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根据自己家乡的变化谈谈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的论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灵鹊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29 21:01:01
根据自己家乡的变化谈谈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的论文
根据自己家乡的变化谈谈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的论文
改革开放30年,我市交通运输业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大政方针,认真落实有关政策措施,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扩大投资规模、调整投资结构、加快建设步伐,全市交通运输业得到迅猛发展.到2007年底,全市已形成了四通八达、较为完善、总体配套的交通运输网络,为全市经济增长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晋中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三十年来,晋中市交通运输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是三十年前晋中市老百姓出门行路难的真实写照.那时候人民群众的运输往来处于肩挑、背扛、畜驮及人力车拉的落后状态.从晋中经济、社会的总体开发上看,由于铁路运力饱和及线路的限制,面上的交通运输,尤其是占全市面积80%的山区的运输任务基本上依靠公路承担.特别是山区群众,更是备尝行路艰难之苦,直接造成了就医难、上学难、娶亲难、货物进出难的问题.山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农副产品无法及时外运而遭霉烂,而日常所需的生产、生活用品又难以运进,极大地限制、阻碍了山区经济的发展,道路已成为当地经济开发和社会发展的"生命线.到1975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为3145公里,平均每百平方公里公路有公路19.2公里(19.2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有路面里程2389公里,仅占通车里程的76%;晴雨通车里程1157公里,占总数的36.7%,汽车时速平均每小时28公里左右,公路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七五"期间,全市人民为适应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掀起了声势浩大、规模空前的筑路热潮,"要想富,先修路"、"道路通,百业兴",不仅为人们所共识,而且变成广大城乡人民的积极行动,公路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5年间,公路线路通向了187个乡镇和1787个行政村,通公路和通机动车的行政村占总数的99.8%.根据省委对公路网规划的布局,以县通油路、乡通公路、村通机动车和建设标准公路网络为重点,对现有道路进行全面改造,修建了牛家堡--东观二级油路,铺成了左权--榆社黑色路面,将昔阳--和顺段由越岭线改为沿溪线;新建了榆次郭村公铁立交桥,左权麻田桥,祁县子洪桥,介休万户堡桥等大型桥梁;途经祁县、平谣、灵石四县的大运二级公路相继建成通车,从而结束了晋中没有二级路的历史.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交通运输业实行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的方针,采取了一系列放宽搞活的政策措施,调动社会各方面办运输的积极性,改变了过去单一所有制和专业运输企业独家经营的旧模式,形成了多层次、多种形式、多种运输工具和多家经营的新格局,运输市场日趋活跃,运输实力显著增强.1990年末,全市普通载货汽车发展到17004辆,其中个体运输和联户汽车为3464辆,占全市普通载货汽车的20.4%;全市载客汽车发展到3503辆,其中个体运输和联户汽车为1152辆,占全市载客汽车的32.9%.
"八五"期间是全市交通工作比较活跃、现代化交通事业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实施了公路建设向高等级公路转移的战略目标,集中资金、集中力量加快了事关全市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大局的公路主干线建设.五年间,仅用于干线公路建设的总投资就达11517万元,建设了当时山西省最宽、晋中市公路项目中投资最大、标准最高的太旧高速公路和东长二级专用公路;建设了省道榆次至邢台公路,连接和顺、长162公里的二级公路,省道榆长线、太邢线,连接榆社、左权县,其中榆长线96公里,太邢线172公里的二级公路.到1995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498公里,其中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548公里,高等级路面达1415公里,中级路面652公里,铺装率88.4%,全市实现了乡乡通油路.五年间,建起了以交通部门公路运输企业为骨干,包括非交通部门汽车运输车队和其他集体、个人运输在内的各种形式的联营公路客货运输网;新建扩建了榆次火车站、顺城街立交桥、新建街、拓宽了东顺城街、迎宾路、经纬路、王湖路、打通了北环路;新建、改建了一批交通管理站所和交通稽查站.运输企业将向先进技术、灵活调度、快速运行的方向转变.晋中市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围绕建立"统一、竞争、有序"的运输市场这一目标,积极调整结构,合理安排布局,基本形成了运输交易、信息配载、公用型汽车站等运输服务体系;道路运力已向大中小相结合、高中档相配套发展;运输方式由简单的普通客货运输,向出租、旅游、班车、专用车、集装箱等高档、多样、专业化发展;运输市场结构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相协调的格局发展.到1995年底,全市普通载货汽车达27201辆,比"七五"末增长60%;其中个体运输和联户汽车6647辆,比"七五"末增长91.9%;加68.1%;载客汽车达8319辆,比"七五"末增长1.3倍;其中个体运输和联户3112辆,比"七五"末增长2.7倍;公路旅客周转量比"七五"末增长74.2%;货物周转量比"七五"末增长40%.
