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物理 > 作业

跪求试卷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灵鹊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物理作业 时间:2024/06/23 16:59:43
老师请给我5个山东省的2013年的中考试卷吧,谢谢!
跪求试卷
解题思路: 见下面
解题过程:
山东省潍坊市2013年中考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选对的每小题的2分,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2分)(2013•潍坊)许多物理学家在科学发展的历程中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首先发现电流磁效应的是(  )   A. 法拉第 B. 奥斯特 C. 安培 D. 焦耳 考点: 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 专题: 磁现象、电生磁. 分析: (1)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即磁场产生电流. (2)奥斯特发现了电流周围产生磁场,即电流的磁效应. (3)安培发现了通电螺线管磁极和电流的关系,即安培定则. (4)焦耳发现了电流产生热量跟电流大小、通电时间、电阻的关系,即焦耳定律. 解答: 解:电流磁效应就是电流产生磁场的现象.奥斯特在1820年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 故选B. 点评: 掌握初中物理中各物理学家的贡献,并且掌握把该科学家的名字命名为什么物理量的单位.   2.(2分)(2013•潍坊)生活中经常要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下列估测值与实际值相差较大的是(  )   A. 一个苹果的重约为2N   B. 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   C. 一支新的2B铅笔的长度约为20cm   D. 一盏普通日光灯正常发光时的电流约为1.5A 考点: 重力大小的估测;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电流的大小. 专题: 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根据生活经验及对生活常识的了解,逐一分析各选项并作出判断. 解答: 解:A、一个苹果的重约为2N,也就是苹果的质量m===0.2kg=0.4斤,与实际值差不多,不符合题意; 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与实际值差不多,不符合题意; C、一支新的2B铅笔的长度约为20cm,与实际值差不多,不符合题意; D、一盏普通日光灯正常发光时的电流约为1.5A,其电功率是P=UI=220V×1.5A=330W,实际日光灯的电功率约40W左右,与实际值相差较大,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对生活中物体的数据进行估测,考查同学们的综合能力,同学们在学习中要注意观察,多思考.   3.(2分)(2013•潍坊)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当开关S由闭合变为断开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流表A1、A2的示数都变小   B. 电流表A1的示数不变,A2的示数变小   C. 灯泡L1亮度变暗,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小   D. 灯泡L2亮度不变,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大 考点: 电路的动态分析;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专题: 应用题;电路和欧姆定律;电路变化分析综合题. 分析: 当开关S闭合时,两灯泡并联,电流表A1测L1支路的电流,电流表A2测干路电流;当开关S断开时,电路为L1的简单电路,两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可知L1支路的电流变化和灯泡亮暗的变化,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利用P=UI可知电路消耗总功率的变化. 解答: 解:当开关S闭合时,两灯泡并联,电流表A1测L1支路的电流,电流表A2测干路电流;当开关S断开时,电路为L1的简单电路,两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当开关S由闭合变为断开时,通过灯泡L1的电流不变即电流表A1的示数不变,L1的实际功率不变,亮度不变, ∵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当开关S由闭合变为断开时,干路电流变小, ∵P=UI,且电源的电压不变, ∴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小.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并联电路的特点和电功率公式的应用,关键是知道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实际功率的大小.   4.(2分)(2013•潍坊)小红同学喜欢利用复读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在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让复读机先正常播放一段录音,然后再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则发出的录音(  )   A. 响度增大,音调不变 B. 响度减小,音调不变   C. 响度不变,音调升高 D. 响度不变,音调降低 考点: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声音的三要素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是由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决定的;音色可以用来区别不同的发声体. 解答: 解:音量不变是指声音的大小即响度不变,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发出声音的振动频率加快,声音的音调变高.所以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 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声音三要素的区分,其中音调和响度对学生来说是很难区分的,首先要理解其含义,特别是从听觉上理解其不同之处.   5.(2分)(2013•潍坊)如图是第30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吉祥物﹣﹣“绿色花蛇”,它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中的像是下图中的哪一个(  )   A. B. C. D.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与镜面垂直,故像与物是对称的,如果镜子直立放置,像与物比较是正立、等大、左右相反的. 解答: 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当镜子直立放置时,选择正立、等大、左右相反的图形,即为镜中的像. 故选C. 点评: 熟练掌握并灵活运动平面镜成像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2分)(2013•潍坊)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多   B. 热能只能从内能多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少的物体   C. 物体内所有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不能同时存在 考点: 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的运动. 专题: 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 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因素有关. 热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的运动属于扩散现象.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解答: 解:A、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因素有关,因此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多;故A错误; B、热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故B错误; C、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故C正确; D、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着,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现象、分子的热运动,热传递的条件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掌握情况,综合性较强,需要学生多方联系、认真思考解答.   7.(2分)(2013•潍坊)如图所示,活塞式抽水机手柄可以看作是绕O点转动的杠杆,它在动力F1和阻力F2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  )   A. F1•OC=F2•OA B. F1•OD=F2•OB C. F1•OE=F2•OA D. F1•OE=F2•OB 考点: 杠杆的平衡条件. 专题: 简单机械. 分析: 活塞式抽水机手柄可以看作是绕O点转动的杠杆,选项中的四个量应该分别代表了杠杆的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关键是看它们的对应关系是否正确,据此来做出判断. 解答: 解:读图可知,F1为动力,其力臂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应为OE;F2为阻力,其力臂是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应为OB,所以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最终的平衡关系是F1•OE=F2•OB,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解答此题的关键一是熟知杠杆的平衡条件,二是能准确判断杠杆的力臂,后者是本题考查的真正目的.   8.(2分)(2013•潍坊)用电热壶烧水时,水沸腾后,从壶嘴里冒出“白气”;夏天打开冰棒纸时,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也出现“白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   B. 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棒发生升华形成的水蒸气   C. 在这两种“白气”形成的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   D. 这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称为汽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称为升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 解答: 解:(1)用电热壶烧水时,水沸腾后,从壶嘴里冒出“白气”,是壶嘴里冒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 (2)夏天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棒凝结成小水滴,形成“白气”,属于液化现象. 因此二者都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故选D. 点评: 本题通过生活中的热现象考查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先搞清楚变化前后物体的状态,再确定物态变化名称.   9.(2分)(2013•潍坊)密度计是用来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把两支完全相同的密度计分别放在甲、乙两种液体中,密度计静止时,两种液体的深度相同,如图所示,甲、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分别为p和p,密度计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和F,则(  )   A. p<p F=F B. p<p F>F   C. p>p F=F D. p>p F<F 考点: 压强大小比较;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专题: 压轴题;压强、液体的压强;浮沉的应用. 分析: (1)同一支密度计的重力不变,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都处于漂浮状态,根据漂浮的条件可知在两种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 (2)由图可知,密度计排开液体之间的关系,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判断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的读数关系,再据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可判断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液面下相同深度处所受压强大小关系. 解答: 解:由图可知,密度计在甲、乙液体中处于漂浮状态, ∵同一支密度计的重力不变, ∴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相等; ∵甲中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大与乙中排开液体的体积, ∴根据F=ρgV可知,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 据p=ρgh可知,在h相同时,在甲液体中的压强小于在乙液体中的压强.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漂浮条件的应用,利用好物体漂浮条件F=G是解此类题目的关键.   10.(2分)(2013•潍坊)小明家的饮水机具有加热和保温两种功能:当饮水机处于加热状态时,饮水机的红灯亮绿灯灭;水被加热到预定温度时,饮水机内部的温控开关S自动切换到保温状态,此时饮水机的绿灯亮红灯灭,下列电路中与上述情况相符的是(  )   A. B. C. D. 考点: 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专题: 压轴题;图析法;电流和电路. 分析: 由题意可知,两灯泡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即为并联,根据P=可知,加热时电路中的电阻小于保温时电路中的电阻,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 解:A、由电路图可知,加热时饮水机的红灯亮绿灯灭,保温时绿灯亮红灯灭,且加热时的电阻小于保温时的电阻,符合题意,故A正确; B、由电路图可知,加热时红灯亮绿灯灭,但温控开关S自动切换时,电路中无加热管起不到保温作用,不符合题意,故B不正确; C、由电路图可知,无论加热时还是保温时绿灯均发光,不符合题意,故C不正确; D、由电路图可知,加热时绿灯亮红灯灭,不符合题意,故D不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路图的设计,分清加热时和保温时电路电阻的关系和指示灯的颜色是关键.   二、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跟车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正确的,选对的每小题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1.(3分)(2013•潍坊)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5m/s   C. 放鞭炮时捂耳朵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 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 考点: 声音的产生;声速;防治噪声的途径;声与能量.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3)声音既能够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 解答: 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该选项说法正确;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放鞭炮时捂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因为声波具有能量,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声学的基础知识,属于识记性内容,相对比较简单,是基础知识的考查.   12.(3分)(2013•潍坊)电磁波家庭成员很多,有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y射线等,电磁波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关于电磁波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验钞机利用红外线来辨别钞票真伪   B. 手机利用无线电波传递信号   C. 遥控器利用紫外线实现对电视机遥控   D. 微波炉利用电磁波来加热食品 考点: 紫外线;红外线;电磁波的传播. 专题: 光的折射、光的色散;信息的传递. 分析: 掌握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y射线的特点及作用. 紫外线的应用:合成维生素D、使荧光物质发光、杀菌等; 红外线照在人身上也会使人体的温度升高,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工作的; 微波的频率和水频率接近,容易引起水分子的共振而产生热量,生活中常用微波进行加热,如微波炉利用微波加热. 解答: 解:A、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所以验钞机利用紫外线来辨别钞票真伪,所以A错误; B、手机是利用微波来传递信号的,电视是利用无线电波来传递信号的,手机和电视不同,所以B错误; C、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工作的,所以C错误; D、微波炉是用微波来加热食品的,微波属于电磁波,所以D正确. 故选D. 点评: 此题考查了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y射线的特点及作用,是基础性题目.   13.(3分)(2013•潍坊)光的世界变幻莫测、奥妙无穷.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不同颜色的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B. 雨后彩虹是由于光发生反射形成的   C. 海市蜃楼是由于光发生折射形成的   D. 日食和月食现象都是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 考点: 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的色散.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 (1)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2)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4)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解答: 解:A、不同颜色的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相同,都是3×108m/s,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雨后彩虹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D、日食和月食现象都是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D. 点评: 本题列举了几个常见的光现象,综合了光学知识,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多对相关的光现象进行思考.   14.(3分)(2013•潍坊)如图所示,是某建筑工地用起重机吊货物的情景.货物在钢绳的拉力作用下先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在水平移动到卸货地点.若不计摩擦和空气阻力,则货物在匀速上升过程中(  )   A. 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减少 B. 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C. 动能不变,机械能增加 D. 动能减少,机械能减少 考点: 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专题: 机械能及其转化. 分析: (1)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2)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3)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之和. 解答: 解:不计摩擦和空气阻力,货物在匀速上升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不变,高度增加,因此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则机械能增加. 故选BC. 点评: (1)掌握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2)根据能量的影响因素判断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大小的变化.   15.(3分)(2013•潍坊)如图所示,是小宇同学画出的几种磁体周围的磁感线分布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 磁感线及其特点;安培定则. 专题: 应用题;图析法;磁现象、电生磁. 分析: (1)通过图示的螺线管的绕向和电源的正负极,利用安培定则可以确定螺线管的NS极,再利用磁感线的方向在磁体的外部,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判断出A是否符合题意. (2)根据磁感线的方向在磁体的外部,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判和常见磁感线的形状,断出B、C、D是否符合题意. 解答: 解: A、电流从螺旋管的右端流入,左端流出,结合螺线管的绕向,根据安培定则,可以确定螺线管的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在磁体的外部,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而A图中两端的磁感线都是流出的,故A不符合题意.[来源:学.科.网Z.X.X.K] B、在磁体的外部,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B图中为两个N极,磁感线都是流出的,故B符合题意. C、在磁体的外部,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C图中为一个N极,一个S极,磁感线是N极出发,回到S极,故C符合题意. D、在磁体的外部,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而D图中U形磁体的磁感线从S极出发,回到N极,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磁感线概念及方向的理解.磁感线很抽象,一定要注意理解.记清常见磁感线的分布对我们处理磁感线的题目是有帮助的.   16.(3分)(2013•潍坊)关于安全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使用测电笔时,手不要接触笔尾金属体   B. 雷雨天气里要躲在大树底下避雨   C. 选择保险丝时,应尽量选择粗的   D. 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要使用三孔插座 考点: 安全用电原则. 专题: 电与热、生活用电. 分析: 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时,一定要用手触及笔尾的金属部分,否则容易造成误判,认为带电体不带电是十分危险的.使用测电笔时,不能用手触及测电笔前端的金属探头,这样会造成人身触电事故; 当雷雨天,树作为地面上的“凸出物”,雷电电流通过树干就会传下来,在传下来的过程中电弧放电打在人的头上,又通过人体一直传到地下去,而这样就造成了雷电灾害. 选择保险丝时,应选择合适的保险丝; 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使用时金属外壳要接地. 解答: 解:A、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时,用手不能接触测电笔前端的金属探头,需要这接触笔尾金属体.故A错误; B、在大树下避雨,因为大树和人体都是电的良导体,雷电极易通过突起物﹣﹣大树传向人体,而造成雷电灾害.故B错误; C、选择保险丝时,应选择合适的保险丝,并不是越粗或越细越好,故C错误; D、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要接地,防止金属外壳漏电,发生触电事故.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安全用电常识,要掌握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17.(3分)(2013•潍坊)关于电磁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一定受到磁场力 B. 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造的   C. 电子定向移动时能产生磁场 D. 电磁继电器应用了电流的磁效应 考点: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和磁效应. 专题: 磁现象、电生磁;电动机、磁生电. 分析: (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磁力作用; (2)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造的; (3)电子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流周围有磁场; (4)电磁继电器应用了电流的磁效应. 解答: 解:A、当通电导体与磁感线平行时,则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不受到磁场力;故A错误; B、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造的,故B正确; C、电子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流周围有磁场,故C正确; D、电磁继电器应用了电流的磁效应;故D正确. 故选BCD. 点评: 本题考查电与磁的基本知识,难度不大.   18.(3分)(2013•潍坊)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6V不变,灯泡L与定值电阻R串联,灯泡L的电阻为10Ω,R的阻值为20Ω,闭合开关后,发现灯泡不亮,电压表示数为6V,则电流表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 电流表无示数 B. 