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杨修之死的原因在于曹操的原因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灵鹊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27 21:35:15
杨修之死的原因在于曹操的原因
今天交给我!尽量多!
杨修之死的原因在于曹操的原因
杨修,聪明有余,却智慧不足;才华横溢,却缺乏城府.
  杨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聪明人,杨修可以说是一个聪明绝顶、极有才华的人,连狂妄冠军祢衡也承认他还算个人物,呼他为小儿.杨修又是一个谦恭的人.他的死,并不因为得罪了谁谁谁.史家一般认为,杨修是死于立储之争.当时曹丕和曹植争当太子,而杨修是帮曹植的.曹操决意立曹丕为嫡以后,为了防止杨修给曹植出坏主意,同曹丕对着干,惹麻烦,弄得兄弟相争,祸起萧墙,便在自己临终之前一百多天,把杨修杀了.
  此说甚为可疑.杨修确实是帮过曹植,但杨修并非曹植死党.曹丕被立为太子后,杨修就想疏远曹植.曹植却一再拉拢杨修,杨修“亦不敢自绝”.曹植毕竟是曹操的爱子,即便当不上太子,也是得罪不起的.杨修虽然出身名门,四世太尉,和袁绍兄弟一样也是“高干子弟”,父亲又是当朝太尉,但此刻连皇帝都成了曹操的玩偶,太尉又算什么东西?杨修对曹氏兄弟不巴结着点,又能怎么样呢?
  何况杨修和曹丕的关系也不坏.杨修曾把一把宝剑献给曹丕,曹丕十分喜欢,经常把它佩带在身上.后来曹丕当了皇帝,住在洛阳,也仍佩带这把宝剑.有一天,曹丕从容出宫,忽然想起了杨修,便抚着宝剑喝令停车,回头对左右说:这就是当年杨德祖说的王髦之剑了.王髦现在在哪里呢?及至找到王髦,曹丕便赐给他一些粮食和衣物.俗话说,爱屋及乌.曹丕这么喜欢这把宝剑,喜欢到连王髦都要赏赐;提起杨修时,称他的字不称他的名,都说明曹丕对杨修还是有些感情的,至少不那么反感.曹丕自己都不想杀的人,曹操替他杀什么!
  曹操是为自己杀杨修的.
  杨修这个人,虽然大家都公认他聪明,其实不过小聪明.他辅佐曹植,多半因为揣度曹操会立曹植.所以尽管两兄弟都和他交往,他还是倒向了曹植.曹植失势后,他又想开溜,这都是小聪明的表现.他给曹植出的那些点子,也都是小聪明.有一次,曹操命令曹丕、曹植兄弟各出邺城门外办事.事先又密令门卫不得放行.杨修猜中了曹操必然有此安排,便事先告诉曹植说,万一门卫不放侯爷出去,侯爷身有王命,可以杀了他.结果曹植出了城,曹丕没出去.但曹操的这一安排,是对兄弟俩的综合考察,既要察其才,更要察其德.曹植表面上赢了这场比赛,却给曹操留下了曹丕仁厚、曹植残忍的印象,实际上输了.杨修知其一,不知其二,看得并不远,所以是小聪明.
  这种小聪明常常使他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杨修喜欢揣度曹操的心思,常常替曹植预先设想许多问题,并写好答案.每当曹操有事询问时,便把事先准备好的合适答案抄录送上去,希图给曹操“才思敏捷”的印象.然而一来二去,曹操便起了疑心,心想曹植再聪明,也不至于如此之快呀!派人一查,就查出了原因.从此便对曹植有了看法,对杨修则更是厌恶之极.
  可惜杨修一点自知之明都没有,常常要卖弄小聪明.他身为曹操主簿,却又不肯老老实实坐在办公室里,老想溜出去玩.可是又怕曹操有问题要问,于是每当外出时,都要事先揣度曹操的心思,写出答案,按次序写好,并吩咐侍从,如果丞相有令传出,就按这个次序一一作答.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一阵风吹来,纸张的次序全乱了.侍从按乱了的次序作答,自然文不对题.曹操勃然大怒,把杨修叫来盘问.杨修不敢隐瞒,只好老实交代.曹操见杨修这样对付他,心中自然十分忌恨.
  更糟糕的是,杨修还要在众人面前卖弄这种小聪明.有一次,曹操去视察新建的相国府,看后不置可否,只让人在门上写了个“活”字.杨修便令人将门拆掉重建,说:“门”中“活”,就是“阔”,丞相是嫌门太大了.又一次,有人送给曹操一盒酥糖.曹操吃了一口,便在盒子上写了个“合”字交给众人.众人不解,杨修却接过来就吃,并说:不是“人一口”吗?如果说这尚属雕虫小技,无伤大雅,那么,他在军中的表现就会让曹操大起杀心.公元219年,曹操亲率大军,从长安出斜谷,进军汉中,准备和刘备决战一场.谁知刘备敛众据险,死守不战.曹操欲攻不得进,欲守无所据,战守无策,进退两难.有一天部下向他请示军中口令,竟答应以“鸡肋”.杨修听了,立即收拾行装.大家忙问何故,杨修说:鸡肋这玩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主公是打算回家了.
  这一回又叫杨修猜中了,可这一回只怕也就要了他的脑袋.果然,不到半年工夫,曹操就杀了杨修,罪名是“露泄言教,交关诸侯”,大约相当于泄漏国家机密罪、结党营私罪和妖言惑众罪.