"九五"期间,晋中市交通事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局面.1994年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全市公路建设工作会议上确定了由建设一般公路向建设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的战略转移,使交通发展进入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阶段,公路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尤其1998年中央关于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大决策实施以后,全市交通系统团结一致,抢抓机遇,再次掀起了公路建设的新高潮,使晋中市公路建设发生了质的飞跃.尤其高速公路的加快建设,标志着晋中市公路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建成高速公路73公里,新建、改建一级公路82公里,新建、改建二级公路975公里,新建、改建桥梁688座,24582延米.2000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105公里,年均增长8.2%,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31.3公里,比"八五"末每百平方公里增长10.2公里 .晋中市驻地至各县(市)及县(区、市)之间基本实现了由二级以上公路相连接,全市达到了乡镇通油路、村村通公路.随着公路建设步伐的加快,公路运输能力显著增强,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到2000年底,全市普通载货汽车达到27812辆,比"八五"末增长2.2%;其中私人车辆13209辆,比"八五"末增长98.7%;载客汽车达到17167辆,比"八五"末增长1.1倍;其中私人车辆11780辆,比"八五"末增长2.8倍;公路旅客周转量货物周转量均比"八五"末增长1.2倍.
"十五"是新世纪实施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也是晋中市交通事业发展最快、最好的历史时期之一.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省交通厅的大力支持下,全市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化、工业新型化、旅游国际化、城镇集群化"的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团结拼搏,务真求实,全市交通工作体现了五个新亮点.一是县乡二级化改造工程取得新成果.截至2005年底,全市县乡公路改造开工建设458公里,其中二级公路改造开工248公里,完工68公里,介休、太谷、昔阳、榆次完工里程均达了10公里以上.二是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开创新局面."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以公路"绿化、美化、标准化"建设为切入点,全面提升公路服务品位.全市共完成2446公里农村公路绿色林带建设.对重点路段、乡、镇、村所在地结合文明村镇建设营造了农村公路美化景点180处,改造危桥12座646延米,完成投资922万元.三是农村公路建设规模创历史新高.五年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13.6亿元,是"九五"的3.9倍.2003年以来,启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村村通油路"工程,当年完成通村公路建设4053公里,通达工程62公里,通畅工程688公里,新增通油(水泥)路行政村及街道硬化1278个村,直接受益人口约300万人,97%的行政村通水泥(油)路,基本实现了全市行政村通油路的目标.2003年同步实施了"村村通客车"工程,到"九五"末,全市已有寿阳、昔阳、左权、榆社、太谷、祁县、介休7个县市实现了城乡客运一体化,共开通农村客运线路256条,建设乡镇客运站点,站亭169个,农村客运通达率已经达到93.5%."十五"农村公里建设投资力度之大,增长里程之快,经济社会效益之好前所未有,成为交通发展的一大亮点,是农民群众得益受益的民心工程.四是道路运输场站建设取得新进展."十五"期间,我市运输行业发展实现了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从粗放发展型向环保节约型转变.到"十五"末,完成了15个乡镇汽车站、61个候车亭的建设任务,安装28个站点牌. 全市共有客运企业34户,营运客车1176辆22302座,客运线路387条,总营运里程5622公里;共有货运企业15户,营运货车达到20909辆122714吨位;共有汽车维修企业579户 ,驾校24所.五年间,全市公路场站建设累计投资1.3亿元,比"九五"增加40%.平遥二级汽车站和太谷、左权客运站等一批大型场站设施建成启用,晋中客货运输信息中心正加紧建设.五是道路运输市场管理实现新突破."十五"期间,我市建立了以县城为中心,以物流市场和物流企业为枢纽,以农副产品收购点和农贸市场销售点为网点的农村物流网络.有力促进了农产品产业的快速发展.