电流表示数为0.3A   C. 电流表示数为0.2A D. 电流表示数为0.6A 考点: 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 专题: 欧姆定律. 分析: 电压表示数等于电源电压,说明电压表两接线柱与电源两极相连,故故障可能是电阻断路或灯泡短路,然后根据故障的可能,再结合欧姆定律即可求出电路中的电流. 解答: 解:如果R断路,则电路中没有电流,电流表示数为零;如果L短路,则电路中电流:I===0.3A. 故选AB. 点评: 本题考查故障分析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还是确定故障所在.   19.(3分)(2013•潍坊)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 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v   B. 两物体在15~2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v   C. 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D. 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0~20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 压轴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1)在s﹣t图象中,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象读出甲乙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可比较出两物体的运动速度; (2)在s﹣t图象中,和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3)由图象可以看出两物体在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且在此时相遇. (4)根据图象读出0~20s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 解答: 解:A、由图象看出两物体在0~10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物体通过的路程大于乙物体通过的路程,所以v>v,故A正确; B、甲物体在15~20s内的图象是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所以甲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B错误; C、由图象看出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都是100m,故C正确; D、由图象看出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不是在20s末相遇,0~20s内通过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故D错误. 故选A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由s﹣t图象比较物体的速度大小、判断两车的位置关系等内容,由图象判断小车的运动性质、找出小车的路程与所对应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   20.(3分)(2013•潍坊)如图甲所示,小亮用水平力推地面上的木箱,木箱运动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在0~20s内,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推力大小   B. 在0~20s内,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小于推力大小   C. 在20~40s内,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推力大小   D. 在20~40s内,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大于推力大小 考点: 力与运动的关系. 专题: 压轴题;运动和力. 分析: (1)由图乙判断物体在在0~20s和在20~40s内的运动状态. (2)静止的物体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根据平衡力条件进行判断. 解答: 解:如图乙,木箱在0~20s内保持静止状态,木箱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推力和摩擦力作用,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在20~40s内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木箱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推力和摩擦力作用,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 故选A、C. 点评: 静止的物体和运动直线运动的物体都受到平衡力作用,根据平衡力条件判断力的大小和方向是常见的类型.   三、实验题(共4小题,满分30分) 21.(6分)(2013•潍坊)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序号 液体 深度/cm 橡皮膜方向 压强计左右液面高度差/cm ① 水 5 朝上 4.9 ② 水 5 朝下 4.9 ③ 水 5 朝侧面 4.9 ④ 水 10 朝侧面 9.7 ⑤ 水 15 朝侧面 14.6 ⑥ 酒精[来源:学.科.网Z.X.X.K] 15 朝侧面 11.8 ⑦ 盐水 15 朝侧面 15.9 (1)分析序号为①②③的三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 相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 (2)分析序号为 ③④⑤ 的三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分析序号为⑤⑥⑦的三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 密度 有关. 考点: 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掌握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一液体相同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相同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掌握控制变量法在此实验中的应用,通过分析表格中数据的变化的量和不变的量得出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 解答: 解:(1)由①②③的三组数据,液体的密度相同,深度相同,橡皮膜方向不同,压强计左右液面高度差相同,则压强相同,可得相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2)③④⑤三组数据的液体密度相同、橡皮膜的方向相同,但深度不同,所以可以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3)⑤⑥⑦的三组数据,深度相同,橡皮膜方向相同,液体密度不同,可得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 故答案为:(1)相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2)③④⑤;(3)密度. 点评: 此题是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实验,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控制变量法的掌握和应用,在分析时,注意不变的量和改变的量.   22.(7分)(2013•潍坊)如图所示,是某物理实验小组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蜡烛的像,其原因可能是 ABD  A、光屏、凸透镜和蜡烛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B、物距小于透镜的一倍焦距 C、蜡烛在透镜的两倍焦距处 D、蜡烛在透镜的焦点上 (2)如果凸透镜焦距为10cm,当透镜到蜡烛的距离为15cm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的 放大 的实像. (3)当光屏上出现蜡烛清晰的像时,如果用遮光板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我们观察光屏时,将会在光屏上看到 C  A、蜡烛像的下半部分 B、蜡烛像的上半部分 C、蜡烛完整的像,像的亮度变暗 D、蜡烛完整的像,像的亮度不变.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在光屏上找不到像的原因有:物距小于焦距,成虚像;物体在焦点上,不成像;光屏;凸透镜和蜡烛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结合选项进行分析; (2)根据物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进行分析; (3)当用遮光板挡住透镜的某一部分时,由于通过凸透镜会聚的光线数量减少,所以像会比原来变暗,但仍成完整的像. 解答: 解:(1)A、光屏、凸透镜和蜡烛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像可能成不在光屏上,A符合题意; B、物距小于透镜的一倍焦距,成放大正立的虚像,像不能成在光屏上,B符合题意; C、蜡烛在透镜的两倍焦距处,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可以成在光屏上,C不符合题意; D、蜡烛在透镜的焦点上,此时不能成像,D符合题意;[来源:学&科&网Z&X&X&K] (2)凸透镜焦距为10cm,当透镜到蜡烛的距离为15cm时,物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如果用遮光板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下半部分仍能会聚光线成完整的像,但由于会聚的光线比原来减少,所以像比原来变暗. 故答案为:(1)ABD;(2)放大;(3)C. 点评: 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及应用,考查了实验中出现问题的分析,关键要理解其中的原因.   23.(7分)(2013•潍坊)张华同学到正大养殖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他帮助工作人员捡拾鸡蛋时,想知道新鲜鸡蛋的密度有多大,请你从“弹簧测力计、密度计、细盐、烧杯、水、细线、玻璃棒”中选出合适的实验器材,在不打碎鸡蛋的情况下,设计一个实验,测量新鲜鸡蛋的平均密度(ρ>ρ).要求: (1)写出所选实验器材: (2)简要说明测量方法. 考点: 设计实验测密度. 专题: 压轴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鸡蛋悬浮时,密度与液体的密度相等,可以先用测力计测出鸡蛋的重力;再把鸡蛋全部浸入水中,并不断加盐,当鸡蛋悬浮时,用密度计测量盐水的密度,即为鸡蛋的密度. 解答: 答:(1)要测量鸡蛋的密度,需要的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密度计、水、细线、玻璃棒; (2)①鸡蛋用细线拴好挂在测力计上,读出示数,即为鸡蛋的重力G; ②将鸡蛋完全浸没在水中,然后往水中不断加盐,并用玻璃棒搅拌,直到鸡蛋悬浮为止,然后用密度计测量盐水的密度为ρ; ③鸡蛋悬浮时,密度与液体的密度相等,所以ρ=ρ. 点评: 本题考查了实验设计,注意物体悬浮时,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并且密度计可以测量液体密度.   24.(10分)(2013•潍坊)现有下列器材:蓄电池(6V)、电流表(0~0.6A,0~3A)、电压表(0~3V,0~15V)、定值电阻(若干)、开关、滑动变阻器和导线,要利用这些器材探究”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要求: (1)请根据图甲将图乙中未完成的电路连接起来. (2)实验中多次换用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并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保持不变,读出对应于不同阻值的电流表示数,并记于表格中,请你利用表格中的数据,在坐标纸上(如图丙)画出导体中的电流随电阻变化的图象.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电阻R/Ω 5 10 15 20 25 30 电流I/A 0.6 0.3 0.2 0.15 0.12 0.1 (3)在做完第一次实验后,接下来的操作是:断开开关,将5Ω的定值电阻更换为10Ω的定值电阻,再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 A 端(选填“A”或“B”),然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 3 V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4)为完成整个实验,应该选取哪种规格的滑动变阻器 A  A、50Ω 1.0A B、50Ω 0.5A C、20Ω 1.0A D、20Ω 0.5A. 考点: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专题: 压轴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图. (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在坐标系中秒出去对应的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把各点连接起来,作出I﹣R图象. (3)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实验,应保持电阻两端电压不变,更换大电阻后,应移动滑片增加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以保证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4)求电路电流最小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然后选择滑动变阻器规格. 解答: 解:(1)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图,如图1所示. (2)应用描点法作图,根据表中实验数据,现在坐标系内描出对应点,然后作出图象,如图2所示. (3)由表中第一组实验数据可知,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U=0.6A×5Ω=3V,将5Ω的定值电阻更换为10Ω的定值电阻, 为保证电阻两端电压保持不变,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A端移动,增大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值,增大滑动变阻器的分压, 使电压表示数为3V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4)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U=U﹣UR=6V﹣3V=3V,测最后一组实验数据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R===30Ω, 实验过程电路最大电流为0.6A,因此滑动变阻器应选A. 故答案为:(1)电路图如图1所示;(2)图象如图所示;(3)A;3;(4)A. 点评: 本题考查了连接实物电路图、作I﹣R图象、滑动变阻器调节、选择实验器材等;应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是常用的方法,要掌握描点法作图的方法.   四、计算题(共2小题,满分2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重要的计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的答案的不能得分。 25.(8分)(2013•潍坊)学习了简单机械的有关知识后,小强同学自制了一种简易升降晾衣架,它由四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绳子的一段固定在天花板上,人用力拉绳子的自由端可以使晾衣架匀速上升,晾衣架在匀速上升过程中横梁保持水平,如图所示.将40N的衣物挂在晾衣架上,人拉绳的力为12.5N时,衣物匀速上升,忽略绳重及摩擦.求: (1)此时该装置的机械效率; (2)将60N的衣物挂在晾衣架上,使其匀速上升1米,人所做的总功. 考点: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功的计算. 专题: 计算题;压轴题;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 (1)由图可知,动滑轮上引出的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为4,知道物体的重力和人拉绳的拉力,可利用公式η====计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在(1)中知道物体的重力和人拉绳的拉力,设晾衣架横梁(含动滑轮)的总重G,可利用公式F=(G+G)的公式变形计算出晾衣架横梁(含动滑轮)的总重力,又知道第二次提升物体的重力,可利用公式F=(G+G)计算出绳子自由端的力,知道物体上升的高度,从而可以计算出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再利用公式W=FS计算出人所做的总功. 解答: 解: (1)∵G=40N,F=12.5N, ∴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η======80%. (2)∵G=40N,F=12.5N,设晾衣架横梁(含动滑轮)的总重G, 由F=(G+G)可得: 晾衣架横梁(含动滑轮)的总重力为:G=4F﹣G=4×12.5N﹣40N=10N; 而第二次提升物体的重力为:G=60N, ∴此时的拉力为:F′=(G+G)=×(10N+60N)=17.5N, 而物体上升的高度h=1m,则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为:S=4h=4×1m=4m, ∴人做的总功为:W=FS=17.5N×4m=70J. 答:(1)此时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80%. (2)将60N的衣物挂在晾衣架上,使其匀速上升1米,人所做的总功为70J.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机械效率、总功的计算,在滑轮组中,拉物体的力由几根绳子承担,则绳子自由端的力为拉物体的力的几分之一,绳子移动的距离是物体移动的距离的几倍.难点是判断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利用好推导公式F=(G+G)这是本题的关键.   26.(12分)(2013•潍坊)在新农村建设中很多楼房顶部装有如图所示的太阳能、电能两用热水器,该热水器利用太阳辐射的能量加热时,能把太阳辐射能的70%转化为水的内能;用电热丝加热时,能把电能的90%转化为水的内能,该热水器也可利用太阳辐射的能量和电热丝同时加热.它的铭牌如表格所示.小明家热水器的支架与楼顶水平台面总接触面积为0.1m2.他家所在的地区(晴天)每天接受太阳辐射的时间为8h,太阳光照射地面时的辐射功率为900J/(s.m2),即每平方米的面积上每秒得到的太阳辐射能平均为900J.已知g=10N/kg,C=4.2×103J、(kg.℃).ρ=1.0×103kg/m3.当热水器内蓄满水时,求: x x牌热水器 型号HM﹣20 集热管数28支 额定频率50HZ 水箱容积150L 集热管管长180cm 额定电压220V 防水等级A 系统承压3.0MPa 额定功率4000W 自身质量50kg 采光面积2.0m3 (1)热水器对水平台面的压力和压强; (2)热水器每天接受的太阳辐射能使水升高的温度; (3)热水器将水从20℃加热到52.4℃所需的最短时间. 考点: 太阳能热水器中的热量计算;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太阳能的其他相关计算. 专题: 压轴题;能源的利用与发展. 分析: (1)根据ρ=求出水的质量,根据G=mg求出热水器和水的总重力,它对平台的压力等于其重力;根据p=求出压强; (2)根据太阳光照射地面时的辐射功率求出热水器每天接受的太阳辐射能,再根据Q=cm△t求出水升高的温度; (3)根据Q=cm(t﹣t0)求出水吸收的热量,根据W=Pt求出加热时间. 解答: 解:(1)水的质量m=ρV=1.0×103kg/m3×0.15m3=150kg, 热水器对水平台的压力: F=G=(m+m)g=(50kg+150kg)×10N/kg=2000N, 热水器对水平台的压强: p===20000Pa; (2)热水器每天接受的太阳辐射能:W=900J/(s.m2)×8×3600s×2.0m2=5.184×107J, 水吸收的热量:Q=70%W=70%×5.184×107J=3.6288×107J, 水的体积V=150L=0.15m3, 水的质量:m=ρV=1.0×103kg/m3×0.15m3=150kg, ∵Q=cm△t, ∴水升高的温度: △t===57.6℃; (3)热水器将水从20℃加热到52.4℃所吸收的热量: Q′=cm(t﹣t0)=4.2×103J/(kg.℃)×150kg×(52.4℃﹣20℃)=2.0412×107J, 热水器利用太阳辐射的能量和电热丝同时加热,时间最短,假设此时的时间为t, ∵W=Pt, 则Q′=90%×Pt+70%×900J/(s.m2)×t×2.0m2=4860W×t ∴需要加热的时间: t===4200s. 答:(1)热水器对水平台面的压力为2000N;压强为20000Pa; (2)热水器每天接受的太阳辐射能使水升高的温度为57.6℃; (3)热水器将水从20℃加热到52.4℃所需的最短时间为4200s.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压力、压强、热量、电能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综合性较强,中考常见题型. 山东省济南市2013年中考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1.(2分)(2013•济南)下列各种物质微粒中,空间尺寸最小的是(  )   A. 分子 B. 原子 C. 原子核 D. 夸克 考点: 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 专题: 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 分析: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组成的. 解答: 解:按照物质的组成,尺度排列由大到小是: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夸克,因此最小的是夸克.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微观结构,准确的掌握构成物质的各种微粒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2分)(2013•济南)电视机的遥控器用红外线来传递信息,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如图所示,不把遥控器对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按一下按纽,有时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  )   A. 光的直线传播 B. 光的反射 C. 光的折射 D. 光的色散 考点: 红外线.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红外线是一种看不见的光,它也遵循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规律,在现实生活中有实际的应用. 解答: 解: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它会以光波的形式直线传播,并且可以发生反射,有时遥控器并没有对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而是沿某一合适的方向对准墙壁按下按钮,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光的反射. 故选B.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红外线的应用,看不见的光也是需要掌握的知识,属于基础题,同时还考查了光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知识得到学以致用,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学习的兴趣.   3.(2分)(2013•济南)1648年,帕斯卡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如图所示,在装满水的密闭木桶的桶盖上,插入一根细长的管子,然后在楼房阳台上向细管子里灌水,结果只有几杯水就把木桶压裂了.该实验说明影响水产生压强大小的因素是(  )   A. 水的深度 B. 水的体积 C. 水的质量 D. 水的密度 考点: 液体的压强的特点. 专题: 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 掌握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根据实验情景结合影响压强的因素进行分析. 解答: 解: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由帕斯卡做的实验知,由于虽然管很细,但由于高度很大,水的深度大,而使水产生了很大的压强,所以该实验说明影响水产生压强大小的因素是水的深度. 故选A. 点评: 此题通过对实验情景的分析考查了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注意分析的方法,是一道基础性题目.   4.(2分)(2013•济南)泉城四季,风景迥异.无论是一朵花、一个麦穗,还是一粒沙、一片雪花…世间万物皆由大量分子组成.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运动的是(  )   A. 春:微风拂过,花香袭人 B. 夏:暖风阵阵,麦浪翻滚   C. 秋:狂风乍起,黄沙漫天 D. 冬:寒风凛冽,漫天飞雪 考点: 分子的运动. 专题: 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现象证明分子作无规则的运动. (2)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解答: 解:分子运动属于扩散现象,是肉眼看不见的运动,机械运动是物体的运动,是宏观上的运动,是看的见的运动; B、C、D选项中的现象都是肉眼看的见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而香气扑鼻是微观上的分子运动,属于扩散现象.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现象的认识,以及对分子运动和机械运动区别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5.(2分)(2013•济南)如图所示是一些与用电安全相关的现象,其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 在电线附近放风筝 B.[来源:学*科*网] 用湿手拔插头   C. 电冰箱外壳接地 D. 小孩子用手摸插座 考点: 安全用电原则. 专题: 电与热、生活用电. 分析: (1)当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火线并形成电流通路的时候,就会有电流流过人体,从而造成触电.低压触电可分为单线触电和双线触电,当人体直接碰触带电设备其中的一线时,电流通过人体流入大地,这种触电现象称为单线触电; (2)对各种电气设备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查,如发现绝缘损坏、漏电和其他故障,应及时处理; (3)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4)金属外壳的用电器,外壳一定要接地. 解答: 解:A、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从电线上取风筝不符合安全用电要求.