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要求设计一个大班幼儿小学适应能力的活动方案,根据幼小衔接的一些理论设计!麻烦知道怎么设计的朋友告知一下!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灵鹊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30 13:43:07
要求设计一个大班幼儿小学适应能力的活动方案,根据幼小衔接的一些理论设计!麻烦知道怎么设计的朋友告知一下!
要求设计一个大班幼儿小学适应能力的活动方案,根据幼小衔接的一些理论设计!麻烦知道怎么设计的朋友告知一下!
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开始有了改变,随着学习难点的增加,有意注意时间的延长,以及入小学的各方面要求,使幼儿在学习上产生了诸多问题.根据二期课改幼小衔接教育理念,幼儿学习上的衔接绝不只是知识技能的准备,而是解决幼儿在学习性适应方面的问题,即做好入小学的学习性准备,提高幼儿学习性适应能力.
学习适应指的是关注大班幼儿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养成,为幼儿入小学做好能力、习惯、兴趣的准备.随着不断的思考和实践,我们逐渐开始认识到幼小衔接教育背后的那些对幼儿终身发展有益的重要内涵要素.新教育观念的确立,使我们在培养大班幼儿学习性适应能力的实践研究方面收获、积累了一些经验和策略.
一、 从转变活动方式切入,为学习兴趣准备
幼小衔接在学习性适应方面的教育首要的是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而学习兴趣的培养则应从情感上关注幼儿的学习情感.让幼儿习惯在生活中学习,并能学以致用,真正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
活动方式的转变是以幼儿的发展特点来决定的,如果沿用过去的知识衔接,固定的活动方式则趋向小学化,造成幼儿学习兴趣的低落.我们认为,只有确立幼小衔接的观念,才能明确教育方法,让活动方式顺应幼儿的特点,让幼儿乐意主动参与,从而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持久性.
春游活动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我们将这个话题作为一个幼小衔接专题活动内容,根据大班幼儿独立、自主的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需要,努力地找寻幼小衔接活动的结合点,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们对活动进行设计安排,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自己长大了的积极情感,学习一些合作、策划、统计等的经验.活动从喜欢去哪的多项选择,到投票决定最终的目的地,到为春游准备什么合适的物品,给家长写通知书,分组策划春游活动内容,等多个活动组合,从情感上激发了幼儿留恋幼儿园生活、萌发长大了,独立做有意义的事的情感,同时发展了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二、 从兴趣阅读切入,为学习习惯准备
学习习惯准备是幼儿学习性适应能力培养的重要保证,而幼儿学习中的倾听习惯更是幼小衔接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良好倾听习惯,是人进行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幼儿倾听习惯好坏是关乎他们小学学习生活成败的关键.因此,我们以阅读为载体,以培养倾听习惯为抓手,开展了幼儿学习习惯准备的实践研究.
大班下期阅读活动,由于不同幼儿在识字量上的差异,造成在阅读活动中倾听、理解不均衡的问题.认字多的幼儿常常会因独立阅读而忽视倾听别人.兴趣阅读法,使幼儿在阅读情景中有了倾听的需求,激发了由仔细辨听获得讨论交流的满足.我们首先分析不同的阅读材料,根据内容和侧重点将以认读汉字为主的阅读、以看图讲述为主的阅读以及以观察情景的阅读有机结合.同时运用策略性的引导,帮助幼儿了解倾听的重要,学会在仔细倾听基础上的补充、评价,帮助幼儿养成良好倾听习惯.
在《看图说话》阅读本的活动中,兴趣阅读法已初步形成了一套幼儿倾听习惯培养的模式.活动中,先引导幼儿按图的顺序独立阅读,鼓励不同识字量的幼儿用自己的方式阅读.然后,引发幼儿通过各自对阅读的想象、理解和感受提出问题,大家一起分享解决,这一过程运用了幼儿差异资源开展相互学习,运用细致的倾听展开阅读的重要环节.最后的集体完整阅读、整体感受交流,使幼儿在倾听中完善自己对图片的观察、故事的理解.又是一个刺激幼儿倾听的机会.兴趣阅读法的运用,已收到实际的效果,对大班下期幼儿尤其适用.
