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如何理解“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正确性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灵鹊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4/29 01:23:14
如何理解“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正确性
如何理解“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正确性
(一)“地理环境决定论”在今天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社会学的地理学派的一个观点.早在古希腊时期,地理环境决定社会现象的思想就已萌生.在中世纪,阿拉伯思想家和历史学家伊本.哈尔顿也力图证明地理环境对社会生活的作用.在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时期,资产阶级学者进一步发展了地理环境决定社会发展的思想,以反对宗教关于社会生活规律具有神创性质的观点,论证社会制度的世俗起源和正在巩固中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然性.16世纪,法国思想家J.博丹认为地理环境决定民族性格、国家形成和社会进步.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思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详尽而系统地发挥了关于地理条件、气候影响各民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影响各民族经济乃至政治制度的思想.19世纪中叶,作为一种自然主义思潮的地理环境决定论已广泛地深入到历史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经济学和人类学等学科.英国历史学家巴克尔在两卷本的《英国文明史》一书中认为食物、气候、土壤和“自然界总貌“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他将文明发展不平衡原因归诸自然界,认为社会不平等是合乎自然的,德国地理学家人种志学家F.拉采尔和美国地理学家E.享廷顿都强调地理位置、气候对人类文明形成与发展的作用.今天,有太多的人在批判“地理环境决定论”,究其原因,主要为越来越聪明的人类的能动性在逐渐增强,思想中自认为他们可以战胜自然了(虽然他们口头上不承认),殊不知,他们在面对自然时是多么的渺小,渺小的有点可悲,真的希望印尼海啸中20多万死者都活过来,让他们亲口告诉今天自以为是的人们,面对自然,我们真的该谦虚点了,今天的人类大多在做什么?大多为了人类的私利在破坏自然,当然,不容否认,这是为了生存,但,然后呢,然后在做什么?在想方设法地去适应自然.我们人类主要是在适应自然中发展的.反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人们说“地理环境决定论”是形而上学外因论,我想反问,何为形而上学?又是怎么体现的?(二)考试前,偶然看到《马哲》书中对其的评析,指出:地理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必须反对和批判该观点.给出反对和批判的原因是: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具体发展进程和道路.对该原因给出两个理由,即也成为否定“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两个理由,我认为是两个非常铿锵,也非常幼稚的理由.下面我将否定否定”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这两个理由:否定“一”曰:其明显犯了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书中说:“地理环境相同的国家,社会性质和社会制度可能完全不同,而地理环境不同的国家,社会性质和社会制度可能相同.另外,地理环境较好的国家,社会性质和社会制度可能处于较落后的低级阶段;相反,地理环境较差的国家,社会性质和社会制度则可能处于较先进的高级阶段.”该例的提出太过于机械化了,片面的否定一个问题,根本没有考虑影响这些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其它因素.机械唯物主义有其最明显的事例:我们都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那么有什么样经济基础就应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宗教等),我们可以看到,有同样或极其相似的经济基础(生产力)可以形成极不相同的社会结构、价值体系、文化形态(如英、法、德、美、日一类和非洲的贫穷国家).当然,书中观点可以是正确的,但前提是得先让大家承认马克思的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的分析是错误的.书中还说到: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具有内在根据和特殊规律.那么,我想问一问:“这个所谓的内在根据和特殊根据是什么?”假若至今没有定论,则在有定论之前,我们就可以认为这个内在规定和特殊规律就有可能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伴随着地理环境的存在和发展的.”(即使有了一个定论,我们也可以对其进行怀疑的).在这里提到人类社会的存在依赖于地理环境的存在还是很好理解的,但说到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问题时,就会使人产生许多疑问,为了解决这个疑问我将在下文提出“反问决定”和“动态地理环境”的内容.否定“二”曰:书中说到地理环境只有通过社会生产才能对人类历史发生作用.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要素,如矿藏、河流、湖泊等等,不能直接作用和影响社会发展的进程,只有进入生产过程中,成为生产资料时,才能对社会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作用,超出生产过程和生产方式之外,地理环境就无法在社会发展中起作用.