故A错误; B、接在电路中的电源插头属于带电体,用湿手拔插头时,水属于导体,有可能使电流通过水传到人体上,使人体触电,十分危险.故B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C、金属外壳的用电器,外壳一定要接地,防止外壳漏电,发生触电事故,故C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D、接在电路中的电源插头属于带电体,用手触摸时,非常容易发生触电事故,十分危险.故D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安全用电常识,要掌握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值得注意的是:本来不带电的物体带了电;本来不导电的物体导电了.   6.(2分)(2013•济南)物理知识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实际中,如图所示的器具应用的电磁感应现象的是(  )   A. 电磁起重机 B. 动圈式话筒 C. 动圈式扬声器 D. 条形码扫描器 考点: 电磁感应. 专题: 电动机、磁生电. 分析: (1)电磁起重机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 (2)动圈式话筒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工作的. (3)动圈式扬声器是利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工作的. (4)条形码扫描器是利用光电元件,将检测到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再将电信号通过模拟数字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输送到计算机中. 解答: 解:A、电磁起重机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不符合题意. B、动圈式话筒是对着话筒说话时,膜片振动引起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动圈式话筒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工作的.符合题意. C、变化的电流通过动圈式扬声器时,变化的电流导致线圈磁极和磁性不断变化,线圈磁极和永磁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和排斥,使线圈振动引起纸盆振动产生声音.所以动圈式扬声器是根据磁极间的作用工作的.不符合题意. D、条形码扫描器是利用光电转换器工作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生活中有很多的用电器,仔细观察,弄清各用电器的工作原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体会到物理是有用的.   7.(2分)(2013•济南)如图为高速摄像机拍摄的子弹穿过柿子的照片.若子弹的平均速度是900m/s,则子弹穿过柿子的时间大约为(  )   A. 0.1min B. 0.1s C. 0.1ms D. 0.1us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根据生活常识估计柿子的宽度,然后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子弹穿过柿子的时间. 解答: 解:柿子的直径约为9cm=0.09m, ∵v=, ∴子弹穿过柿子的时间 t===1×104s=0.1ms; 故选C. 点评: 本题是一道估算题,根据生活常识估算出柿子的宽度、熟练应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   8.(2分)(2013•济南)体积相等的实心铜球和实心木球在水平面上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铜球的动能为EK,木球的动能为EK.已知铜的密度大于木头的密度,则(  )   A. EK>EK B. EK=EK C. EK<EK D. 无法判断 考点: 动能大小的比较. 专题: 机械能及其转化. 分析: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解答:[来源:学科网] 解:(1)铜块和木块体积V=V,密度ρ>ρ; ∵ρ= ∴m=ρV,m>m,铜块的质量大. (2)它们的速度相等,铜块的质量大,因此铜块的动能大.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能够判断出铜块和木块质量的大小是解题的关键,是基础知识的考查.   9.(2分)(2013•济南)通过放大镜观看周围的物体时发现,近处的物体是正立、放大的,而稍远处的物体是倒立放大的,更远处的窗户则是倒立、缩小的.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经过讨论形成了下面四个问题.你认为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是(  )   A. 物体通过凸透镜所形成的像都有哪些种类   B. 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与哪些因素有关   C. 凸透镜在什么情况下能成什么样的像   D. 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与物、镜间的距离有何关系 考点: 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凸透镜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倒立放大的实像、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成像的不同特点制成了不同的光学器件,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种类比较容易; 而凸透镜在何种情况下成这种像,并了解了成像情况与物距、像距的关系后,便于对其进行应用. 解答: 解:几个选项都很容易进行探究,A只是了解了成像的特点,BCD中主要是探究了成像的原因,特别是D选项,探究了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与物、镜间的距离有何关系,明确了规律更容易在生活中进行应用. 故选D. 点评: 此类问题是考查对实验探究中的提出问题环节的理解与掌握情况,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过程的首个重要环节,也是物理科学研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10.(2分)(2013•济南)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甲、乙、丙是连接在电路中的三只电学仪表.闭合开关S后,灯L1、L2均正常发光.则(  )   A. 甲的电流表,乙、丙是电压表 B. 甲的电压表,乙、丙是电流表   C. 乙的电流表,甲、丙是电压表 D. 乙的电压表,甲、丙是电流表 考点: 电压表的使用;电流表的使用. 专题: 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 分析: 要确定圆圈中的电表符号,首先要弄清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使用,而电压表要与被测用电器并联; 根据图中各圆圈的位置以及和用电器的连接方式,结合电表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 解:A、如果甲是电流表,则两灯泡被短路,两灯泡都不能发光,故A错误; B、如果甲是电压表,则它测量电源电压,乙、丙是电流表,分别测量干路和L2支路的电流,灯泡并联正常发光,故B正确; C、如果丙是电压表,则电路断路,两灯都不能发光,故C错误; D、如果乙是电压表,则灯L2断路,不能发光,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知道电压表与电流表在电路中的连接方式,分析清楚电路结构即可正确解题.   11.(2分)(2013•济南)沾上灰尘的衣服,用手轻轻拍打几下,就干净多了.小刚用下面的四句话解释了这一过程: ①灰尘与衣服分离落向地面,衣服便干净了 ②一手拿着沾有灰尘的衣服,用另一只手轻轻拍打 ③灰尘由于具有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 ④衣服受力后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由静止运动起来. 这四句话最合理的排列顺序是(  )   A. ②③④① B. ②③①④ C. ②④①③ D. ②④③① 考点: 惯性现象.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解释惯性现象时的步骤: ①确定研究对象,阐明其原来的运动状态; ②说明哪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部分受到力而改变了运动状态; ③说明哪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部分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④说明结论. 解答: 解:一手拿着沾有灰尘的衣服,用另一只手轻轻拍打,衣服由于受到手的作用力由静止变为运动,而衣服上的灰尘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灰尘和衣服就会分离,由于重力的作用就会落下来.故这四句话最合理的排列顺序是②④③①. 故选D. 点评: 知道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会用惯性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来源:学科网ZXXK] 12.(3分)(2013•济南)教室是同学们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以下为教室内有关数据,其中较为符合实际的是(  )   A. 一支做作业用的新铅笔的质量为十几克   B. 一位同学站立时对地面压力一般为几百牛   C. 感到较舒适的室内温度大约二十几摄氏度   D. 一只照明用日光灯的额定电流约为零点几安 考点: 质量的估测;温度. 专题: 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 解: A、一支新铅笔的质量在5g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的重力在500N左右,所以对地面的压力在500N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D、一般日光灯的额定功率在40W左右,额定电流大约为≈0.2A.此选项符合实际. 故选B、C、D. 点评: 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13.(3分)(2013•济南)关于飞机空中加油、飞行、通讯及舱内照明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正在空中加油的受油机相对于加油机是静止的   B. 机翼上下方所受的压力差形成了飞机上的升力   C. 飞机与地面间的通讯是通过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   D. 舱内照明用LED灯的核心元件用半导体材料制成 考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半导体的作用;飞机的升力. 专题: 运动和力;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 (1)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了改变,则是静止的. (2)流体中流速越快的地方压强越小; (3)电磁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 (4)节能灯的核心材料是半导体. 解答: 解:A、因为受油机与加油机在空中以同样速度向同一方向水平飞行, 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和受油机与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 若以受油机(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与加油机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加油机(受油机)是静止的.故A正确; B、机翼上下方所受的压力差形成了飞机上的升力,故B正确; C、飞机与地面间的通讯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C错误; D、舱内照明用LED灯的核心元件用半导体材料制成,故D正确. 故选ABD. 点评: 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信息的传播、半导体,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14.(3分)(2013•济南)某混合动力型汽车的动力装置由汽油发动机和电动机组成.一般情况下,蓄电池为电动机供电,由电动机提供动力;当需要较大动力时,由汽油发动机和电动机共同提供动力;当汽车制动减速时,电动机还可以作为发电机的蓄电池充电.关于该车动力装置在工作时的能量转化情况,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汽油发动机做功冲程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 电动机在提供动力时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C. 发动机为蓄电池充电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 制动减速发电的过程把内能转化为电能 考点: 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专题: 比热容、热机、热值. 分析:[来源:Zxxk.Com] (1)汽油机利用内能来做功的冲程是做功冲程,它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 (2)电动机消耗电能得到机械能,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3)发动机为蓄电池充电时,蓄电池发生化学反应,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蓄电池中; (4)制动减速发电的过程是将电动机作为发电机来使用的,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解答: 解:A、汽油发动机做功冲程是利用内能来做功的冲程,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正确; B、电动机在提供动力时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正确; C、发动机为蓄电池充电时,蓄电池发生化学反应,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正确; D、当汽车制动减速时,电动机还可以作为发电机为蓄电池充电,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D错误. 故选ABC.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汽油机和发动机、发电机工作过程中能量转化情况的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   15.(3分)(2013•济南)某报刊登题为“房子‘穿衣戴帽’屋里冬暖夏凉”的文章,对济南高科技住宅项目进行深度报道,揭开了高科技住宅的“神秘面纱”.实际上,该项目运用的物理原理并不是很深奥.以下是小梅看完报道后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的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   A. 使用镀膜中空玻璃实现了室内“降噪”,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 送风过程通过加湿、除湿实现了室内“恒温”,运用了升华和凝华的知识   C. 通过与地下土壤热交换实现了“恒温”,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空气内能   D. 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实现了住宅“低碳”,所利用的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 考点: 防治噪声的途径;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能源的分类. 专题: 声现象;分子热运动、内能;能源的利用与发展. 分析: (1)防治噪声的三个途径分别是: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2)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3)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 (4)能够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得到的能源叫可再生能源;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叫不可再生能源. 解答: 解:A、使用镀膜中空玻璃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正确; B、送风过程通过加湿、除湿实现了室内“恒温”,运用了液化和汽化的知识;故B错误; C、当空气和地下土壤有温度差时,将会发生热传递,因此通过与地下土壤热交换实现了“恒温”,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空气内能;说法正确; D、太阳能能够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得到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故D正确. 故选ACD. 点评: 本题考查防止噪声的途径、热传递的条件、物体变化以及能源分类,难度不大,比较简单.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56分) 16.(4分)(2013•济南)作为“济南泉城节”主题活动之一的济南第14届龙舟大赛将于2013年7月中旬在大明湖景区举办.赛龙舟时,龙舟上传来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 振动 而产生的;全体划桨手在鼓声的号令下有节奏地齐力向后划水,龙舟就快速前进直奔终点,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 考点: 声音的产生;力作用的相互性. 专题: 声现象;运动和力. 分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答: 解:(1)赛龙舟时,龙舟上传来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振动产生的; (2)船桨向后滑水,对水施加向后的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同时对船桨施加向前的力,船就前进了. 故答案为:振动;相互. 点评: 本题借助龙舟比赛考查相关的物理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17.(4分)(2013•济南)小明学校里机械能的知识后,利用橡皮筋、木板、瓶盖等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抛掷乒乓球的装置.使用时,将乒乓球装入瓶盖,用手指按下抛掷杆,这时橡皮筋被拉长(如图1),这个过程中抛掷杆相对于一个 省力杠杆 (选填“省力杠杆”,“费力杠杆”或“等臂杠杆”);当松开手指,乒乓球被抛出(图2),这个过程中橡皮筋的 弹性势能 转化为乒乓球的动能. 考点: 杠杆的分类;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专题: 简单机械;机械能及其转化. 分析: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是省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是费力杠杆; 橡皮筋恢复原长的过程中它的形变量减小,弹性势能减小,乒乓球的速度增大,动能增大. 解答: 解:由图示可知,用手指按下抛掷杆的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杠杆为一个省力杠杆; 当松开手指,乒乓球被抛出的过程中橡皮筋的弹性势能转化为乒乓球的动能. 故答案为:省力杠杆;弹性势能. 点评: 本题考查了杠杆的分类、能量的转化,是一道基础题.   18.(4分)(2013•济南)报纸上有一篇题为“电器待机‘偷电’多少,你知道吗?”的文章,配有如图所示的一副插图.图中正在使用一种叫“电力检测仪”的测量工具对计算机显示器进行测量.小明根据插图中“电力检测仪”显示屏显示的内容判断出此时测量的是显示器的 功率 (填写物理量名称).小明还注意到插图边的文字说明存在科学性错误,正确的文字说明应该是:“显示器待机 功率为0.3W ”. 考点: 电功率. 专题: 电能和电功率. 分析: 功率的单位是W,电功的单位是J,kW•h,根据图示信息分析答题. 解答: 解:图中“电力检测仪”显示屏上标有W,W是功率的单位,因此此时测量的是显示器的功率; 根据的单位是W,而kW•h是电功的单位你,因此正确的文字说明应该是显示器待机功率是0.3W. 故答案为:功率;功率为0.3W. 点评: 知道功率的单位,分析图示情景即可正确解题.   19.(4分)(2013•济南)为了纪念物理学家为物理学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物理学中常把一些物理学家的名字规定为物理量的单位,这样的物理量几乎遍及物理学的各个分支.请仿照下面的例子,再各写出一组用物理学家的名字作单位的力学物理量和电学物理量及其单位. 力学物理量及其单位 电学物理量及其单位 力(牛顿) 电流(安培)  压强(帕斯卡)   电阻(欧姆)  考点: 物理常识. 专题: 其他综合题. 分析: (1)力学:压强(帕斯卡)、功率(瓦特). (2)电学:电压(伏特)、电阻(欧姆)、电热(焦耳). 解答: 解:力学:压强(帕斯卡). 电学:电阻(欧姆). 故答案为:压强(帕斯卡);电阻(欧姆).(答案不唯一) 点评: 回想力学的力、功、功率等物理量,电学的电压、电流、电阻、电热等物理量.   20.(3分)(2013•济南)当二传手将重2.7N的排球托起后,排球由于惯性在空中继续向上运动,在如图中画出排球受到的重力的示意图. 考点: 重力示意图. 专题: 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 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其方向永远竖直向下,因此在画排球所受重力时,也一定要把握这一点. 解答: 解:排球在空中飞行它的重力大小依然是2.7N,方向竖直向下,作用在排球的重心上.如图所示: 点评: 重力是一种最常见,也最特殊的力,它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永远不会受到它的运动状态的影响.   21.(3分)(2013•济南)小强家在装修时,某个房间内需要安装电灯和电扇各一个.在如图的虚线框内已给出了进入房间的火线和零线,请设计并画出该房间的电路图(电扇用电动机的符合表示). 考点: 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专题: 作图题;电流和电路. 分析: 家用电器的连接方式是并联,且各有一个开关控制,根据安全用电原则可知开关控制火线,据此设计电路图. 解答: 解:灯泡与电扇并联,各有一个开关控制,且开关控制火线,如下图所示: 点评: 本题考查了家庭电路的连接,关键是掌握家庭电路中灯泡、开关、两孔插座、三孔插座、保险丝等元件的作用、接法等.   22.(8分)(2013•济南)一箱饮品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其包装箱上标识的相关名词如下:“毛重”是包装箱内所装饮品的总质量;“净含量”是包装箱内所装饮品的总质量;“数量”是每瓶饮品的体积及包装箱内饮品的瓶数;“尺寸”是包装箱的长度×宽度×高度.请根据包装箱上标识的内容,通过计算回答(取g=10N/kg): (1)这箱饮品对地面的压力多大? (2)这箱饮品对地面的压强多大? (3)该箱内所装饮品的密度多大? (4)饮品包装箱上印有多种标志,右下角的标志是“堆码重量极限”,它表示允许放在该箱饮品上的货物的最大质量.请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包装箱设置“堆码重量极限”的原因. 考点: 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密度的计算;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专题: 密度及其应用;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 (1)水平地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G=mg求出其大小; (2)根据压强公式求出它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3)根据包装箱上的净含量和包装箱内每瓶的体积,利用ρ=可求得该箱内所装饮品的密度. (4)包装箱所能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极限,超过这个极限会被压坏. 解答: 解:(1)G=mg=12kg×10N/kg=120N,[来源:学科网ZXXK] 因为放在水平地面上,所以这箱饮品对地面的压力F=G=120N; (2)S=30cm2×20cm2=600cm2=0.06m2, 这箱饮品对地面的压强p===2000Pa (3)由包装箱上标识的相关名词可知,箱内共装12瓶,每瓶饮品的体积V1=480ml=480cm3=4.8×104m3, 每瓶饮品的质量m1==0.48kg, 该箱内所装饮品的密度等于每瓶饮品的密度ρ===1×103kg/m3, (4)压放在包装箱上的货物质量越大,这箱饮品受到的压力就越大,受力面积一定,压强就越多大,如果压放在包装箱上的货物质量超出堆码重量极限,会使包装箱受到的压强过大,压坏包装箱和里面的物品. 故答案为:(1)这箱饮品对地面的压力为120N, (2)这箱饮品对地面的压强为2000Pa (3)该箱内所装饮品的密度为1×103kg/m3, (4)如果压放在包装箱上的货物质量超出堆码重量极限,会使包装箱受到的压强过大,压坏包装箱和里面的物品.所以包装箱设置“堆码重量极限”. 点评: 解题时,注意题目所给的信息,要求饮品的密度必须要知道饮品的质量和体积,“净含量5.76”,480ml字样就告诉了质量和体积.   23.(8分)(2013•济南)小明发现自己家汽车照明大灯的灯泡内有两根灯丝,一根是功率较小的近光灯丝(主要用于照亮车前较近的路面),另一根是功率稍大的远光灯丝(主要用于照亮前方较远的路面).当控制手柄拨到“近光”位置时,近光灯丝正常发光;当控制手柄拨到“远光”位置时,近光灯丝和远光灯丝同时正常发光.该灯泡上标有“12V 60W/54W”的字样,通过计算回答: (1)当控制手柄拨到“近光”位置时,通过近光灯丝的电流多大? (2)近光灯丝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多大? (3)小明爸爸驾车在郊区道路上行驶,将控制手柄拨到并保持在“远光”位置5分钟,这段时间内一个照明大灯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4)说明这种灯泡内两根灯丝在电路中的连接方式,并简述理由.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电功的计算;电功率的计算. 专题: 计算题;简答题;欧姆定律;电能和电功率. 分析: (1)当控制手柄拨到“近光”位置时,电路只有近光灯丝工作,利用P=UI求出通过近光灯丝的电流; (2)根据欧姆定律求出近光灯丝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3)将控制手柄拨到并保持在“远光”位置时,照明大灯消耗的电功率等于两灯丝的电功率之和,根据W=Pt求出消耗的电能; (4)根据串联电路不能独立工作、并联电路可以独立工作判断两灯丝的连接方式. 解答: 解:(1)当控制手柄拨到“近光”位置时,电路只有近光灯丝工作, 由P=UI可得,通过近光灯丝的电流: I===4.5A; (2)由欧姆定律可得,近光灯丝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R==≈2.7Ω; (3)将控制手柄拨到并保持在“远光”位置时, 总功率: P=P+P=60W+54W=114W, 5分钟消耗的电能: W=Pt=114W×5×60s=34200J; (4)这种灯泡内两根灯丝是并联的,因近光灯丝既可以单独发光,也可以和远光灯丝同时正常发光,所以它们是并联的. 