
(七)(2003年新疆)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的意思.
名:白丁:
丝竹:斯:
2.翻译下列句子.
谈笑的鸿儒
何陋之有?
3.作者为什么认为他的陋室不陋?
答:
4.“南阳诸葛庐”中的“诸葛”是指?
5.有人认为本文反映出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八)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揭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手?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试题一(2003年常德)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性嗜酒嗜:
(2)造饮辄尽造:
2.用原文回答.
“赞语”中“,”这两句体现了五柳先生的品德;“传文”中的“,”体现了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体现了五柳先生的生活爱好,“,”体现了五柳先生居室的简陋.
3.“亲旧知其如此”中的“此”指代的是(用原文回答)
4.请联系五柳先生的《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其三)和《饮酒》,说说“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中的“志”是什么.
试题二(2003年湛江)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亦不详其姓字详:
(2)既醉而退既:
(3)亲旧知其如此旧:
(4)以乐其志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亦不详其姓字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B.因以为号焉以乐其志
C.或置酒而招之无怀氏之民欤
D.或置酒而招之既醉而退
3.请把“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和“造饮辄尽,期在必醉”两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本文写了五柳先生哪几方面的爱好?请摘录原文回答.
(九)(2003年恩施)
滥竿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泯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南郭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要“请为王吹竽”?
2.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竿,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3.齐泯王听吹竿,喜欢一个一个独奏,南郭处士为什么要逃走?
4.南郭处士逃走后,你认为他会去做什么?
(十)(2003年广东)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2.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4.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的心境.
(十一)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试题(一)(2003年黄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横柯上蔽()⑵窥谷忘反()
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3.理解填空.
⑴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⑵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的特征.(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4.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试题二(2003年南通)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错的一项.
A.蝉则千转不穷(尽)B.负势竞上(凭依)
C.横柯上蔽(隐蔽)D.好鸟相鸣(美丽)
2.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不同的一项.
A.风烟俱净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B.猛浪若奔在昼犹昏
C.一百许里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D.急湍甚箭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3.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
A.从流飘荡B.任意东西
C.互相轩邈D.天下独绝
4.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
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十二)(2003年荷泽)
陈涉世家(节选)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吴广素爱人②尉果笞广
③广故数言欲亡④陈胜佐之
2.“以激怒其众”中“以”字和下列句子中哪一项的“以”字意思相同?()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翻译“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十三)(2003年福州)
公输(节选)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1.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只要标一处)
(1)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2)宋无罪而攻之
2.解释加点的词语.
(1)起于齐()
(2)请说之()
(3)吾从北方闻子为梯()
(4)不可谓知类()
3.下面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知而不争面山而居
B.见公输盘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
C.愿借子杀之呼尔而与之
D.吾义固不杀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4.墨子“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的目的是,体现了墨子的主张.
5.“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墨子真的要请公输盘替他做这件事吗?请简答.
(十四)(2003年龙岩)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
①子墨子解带为城.子:
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
③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寇:
2.下面加点词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才美不外见于是见公输盘
B.以牒为械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C.子墨子九距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D.楚王问其故彼竭我盈,故克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①吾知所以距子矣.
②虽杀臣不能绝也.
4.本段文字用“九攻”“九距”点明战斗之激烈,用、交代激战之结果,用点明公输盘已经技穷.(用原文回答)
(十五)(2003年南昌)
①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髫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②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1.用“/”给第①段中的画线文字断句.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容:
(2)夷:
3.用自己的话概括第①段文字的内容.
答:
4.作者在第②段中用“细若蚊足,钩画了了”来说明刻在船背上的题字,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十六)(2003年青海)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在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1)才美不外见
(2)策之不以其道
2.下列各组句了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真无马邪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B.且欲与常马不可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祗辱于奴隶之手吾欲之南海
3.请写出至少两个带“马”字的成语.
4.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怀才不遇的人感慨道:“”
5.文中以伯乐相马的典故立意,以千里马与执策人慨叹进行对照评说,讽刺当权者埋没人才.(用原文或自己的话回答均可)
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划线句.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之不能尽其材
7.读了韩愈《马说》,请你结合当今人才使用的情况,谈谈自己的感受.
(十七)(2003年南宁)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欲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1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词语,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A.董生举进士(考取)
B.郁郁适兹士(往)
C.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测定)
D.为我谢曰(致意)
2作者说:“吾知其必有合也.”能表明其原因的一项是()
A.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
B.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
C.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D.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3.请你用现代汉语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4.董生“怀抱利器”却“连不得志于有司”,这跟《马说》中的哪些说法是一致的?董生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十八)(2003年广西)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扛,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捷而登,箕踞而邀,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蚜然洼然,若垤若穴,尽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娄为类.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1.加着重号的词语,含义和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攀援而登,箕踞而遨B.则凡数州之土壤
C.尺寸千里,攒蹙累积D.苍然暮色,自远而至
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知木兰是女郎
B.不知日之人/而不知人之乐
C.悠悠乎与颢气俱/蹴尔而与之
D.而莫得其涯/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3.柳宗元这篇《始得西山宴游记》,跟宋代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一样,都写到了游山赏景、颓然酒醉、日暮迟归.但这两篇名作在写景记游时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是不是也都一样呢?请你按照自己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十九)(2003年天津)
醉翁亭记(节选)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这个片段写了四种情况.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依次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下面各组句中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往来而不绝者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临溪而渔莅临指导
C.宴酣之乐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D.泉香而酒洌杂然而前陈者
3.将“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翻译成现代汉语.
4.联系全文看,对作者在这个片段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山水之乐
B.与民同乐
C.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D.“醉”与“乐”的和谐统一
5.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境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一样具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所展露的“,”旷达胸襟.
(二十)(2003年重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发于声
B.人恒过国恒亡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大计亦死
D.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本文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其中,思想上要,行为上要.(用原文回答)
4.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体会.(不超过20个字)
(二十一)(2003年咸宁)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池非不深也()
②委而去之()
③故君子有不战()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得道者多助策之不以其道惨无人道
B.委而去之去国怀乡去留两便
C.寡助之至比至陈无微不至
D.攻亲戚之所畔辍耕之垄上始龀,跳往助之
3.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原文句子.
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②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5.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一观点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