例如,地下矿藏和石油,远古时代就存在着,但没有被人们认识,没有进入生产过程,没有被开发利用,所以对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与社会发展没起任何作用,而今天,它们被人们应用到生产过程中,经过开发利用,在人类社会和生产中起着重大作用,改善着人类生活的状况.对此,我想反问:没有这些自然资源,我们将生产什么?我们又是如何消费、利用的呢?就像生产决定消费一样(前提是我们承认生产决定消费是正确的命题).我们的消费不得以生产为前提吗?只有生产了什么,我们才能消费什么.从该角度并不能说明“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正确性,需要从其它角度更深地加以论述.(三)最近读了何新的《危机与挑战:中国现代化的艰难之路》一文,何新说:“文化形态首先是人类适应生态的结果,而社会人的性格与行为,又是文化形态(社会结构、价值体系和社会化方式)的函项.换一句话说,生态类型决定文化形态(经济类型—社会结构—价值体系),文化形态又影响了社会人的性格与行为.我认为,首先何新先生是肯定了“地理环境决定论”之后,又从中国的角度加以说明:“古华夏文化的主要发源地,是黄、淮、江三大水系的中下游流域,也就是古代的中原地区.所谓中原,即是中央平原的意思(“中国”的得名与此是有关的.)如果从地图上审视一下中原地区在整个中国与亚洲大陆上的地理形势,我们就可以注意到如下一个事实:这块平原处在一种近乎封闭的地理空间中,在这块大平原的北部和西部,有燕山山脉、太行山山脉、吕梁山脉、伏牛山和秦岭,以及武当山.在南部则有大别山、武陵山、九嶷山、天日山、南岭和武夷山脉,绵延直到南海.这些崇山峻岭,从北、西、南三面如同屏障和墙垣一样包围环绕着中部平原.在这里特别要指出山岳的“岳”这个字的本义——“岳者,垣也”,也就是墙.古代人正是把山看作墙垣.而在东面,这块平原为三个大海——渤海、黄海、东海所环绕.这种封闭关的地理形势,非常有种于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经营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生活,却不利于发展一种开放的商业型经济.在秦汉以后,古代中国的政治地理概念得到了扩大,中国已经不单纯是指这块中央平原.但尽管如此,这种封闭的环状地理形势却并未从根本上改变.直到明代耗费巨资重建的长城,本身就是一个限制文明空间的政治军事环.清代,中国的地域向东北、西北两个方向大大地拓展了.但西伯利亚、蒙古高原、中亚细亚内陆的戈壁、沙漠和高山,仍然重重阻隔着中国的文化视野.尽管古代曾有一条时通时断的对西贸易通道——“丝绸之路”,但是这条道路并没有能成为将泰西的希腊罗马文化,引入交流于古老中华文明的动脉.晚唐以后,这条道路实际上也关闭了.而从海域看,华夏文明最早发达的中原地区,面临渤海,这实际上又是一个半封闭状态的内海.而黄海、东海的对面,是朝鲜和日本,它们在古代都是处在华夏文化辐射之下的亚文化区,没有形成高于华夏农业文化的异质文明.这种封闭状的地理空间结构,所导致的结果就是华夏古代文明的封闭状态.古代希腊文明是一个具有发达的社会分工和商业经济的分散城邦.通过海陆交通构成了开放式的经济网络组织,一种松散的联邦式的政治文明.这种政治文明的传统一直影响于今天的北美和西欧.而在中国,古代城市的功能与希腊城邦的功能似乎完全不同.中国的城市是宗教和政治文化的中心,却不是商业和手工业的经济中心.”中国的这种封闭状的地理形式,扣杀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并使之成为其主体的农业和畜牧业的附属品的经济类型及其关系.这种经济类型及其关系营造了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生活,却不利于发展一种开放的商业型经济.同时,这种地理环境导致的这种经济类型及其关系,形成了至今仍弥漫在中国农民思想中的惰性思想、安乐思想.从而毋庸质疑地容易受制于人,导致了中央集权的形成,而中央集权也在维护着形成它的经济类型——农业和畜牧业.那么,也许有很多人会问:“假若‘地理环境决定论’是正确的,那么中国的这种地理环境不将导致今天以致将来的中国的这种经济文化、思想、政治吗?”那也假若我们还在赞同延用这种原始的“地理环境”的概念也许我们在我们的思想意识中这种意识会是正确的.任何真理的正确性都是有历史背景的,“概念”也得是一个“历史的概念”.所以,我将用历史的发展的“地理环境”概念解释这个问题.见后文.(四)上文,我提到在《马哲》教材中否定“地理决定”的理由中有一点没有做到换位思考,指出“反向决定”的问题,下面我将阐述它:用日本为例,日本的地理环境不好,矿石、石油、煤等十分缺乏,但日本的经济却十分发达,在此正是不好的地理环境短缺的资源、能源使处在这种环境下的日本人不得不开动脑筋、解放思想,想方设法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这就是他们的思维更为发达、敏锐,从而使这发达的思维作用于经济发展,使自己有限的资源、能源得以充分利用,使他人的资源、能源更好的为已所用.这就是“反向决定”.反之中国的地大物博导致清朝的人夜郎自大、固步自封、思想愚昧,因此导致落后挨打的百年之辱.我们都知道,至今几百年,最聪明的是犹太人,最强的是美国人,为什么?有一方面的原因就是犹太人几千年都在流离失所,到处奔波逃命,美国人是那些移民,其中有一部分就是被环境所迫,这就是反问决定的明显例子,但另一方面移民也说明了欧洲的地理环境是多么的开放,再回首看看中国,人口最多的就是中国.如此,就可以从这个角度解释一下中国南方农业比北方农业富有的原因.南方人多地少,但这不好的地理环境促使他们的思想更积极,而北方的农民由于人少地多的优越条件,把他们基本上束缚在了土地上,他们认为他们富裕的资本就是把地种好,以致形成了北方农民的惰性思想、安乐思想、保守思想等消极思想,由此而导致草场的开垦,林木的滥伐、土地的沙化等恶化的生态环境,农民冬天整天的赌博、买卖婚姻等恶习.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因坏的地理环境而沮丧,更不要太乐观于好的地理环境.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地理环境的好与坏.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注意无时无刻地去培养我们的积极思想.我们可以看到今后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反向决定”将越发明显,即使是中国的北方.所以我们要做好准备,尽量不要让“反向决定”的条件形成,而有“反向决定”的结果——积极的思想.在此我们要保护环境、节省资源、能源. (五) 承接上文提到的历史的、发展的"地理环境". 