答:(1)当控制手柄拨到“近光”位置时,通过近光灯丝的电流为4.5A; (2)近光灯丝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约为2.7Ω; (3)将控制手柄拨到并保持在“远光”位置5分钟一个照明大灯消耗的电能为35200J (4)这种灯泡内两根灯丝在电路中的连接方式是并联,因近光灯丝既可以单独发光,也可以和远光灯丝同时正常发光,所以它们是并联的. 点评: 本题考查了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电功公式的应用,关键是根据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判断出灯泡内两根灯丝在电路中的连接方式.   24.(6分)(2013•济南)九年级1班的同学在教室指导下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 (1)本实验中,放置石棉网的铁圈位置和悬挂温度计的铁杆位置非常重要.在组装该实验装置时,应当先调整固定 铁圈 (选填“铁圈”或“铁杆”)的位置. (2)实验时,老师要求同学们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用冷水,是因为这样可以 减少加热至沸腾所需要的时间 . (3)小亮组通过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98℃,他想这可能是由于当地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造成的.但在与其他组交流时发现,其他组测得的水的沸点都是100℃,于是否定了自己刚才的想法. 小亮否定自己刚才想法的理由是: 若当时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其他组测得的水的沸点就不会都是100℃ . (4)小亮重新审视并确认自己小组的操作没有问题后,猜想可能是自己组使用的温度计有问题导致了较大的误差.请你帮助小亮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用自己组的温度计与其他组的温度计同时测量同一杯液体的温度进行比较 . 考点: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因为在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应从下向上固定实验器材的位置; (2)掌握影响加热时间的因素:水的多少、水的初温及是否加盖等; (3)根据气压对沸点的影响进行讨论,在相同的空间气压应是相同的; (4)要判断是否是自己的温度计出现了问题,可用自己的温度计与其它的温度计同时测量同一液体的温度进行比较. 解答: 解:(1)在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应先确定铁圈的高度; (2)在实验中,向烧杯内倒入热水,这样可以缩短将水加热至沸腾所需的时间; (3)若当地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其它组测得的水的沸点应都低于100℃; (4)要想判断是否自己的温度计出了问题,应该用自己组的温度计与其他组的温度计同时测量同一杯液体的温度进行比较. 故答案为:(1)铁圈;(2)减少加热至沸腾所需要的时间;(3)若当时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其他组测得的水的沸点就不会都是100℃;(4)用自己组的温度计与其他组的温度计同时测量同一杯液体的温度进行比较. 点评: 此题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考查了实验装置的组装、影响加热时间的因素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同时考查了对实验器材准确性的判断.   25.(6分)(2013•济南)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会发热,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常见的白炽灯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图1所示为小丽、小军、小梅三位同学与老师讨论这一现象时的情景. (1)图1中,小军发表的观点应用到的物理知识是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 根据小梅同学的猜想,他们讨论形成了一个问题:电流一定时,导体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与它的电阻有什么关系? 于是,小丽和小梅从实验室找来了煤油、两只规格相同(有密封塞)的烧瓶、两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两根阻值不同的镍铬金丝等器材,并组装出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 (2)在小丽和小梅的实验装置中,是通过 玻璃管液面上升的高度 来反映电流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热量的多少的. (3)在物理学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察或测量,但它变化时引起的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易于直接观察或测量,就可以像小丽和小梅这样用易于观测的量来反映不易直接观测的量.在下列问题的研究中,也用到这一物理学方法的是 BD . A、在研究平面镜成像时,通过等大的蜡烛与虚像重合来确定虚像的位置和大小 B、在研究影响动能的因素时,通过木块被撞后运动的远近说明钢球动能大小 C、在研究电压作用时,通过水压是水流形成的原因类比电压是电流形成的原因 D、在研究电磁铁磁性时,通过吸引大头针数目的多少来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4)小军看了小丽和小梅的实验装置后认为,用温度计代替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实验效果会更好.于是,他们拆除了密封塞和玻璃管,将合适的温度计悬挂在适当的位置,然后开始实验.在上述改进中,他们遗漏的一个重要操作是: 倒出一部分煤油,并使烧瓶内煤油质量相等 . 考点: 焦耳定律. 专题: 实验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根据小明的说法是阻值不同与材料的长度、粗细有关分析即可知道应用到的物理知识. (2)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不能直接观察,可以通过煤油受热膨胀,体积变化的多少来反映,体积膨胀越多,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3)初中物理中有很多实验应用转换法,例如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反映电磁铁磁性强弱,用木块被撞后运动的远近说明钢球动能大小等等. (4)用温度计代替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根据控制变量法应控制煤油的质量相同,但需要注意的是原来是在密封塞的作用下,将相同多的煤油密封在烧瓶里,受热膨胀的煤油在玻璃管里,现在换用温度计,则需要考虑受热膨胀的煤油去处,根据这一点可知遗漏的一个重要操作. 解答: 解:(1)因为小明的说法是灯丝的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灯丝的阻值不同,说明电阻阻值不同与材料的长度、粗细有关,所以应用的物理知识是影响电阻的因素. (2)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不能直接观察,而是通过煤油体积变化的大小体现出来,所以通过观察玻璃管液面上升的高度来电流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热量的多少的. (3)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不能直接观察,而是通过煤油体积变化的大小体现出来,这种方法是转换法. ①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采用控制变量法. A、在研究平面镜成像时,通过等大的蜡烛与虚像重合来确定虚像的位置和大小,采用了等效法, B、在研究影响动能的因素时,通过木块被撞后运动的远近说明钢球动能大小,采用了转换法. C、在研究电压作用时,通过水压是水流形成的原因类比电压是电流形成的原因,采用了类比法 D、在研究电磁铁磁性时,通过吸引大头针数目的多少来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采用了转换法. 用到这一物理学方法的是BD. (4)根据控制变量法本实验,应控制煤油的质量相同,原来是在密封塞的作用下,将质量相同多的煤油密封在相同的烧瓶里,受热膨胀的煤油在玻璃管里;现在换用温度计,受热膨胀的煤油会溢出,所以应倒出一部分煤油,但根据控制变量法还要保持烧瓶内煤油质量相等,故遗漏的一个重要操作是:倒出一部分煤油.并使烧瓶内煤油质量相等. 故答案为:(1)影响电阻的因素;(2)玻璃管液面上升的高度;(3)BD;(4)倒出一部分煤油.并使烧瓶内煤油质量相等. 点评: (1)初中多采用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模型法、类比法、等效替代法等来探究物理问题. (2)掌握电流产生热量多少跟电流大小、电阻大小、通电时间的关系,采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探究电流产生热量跟电流大小、电阻大小、通电时间的关系.   26.(6分)(2013•济南)八年级6班的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关系”,实验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可由物体上的刻度线显示出来,小刚通过实验得到了表一中的实验数据. 表一 实验次数 酒精的密度ρ/kgm3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cm3 物体的重力G/N 测力计的示数F/N 浮力F/N 1 0.8 40 2 1.7 0.3 2 50 2 1.6 0.4 3 60 2 1.5 0.5 (1)分析表一中的实验数据,小刚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在同一液体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 (2)小刚和小强进行交流时发现,小强虽然和自己得出了相同的实验结论,但实验中使用的液体和记录的实验数据并不完全一样.表二为小强记录的实验数据. 表二 实验次数 水的密度ρ/kgm3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cm3 物体的重力G/N 测力计的示数F/N 浮力F/N 1 1×103 40 2 1.6 0.4 2 50 2 1.5 0.5 3 60 2 1.45 0.6 他们在对两人的实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后,发现:浮力的大小除了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外,还与 液体的密度 有关. (3)在对比两人的数据时他们还发现,即使在不同液体中,物体也能受到一样大的浮力.而且浮力大小相等时,酒精的密度小,排开酒精的体积就大;水的密度大,排开水的体积就小.受此启发,小强提出了关于浮力大小的一个新的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跟 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大小 相等. (4)于是,两人用用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每次使用由弹簧测力计的四个度数F1、F2、F3、F4之间都满足关系式 F1﹣F3=F4﹣F2 ,有此验证了小强新的猜想是正确的.实验后发现他们得到的实验结论和阿基米德原理是一致的. (5)阿基米德原理作为浮力的普遍规律,表一、表二中的实验数据都应符合这一实验结论.小刚却发现表一中1、3两次数据与这一实验结论并不相符.他与小强仔细分析后认为,这是由于实验中测量存在误差引起的.请写出一个引起测量误差的具体原因: 由刻度线显示排开液体的体积造成的误差(或弹簧测力计估读造成的误差) . 考点: 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分析数据中控制不变的量和改变的量及浮力的变化,得出结论; (2)分析表一和表二中的不同点,得出影响浮力大小的另一个因素; (3)掌握影响浮力大小的两个因素: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实验中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体积的变化得出结论; (4)掌握阿基米德的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5)在进行测量时,对测量工具的读数都会造成误差. 解答: 解:(1)由表一中数据知,水的密度不变,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在增大,受到的浮力增大,可得在同一液体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2)表一和表二的第一行或第二行或第三行数据,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所用液体的密度不同,所受的浮力不同,可得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外,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3)由题意知,当受浮力相同时,液体的密度小,排开液体的体积就大,液体的密度大,排开液体的体积就小,可知浮力还跟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有关; (4)根据四幅图得,浮力:F=F1﹣F3,排开液体的重力:G=F4﹣F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G,即:F1﹣F3=F4﹣F2. (5)由于弹簧测力计在估读时会造成误差,根据刻度线显示排开液体的体积时,造成的误差也是比较大的,所以会造成表一中1、3两次数据与这一实验结论不相符. 故答案为:(1)在同一液体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2)液体的密度;(3)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大小;(4)F1﹣F3=F4﹣F2;(5)由刻度线显示排开液体的体积造成的误差(或弹簧测力计估读造成的误差). 点评: 此题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关系”的实验,考查了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注意控制变量法的运用,考查了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及阿基米德原理,同时考查了对实验误差的分析.   山东省济宁市2013年中考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1.(2分)(2013•济宁)小满是一名九年级学生,下面是与他有关的一些数据,你认为合理的是(  )   A. 手掌宽度为2.5dm B. 百米赛跑的速度可达15m/s   C. 脉搏正常跳动的频率为70Hz D. 身体的体积约为0.05m3 考点: 长度的估测;时间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1413313 专题: 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 解: A、人手掌的宽度约10cm,2.5dm=25cm.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的速度略大于10m/s,一般人百米速度不可能达到15m/s.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人正常的脉搏跳动在70次/min左右,而70Hz是指每秒跳动70次,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中学生的质量约50kg,人的密度与水差不多,则V==0.05m3,此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数据的了解情况,本题告诉我们一定要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做到熟知,并熟练掌握单位的换算.   2.(2分)(2013•济宁)在严寒的冬季,小满到滑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进行人工造雪,他发现造雪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将水吸入,并持续地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而在“白雾”下方,已经沉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如图所示,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凝固 B. 凝华 C. 升华 D. 液化 考点: 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1413313 专题: 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分析: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现象,本题中的雪是由水造出来的,据此分析. 解答: 解:人工造雪机在造雪时,吸入大量的水而产生雪,因此这个“雪”是由“水”变化来的,属于凝固现象.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态变化的分析,要抓住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这才是解题的关键.   3.(2分)(2013•济宁)如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镜是(  )   A. a B. b、d C. c D. a、b、c、d 考点: 透镜的光路图.1413313 分析: 首先要仔细观察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特点,然后再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出选择. 解答: 解:从四个光线通过透镜的情形可知,a、b、d的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是发散的,所以都是凹透镜;只有c是凸透镜,且入射光线是从凸透镜的焦点以内发出的,折射光线变得会聚了. 故选C. 点评: (1)此题考查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 (2)在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光学性质的前提下,明确经过透镜折射后,光线变得发散了还是会聚了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4.(2分)(2013•济宁)如图所示,下列哪种仪器在完全失重状态下仍可以使用(  )   A. 托盘天平 B. 弹簧测力计 C. 密度计 D. 压强计 考点: 重力.1413313 专题: 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 失重也就是没有重力,依靠重力作用进行实验的器材都不能使用,分析各选项中的仪器的原理,找出符合要求的答案. 解答: 解:A、天平是利用杠杆的原理,天平平衡需要物体的重力,所以天平不能在失重状态下有效使用; B、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越长.在失重状态虽然重力表现不出来,但是拉力总还是有的,所以弹簧秤仍能在失重状态下有效使用; C、密度计测液体的密度是根据密度计受到的重力与浮力平衡而测密度的,完全失重,没有重力和浮力,不能用密度计测液体的密度,所以密度计不能有效使用; D、在失重状态下,液体不会产生压强,因此压强计不能有效使用. 故选B. 点评: 到太空中不能进行的实验: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托里拆利实验、弹簧测量计不能测量重力但是可以测量拉力、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等,与重力和气压有关的实验都将不能进行.   5.(2分)(2013•济宁)我国研制的“神舟九号”实验飞船在返回地面通过大气层的飞行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飞船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B. 飞船的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 飞船的势能越来越小 D. 飞船的外表温度会升高 考点: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1413313 专题: 分子热运动、内能;机械能及其转化. 分析: (1)分析实验飞船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变化,从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考虑.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被举得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2)在返回过程中,飞船需要克服摩擦做功,消耗机械能,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飞船的外表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解答: 解:“神舟九号”实验飞船进入大气层到着陆的过程中,为了让飞船安全着陆,飞船下落的速度越来越慢,而质量不变,所以动能减小;飞船的高度减小,所以重力势能减小,所以飞船的机械能减小,故A错误,C正确; 在返回过程中,需要克服摩擦做功,消耗机械能,将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飞船的外表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故B正确,D正确. 故选A.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动能、重力势能影响因素以及对能量转化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   6.(2分)(2013•济宁)如图所示,不是通过比较得出结论的是(  )   A. 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 B. 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   C. 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 D. 判断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 考点: 物理学方法.1413313 专题: 其他综合题. 分析: 比较法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解答: 解: A、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时,相同之处是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之处是压力的大小,从而得出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不符合题意; B、通电螺线管的磁极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应用安培定则可以直接判断,无需比较.符合题意; C、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时,相同之处包括液体的质量、初温度、容器的规格、酒精灯的发热情况等,不同之处是液体的种类,从而得出物质的吸热能力与物质种类有关.不符合题意; D、判断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时,相同之处是悬挂带正电的玻璃棒,不同之处是靠近玻璃棒的带电体所带电性,从而得到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正确应用比较法,得到客观结论的前提是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7.(2分)(2013•济宁)开关S闭合后,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如图所示,由此可知(  )   A. a端是电磁线管的N极,c端是电源正极   B. b端是电磁线管的N极,d端是电源负极   C. a端是电磁线管的N极,d端是电源正极   D. b端是电磁线管的N极,c端是电源负极 考点: 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安培定则.1413313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利用小磁针静止时的N、S极的方向确定了螺线管的N、S极,然后利用螺线管的绕向和磁极,根据安培定则再确定螺线管中电流方向,进一步确定电源的正负极. 解答: 解:由于小磁针静止时,其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根据磁极间的作用规律可知,螺线管的a端为S极,b端为N极. 根据螺线管的NS极和螺线管的线圈绕向,利用安培定则,伸出右手使大拇指指示螺线管的b端N极,则四指弯曲所指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所以电流从螺线管的右端流入,则电源的d端为正极,c端为负极. 故选C. 点评: 在解题过程中若要判定螺线管或磁体的NS极,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①根据图示的磁感线方向来确定;②利用周围小磁针的NS极来确定;③利用和已知极性的磁体的相互作用情况来确定;④利用安培定则来确定.在此题中,就是利用小磁针的SN极来确定的螺线管的磁极.   8.(2分)(2013•济宁)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分子间只存在吸引力,没有排斥力   B.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   C. 在中子、氯原子和水分子中,水分子最小   D.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考点: 分子和原子组成物质;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1413313 分析: (1)分子间同时存在斥力和引力. (2)分子在不停地进行无规则运动. (3)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4)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宇宙没有中心. 解答: 解:A、分子间同时存在斥力和引力.选项错误. B、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进行无规则运动.选项正确. C、在中子、氯原子和水分子中,水分子最大,氯原子其次,中子最小.选项错误.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宇宙没有中心. 故选B. 点评: 本题涉及最简单的一些基础知识,如分子运动、分子作用力、分子构成等.   9.(2分)(2013•济宁)在物理实验中,往往对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有的是为了提高精度,有的是为了寻找规律.下列四个实验中,通过多次测量提高精度的是(  )   A. 在探究“电流的干路和支路电流间有什么关系”时测量多组对应的干路电流和支路电流   B. 在探究“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多次改变液体密度、液体深度,测定对应的压强   C. 在探究“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多次更换电阻丝,测量对应的电流.   D. 在探究“某种物质的密度”时,测量多组对应的质量和体积值 考点: 物理学方法.1413313 专题: 其他综合题. 