三、 从思维游戏教学切入,为学习能力准备
我们发现,幼小衔接教育由于受过去的教育观念影响,致使知识传授偏重,思维能力的准备明显不足.于是,研究中我们就以园特色活动——思维游戏活动为切入口,将对幼儿进行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作为大班幼儿学习性适应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我们着手研究在新课程教育理念背景下如何选择适切的思维活动内容;探讨思维活动中切合幼儿思维特点的教学方法;探讨如何提供环境和材料,激发幼儿主动学习,让幼儿充分利用具体的事物和情景进行学习.试图通过教育,最终达到丰富幼儿的感知经验、发展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良好学习品性,为他们的后续学习做能力上准备的目的.
1、注重思维方法的集体教学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幼儿在进行思维活动时,常常因急于了解题目与答案的对应,而不关注思维方法的运用;教师在教学中也有忽视对幼儿方法的教学,专注于答案的解答.因此,在集体教学中我们尝试改变以往的教学形式,着重从设计问题情景出发,引导幼儿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思考、运用方法解决问题.根据大班幼儿思维特点,对活动内容进行分析;在方法交流的环节,则侧重比较谁的方法更快、更方便,使幼儿深刻感知解决问题的多种思维方法,体验运用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成功.
在“小熊分饼”活动方案中,我设置了“为两只小熊公平分饼”的问题情景,让幼儿通过操作、讨论来解决问题.并通过不同形状的饼、不同分饼方法的比较,让幼儿了解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感知和运用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使幼儿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培养了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2、注重独立思考操作的个别化学习
独立思考是幼小衔接中幼儿学习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帮助幼儿主动积累运用不同思维方法,积累独立解决问题的经验是我们研究的主要问题.
在实践研究中我们根据阶段的思维内容与要求,选择适合幼儿独立操作的思维练习内容,设计多项个别化思维练习活动,提供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的环境和操作材料,来强调对幼儿任务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如设计任务卡提示,引导幼儿养成学会先看清、看懂任务卡,再进行思考操作的习惯;投放不同层次、级数的材料,引导幼儿逐级完成,体验成功;设置问题记录卡,引导幼儿将操作中碰到的问题做记录,为自己下次继续探索,或为与同伴共同解决问题提供保证,养成坚持的品质.
在“猜猜它的位置在哪里”的活动中,同一项内容设计了多个任务卡,即把活动要求分解不同层次,幼儿按照自己的能力选择任务卡,根据任务卡上的提示,独立进行操作,完成后再自行对照答案图检查.这一过程让幼儿有了独立、认真、细致完成学习任务的练习机会,对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另外,我们还注重分享交流环节中的方法比较,使幼儿在与同伴的比较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思考操作方法,提升幼儿思维能力.交流中以“你是用什么方法来猜的?谁的方法简单方便?”引导幼儿对思维方法的关注,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思考问题.