  据说,杨修临死前曾对人说:“我固自以死之晚也.”就是说我也知道我是死得太晚了,我早就该死了.但是我不知道杨修明不明白他为什么早就该死了,他想明白了这个问题没有?
  如果也像《三国志》《后汉书》理解的那样,是因为和曹植关系密切所以曹操要杀他,那算他没想通,为什么?他不知道曹操是一个什么人,什么人?独裁者,曹操这个人肯定是要大权独揽,不管他最后想不想当皇帝,要不要皇帝那个名号,他在这个王朝中要做到大权独揽,这点是没有疑问的.那么这样的人怎么能够容忍别人把自己的心思给猜透呢?他要搞秘密政治,搞特务统治,他怎么能容忍你把我心思看穿了?他只能我把你心思看穿了,你永远琢磨不透我,叫做天恩难测,或者天威难测.而且你杨修不但把我的心思猜透了,你还到处嚷嚷,至少也显得我曹某人没有城府,我这么小儿科就让你杨修一眼看穿了,你连我要问几个问题的次序你都猜着了,这样的人还得了啊?肯定要杀他.
  另一方面,杨修自身的问题,也实在不符合一个丞相主簿(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秘书长)应有的素质和觉悟.
  杨修凭着对曹操一个“教令”的猜测,就擅自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曹操以“扰乱军心”之罪杀他,是有充分理由的.
  其一
  秘书工作具有鲜明的政治性,秘书人员必须大力加强政治修养.通常所说的政治修养,主要是指觉悟性修养,就是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工作中注意从整体利益出发,顾全大局,讲原则,讲团结,做到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杨修却严重背离了这条原则.他和曹植结成小帮派团体,为曹植争夺太子地位出谋划策,挑拨曹氏兄弟不和.曹操一直认为,在敌强己弱的情况下,自己能够打败袁绍,主要是因为袁氏上下不和,子孙互相争斗,否则他是难以轻易拿下河北的.可以说,帮助曹操战胜袁绍的正是各为其主的袁氏谋臣,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挑起袁氏子孙争斗不休是导致袁败曹胜的决定性因素.袁氏前车之鉴,曹操岂能很快忘记.因此,曹操心中最厌恶、最担心的人,莫过于挑拨自己的子孙互相攻讦的人.而杨修为了自己将来的飞黄腾达,偏偏选择了一条用助曹植夺权的手段来谋求今后更大发展的道路,因此说,杨修的政治性是不强的,曹操以“交结诸侯”之罪杀他,实在不冤.
  其二
  秘书要树立正确的名利观.秘书是为领导人服务的,作为领导的助手,秘书的劳动成果往往是通过领导的工作成绩体现出来,而不能独立地显示秘书自身的成绩.秘书工作具体而繁忙,加之机密性强,因而很少出头露面,留名留利.杨修却完全相反,凡是有出头露面的机会,似乎都少不了他;凡是可以显示自己才华的时候,他几乎每次都要表现一下;他的风头出得比领导还足,得到的虚名甚至远远超过他的顶头上司曹操,这样的秘书,领导怎么会喜欢?曹操具有雄才大略,但为人多疑,阴险奸诈,好表现自己.他要处处表现自己才气过人,以赢得部下的拥戴.他在门上写个“活”字,在盒上写“一合酥”,如果是自己揭开谜底,一定会得到部下的佩服和尊敬,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威望,有利于巩固自己的地位.杨修却只顾为了出风头而卖力地表现自己,当然会引起曹操的忌恨,从而导致杀身之祸.
  其三
  领导人秘书要做到没有根据的话不说,没有把握的事不做,并且特别要注意,当领导人不在时,别人提出任何建议和要求,秘书只能负责传达,未经领导授意,决不能代替领导答复或许诺,更不能代替领导作指示,否则就是严重的侵权越位行为.由此来对照一下杨修的表现,我们不能不遗憾地指出:杨修实在是过于轻狂,仅仅凭着对曹操一个“教令”的猜测,就擅自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曹操以“扰乱军心”之罪杀他,是有充分理由的.
  其四
  领导人秘书由于职业的关系,往往能够掌握较多的机密,对领导人的想法也比较了解,心思也摸得准.本来,作为秘书的杨修应该利用这一优势,领会领导的意图,把握工作的要领,把工作做在前面,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而是杨修随意揣摩领导的意图,多次“漏泄魏王训诲”,显示自己的小聪明.这样的秘书,能说合格吗?曹操以泄密罪杀他,他还有什么话可说?!
  其五
  秘书是直接为领导服务的,不论写文章还是办事情,都是以领导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必须忠诚于领导机关和领导人的事业,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反映情况,处理问题,不撒谎,不掺假,不缩小也不扩大.决不能背着领导另搞一套,更不能故意欺骗领导.作为曹操的秘书,杨修在此方面,是做得不怎么好的.他与曹植联合欺骗曹操,本来就不应该,而在汇报吴质的问题上又被对手陷害了,从而使曹操对他产生更大的怀疑,认为他不忠诚于自己,最后借故把他杀了,也是可以理解的. 按照现代对秘书职业的要求,秘书人员当然还必须具备其他多种素质,如认真、细致、周到以及谦虚谨慎、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等等.但仅从以上五点分析来看,作为领导人秘书的杨修,在素质上确实存在不少缺陷,他的死,确实可以使我们吸取很多经验教训,并以此作为借鉴.
  杨修之死本身就是一个历史谜案,当时就说不清楚,我们现在更加搞不清楚.鲁迅先生说,但是我们不能去问曹操,我们如果去问他,他把我们也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