分析: 解决此题要知道初中物理实验进行多次测量目的是什么,一是为了求平均值,提高准确度,减小误差;二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根据题意探究多次测量提高精度的,就需要将多次测量结果取平均值. 解答: 解: A、在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时测量多组对应的干路电流和各支路电流,是为了探究干路电流和各支路电流的关系,找到普遍规律.不符合题意; B、在探究“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多次改变液体密度、液体深度,测定对应的压强是为了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深度的关系,找到普遍规律.不符合题意; C、在探究“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多次更换电阻丝,测量对应的电流是为了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找到普遍规律.不符合题意; D、在“测量某种物质的密度”时,测量多组对应的质量和体积值,用分别求出密度取平均值的办法来减小误差,提高准确度.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物理实验中,以“探究”二字开头的课题,多次测量的目的一般是发现规律;以“测量”二字开头的课题一般是减小误差.   10.(2分)(2013•济宁)用两个相同的电热水器给质量同为2kg的物体甲和水加热,他们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甲物质10min吸收的热量为(  )   A. 0.84×105J B. 1.2×105J[来源:学科网ZXXK] C. 2.52×105J D. 都不是,不能计算 考点: 热量的计算.1413313 分析: 由图象知物质甲和水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是物质甲吸收热量的2倍.根据吸热公式Q=cm△t判断两物质的比热容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物质甲的比热容. 由图象确定甲10min升高的温度,然后根据Q=cm△t求出甲物质吸收的热量. 解答: 解:由图象可知: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加热,水温度升高60℃需要20min,物质甲温度升高60℃需要10min. 所以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吸收的热量关系为:Q水吸=2Q甲吸. 由热量计算公式Q=cm△t,得:c=. ∴c=2c. 又∵c=4.2×103J/(kg•℃). ∴c=2.1×103J/(kg•℃). 甲物质10min升高了60℃. Q=cm△t=2.1×103J/(kg•℃)×2kg×60℃=2.52×105J 所以ABD都不正确. 故选C. 点评: 比较两个量的大小一定要根据公式来分析,这样思维严谨些.有图象的要合理利用图象.解决此题的关键就是能得出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吸收的热量是甲的2倍.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1.(2分)(2013•济宁)如图所示是济宁市2013年中考试卷答题卡中用来识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样码),当条形码扫描器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 吸收 (选填“反射”或“吸收”),白条纹将光 反射 (选填“反射”或“吸收”),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获取考生相关信息. 考点: 物体的颜色.1413313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根据光的反射现象及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进行分析.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解答: 解:白色物体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故答案为:吸收;反射. 点评: 本题考查光的反射现象以及物体颜色决定反射的光线,是一道基础题.   12.(2分)(2013•济宁)小满用手机给家里打电话,他听出是妈妈接电话,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音色 来分辨出的,妈妈让说话大声点,这是要求增大声音的 响度 . 考点: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1413313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声音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通过音色能辨别物体. 解答: 解:小满用手机给家里打电话,他听出是妈妈接电话,是根据音色判断的;妈妈让说话大声点,说明小满的声音太小,要增大响度. 故答案为:音色;响度. 点评: 声音的三个特征容易混淆,一定要掌握音调、响度、音色的定义及影响因素.   13.(2分)(2013•济宁)雾霾天气,快速行驶的B车司机看见不远处的A车后立即刹车,由于 惯性 仍撞到A车,造成“追尾”事故,(如图所示),撞坏A车的尾部,说明力能够 改变物体的形状 . 考点: 惯性;力的作用效果.1413313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根据惯性定律进行分析,即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使物体发生形变. 解答: 解:汽车B原来处于运动状态,当司机遇到情况紧急刹车时,由于惯性,车不能立即停止,使向前继续运动一段距离,这是B车撞到A车的真正原因;[来源:Z&xx&k.Com] 图中A车的尾部发生形变,这是力的作用的结果,这是因为力能够改变物体的形状. 故答案为:惯性;改变物体的形状. 点评: 解答此题类题目应先分析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然后根据惯性定律分析物体还要保持原来运动状态造成的后果.同时,此题还考查了力的作用效果,应与图片实际相联系.   14.(2分)(2013•济宁)小满同学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装置,闭合开关,用外力使导体棒甲水平向右运动,发现导体棒乙也随之运动起来,则实验装置中甲部分的物理原理是 电磁感应 ,乙部分产生的现象与 电动机 的工作原理相似. 考点: 电磁感应;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1413313 专题: 磁现象、电生磁;电动机、磁生电. 分析: (1)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中有感应电流产生,这种现象是电磁感应现象. (2)电动机的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的原理工作的. 解答: 解:(1)闭合开关,导体ab和cd组成一个闭合电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ab在磁场中进行切割磁感线运动,闭合电路中有了感应电流,这种现象是电磁感应现象. (2)电路中有了感应电流之后,感应电流经过导体cd,导体cd成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这是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故答案为:电磁感应;电动机. 点评: 电动机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的原理工作的,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   15.(2分)(2013•济宁)二极管由 半导体 材料制成,在社会各领域应用广泛.小满在学习了二极管的相关知识后,将二极管与电流表串联起来(如图所示),对电流表起保护作用,这是利用了二极管的 单向导电 特性. 考点: 半导体的特点.1413313 专题: 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 分析: 二极管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有两根引线,一根为正极,另一根为负极;二极管的导电性能很特殊,它只允许电流从它的正极流向负极,不允许从负极流向正极. 解答: 解:二极管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具有单向导电性,把它和电流表串联起来,能够防止电流表因正负接线柱接反而损坏,从而对电流表起到保护作用. 故答案为:半导体;单向导电. 点评: 本题考查了半导体的应用,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   16.(2分)(2013•济宁)数字通信是一种即现代又古老的通信方式,现代电话已经全部采用数字信号进行处理,若用“0”和“1”代表“开”和“关”这两个动作,组成一个数字信号,可以表达一句话.例如:“我相信你能行”的数字信号为“0.01、1、10.00”. 开关动作 开 关 开.关 开.开 关.开 表示数字 0 1 0、1 0、0 1、0 中文意义 我 你 相信 行 能 请参照此代码和上述例子,用另一组信号表达你想说的一句话: 你相信我能行 ,其数字信号为 “1、01、0、10、00” . 考点: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1413313 专题: 信息的传递. 分析: 根据“0,1,0、1,0、0,1、0”表示的含义进行解答. 解答: 解:根据各数字的含义可知,另一组信号表达的一句话:“你相信我能行”的数字信号为“1、01、0、10、00”. 故答案为:你相信我能行;“1、01、0、10、00”.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数字信号技术的了解和掌握.   三、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16分) 17.(2分)(2013•济宁)小满暑假坐火车去北京,在火车上发现车厢后面有两个厕所,只有当两个厕所的门都关上时,车厢指示灯才会发光,指示牌才会显示“厕所有人”字样,提醒顾客两个厕所内都有人,请你把图中各元件符号连接成符合上述设计要求的电路图. 考点: 电路图设计.1413313 分析: 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进行分析,即两个开关串联,同时控制一个灯泡. 解答: 解:只有当两个厕所的门都关上时,车厢指示灯才会发光,说明两个门(开关)同时控制电路,只有都关闭才会形成闭合的回路.因此两门(开关)应串联. 故答案为: . 点评: 此题中的情况在汽车中经常遇到,还有保鲜库常要两人保管钥匙.这些都用到了串联电路的知识.   18.(2分)(2013•济宁)小文和小满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通过实验收集到的实验证据:当入射角为45°时,折射角为30°,但粗心的小文没有及时在图中标出折射光线的位置,请你在图中标出折射光线,根据图示可知光的传播方向改变的角度是 15° . 考点: 光的折射规律.1413313 专题: 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 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折射光线方向改变的角度等于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 解答: 解: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根据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于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角等于30°,首先画出法线,完成光路如下: 根据图示可知,延长入射光线可知,光的传播方向改变的角度是:45°﹣30°=15°. 故答案为:15°.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作图: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9.(4分)(2013•济宁)小满在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时,利用器材进行了如图的实验,并将实验数据填入了下表. 实验次数 物重G/N 空桶重G/N 拉力F/N 桶与水重G1/N 浮力F/N 排开水重G排/N 1 0.6 0.1 0.3 0.3 0.3 0.2 2 1.1 0.1 0.6 0.6 0.5 0.5 3 0.9 0.1 0.5 0.5  0.4  0.4 (1)请将表中第三行的数据补充完整; (2)在进行了数据分析发现,第一组数据明显与其他数据所反映的规律不符.为了得出结论,他将第一组数据中的桶与水重G1 改为0.4N,排开水重G改为0.3N.请你评价他的这种作法.评价: 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针对此实验数据,你的作法是 找出原因重做实验 . (3)传说澡盆的水溢出给了阿基米德灵感,由此得出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他在物理学方面的另一重要贡献是 杠杆原理 . 考点: 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1413313 分析: (1)利用F=G﹣F计算出第三组的浮力. (2)在实验过程中,应实事求是,不应该随意改动测量数据. (3)阿基米德除了发现了浮力原理外,还发现了杠杆定理. 解答:[来源:学科网ZXXK] 解:(1)F=G﹣F=0.9N﹣0.5N=0.4N (2)小满为了得出结论,他将第一组数据中的桶与水重G1改为0.4N,排开水重G改为0.3N.不符合物体实验中的要求,物理实验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他下一步的操作应找出原因重做实验. (3)阿基米德在物理学方面的另一重要贡献是发现了杠杆原理. 故答案为:(1)0.4;(2)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找出原因重做实验(3)杠杆原理. 点评: 此题考查了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应持的态度,特别是在实验结果与预期的结果不一致时应该如何处理的问题.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有时所得出的实验结果与预期的不一样,或者与课本知识不一致,这时要对实验的设置和实验过程进行检查,在确保无误的情况下,多做几次实验,若实验结果仍然与预期的或者与课本知识不一致,此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相关知识提出质疑.   20.(8分)(2013•济宁)在做电学实验时,我们会多次按照如图1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器材并进行实验. (1)该实验电路图能够进行哪些电学实验?(写出三个实验名称即可) (2)根据图2所示的电流表、电压表的表盘示数,请你计算出相关物理量; (3)根据图3所示的电路图,把图中提供的器材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它们连接起来,如果想利用该实物图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请写出需要增加的器材. 考点: 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串、并联电路的设计.1413313 分析: (1)在电学的实验中,用同一套实验器材,我们可以完成不同的实验.如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器材,还可以测电阻的功率,研究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研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等; (2)读取电流表或电压表示数时,首先要明确电表选择的量程和对应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指针所在刻线相垂直;已知电压和电流,利用公式P=UI计算功率,利用R=计算电阻. (3)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时,注意电流方向和电流表、电压表量程的选择及接法,滑动变阻器采用“一上一下”的接法串联接入电路; 要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需要保持电阻两端电压一定,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阻值. 解答: 答: (1)利用图1所示电路图可以完成的实验有:测量电阻阻值,测量电阻在某一电压下的功率,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研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等; (2)由图知,电压表采用的是0~3V量程,对应的分度值为0.1V,此时的电压为U=2.4V;电流表选择的是0~0.6A量程,对应的分度值为0.02A,此时的电流为0.3A. 可以得到的物理量为P=UI=2.4V×0.3A=0.72W; ∵I=,∴R===8Ω; (3)①实物连接如下图: ; ②要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需要保持电阻两端电压一定,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阻值,所以需要增加的器材是不同阻值的电阻. 点评: 此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电学实验掌握的熟练程度和同学们的开放思维意识,需要我们能利用确定的器材和实验电路图设计不同的实验.   四、计算题(21题7分,22题5分,共12分) 21.(7分)(2013•济宁)为了保障学生人身安全,目前已有一大批校车投入使用,如图为实验中学专用校车,其总质量为6.4t,每个轮子跟地面的接触面积为400cm2这辆校车在某段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8km用时10min,消耗柴油2L,受到的阻力是1.8×103N,(柴油热值3.3×103J/Kg,柴油的密度0.85×103Kg/m3,取g=10N/Kg) 求: (1)这段路程内发动机做功的功率. (2)这段路程内消耗的柴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3)校车对地面的压强. 考点: 功率的计算;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热量的计算.1413313 专题: 计算题;应用题;比热容、热机、热值;压强、液体的压强;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 (1)已知校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牵引力等于阻力;已知牵引力和校车通过的路程,可以得到牵引力做的功;已知牵引力做的功和所用时间,利用公式P=得到发电机做功的功率; (2)已知柴油的体积和密度,可以得到柴油的质量;已知柴油的质量和热值,利用公式Q=mq得到柴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3)已知校车每个轮子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可以得到校车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已知校车总质量,可以得到总重力,校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总重力;已知压力和受力面积,利用公式p=得到校车对地面的压强. 解答: 已知:f=1.8×103N s=8km=8000m t=10min=600s m=6.4t=6400kg S0=400cm2=0.04m2 V=2L=2×103m3 q=3.3×107J/kg ρ=0.85×103kg/m3 g=10N/kg 求:(1)P=?(2)Q=?(3)p=? 解: (1)校车发动机的功率为P=====2.4×104W=240kW; (2)∵ρ=, ∴柴油的质量为m=ρV=0.85×103kg/m3×2×103m3=2kg 柴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Q=qm=3.3×107J/kg×2kg=6.6×107J; (3)校车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S=4•S0=4×0.04m2=0.16m2 校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F=G=mg=6400kg×10N/kg=64000N 校车对地面的压强为p===4×105Pa. 答: (1)这段路程内发动机做功的功率为240kW. (2)这段路程内消耗的柴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6.6×107J; (3)校车对地面的压强为4×105Pa.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功率的计算、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和压强的计算,属于力学、热学最主要的公式应用的考查,有一定的代表性,需要熟练掌握基本公式或规律.   22.(5分)(2013•济宁)小满了解到从2012年10月1日起禁止进口和销售100W及以上普通照明白炽灯,推广使用节能灯,于是马上买来“220V、20W”的节能灯(如图乙)与“220V、100W”的白炽灯(图甲)做了对比实验后,发现两灯发光效果相当. (1)试计算换用这只节能灯和使用原来的白炽灯相比,一年工作2000h节约的电能. (2)若实际电压为200V,求该节能灯的实际功率(结果保留整数) 考点: 电功的计算;实际功率.1413313 专题: 计算题;电能和电功率. 分析: (1)根据节能灯和白炽灯的额定功率及通电时间,计算节约的电能; (2)因灯泡的阻值基本不变,根据R=即可得出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关系,然后计算即可. 解答: 解:(1)一年可节约电能W节约=(P﹣P节能灯)t=(0.1kW﹣0.02kW)×2000h=160kW•h. (2)因灯泡的阻值基本不变,根据R==, ∴P=P=×20W≈17W. 答:(1)试计算换用这只节能灯和使用原来的白炽灯相比,一年工作2000h节约的电能160kW•h电能. (2)若实际电压为200V,该节能灯的实际功率为17W. 点评: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多,主要考查功率和消耗电能的计算,难点是比较白炽灯与节能灯消耗的电能,是一道难题.   山东省潍坊市2013年中考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选对的每小题的2分,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2分)(2013•潍坊)许多物理学家在科学发展的历程中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首先发现电流磁效应的是(  )   A. 法拉第 B. 奥斯特 C. 安培 D. 焦耳 考点: 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 专题: 磁现象、电生磁. 分析: (1)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即磁场产生电流. (2)奥斯特发现了电流周围产生磁场,即电流的磁效应. (3)安培发现了通电螺线管磁极和电流的关系,即安培定则. (4)焦耳发现了电流产生热量跟电流大小、通电时间、电阻的关系,即焦耳定律. 解答: 解:电流磁效应就是电流产生磁场的现象.奥斯特在1820年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 故选B. 点评: 掌握初中物理中各物理学家的贡献,并且掌握把该科学家的名字命名为什么物理量的单位.   2.(2分)(2013•潍坊)生活中经常要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下列估测值与实际值相差较大的是(  )   A. 一个苹果的重约为2N   B. 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   C. 一支新的2B铅笔的长度约为20cm   D. 一盏普通日光灯正常发光时的电流约为1.5A 考点: 重力大小的估测;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电流的大小. 专题: 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根据生活经验及对生活常识的了解,逐一分析各选项并作出判断. 解答: 解:A、一个苹果的重约为2N,也就是苹果的质量m===0.2kg=0.4斤,与实际值差不多,不符合题意; 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与实际值差不多,不符合题意; C、一支新的2B铅笔的长度约为20cm,与实际值差不多,不符合题意; D、一盏普通日光灯正常发光时的电流约为1.5A,其电功率是P=UI=220V×1.5A=330W,实际日光灯的电功率约40W左右,与实际值相差较大,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对生活中物体的数据进行估测,考查同学们的综合能力,同学们在学习中要注意观察,多思考.   3.(2分)(2013•潍坊)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当开关S由闭合变为断开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流表A1、A2的示数都变小   B. 电流表A1的示数不变,A2的示数变小   C. 灯泡L1亮度变暗,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小   D. 灯泡L2亮度不变,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大 考点: 电路的动态分析;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专题: 应用题;电路和欧姆定律;电路变化分析综合题. 分析: 当开关S闭合时,两灯泡并联,电流表A1测L1支路的电流,电流表A2测干路电流;当开关S断开时,电路为L1的简单电路,两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可知L1支路的电流变化和灯泡亮暗的变化,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利用P=UI可知电路消耗总功率的变化. 解答: 解:当开关S闭合时,两灯泡并联,电流表A1测L1支路的电流,电流表A2测干路电流;当开关S断开时,电路为L1的简单电路,两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当开关S由闭合变为断开时,通过灯泡L1的电流不变即电流表A1的示数不变,L1的实际功率不变,亮度不变, ∵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当开关S由闭合变为断开时,干路电流变小, ∵P=UI,且电源的电压不变, ∴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小.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并联电路的特点和电功率公式的应用,关键是知道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实际功率的大小.   4.(2分)(2013•潍坊)小红同学喜欢利用复读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在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让复读机先正常播放一段录音,然后再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则发出的录音(  )   A. 响度增大,音调不变 B. 响度减小,音调不变   C. 响度不变,音调升高 D. 响度不变,音调降低 考点: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声音的三要素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是由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决定的;音色可以用来区别不同的发声体. 