立足于正确的教育观念,将幼儿的终身学习、后续发展放在第一位,才能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有所突破和创新.经验的获得促使我们必须要不断的摸索研究,并思考在一定的理论支撑下的经验提升. 一些研究表明,幼儿在从幼儿园大班后期到入学初主要问题包括:
一是生活习惯上的不适应.独立性程度上: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不同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孩子在幼儿园得到老师和保育员的精心照料,而到了小学,师生关系发生改变,小学教师主要是对小学生进行教育,与幼儿园相比,生活上的照顾相应减少了许多,教师与学生的接触也少了.因此在适应社会的能力上要求明显高了.孩子不能再像在幼儿园那样,对成人有太多的依赖.许多方面都要求孩子自我管理.比如:独立处理问题,安排课间十分钟等.平时的生活不再像以前那样,要逐步建立一个稳定的作息制度,让孩子慢慢有时间概念,形成有张有弛的生活节奏.早晨,幼儿园的孩子有较宽泛的入园时间,而小学必须在规定时间入学.中午,幼儿园一般都能保证充足的午睡时间,而到了小学多数是没有午睡的,有的学校只设有短暂的午休.用餐上:幼儿讲究正餐和点心相结合,而小学没有点心供应.二是对学习生活不适应.学习内容上: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寓教于玩,生活也比较轻松.小学则是以课堂学习为主要活动形式,课堂学习的时间较长,有严格的纪律,课后有各种活动.所以学习变成了小学生主要的活动.同时要注意的是小学学习是义务制的,无论孩子是否有兴趣,都要根据国家的教育大纲和计划系统地接受.阅读书写能力:读写是学习的基础,许多孩子读写姿势不正确,影响视力和发育,也写不好字.而口语表达和倾听能力差的孩子会影响他的学习,最终会影响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在社会适应、任务意识上:幼儿园的孩子偶尔忘了带东西或没有完成老师要求的任务,总会有下次的机会,心理上没有负担.小学学习中则有一定的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带好每天要用的物品,按时完成作业是必须遵守的规则.许多孩子对适应这一变化存在较多问题.三是师生关系上的不适应.前面在提到孩子独立性程度时我们已经说到小学老师相对幼儿园老师,生活上对孩子的照顾减少了,同时学习上的要求增加了.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是老师较为关注的问题,有些必须让孩子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任务就不再像幼儿园那样可以迟些交,甚至不交也没问题.另外,我们成人一些不恰当的话如:到小学老师会好好收拾你,叫你立壁角等也会使孩子对小学老师产生一种距离,觉得老师挺严厉而不太主动亲近老师.
家长考虑有所欠缺的几个问题:
首先是对入学准备不均匀,对问题重视程度不同.如心理准备,有的家长要么轻描淡写没当回事,不和孩子聊有关上学的问题,有的则采用施压、恐吓的方式,如:“瞧你坐都坐不住,将来上小学可要受罪了.”“你这么皮,以后上学老师会好好治你的.”他们以为这样说可以抑止孩子调皮的程度,听话些,却不知道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会对学校产生恐惧感,不利于他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其次有的家长过分重视,不断叮嘱,尤其注重知识的获得,给孩子带来不同程度的压力.现在的孩子自然知识懂得较多,但社会知识、生活常识却很贫乏.据调查测试表明:入学前,孩子比较观察的能力、手指肌肉自控的能力、空间方位知觉等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分析思考能力的项目得分大大低于知识性项目.这使幼儿入学后的学习受到影响,增加了幼儿园和小学衔接的困难.有许多小学老师反应,小学低年级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并非智力落后,而是由于注意力涣散、自控能力差等.第二,入学准备上缺乏认识和方法.有很多家长向我们咨询附近哪个学校好?我的孩子身上有什么问题,应该怎么处理?怎样对入学前的孩子进行准备等.我们查阅了一九九九年二月,虹口艺术幼儿园的一份《关于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准备》的调查发现:在是否需要做好入学准备的家长占28%,91%的家长认为关键是为孩子选择一所环境好、师资好的学校.其中17%的家长愿意不惜一切代价使孩子能进一所好的学校.而面对孩子即将入学,有56%的家长认为自己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如何使孩子适应小学生活.调查表明:在孩子入学准备方面,家长确实存在一些观念、态度方面的问题.例如物质准备上:家长虽然给孩子准备文具很积极,早早地挑选或给孩子准备各种高档有趣的文具,而对文具的规格、要求缺乏了解,没有多考虑它的实用性.诸如功能多,新奇的文具对孩子学习和注意力的影响、铅笔的型号有很多中,哪种适合孩子的手指肌肉、对孩子的视力有益呢等.