今天人们接受的地理环境概念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 黑格尔曾经说过:在我看来,必须把观念作为在它之内的过程,当作过程来把握. 然而,我们也应以历史的发展的角度把握某一概念,我们考察的是某物的发展过程,假如我们只看某物的结果、目的或影响等等,那么,我们就是割断了历史,我们就是片面地看问题了,上面所说的地理环境的概念已经不适应今天的历史背景了. 今天我们评论"地理环境决定论"时,其实是陷入了一个矛盾当中,如果说其是正确的,它又与我们的现实和现实中的历史不相符合,其正确性很容易被一些现象所推翻.说其错误,它又与马克思的"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相矛盾.二者中有太多的人都选择了"地理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观点.因为它是来源于理想中的现实的,因为他们怕所谓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但是,这些人就没有想过吗,他们同样也是犯了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犯了对概念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以至于给出了两个牵强附会的理由. 这是在回避矛盾,真理要求我们去勇敢地面对矛盾,科学需要我们去不懈地解决矛盾. 而这个"矛盾"的根源就出在"地理环境"这个概念上.平时我们的思维对"概念"这个词太过定式了. 我认为"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这个概念只能算作是"地理环境"的一个静态的概念,即静态地理环境(但其是逻辑思维上的地理环境,内容上气候还在变化,水也还在流.)故此,应有一个动态的地理环境与之相对.今天,社会发展到此种程度,交通的内容(公路、铁路等)已成为"地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地理课本中它也是一个重点内容,那么,我们就没有想过它就是我们今天的"地理环境"的一部分吗?事实上,它在冥冥中已经是了,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已.所以,公路、铁路等交通内容就应该是我们所要找的动态地理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 一定会有人指出:"公路、铁路等是人的行为所致,而不是自然条件,不能算做地理环境."但那些湖泊、矿藏等就没有人的足迹了吗?其实,这里的公路、铁路等只是那些石头、铁等的外在形式的变化大了一点而已(但其它的由石头、铁等制成的东西就未必叫做地理环境了,因为它不具有地理环境该有的特征). 动态地理环境的提出,一是解释一下人们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误解,二是指出它的重要性. 动态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着重大的作用,并且将与静态地理环境同时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动态地理环境与静态地理环境相反,它使人类和人类社会从点到线、由线成面,它使人类文明得以进步、融合. 所以,对中国来说,动态地理环境将不容忽视,尤其是今天的中国,经济需要发展,而外部政治、经济环境又不太景气的时候,我们更需要更好的动态地理环境,需要它传播思想,传播统一的思想,使思想统一,使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荣幸的是,"十一五计划"当中已经给其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地位了.通过动态地理环境概念的提出,将更有利于解释地理环境较差的国家,社会性质和社会制度有可能处于较先进的高级阶段了,静态地理环境的“反向决定”决定这些国家的民族能有发达的思维,动态地理环境的发达也将成为这个国家发达的又一原因.(六)综上所述:我认为“地理环境”的概念应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静态地理环境,另一部分为动态地理环境.静态地理环境和动态地理环境通过“正向决定”和“反向决定”决定着我们的生理和心理,从而决定一个民族的心理、性格以及宗教信仰等等,进一步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性质.所以“地理环境决定论”是正确的.(七) 在斯大林批判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同时,五十年代的中国人也已经在疯狂地对其进行批判了,批判它的反方就是在强调人的作用,更放肆一点说就是在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所以毛泽东的狂放思想的主观因素和当时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批判的风气影响下,产生“大跃进”也就是一种必然了,“文革”的产生也与此有关.结果是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今天也是由于这种思想,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坚决否定和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夸大,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资源危机、能源危机.这真是给骄傲又“聪明”的人类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动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课啊! 今天的人类啊,尤其是今天的中国人,也该醒醒了!我们面对地理环境还在夜郎自大,固步自封,这在鼓励着我们,鼓励着我们浪费,浪费着我们的消费,之后呢?自废其身,虽然我提到了“反向决定”的问题,但那种决定又是多么的可悲啊,难道我们真的要选择被逼无奈吗?也许它是一种必然趋势吧!但,我们看看吧:东南亚大海啸与生态破坏有关吧!美国打伊拉克有点原因是被石油逼出来的,对吧?…… 二00六年二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