解答: 解:音量不变是指声音的大小即响度不变,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发出声音的振动频率加快,声音的音调变高.所以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 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声音三要素的区分,其中音调和响度对学生来说是很难区分的,首先要理解其含义,特别是从听觉上理解其不同之处.   5.(2分)(2013•潍坊)如图是第30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吉祥物﹣﹣“绿色花蛇”,它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中的像是下图中的哪一个(  )   A. B. C. D.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与镜面垂直,故像与物是对称的,如果镜子直立放置,像与物比较是正立、等大、左右相反的. 解答: 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当镜子直立放置时,选择正立、等大、左右相反的图形,即为镜中的像. 故选C. 点评: 熟练掌握并灵活运动平面镜成像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2分)(2013•潍坊)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多   B. 热能只能从内能多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少的物体   C. 物体内所有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不能同时存在 考点: 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的运动. 专题: 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 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因素有关. 热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的运动属于扩散现象.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解答: 解:A、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因素有关,因此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多;故A错误; B、热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故B错误; C、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故C正确; D、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着,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现象、分子的热运动,热传递的条件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掌握情况,综合性较强,需要学生多方联系、认真思考解答.   7.(2分)(2013•潍坊)如图所示,活塞式抽水机手柄可以看作是绕O点转动的杠杆,它在动力F1和阻力F2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  )   A. F1•OC=F2•OA B. F1•OD=F2•OB C. F1•OE=F2•OA D. F1•OE=F2•OB 考点: 杠杆的平衡条件. 专题: 简单机械. 分析: 活塞式抽水机手柄可以看作是绕O点转动的杠杆,选项中的四个量应该分别代表了杠杆的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关键是看它们的对应关系是否正确,据此来做出判断. 解答: 解:读图可知,F1为动力,其力臂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应为OE;F2为阻力,其力臂是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应为OB,所以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最终的平衡关系是F1•OE=F2•OB,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解答此题的关键一是熟知杠杆的平衡条件,二是能准确判断杠杆的力臂,后者是本题考查的真正目的.   8.(2分)(2013•潍坊)用电热壶烧水时,水沸腾后,从壶嘴里冒出“白气”;夏天打开冰棒纸时,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也出现“白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   B. 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棒发生升华形成的水蒸气   C. 在这两种“白气”形成的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   D. 这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称为汽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称为升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 解答: 解:(1)用电热壶烧水时,水沸腾后,从壶嘴里冒出“白气”,是壶嘴里冒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 (2)夏天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棒凝结成小水滴,形成“白气”,属于液化现象. 因此二者都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故选D. 点评: 本题通过生活中的热现象考查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先搞清楚变化前后物体的状态,再确定物态变化名称.   9.(2分)(2013•潍坊)密度计是用来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把两支完全相同的密度计分别放在甲、乙两种液体中,密度计静止时,两种液体的深度相同,如图所示,甲、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分别为p和p,密度计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和F,则(  )   A. p<p F=F B. p<p F>F   C. p>p F=F D. p>p F<F 考点: 压强大小比较;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专题: 压轴题;压强、液体的压强;浮沉的应用. 分析: (1)同一支密度计的重力不变,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都处于漂浮状态,根据漂浮的条件可知在两种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 (2)由图可知,密度计排开液体之间的关系,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判断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的读数关系,再据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可判断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液面下相同深度处所受压强大小关系. 解答: 解:由图可知,密度计在甲、乙液体中处于漂浮状态, ∵同一支密度计的重力不变, ∴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相等; ∵甲中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大与乙中排开液体的体积, ∴根据F=ρgV可知,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 据p=ρgh可知,在h相同时,在甲液体中的压强小于在乙液体中的压强.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漂浮条件的应用,利用好物体漂浮条件F=G是解此类题目的关键.   10.(2分)(2013•潍坊)小明家的饮水机具有加热和保温两种功能:当饮水机处于加热状态时,饮水机的红灯亮绿灯灭;水被加热到预定温度时,饮水机内部的温控开关S自动切换到保温状态,此时饮水机的绿灯亮红灯灭,下列电路中与上述情况相符的是(  )   A. B. C. D. 考点: 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专题: 压轴题;图析法;电流和电路. 分析: 由题意可知,两灯泡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即为并联,根据P=可知,加热时电路中的电阻小于保温时电路中的电阻,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 解:A、由电路图可知,加热时饮水机的红灯亮绿灯灭,保温时绿灯亮红灯灭,且加热时的电阻小于保温时的电阻,符合题意,故A正确; B、由电路图可知,加热时红灯亮绿灯灭,但温控开关S自动切换时,电路中无加热管起不到保温作用,不符合题意,故B不正确; C、由电路图可知,无论加热时还是保温时绿灯均发光,不符合题意,故C不正确; D、由电路图可知,加热时绿灯亮红灯灭,不符合题意,故D不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路图的设计,分清加热时和保温时电路电阻的关系和指示灯的颜色是关键.   二、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跟车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正确的,选对的每小题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1.(3分)(2013•潍坊)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5m/s   C. 放鞭炮时捂耳朵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 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 考点: 声音的产生;声速;防治噪声的途径;声与能量.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3)声音既能够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 解答: 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该选项说法正确;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放鞭炮时捂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因为声波具有能量,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声学的基础知识,属于识记性内容,相对比较简单,是基础知识的考查.   12.(3分)(2013•潍坊)电磁波家庭成员很多,有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y射线等,电磁波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关于电磁波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验钞机利用红外线来辨别钞票真伪   B. 手机利用无线电波传递信号   C. 遥控器利用紫外线实现对电视机遥控   D. 微波炉利用电磁波来加热食品 考点: 紫外线;红外线;电磁波的传播. 专题: 光的折射、光的色散;信息的传递. 分析: 掌握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y射线的特点及作用. 紫外线的应用:合成维生素D、使荧光物质发光、杀菌等; 红外线照在人身上也会使人体的温度升高,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工作的; 微波的频率和水频率接近,容易引起水分子的共振而产生热量,生活中常用微波进行加热,如微波炉利用微波加热. 解答: 解:A、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所以验钞机利用紫外线来辨别钞票真伪,所以A错误; B、手机是利用微波来传递信号的,电视是利用无线电波来传递信号的,手机和电视不同,所以B错误; C、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工作的,所以C错误; D、微波炉是用微波来加热食品的,微波属于电磁波,所以D正确. 故选D. 点评: 此题考查了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y射线的特点及作用,是基础性题目.   13.(3分)(2013•潍坊)光的世界变幻莫测、奥妙无穷.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不同颜色的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B. 雨后彩虹是由于光发生反射形成的   C. 海市蜃楼是由于光发生折射形成的   D. 日食和月食现象都是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 考点: 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的色散.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 (1)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2)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4)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解答: 解:A、不同颜色的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相同,都是3×108m/s,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雨后彩虹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D、日食和月食现象都是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D. 点评: 本题列举了几个常见的光现象,综合了光学知识,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多对相关的光现象进行思考.   14.(3分)(2013•潍坊)如图所示,是某建筑工地用起重机吊货物的情景.货物在钢绳的拉力作用下先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在水平移动到卸货地点.若不计摩擦和空气阻力,则货物在匀速上升过程中(  )   A. 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减少 B. 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C. 动能不变,机械能增加 D. 动能减少,机械能减少 考点: 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专题: 机械能及其转化. 分析: (1)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2)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3)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之和. 解答: 解:不计摩擦和空气阻力,货物在匀速上升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不变,高度增加,因此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则机械能增加. 故选BC. 点评: (1)掌握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2)根据能量的影响因素判断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大小的变化.   15.(3分)(2013•潍坊)如图所示,是小宇同学画出的几种磁体周围的磁感线分布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 磁感线及其特点;安培定则. 专题: 应用题;图析法;磁现象、电生磁. 分析: (1)通过图示的螺线管的绕向和电源的正负极,利用安培定则可以确定螺线管的NS极,再利用磁感线的方向在磁体的外部,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判断出A是否符合题意. (2)根据磁感线的方向在磁体的外部,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判和常见磁感线的形状,断出B、C、D是否符合题意. 解答: 解: A、电流从螺旋管的右端流入,左端流出,结合螺线管的绕向,根据安培定则,可以确定螺线管的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在磁体的外部,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而A图中两端的磁感线都是流出的,故A不符合题意.[来源:学.科.网Z.X.X.K] B、在磁体的外部,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B图中为两个N极,磁感线都是流出的,故B符合题意. C、在磁体的外部,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C图中为一个N极,一个S极,磁感线是N极出发,回到S极,故C符合题意. D、在磁体的外部,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而D图中U形磁体的磁感线从S极出发,回到N极,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磁感线概念及方向的理解.磁感线很抽象,一定要注意理解.记清常见磁感线的分布对我们处理磁感线的题目是有帮助的.   16.(3分)(2013•潍坊)关于安全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使用测电笔时,手不要接触笔尾金属体   B. 雷雨天气里要躲在大树底下避雨   C. 选择保险丝时,应尽量选择粗的   D. 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要使用三孔插座 考点: 安全用电原则. 专题: 电与热、生活用电. 分析: 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时,一定要用手触及笔尾的金属部分,否则容易造成误判,认为带电体不带电是十分危险的.使用测电笔时,不能用手触及测电笔前端的金属探头,这样会造成人身触电事故; 当雷雨天,树作为地面上的“凸出物”,雷电电流通过树干就会传下来,在传下来的过程中电弧放电打在人的头上,又通过人体一直传到地下去,而这样就造成了雷电灾害. 选择保险丝时,应选择合适的保险丝; 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使用时金属外壳要接地. 解答: 解:A、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时,用手不能接触测电笔前端的金属探头,需要这接触笔尾金属体.故A错误; B、在大树下避雨,因为大树和人体都是电的良导体,雷电极易通过突起物﹣﹣大树传向人体,而造成雷电灾害.故B错误; C、选择保险丝时,应选择合适的保险丝,并不是越粗或越细越好,故C错误; D、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要接地,防止金属外壳漏电,发生触电事故.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安全用电常识,要掌握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17.(3分)(2013•潍坊)关于电磁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一定受到磁场力 B. 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造的   C. 电子定向移动时能产生磁场 D. 电磁继电器应用了电流的磁效应 考点: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和磁效应. 专题: 磁现象、电生磁;电动机、磁生电. 分析: (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磁力作用; (2)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造的; (3)电子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流周围有磁场; (4)电磁继电器应用了电流的磁效应. 解答: 解:A、当通电导体与磁感线平行时,则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不受到磁场力;故A错误; B、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造的,故B正确; C、电子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流周围有磁场,故C正确; D、电磁继电器应用了电流的磁效应;故D正确. 故选BCD. 点评: 本题考查电与磁的基本知识,难度不大.   18.(3分)(2013•潍坊)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6V不变,灯泡L与定值电阻R串联,灯泡L的电阻为10Ω,R的阻值为20Ω,闭合开关后,发现灯泡不亮,电压表示数为6V,则电流表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 电流表无示数 B. 电流表示数为0.3A   C. 电流表示数为0.2A D. 电流表示数为0.6A 考点: 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 专题: 欧姆定律. 分析: 电压表示数等于电源电压,说明电压表两接线柱与电源两极相连,故故障可能是电阻断路或灯泡短路,然后根据故障的可能,再结合欧姆定律即可求出电路中的电流. 解答: 解:如果R断路,则电路中没有电流,电流表示数为零;如果L短路,则电路中电流:I===0.3A. 故选AB. 点评: 本题考查故障分析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还是确定故障所在.   19.(3分)(2013•潍坊)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 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v   B. 两物体在15~2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v   C. 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D. 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0~20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 压轴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1)在s﹣t图象中,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象读出甲乙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可比较出两物体的运动速度; (2)在s﹣t图象中,和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3)由图象可以看出两物体在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且在此时相遇. (4)根据图象读出0~20s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 解答: 解:A、由图象看出两物体在0~10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物体通过的路程大于乙物体通过的路程,所以v>v,故A正确; B、甲物体在15~20s内的图象是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所以甲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B错误; C、由图象看出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都是100m,故C正确; D、由图象看出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不是在20s末相遇,0~20s内通过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故D错误. 故选A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由s﹣t图象比较物体的速度大小、判断两车的位置关系等内容,由图象判断小车的运动性质、找出小车的路程与所对应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   20.(3分)(2013•潍坊)如图甲所示,小亮用水平力推地面上的木箱,木箱运动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在0~20s内,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推力大小   B. 在0~20s内,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小于推力大小   C. 在20~40s内,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推力大小   D. 在20~40s内,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大于推力大小 考点: 力与运动的关系. 专题: 压轴题;运动和力. 分析: (1)由图乙判断物体在在0~20s和在20~40s内的运动状态. (2)静止的物体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根据平衡力条件进行判断. 解答: 解:如图乙,木箱在0~20s内保持静止状态,木箱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推力和摩擦力作用,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在20~40s内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木箱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推力和摩擦力作用,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 故选A、C. 点评: 静止的物体和运动直线运动的物体都受到平衡力作用,根据平衡力条件判断力的大小和方向是常见的类型.   三、实验题(共4小题,满分30分) 21.(6分)(2013•潍坊)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序号 液体 深度/cm 橡皮膜方向 压强计左右液面高度差/cm ① 水 5 朝上 4.9 ② 水 5 朝下 4.9 ③ 水 5 朝侧面 4.9 ④ 水 10 朝侧面 9.7 ⑤ 水 15 朝侧面 14.6 ⑥ 酒精[来源:学.科.网Z.X.X.K] 15 朝侧面 11.8 ⑦ 盐水 15 朝侧面 15.9 (1)分析序号为①②③的三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 相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 (2)分析序号为 ③④⑤ 的三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分析序号为⑤⑥⑦的三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 密度 有关. 