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请教自学哲学的方法我看过了《苏菲的世界》和一本文聘元编写的较简单的西方哲学史,可之后当我去读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尼采《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灵鹊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04 09:44:23
请教自学哲学的方法
我看过了《苏菲的世界》和一本文聘元编写的较简单的西方哲学史,可之后当我去读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尼采《查拉克斯图拉如是说》时还是云里雾里,不太理解.

我纯粹是为了兴趣想读这些,而且下了决心一定会坚持到底.在没有应试的压力下,我该怎么系统性地自学哲学呢?很希望有人能帮助我,谢谢.
还有具体的问题是,有些哲学概念很晦涩难懂,有没有可以帮助理解的工具书或论文之类的?
请教自学哲学的方法我看过了《苏菲的世界》和一本文聘元编写的较简单的西方哲学史,可之后当我去读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尼采《
一、《苏菲》是好书,但是只是入门的入门.真正的业余哲学入门,我推荐一本《大问题 简明哲学导论》,所罗门著,有中译本.相信你会很轻松并很愉快地看完,并了解到哲学的一些主题;
二、我的建议是,在这个基础上,还是不要开始读原著,而是开始读哲学概论和哲学史(咱是业余的,以吸收知识为主,不以正本清源为主,不是吗?).这些找一般的大学教材就可以,中外编的都行.不求精,不求快,但求给进入原著做铺垫;LZ要是觉得太枯燥,也可以拿教材做对照和解析,直接开始读原著.
三、开始读原著.有人说,康德是旧哲学的开始,也是新哲学的开端.又有人说“永远绕不过的康德”,所以读原著,我还是建议硬啃康德.当然,我觉得《纯批》不适合初上手,相对而言,读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导论》比较好.伦理学作为哲学的分支较认识论更加接近日常和知觉,较好理解.如果觉得康德还是难,可以读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
总之,作为业余哲学入门,我的思路就是,花最小的时间,掌握最多的知识.和专业学习是不同的.但既然要学哲学,就不是仅仅体会文学性的美感就好,至少要明白哲学的基本问题.
另外,尼采、叔本华不是不好,但是总体来说他们在哲学史中是“非主流”;他们的立场其实是相对批判的,是基于对主流哲学家(主流就是指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等等论证严谨、观点积极、形成学派并塑造了哲学史外形的人)的批判.如果你没有进入到主流哲学的大门,恐怕能欣赏的只是他们浪漫但含混的语句、精辟但零碎的警言.
至于中国哲学的入门,如果你有兴趣,我可以再胡说几句.
再问: 这些是你手打的吗?可以的话我的确想再请教下中国哲学入门。
再答: 当然是手打,这个就算不解释你也能感觉的到吧。 一、中国哲学的入门就要容易的多,毕竟是母语文化。推荐的入门哲学读本是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这本书到现在仍然是最好的,没有之一。注意是《简史》,不是《中国哲学史》。这个书需要最基本的西哲素养,不过这个门槛已经是较低的了。作者本人学贯中西,用很多西方哲学的思路来梳理较凌乱的中国哲学,使其达到学术化的程度。可以说,认真读完这本书并大致能记住的话,已经是业余里面的高手了。另外这本书文辞顺达,毫无装B之处。 二、以《西方哲学史》作为自己读中国哲学的底子和评价标准,开始读儒学。毕竟儒学是基础,是中国哲学的主流,也是最博大精深的体系。直接读四书原著,顺序《大学》、《论语》、《中庸》、《孟子》。边读边看参考和解读;解读推荐李泽厚《论语今读》之类,或结合冯《简史》。切记只记诵原著。 三、可以读现代新儒家的著作。如牟宗三作品。开始涉猎道家、佛家,以与儒家做对比和联系。但中心仍是儒家。 中国哲学的读法,在我看来有两个要点:1.多读学贯中西的人的解读和梳理,用西哲的方法和视角来克服中国哲学固有的零散以及非学术性。2.把儒释道作为一个有联系的体系,不断进行联系对比,但核心立足于儒学。 打字真累。
再答: 我晕。昨天我回复的怎么都没了?什么情况啊!好吧重写 我这必然是手写的,想必即使不解释你也能感觉得到吧。 一、中国哲学的入门读物我推荐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注意是《简史》不是《中国哲学史》。到现在为止我仍然认为这本书是中国哲学入门的最好作品,没有之一。作者本人是学贯中西的新儒家,用大量西方哲学的思维、方法和视角来梳理和诠释原本千头万绪的中国哲学,克服了中国哲学固有的神秘、含混和非学术性的弱势。又极为精短。尤其是行文自然干练,绝无装B之处,值得当代学者反省。 二、毕竟是母语文化,看完冯的书,建立起基本立场之后就直接读原文。儒家思想作为中国文化最主流的核心思想,应当最适合作为基础。精读四书,阅读顺序《大学》《论语》《中庸》《孟子》。阅读时同时参考现代评注和解说(推荐如李泽厚《论语今读》)和冯《简史》等纲领性文著。至于朱熹古注我认为如非专业并非传说中那样重要。切忌纯粹诵读。期间尝试自己树立思想体系,如按照仁、义、礼等大类来梳理。我认为这一步最最重要。 三、读过四书就算中国哲学入门了。这时可以延伸到道家和佛家,去做对比和联系。儒家也可以再拓展,比如看理学和心学(读法同上,须今注和现代分析);也可稍微涉猎现代新儒家,如牟宗三。 读中国哲学的几个经验:一是要中西对比和联系,用西哲的思维、方法来梳理和辅助理解,克服中国哲学固有的神秘、含混和非学术性的弱势;同时也能感受到哲学的普适性和文化性(很多号称学中哲的都拒斥西哲,实在懒得吐槽。)。二是儒释道都要涉猎,互相对比和联系,但是以儒家学说作为你理解体系的基础。 打字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