家长应合理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家长们都知道幼儿园会在大班阶段逐渐对孩子进行入学教育和引导,但家长千万不要认为幼儿园准备就够了,你们的配合是最重要的.1.进小学对孩子是个心理挑战,需要做好生理、心理、学习适应、社会性适应等各方面的准备.在孩子没有准备好时,就让他上学是不公平的,上学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匆忙”的经历,如果他不喜欢这种经历,就会感到自己被抛弃了.孩子有知情权,我们应该把学校的一些规矩告诉孩子,让他知道自己可能会面临哪些困难,从中体验哪些乐趣.只有对上学全面的了解了,才不会让孩子因为对学校的期望过高而失望.2.能否适应此挑战很大程度取决于家长有无正确的认识和做法.大班起,幼儿园开始对孩子进行入学方面的准备,但入学准备不单单是幼儿园的事,更需要家长积极的配合.3.我们要意识到做好入学准备,并不等于提前“小学化”.家长对孩子进行入学准备教育,不是指提前教拼音、识字、外语等,也无需把家里的玩具收起来,更不要让孩子进学前班,而应该从上述这些方面对孩子进行培养和教育.我们通过对几位小学老师的交流讨论,发现他们没有提到孩子在知识上要准备些什么,而是针对观察到的现象向家长提出:要重视孩子的能力培养,比如自控能力、观察能力、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其次要重视孩子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自己整理文具、阅读、书写姿势、听课习惯等.其中多位老师提到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和自理能力三方面.
家长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做呢?
1.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做好入学前的各种心理和独立性方面的准备.首先要让孩子喜欢学校,在为孩子选定学校后,带孩子参观未来的学校,了解学校的布局,激发孩子对学校生活的向往.家长可以带孩子到有小学生的邻居家观察小学生怎样完成家庭作业.对孩子的一些问题要正面回答,不要吓唬孩子.例如:早晨您送孩子上幼儿园时,在路上见到许多小学生背着书包上学校,这时,您不妨对孩子说:“瞧,这些哥哥姐姐多神气!”使孩子产生羡慕之情.另外,您可以提早和老师接触,入学后,家长还需主动与小学老师取得联系,相互协调.2.及时观察孩子的表现,做有心人,和孩子亲密交谈,了解他对入小学的想法、困难,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比如,孩子在幼儿园里以“游戏”为主,进入小学后以“学习”为主.孩子突然由“动”转“静”,确实很难适应.对认读、学习、背诵等没有兴趣,因此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孩子介绍上课的一般过程、形式和要求,使孩子入学后的行动“有章可循”,是非常必要的.3.当孩子遇到实际困难,要耐心地手把手指导,不要批评而是应化解其想法.小学每节课半小时以上,需要孩子坐在椅子上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这对刚从幼儿园毕业的孩子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要求相对比较高,容易造成孩子的不适应.所以应该帮助孩子发展有意注意,需要意志力的参与,而孩子的意志力发展较差,培养有意注意不可操之过急.经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对上小学有了强烈的愿望,对小学生活也有了一些初步的心理准备.4.消除顾虑,不要看重成绩,而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前抓好孩子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社会交往的培养.
孩子入学要具备的能力
1.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有的小学家长说孩子读书后,铅笔、橡皮等文具不知道要买多少次,还有的家长反应孩子的抽屉、书包都像垃圾箱,乱七八糟.小学生这种毛病形成的原因就是因为在学前期家长包办一切,未能培养起孩子的自理能力.所以家长要注意让孩子自己整理图书、玩具、收拾小书包、生活用品和自己的房间等.这里,我们还要提到学习用具的准备.主要给孩子准备必须的文具.用具以舒适、方便、好用为主.价钱太贵的东西往往因为孩子不懂得爱惜弄丢、弄坏而感到可惜;复杂的、功能多的用具孩子不太会用甚至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影响他们的学习,有时还会造成攀比.总之不要过分造成孩子对物质的攀比心理.2.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幼儿入学后,他们在生活上的变化是巨大的,从以游戏为主导活动的自由自在的生活转向以学习为主导活动的有规律的生活.作为家长要逐步增强孩子的时间观念,训练孩子按时就寝、起床、用餐、学习、劳动和游戏.比如,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选购一只他喜欢的小闹钟,教孩子识钟,以便对时间概念有比较直观的了解.他掌握时间后,就能控制自己行动的节奏,也可以避免上学迟到的现象.