考点: 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掌握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一液体相同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相同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掌握控制变量法在此实验中的应用,通过分析表格中数据的变化的量和不变的量得出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 解答: 解:(1)由①②③的三组数据,液体的密度相同,深度相同,橡皮膜方向不同,压强计左右液面高度差相同,则压强相同,可得相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2)③④⑤三组数据的液体密度相同、橡皮膜的方向相同,但深度不同,所以可以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3)⑤⑥⑦的三组数据,深度相同,橡皮膜方向相同,液体密度不同,可得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 故答案为:(1)相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2)③④⑤;(3)密度. 点评: 此题是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实验,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控制变量法的掌握和应用,在分析时,注意不变的量和改变的量.   22.(7分)(2013•潍坊)如图所示,是某物理实验小组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蜡烛的像,其原因可能是 ABD  A、光屏、凸透镜和蜡烛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B、物距小于透镜的一倍焦距 C、蜡烛在透镜的两倍焦距处 D、蜡烛在透镜的焦点上 (2)如果凸透镜焦距为10cm,当透镜到蜡烛的距离为15cm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的 放大 的实像. (3)当光屏上出现蜡烛清晰的像时,如果用遮光板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我们观察光屏时,将会在光屏上看到 C  A、蜡烛像的下半部分 B、蜡烛像的上半部分 C、蜡烛完整的像,像的亮度变暗 D、蜡烛完整的像,像的亮度不变.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在光屏上找不到像的原因有:物距小于焦距,成虚像;物体在焦点上,不成像;光屏;凸透镜和蜡烛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结合选项进行分析; (2)根据物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进行分析; (3)当用遮光板挡住透镜的某一部分时,由于通过凸透镜会聚的光线数量减少,所以像会比原来变暗,但仍成完整的像. 解答: 解:(1)A、光屏、凸透镜和蜡烛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像可能成不在光屏上,A符合题意; B、物距小于透镜的一倍焦距,成放大正立的虚像,像不能成在光屏上,B符合题意; C、蜡烛在透镜的两倍焦距处,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可以成在光屏上,C不符合题意; D、蜡烛在透镜的焦点上,此时不能成像,D符合题意;[来源:学&科&网Z&X&X&K] (2)凸透镜焦距为10cm,当透镜到蜡烛的距离为15cm时,物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如果用遮光板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下半部分仍能会聚光线成完整的像,但由于会聚的光线比原来减少,所以像比原来变暗. 故答案为:(1)ABD;(2)放大;(3)C. 点评: 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及应用,考查了实验中出现问题的分析,关键要理解其中的原因.   23.(7分)(2013•潍坊)张华同学到正大养殖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他帮助工作人员捡拾鸡蛋时,想知道新鲜鸡蛋的密度有多大,请你从“弹簧测力计、密度计、细盐、烧杯、水、细线、玻璃棒”中选出合适的实验器材,在不打碎鸡蛋的情况下,设计一个实验,测量新鲜鸡蛋的平均密度(ρ>ρ).要求: (1)写出所选实验器材: (2)简要说明测量方法. 考点: 设计实验测密度. 专题: 压轴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鸡蛋悬浮时,密度与液体的密度相等,可以先用测力计测出鸡蛋的重力;再把鸡蛋全部浸入水中,并不断加盐,当鸡蛋悬浮时,用密度计测量盐水的密度,即为鸡蛋的密度. 解答: 答:(1)要测量鸡蛋的密度,需要的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密度计、水、细线、玻璃棒; (2)①鸡蛋用细线拴好挂在测力计上,读出示数,即为鸡蛋的重力G; ②将鸡蛋完全浸没在水中,然后往水中不断加盐,并用玻璃棒搅拌,直到鸡蛋悬浮为止,然后用密度计测量盐水的密度为ρ; ③鸡蛋悬浮时,密度与液体的密度相等,所以ρ=ρ. 点评: 本题考查了实验设计,注意物体悬浮时,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并且密度计可以测量液体密度.   24.(10分)(2013•潍坊)现有下列器材:蓄电池(6V)、电流表(0~0.6A,0~3A)、电压表(0~3V,0~15V)、定值电阻(若干)、开关、滑动变阻器和导线,要利用这些器材探究”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要求: (1)请根据图甲将图乙中未完成的电路连接起来. (2)实验中多次换用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并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保持不变,读出对应于不同阻值的电流表示数,并记于表格中,请你利用表格中的数据,在坐标纸上(如图丙)画出导体中的电流随电阻变化的图象.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电阻R/Ω 5 10 15 20 25 30 电流I/A 0.6 0.3 0.2 0.15 0.12 0.1 (3)在做完第一次实验后,接下来的操作是:断开开关,将5Ω的定值电阻更换为10Ω的定值电阻,再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 A 端(选填“A”或“B”),然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 3 V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4)为完成整个实验,应该选取哪种规格的滑动变阻器 A  A、50Ω 1.0A B、50Ω 0.5A C、20Ω 1.0A D、20Ω 0.5A. 考点: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专题: 压轴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图. (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在坐标系中秒出去对应的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把各点连接起来,作出I﹣R图象. (3)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实验,应保持电阻两端电压不变,更换大电阻后,应移动滑片增加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以保证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4)求电路电流最小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然后选择滑动变阻器规格. 解答: 解:(1)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图,如图1所示. (2)应用描点法作图,根据表中实验数据,现在坐标系内描出对应点,然后作出图象,如图2所示. (3)由表中第一组实验数据可知,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U=0.6A×5Ω=3V,将5Ω的定值电阻更换为10Ω的定值电阻, 为保证电阻两端电压保持不变,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A端移动,增大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值,增大滑动变阻器的分压, 使电压表示数为3V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4)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U=U﹣UR=6V﹣3V=3V,测最后一组实验数据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R===30Ω, 实验过程电路最大电流为0.6A,因此滑动变阻器应选A. 故答案为:(1)电路图如图1所示;(2)图象如图所示;(3)A;3;(4)A. 点评: 本题考查了连接实物电路图、作I﹣R图象、滑动变阻器调节、选择实验器材等;应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是常用的方法,要掌握描点法作图的方法.   四、计算题(共2小题,满分2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重要的计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的答案的不能得分。 25.(8分)(2013•潍坊)学习了简单机械的有关知识后,小强同学自制了一种简易升降晾衣架,它由四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绳子的一段固定在天花板上,人用力拉绳子的自由端可以使晾衣架匀速上升,晾衣架在匀速上升过程中横梁保持水平,如图所示.将40N的衣物挂在晾衣架上,人拉绳的力为12.5N时,衣物匀速上升,忽略绳重及摩擦.求: (1)此时该装置的机械效率; (2)将60N的衣物挂在晾衣架上,使其匀速上升1米,人所做的总功. 考点: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功的计算. 专题: 计算题;压轴题;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 (1)由图可知,动滑轮上引出的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为4,知道物体的重力和人拉绳的拉力,可利用公式η====计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在(1)中知道物体的重力和人拉绳的拉力,设晾衣架横梁(含动滑轮)的总重G,可利用公式F=(G+G)的公式变形计算出晾衣架横梁(含动滑轮)的总重力,又知道第二次提升物体的重力,可利用公式F=(G+G)计算出绳子自由端的力,知道物体上升的高度,从而可以计算出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再利用公式W=FS计算出人所做的总功. 解答: 解: (1)∵G=40N,F=12.5N, ∴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η======80%. (2)∵G=40N,F=12.5N,设晾衣架横梁(含动滑轮)的总重G, 由F=(G+G)可得: 晾衣架横梁(含动滑轮)的总重力为:G=4F﹣G=4×12.5N﹣40N=10N; 而第二次提升物体的重力为:G=60N, ∴此时的拉力为:F′=(G+G)=×(10N+60N)=17.5N, 而物体上升的高度h=1m,则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为:S=4h=4×1m=4m, ∴人做的总功为:W=FS=17.5N×4m=70J. 答:(1)此时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80%. (2)将60N的衣物挂在晾衣架上,使其匀速上升1米,人所做的总功为70J.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机械效率、总功的计算,在滑轮组中,拉物体的力由几根绳子承担,则绳子自由端的力为拉物体的力的几分之一,绳子移动的距离是物体移动的距离的几倍.难点是判断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利用好推导公式F=(G+G)这是本题的关键.   26.(12分)(2013•潍坊)在新农村建设中很多楼房顶部装有如图所示的太阳能、电能两用热水器,该热水器利用太阳辐射的能量加热时,能把太阳辐射能的70%转化为水的内能;用电热丝加热时,能把电能的90%转化为水的内能,该热水器也可利用太阳辐射的能量和电热丝同时加热.它的铭牌如表格所示.小明家热水器的支架与楼顶水平台面总接触面积为0.1m2.他家所在的地区(晴天)每天接受太阳辐射的时间为8h,太阳光照射地面时的辐射功率为900J/(s.m2),即每平方米的面积上每秒得到的太阳辐射能平均为900J.已知g=10N/kg,C=4.2×103J、(kg.℃).ρ=1.0×103kg/m3.当热水器内蓄满水时,求: x x牌热水器 型号HM﹣20 集热管数28支 额定频率50HZ 水箱容积150L 集热管管长180cm 额定电压220V 防水等级A 系统承压3.0MPa 额定功率4000W 自身质量50kg 采光面积2.0m3 (1)热水器对水平台面的压力和压强; (2)热水器每天接受的太阳辐射能使水升高的温度; (3)热水器将水从20℃加热到52.4℃所需的最短时间. 考点: 太阳能热水器中的热量计算;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太阳能的其他相关计算. 专题: 压轴题;能源的利用与发展. 分析: (1)根据ρ=求出水的质量,根据G=mg求出热水器和水的总重力,它对平台的压力等于其重力;根据p=求出压强; (2)根据太阳光照射地面时的辐射功率求出热水器每天接受的太阳辐射能,再根据Q=cm△t求出水升高的温度; (3)根据Q=cm(t﹣t0)求出水吸收的热量,根据W=Pt求出加热时间. 解答: 解:(1)水的质量m=ρV=1.0×103kg/m3×0.15m3=150kg, 热水器对水平台的压力: F=G=(m+m)g=(50kg+150kg)×10N/kg=2000N, 热水器对水平台的压强: p===20000Pa; (2)热水器每天接受的太阳辐射能:W=900J/(s.m2)×8×3600s×2.0m2=5.184×107J, 水吸收的热量:Q=70%W=70%×5.184×107J=3.6288×107J, 水的体积V=150L=0.15m3, 水的质量:m=ρV=1.0×103kg/m3×0.15m3=150kg, ∵Q=cm△t, ∴水升高的温度: △t===57.6℃; (3)热水器将水从20℃加热到52.4℃所吸收的热量: Q′=cm(t﹣t0)=4.2×103J/(kg.℃)×150kg×(52.4℃﹣20℃)=2.0412×107J, 热水器利用太阳辐射的能量和电热丝同时加热,时间最短,假设此时的时间为t, ∵W=Pt, 则Q′=90%×Pt+70%×900J/(s.m2)×t×2.0m2=4860W×t ∴需要加热的时间: t===4200s. 答:(1)热水器对水平台面的压力为2000N;压强为20000Pa; (2)热水器每天接受的太阳辐射能使水升高的温度为57.6℃; (3)热水器将水从20℃加热到52.4℃所需的最短时间为4200s.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压力、压强、热量、电能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综合性较强,中考常见题型. 2013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5分) 1.(2分)(2013•枣庄)下列光路图中,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是(  )   A. B. C. D. 考点: 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专题: 解题方法. 分析: 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分析,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且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 解:A、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符合折射规律,故本选项正确; B、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而图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了,不符合折射规律,故本选项错误. C、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而A中光的传播方向不变,显然是错误的; D、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而图中两条光线在同侧,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光的折射规律,要认清入射角和折射角,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2分)(2013•枣庄)小超为了检验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下列几种尺子哪种最合适(  )   A. 量程15 cm,分度值0.5 mm B. 量程10 m,分度值1 dm   C. 量程30,分度值1mm D. 量程3 m,分度值1 mm 考点: 刻度尺的使用. 专题: 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 分析: 选择尺子的原则有二:能够满足测量要求,也就是尺子的最大测量值应该大于身高;尺子的精确度要高,因为身体长度差异非常小. 解答: 解: A、C、尺子的量程是15cm和单位不确定,不能满足测量要求,都不合适; B、量程是10m,满足测量要求,但分度值是1dm,准确程度不高,测量结果误差太大,不合适; D、量程是3m,满足测量要求,分度值是1mm,准确程度较小,测量结果误差较小,合适. 故选D. 点评: 在满足测量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测量工具时极可能地选择量程较小的工具,一般这样的工具准确程度高,测量结果误差小.   3.(2分)(2013•枣庄)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和蜡烛放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则在光屏上(  )   A.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 光屏上不会得到像 D. 像距大于10cm小于20cm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 应用题;实验题. 分析: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当物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且像距大于2倍焦距. 掌握物距的概念,知道物距是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解答: 解:由图知,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6cm,焦距为10cm,物体处于凸透镜的1倍和2倍焦距之间,所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2倍焦距. 故选A. 点评: 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同时考查了物距的概念.   4.(2分)(2013•枣庄)小靖尝试比较地沟油和花生油的物理性质.她将分别盛有这两种油的杯子一起放入冰箱内降温,她发现两杯油的温度都降到7℃时,地沟油变为固态而花生油仍为液态,这说明地沟油和花生油具有不同的(  )   A. 密度 B. 沸点 C. 凝固点 D. 比热容 考点: 熔点和凝固点.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本题考的是物态变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称为凝固.凝固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据此可得答案. 解答: 解:依据题意:地沟油在7℃时,由液态变为固态,而根据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称为凝固.凝固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所以答案C、凝固点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本题是一道应用性的题目,考查学生对定义的理解和应用的情况.解答这类题目主要看学生对知识迁移和转化情况,因此学生做题时要注意对相关知识点进行理解、分析以便能学以致用,顺利完成题目.   5.(3分)(2013•枣庄)图是描述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释放手中石块的四个示意图,图中的虚线表示石块下落的路径,则对石块下落路径的描述最接近实际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考点: 重力的方向.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解答本题需要记准知识点: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实质就是相对于人所站的位置,指向地心的. 解答: 答: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释放手中石块后,石块受的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即指向地球中心.即石块下落路径的方向总是指向地球中心的. 故选B. 点评: 正确理解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能总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依据.   6.(2分)(2013•枣庄)现有A、B、C三个轻质小球,已知A带负电,A和B互相吸引,C和A互相排斥,则(  )   A. B一定不带电,C带正电 B. B可能带正电,C带正电   C. B一定带正电,C带负电 D. B可能不带电,C带负电 考点: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专题: 电流和电路. 分析: ①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②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③解题时,根据小球间的作用关系并结合A球带负电这个已知条件判断. 解答: 解:已知A带负电,C和A互相排斥,根据同种电荷相排斥,所以C带负电; 又因为A和B互相吸引,根据异种电荷相吸引,所以B可能带正电,根据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B也可能不带电.所以B可能不带电,C带负电. 故选D. 点评: 异种电荷相吸引和带电体吸引轻小的物体这两个知识点要考虑周全,考虑不全是此题选错答案的原因.   7.(2分)(2013•枣庄)如图所示电路,要使灯泡L1和L2组成串联电路,应该(  )   A. 只闭合S3 B. 只闭合S2 C. 同时闭合S1和S2 D. 同时闭合S1和S3 考点: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 专题: 应用题;图析法. 分析: 电路的连接有串联和并联两种方式: (1)串联电路只有一条电流路径,流过一个元件的电流同时流过另一个元件,因此各元件相互影响; (2)并联电路中有多条支路,所以各元件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解答: 解:当闭合开关S2时,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后依次经过两盏灯泡,则它们是串联在一起的,如图所示: 故选B. 点评: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会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8.(2分)(2013•枣庄)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相等的1 kg和100 g的水内能相同   B. 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C. 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   D. 在相同物态下,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会减少 考点: 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专题: 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 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具有内能,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等因素有关. 解答: 解:A、水的内能不仅与温度有关,还和水的质量有关;故温度相等的1kg水和100g水的内能不同;故A错误; B、改变内能的方法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从外界吸收热量,也可能外界对它做功;故B错误; C、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故C错误; 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温度降低时,内能将减小;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此题考查了物体内能方面的知识,包括内能的概念、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热传递)等;温度影响物体的内能,运用所学的内能方面知识可解决此题.   9.(2分)(2013•枣庄)甲吊车比乙吊车的机械效率高,当它们分别把相同质量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时,则(  )  [来源:Z*xx*k.Com] A. 甲吊车的电动机做的有用功较多   B. 乙吊车的电动机做的额外功较多   C. 甲吊车的电动机做的总功较多   D. 甲、乙两吊车的电动机做的总功相同 考点: 机械效率的大小比较;功的计算.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甲吊车的机械效率比乙吊车的机械效率高,说明甲吊车所做的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比值比乙吊车大;把相同质量的物体提高相同的高度,根据公式W有用=Gh=mgh可知:两辆吊车所做的有用功相同;机械效率不同,是因为做的额外功不同,导致总功不同. 解答: 解: A、分析知甲乙吊车做的有用功相同.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两辆吊车做的有用功相同,乙吊车做的额外功较多,所以乙的效率较低.此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C、已知甲吊车的机械效率高,有用功相同,如果甲吊车的总功较多就与效率高矛盾.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两吊车做的有用功相同,如果总功也相同,则机械效率相同.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机械效率公式和对有用功的理解.效率大小要根据计算公式η=判断.   10.(2分)(2013•枣庄)将50mL的水与50mL的酒精混合,所得液体体积小于100mL.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   A. 