"十一五"以来,全市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动交通事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按照"十一五"交通工作的总体思路,振奋精神,攻坚克难,晋中市交通运输业又取得新成就.截至2007年底,全市公路运输完成货运量7167万吨,为1978年的11.5倍,货物周转量465406万吨公里,客运量3079万人,为1978年的26.7倍,客运周转量163576万人公里.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3486公里,其中国道590公里,省道1015公里;按技术等级分,高速公路273公里,一级公路263公里,二级公路1685公里,全市以国土面积计算公路密度达到82.2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年公路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2亿元,新增公路通车里程586公里,新增高次级路面里程589公里;完成农村公路二级化改造32条265公里,全市农村公路已达3071公里,其中通达工程48个村174公里 ,实现了全市全部建制村通公路.除榆次区外,全部完成了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全市农村客运通达率已达96.3%,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客车的目标.
从以上五年来交通运输业发展状况看形势喜人,但仍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要保持发展的后劲,仍需要下大力气,要在技术更新改造上下工夫、能力整合上下工夫.
几点启示及建议:
启示一,适度增强超前意识、继续加大对交通运输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首先交通运输业作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一切社会经济活动共同需要的外部条件,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近几年我市交通运输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但仍处于弥补历史欠账过程之中,总体能力不足状况仍未根本扭转,局部的制约、不足状况依然存在.因此,要继续加大投入,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的同时,简化新开工项目审批手续,优化交通建设施工环境,保持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投资的快速增长.其次,在扩大交通外延的同时,也应注重内涵的发展,对现有的交通网络进行技术改造,逐步提高我市交通网的总体技术装备水平,例如:我市目前的高速公路建设虽然较快,但所占比重仍较小,仅占全市公路通车里程的千分之五,基本上还未形成网络,难以发挥其优势;公路运输在一些主要路段、干线和交通枢纽处还比较拥挤;公共汽车场站配套设施相对落后;运输网络在部分县市还不完整,影响了乡村经济的发展,结构性短缺与局部过剩状况并存,"瓶颈"制约因素仍存在,只是由"显性"逐渐转变为"隐性"状态.第三,扩大融资渠道、增强发展后劲.目前我市基础设施建设仍呈单一投资结构,投资更多地表现为政府行为,除集资外,基本全部依赖收取的养路费及中央和地方的财力解决.因此,能否建立类似于房地产业的多元化投资体制,或采取政府、企业、甚至私人等多方参股的方式,由政府统一调控,多方投资,多方受益,最大限度调动全社会各行业大办交通的积极性,以保证基础设施资金来源和投入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启示二,在竞争中强化运输市场管理.由于运输环境的改善,综合运输能力的提高,运输行业要从价格和服务入手,使竞争向纵深发展..目前我市一些运输企业受其机制不活、负担过重、运输工具陈旧、运费拖欠等因素的影响,经营效果不理想,亏损现象比较突出,一些企业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另外,从运输能力总体上看,要建成一个总体规模适度、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技术先进、优质高效、效益良好的综合运输体系,还尚需时日.
建议:1、调控运力增长,调整运力结构.在当前的宏观经济环境下,合理调控运力增长,新增运力要以中高档快速客车和专用、重型货车为主.2、发挥信息在运输市场中的巨大作用,尽最大可能减少空驶现象,提高载客汽车的使用效率,建立区域性货运信息中心,并逐步实现全国联网为公路货物运输提供信息服务.3、继续加大客运、货运市场的整顿力度,打击黑恶势力,加大治理超限超载力度.4、重视可持续资源的研究,不仅涉及运输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也包括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5、运输企业应注重内部挖潜、转变观念,积极开拓新的运输市场,将单纯运输效能拓展为舒适、快速、便捷、安全等全方位的内容上来,以全新的面貌和优质的服务迎接市场挑战.
启示三, 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充分利用好现有交通资源.交通基础设施软硬件建设与发展是人流、物流、信息快速流动的关键条件.为进一步提高我市交通资源的利用水平.
建议:一是将旅游业作为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在不断加大市区容貌改造的同时,充分依靠旅游资源优势,采用互联网、信息等先进通讯手段,加大对我市旅游的宣传力度,并不断拓展和延伸新的旅游服务项目,以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二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多举办各类洽谈会、农产品交易会等形式,充分提高我市交通资源的利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