由于缺少三餐之间的点心,我们在给孩子提供的早餐上一定要耐饥和富有蛋白质的食品,让孩子一顿吃饱,午餐前不吃零食或甜食,中午准时开饭.同时逐步减少午睡,培养孩子自己穿脱衣服、洗漱、叠被等独立生活能力.孩子上了小学必须能自己管理自己,比如管理自己的学习用品、整理书包、自己安排课间的时间(喝水、入厕、游戏等),家长可以在家中为孩子创设一方供幼儿进行自己管理的学习生活的小天地,进行自我管理能力的训练,凡事幼儿能够自己做的事尽量让他们自己做,家长千万不要包办代替.这些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形成,以及入学后胜任紧张的学习任务都是十分有益的.3.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如读写姿势、听课习惯等.小学生活要求儿童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学习,只有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才能胜任这个任务.所以家长首先要保证孩子充足的营养和睡眠,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积极开展体育运动、游戏活动,增强他的体质.其次培养正确的坐姿、走姿等,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姿势,为入学后的学习养成端正的良好习惯.第三,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意志力.做事专心、有责任心、不影响他人,发现孩子惧怕困难、半途而废、马虎草率的行为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式及时给予引导和纠正,鼓励并要求他们认真、坚持完成.当然,学前知识储备也不是不重要,但我们不能超前教育、填鸭教育.我们建议在学前知识储备上您可以从这几方面考虑:第一,现在的小学在入学前,一般都有入学测验.家长可以事先了解一下范围,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第二,让孩子每天花一小段时间画画、写名字、了解一些简单的词汇,培养孩子“坐得住”,为今后写字打下基础.通过这样的练习,孩子能熟练用笔,掌握正确的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第三,为孩子精心选购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书,这不仅能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孩子爱护书的好习惯,还可以帮助孩子积累好词好句,为今后写段、写作文打下基础,使他们一生受益.每次给孩子的书不要太多,否则孩子只会浮光掠影地看看图画,然后就换一本.给孩子看书以前,家长可以向孩子介绍书的内容,对一些词汇做适当的解释,适当提一些问题,最好和孩子一起讨论、解答,这样会使孩子对书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利于获得有益的知识.隔一段时间后再给他一本书,孩子就会有新鲜感,养成认真看书的习惯.第四,介绍一些科学常识和生活常识.比如对周围事物的兴趣,进行有目的的观察,把掌握的知识与周围事物联系起来.经常带孩子去公园,附近的田野、山水等大自然,增加孩子的知识面和求知欲,并能进一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竞争.总之,逐步过渡学习习惯和知识技能,入学后,孩子就不觉得负担重,从而能够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4.交往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教育孩子守秩序、懂礼貌.学习与人交往的基本技能,和别人有礼貌的招呼,积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尤其是能和同伴友好相处.大家都知道:嘴巴甜甜、脸上笑嘻嘻的孩子总让人不由自主地喜欢,“舌头打个滚”,许多事情往往就变得好办多了.所以,孩子不仅要和自己熟悉的人打招呼,还要学会和其他人打招呼.有的孩子在家里或幼儿园里只叫家人、自己的老师,对邻居、客人、其他老师、阿姨则视而不见,这是没有礼貌的.我们还知道老师往往要面对几十个学生,有的孩子不舒服了、遇到问题不能处理了、发现什么问题了,如果能及时大胆地向老师提出,不仅可以帮助他及时解决,保障孩子的权利、健康,而且还能提高老师的教育质量.另外,引导孩子掌握一些交往策略和方法,也可以帮助孩子在同伴间建立威信,形成对自我正确的评价.这些对提高他的独立性、生存生活的能力都有极大的帮助,家长也可以更放心.总之,从幼儿时期跨入学生时代是一个人一生中重要的里程碑,愉快自然的适应,将在孩子们的脑海里留下永久、深刻而美好的回忆.漫长的学习生涯即将开始,家长有责任帮助孩子做好全面的入学准备,使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尽快适应学校生活,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您看了这篇文章认为有所帮助的话,我们感到十分欣慰,祝愿每个孩子都能开心学习,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