分子间是有空隙的 B.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考点: 分子动理论的其它内容及应用. 专题: 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隙;两种液体混合,总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相互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隙造成的. 解答: 解:将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它们的体积之和,这表明分子间存在间隙,两种液体混合时,分子相互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隙中,总体积变小,所以所得溶液体积小于100mL,这与分子的构成、质量和体积大小、分子的运动无关.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熟练掌握粒子的基本性质,能用粒子的性质解释一些宏观现象.   11.(2分)(2013•枣庄)标有“6V 3W”的小灯泡,通过它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若把它与一只阻值为8Ω的电阻并联接在电压为4V的电路中,则整个电路消耗的功率为(  )   A.[来源:Z#xx#k.Com] 3W B. 3.3W C. 3.6W D. 5W 考点: 电功率的计算;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专题: 计算题;信息给予题. 分析: 从图象上可以看出当电源电压为4V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为I1=0.4A,根据公式I=可求通过电阻的电流,进一步求出总电流,根据公式P=UI可求整个电路消耗的功率. 解答: 解:通过电阻的电流I2===0.5A,电路总电流I=I1+I2=0.4A+0.5A=0.9A, 则整个电路消耗的功率为P=UI=4V×0.9A=3.6W.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并联电流和电功率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重点是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还要学会从题目所给信息中找到有用的数据.   12.(2分)(2013•枣庄)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它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目前核电站都是通过聚变反应来利用核能   B. 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   C. 原子核分裂或聚合时释放出核能   D. 核能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能源 考点: 核能;核电站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核能发电是利用铀原子核裂变时放出的核能来发电的.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核反应堆是通过可控裂变(链式反应)释放能量的. (2)原子核结构发生变化时会释放出大量能量,这种能量称核能;核能的主要途径为核裂变和核聚变. (3)可再生能源指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如水能、风、太阳能等;不可再生能源只会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解答: 解:A、核电站主要利用核裂变的可控链式反应来发电的.错误,符合题意. B、核电站的核反应堆是利用可控的核裂变反应释放核能的设备.正确,不合题意. C、核能是指重核裂变或轻核发生聚变时释放出的能量.正确,不合题意. D、核能会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所以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本题通过核电站考查了核能应用的相关知识,为近几年考查的热点应熟练掌握.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3.(3分)(2013•枣庄)如图所示,是实验室中常见的一种仪表的示意图,请你写出从图中得到的三条信息:① 是一个电流表 ;② 电流表选择的量程是0~3A ;③ 电流表的示数为1.5A . 考点: 电流表的读数方法. 专题: 电流和电路. 分析: 根据仪表上表示的单位确定仪表的种类;根据接线柱确定仪表的量程;根据量程确定的分度值. 解答: 答:通过表盘上的“A”标志可知,这是一个电流表; 电流表选择的量程是0~3A; 电流表使用的分度值为0.1A,电流表的示数为1.5A. 点评: 会识别仪表的种类,会确定电流表的量程,会根据电流表的正确读数方法读出电流值.   14.(2分)(2013•枣庄)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3×108m/s ;电磁波 能 (选填“能”或“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考点: 电磁波的传播. 专题: 信息的传递. 分析: 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也可以在介质中传播;根据对电磁波速度的掌握分析答题. 解答: 解: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电磁波能在空气中传播. 故答案为:3×108m/s;能.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电磁波的传播等问题,是一道基础题,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15.(2分)(2013•枣庄)小明将放在水平桌面上重为3N的物理课本,水平匀速拉动0.5m.所用的水平拉力为1N,则课本重力做功 0 J,水平拉力做功 0.5 J. 考点: 功的计算. 专题: 计算题;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 (1)根据做功的必要条件可知:重力不做功,因为在重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做功为0; (2)拉力做功可用公式W=FS计算得出. 解答: 解:①重为3N的物理课本,在水平面上匀速拉动0.5m,虽然有力,也有距离,距离不是在重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所以没做功. ②课本水平拉力为1N,并在水平面上匀速前进0.5m,具备做功的两个条件,所以拉力做了功, ∴W=Fs=1N×0.5m=0.5J, 故答案为:0;0.5. 点评: 判断力是否做功时一定要紧扣做功的必要条件,特别是有力有距离时,但是移动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这种情况一定不做功.   16.(2分)(2013•枣庄)小明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来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已知电源电压为6V,当开关S闭合后,发现两灯均不亮.他用电压表分别测a、c和a、b两点间的电压,发现两次电压表示数均为6V,由此判定灯 L1 (选填“L1”或“L2”)开路,用电压表测b、c两点间的电压,示数为 0 V. 考点: 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 专题: 推理法. 分析: 开关闭合时,发现两灯均不亮,说明电路有开路.用电压表测量a、b两点间的电压,示数均为6V,说明a、b两点到电源正负极的连接是连通的,由此判断L1灯开路;电压表接在b、c上,因L1开路,不能接在电源上,示数为0. 解答: 解:∵开关闭合两灯均不亮, ∴电路中有开路, ∵用电压表测量a、b两点间的电压,有示数, ∴a、b两点到电源正负极的连接是连通的,灯L2没有开路,灯L1开路; 把电压表接在b、c上,因L1开路,电路中无电流,不分压,不能接在电源上,示数为0. 故答案为:L1,0.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利用电压表判断电路故障的分析能力,平时做实验时试一试,多积累这方面的经验.   17.(2分)(2013•枣庄)家庭电路中的电冰箱、电视机、电灯等用电器的连接方式是 并 联;家庭电路中的火线和零线可以用 试电笔 来辨别. 考点: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测电笔的使用. 专题: 电与热、生活用电. 分析: 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既可以单独工作又互不影响.试电笔可以辨别火线和零线. 解答: 解:因为家庭电路中的电冰箱、电视机、电灯等用电器之间既可以单独工作又互不影响,因此家庭电路中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是并联; 家庭电路中的火线和零线可以用试电笔来辨别. 故答案为:并;试电笔. 点评: 本题考查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测电笔的用途,知道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的连接方式为并联连接.   18.(3分)(2013•枣庄)“可燃冰”作为新型能源,有着巨大的开发使用潜力.同等条件下,“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达到煤气的数十倍,说明“可燃冰”的 热值 很大.以10倍的关系粗略计算,1kg“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4.2×l08 J,这些热量可以使 1250 kg的水从20℃加热至100℃[c=4.2×103J/(kg•℃)•q煤气=4.2×107J/kg]. 考点: 燃料的热值;热量的计算. 专题: 比热容、热机、热值. 分析: (1)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燃料的热值; (2)利用Q=mq求出1kg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达到煤气的10倍,据此求1kg“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3)由题知,Q=Q,而Q=cm△t,知道水的比热容、水的初温和末温,可求水的质量. 解答: 解:(1)在同等条件下,“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达到煤气的数十倍,说明“可燃冰”的热值很大; (2)1kg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mq=1kg×4.2×l07J/kg=4.2×l07J, 1kg“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10Q=10×4.2×l07J=4.2×l08J; (3)由题知,Q=Q′=4.2×l08J, ∵Q=cm△t, ∴水的质量: m===1250kg. 故答案为:热值;4.2×l08;1250.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燃料的热值、燃料完全燃烧放热公式、吸热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因条件已给出,难度不大.   三、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7分) 19.(2分)(2013•枣庄)如图所示,一束光沿AO方向斜射到平面镜上,画出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大小. 考点: 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专题: 作图题. 分析: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要掌握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解答: 解:首先做出法线,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0°,所以入射角为90°﹣30°=6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反射光线.反射角也为60°. 故答案为: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首先要熟记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并要注意入射角与反射角的概念.   20.(3分)(2013•枣庄)在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丙三个实验小组的同学分别从图中B两套实验装置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 (1)甲组同学从水温升高到90℃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5分钟为止,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甲组同学选择的是 B (A或B)套装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温度℃ 90 92 94 96 98 100 101 102 102 102 102 [来源:Zxxk.Com] 102 (2)乙、丙两组同学都选择了另外一套实验装置,这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C所示,得到a、b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是:水的 质量 不同. (3)实验后,甲组的同学对大家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如果不对水加热,能让水重新沸腾吗?老师马上将一杯停止沸腾的水放进能抽气的密闭玻璃罩中,如图D所示,接通抽气机电源,随着玻璃罩中空气的抽出,热水居然沸腾起来.通过分析,同学们知道了发生此现象的原因是:抽气机抽气时,玻璃罩内的气压 减小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水的沸点 降低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因此在不加热的情况下,水能重新沸腾. 考点: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1)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2)乙丙实验器材相同,从给水加热到沸腾需要的时间不同,可能是水的质量不同. (3)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解答: 解:(1)如图,A装置烧杯上没有盖,B装置上烧杯有盖,烧杯上加盖,可以增大水上方的压强,使水的沸点升高,由表格数据知,水的沸点的102℃,所以甲同学使用B装置. (2)Q=cm△t知,水的比热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水的质量不同,水吸收热量不同,需要的时间不同. (3)抽气机抽气时,玻璃罩内的气压减小,根据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所以水的沸点降低,因此在不加热的情况下,水能重新沸腾. 故答案为:(1)B;(2)质量;(3)减小;降低. 点评: 本题根据实验中出现不同的实验现象分析其原因,本实验告诉学生,关注实验结果,更要关注实验过程.   21.(5分)(2013•枣庄)为了测量小正方体物块的密度,同学们设计了如下甲、乙两个实验方案: 甲方案: ①用托盘天平测出小正方体的质量m; ②用直尺测出小正方体的边长,然后计算出它的体积V; ③根据公式ρ=m/V,求小正方体的密度. 乙方案: ①用直尺测出小正方体的边长,然后计算出它的体积V; ②用托盘天平测出小正方体的质量m; ③根据公式ρ=m/V,求小正方体的密度. (1)下列对甲、乙两个方案的评价正确的是 C (填选项符号). A、甲方案正确,乙方案错误 B、甲方案错误,乙方案正确 C、甲、乙两个方案都正确 (2)托盘天平使用前都要进行调节:把它放在 水平 桌面上,使游码左侧与零刻度线对齐.调节衡量平衡时,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此时将平衡螺母向 左 调节(选填“左”或“右”),直到横梁平衡. (3)将小正方体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进行衡量,天平重新平衡后,右盘上有10g的砝码一个,游码所对刻度值如图所示,小正方体的质量为 13.2 g;若测得它的体积为10cm3,则小正方体物块的密度为 1.32 g/cm3 考点: 固体的密度测量实验. 专题: 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 (1)测正方体的密度,需要测出它的质量与体积,然后由密度公式求出它的密度. (2)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一道横梁标尺的零刻度线处,移动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如果天平指针向分度盘的左侧偏转,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如果天平指针向分度盘的右侧偏转,应向左移动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3)砝码由游码示数之和是天平所测物体的质量;已知质量与体积,由密度公式可以求出物体的密度. 解答: 解:(1)由甲、乙的实验方案可知,两人的实验设计都能测出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然后由密度公式求出物体密度,两人的实验设计都是正确的,故选C. (2)托盘天平使用前都要进行调节:把它放在水平桌面上,使游码左侧与零刻度线对齐.调节衡量平衡时,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此时将平衡螺水平向左调节,直到横梁平衡. (3)由图示可知,横梁标尺的分度值是0.2g,游码示数为3.2g,小正方体的质量m=10g+3.2g=13.2g; 小正方体的密度ρ===1.32g/cm3; 故答案为:(1)C;(2)水平;左;(3)13.2;1.32. 点评: 本题考查了测固体密度的实验方案设计、天平的调节、天平读数、求密度等,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要掌握天平的使用及读数方法.   22.(7分)(2013•枣庄)如图是“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的实验装置,闭合开关后,铜棒AB、电流表、开关组成闭合电路.小明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次数 开关 磁场方向 导体AB的运动方向 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 1 断开 上N下S 向右运动 不偏转 2 断开 上N下S 向左运动 不偏转 3 闭合 上N下S 向右运动 向左偏转 4 闭合 上N下S 向左运动 向右偏转 5 闭合 上N下S 向上运动 不偏转 6 闭合 上S下N 向下运动 不偏转 7 闭合 上S下N 向右运动 向右偏转 8 闭合 上S下N[来源:Z.xx.k.Com] 向左运动 向左偏转 (1)通过比较实验次数3和4(或7和8)可知:在磁场方向一定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 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 有关. (2)通过比较实验次数3和7(或4和8)可知:在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不变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 磁场方向 有关. (3)小明通过以上实验分析得出: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里做 切割磁感线运动 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4)针对这个实验,小明作了进一步的探究,他提出了“感应电流的大小可能与磁场的强弱有关”的猜想,为了验证小明的猜想,请你帮他设计主要的实验步骤,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判断. 考点: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专题: 控制变量法;电动机、磁生电. 分析: (1)比较实验3和4(或7和8)可知:在磁场方向一定时,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改变,感应电流的方向就改变. (2)比较实验3和7(或4和8)可知:在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或导体运动方向)不变时,磁场方向改变,感应电流的方向就改变. (3)产生感应电流时闭合电路中的部分导体在磁场里是静止还是运动,若运动,分析是什么性质的运动; (4)电磁感应现象中能量是由机械能转化成电能. 解答: 解:(1)若磁场方向不变时,只改变导体运动方向,感应电流方向变化,则说明感应电流方向与导体运动方向有关; (2)若在导体运动方向不变时,改变磁场方向,感应电流方向变化,则说明感应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有关; (3)产生感应电流的现象中,闭合电路中的部分导体在磁场里的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即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时闭合电路中的部分导体在磁场里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4)因为导体运动速度、磁场的强弱都影响了感应电流的大小,所以要验证“感应电流的大小可能与磁场的强弱有关”的猜想应采用控制变量法;即:保持导体AB切割磁感线运动速度不变,改变磁场强弱. 因我们采取转换法,利用电流表指针的偏转幅度表示感应电流的大小,所以实验结果的分析是:如果电流表指针偏转幅度相同,说明感应电流的大小与磁场的强弱无关;如果电流表指针偏转幅度不相同,说明感应电流的大小与磁场强弱有关. 故答案为:(1)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 (2)磁场方向; (3)切割磁感线运动; (4)主要步骤:改变磁场强弱,让导体AB以相同的速度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幅度大小. 分析判断:如果电流表指针偏转幅度相同,说明感应电流的大小与磁场的强弱无关;如果电流表指针偏转幅度不相同,说明感应电流的大小与磁场强弱有关. 点评: 本题从知识上考查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和影响感应电流的方向的因素;从方法上考查了控制变量法的数据分析过程.   四、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4分) 23.(6分)(2013•枣庄)为了防止酒驾事故的出现,酒精测试仪已被广泛应用.交警使用的某型号酒精测试仪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8V,传感器电阻R2的电阻值随酒精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当酒精气体的浓度为0时,R2的电阻为60Ω.使用前要通过调零旋扭(即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对酒精测试仪进行调零,此时电压表的为6V. (1)电压表的示数为6V时,电流表的示数为多少? (2)电压表的示数为6V时,滑动变阻器R1的电阻值为多少? (3)调零后,R1的电阻保持不变.某驾驶员对着酒精测试仪吹气10s,若电流表的示数达到0.2A,表明驾驶员酒驾,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多少?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专题: 计算题;电路和欧姆定律. 分析: 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由题意可知,酒精气体的浓度为0时,R2的阻值和电压表的示数,根据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求出电路中的电流; (2)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利用欧姆定律求出滑动变阻器R1的电阻值; (3)R1的电阻保持不变,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流表的示数达到0.2A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利用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电压表的示数. 解答: 解: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当酒精气体的浓度为0时,R2的电阻为60Ω,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V, ∵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电流表的示数: I===0.1A; (2)∵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此时R1两端的电压: U1=U﹣U2=8V﹣6V=4V, ∴R1===20Ω; (3)调零后,R1的电阻保持不变,此时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U1′=I′R1=0.2A×20Ω=4V, ∴电压表的示数: U2′=U﹣U1′=8V﹣4V=4V. 答:(1)电压表的示数为6V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1A; (2)电压表的示数为6V时,滑动变阻器R1的电阻值为20Ω; (3)调零后,电流表的示数达到0.2A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V.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是注意“调零后,R1的电阻保持不变”.   24.(8分)(2013•枣庄)我国首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深潜器于2012年6月顺利完成工作设计深度7000m的海试任务.(海水密度取ρ海水=1.0×103kg/m3,g取10N/kg): (1)当“蛟龙号”下潜到达7000m深度时,受到海水的压强是多少? (2)“蛟龙号”完成海试任务后,上浮最终漂浮在海面上,现在由起重装置将其匀速竖直调离水面,起重机起吊拉力的功率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图中P2=2P1.已知“蛟龙号”的总质量为2.2×104kg,求t1时刻“蛟龙号”排开水的体积(不考虑水的阻力). 考点: 液体的压强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 专题: 压强、液体的压强;浮力. 分析: (1)由液体压强公式p=ρgh求出海水的压强. (2)设在t1、t2时刻起重装置对探测器的拉力分别为F1、F2,探测器的速度为v,在t1、t2时刻,对探测器进行受力分析,得出F1和F2的大小,而P2=2P1,据此求出t1时刻受到的浮力,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t1时刻“蛟龙号”的排水体积. 解答: 解:(1)海水的压强p=ρ海水gh=1.0×103kg/m3×10N/kg×7000m=7×107Pa; (2)设在t1、t2时刻起重装置对探测器的拉力分别为F1、F2,探测器的速度为v, t1时刻,探测器:F1+F=mg,可得F1=mg﹣F, t2时刻,探测器:F2=mg, 由题知,P2=2P1, 即:F2v=2F1v, ∴F2=2F1, ∴mg=2(mg﹣F) F=mg=×2.2×104kg×10N/kg=1.1×105N, ∵F=ρVg, ∴V===11m3. 答:(1)当“蛟龙号”下潜到达7000m深度时,受到海水的压强是7×107Pa; (2)t1时刻“蛟龙号”排开水的体积是11m3. 点评: 本题考查了液体压强公式和物体的漂浮条件的掌握和运用,难点在第二问,对两个时刻的探测器进行受力分析得出两个时刻的拉力大小是本题的关键.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