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日内瓦会议与万隆会议的共同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灵鹊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04/28 15:01:53
日内瓦会议与万隆会议的共同点
日内瓦会议与万隆会议的共同点
在第一阶段最后一次会上,美国代表纠集“联合国军”的国家抛出“十六国宣言”,妄图在没有任何协议的情况下结束会议.在这关键时刻,周恩来当机立断,作了即席发言,提出至少应该通过一项决议;决定今后将继续努力达成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协议.他说:“中国代表团带着协商和和解的精神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会议,如果我们今天提出的最后一个建议都被拒绝,我们将不能不表示最大的遗憾.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将对这一事实作出判断!”他的发言义正词严,合情合理,诚恳朴实而又充满义愤,很打动人.在他发言过程中,全场一片寂静.这一英明步骤显然出乎对方预料,使之陷于被动.比利时代表斯巴克急忙解释,说什么“十六国宣言”同周总理的建议精神是一致的.周恩来当即追问:既然一致,为什么不能十九国呢?斯巴克不得不表示赞成中国代表团的建议.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立即提出无保留地支持比利时代表所附议的中国代表团的建议.这一来,对方阵脚大乱.美国代表声称,在请示政府以前不准备发表意见,不参加表决.南朝鲜代表说比利时不能代表十六国,至少不能代表南朝鲜.周恩来最后指出:美国这样的态度,“使我们大家都了解到美国代表如何阻挠日内瓦会议,并且阻止达成即使是最低限度的、最具有和解性的建议”.事后,莫洛托夫祝贺周恩来的精彩发言便会议取得了大的成就.朝鲜同志说:中国同志使外交变成艺术.日内瓦会议第二阶段的议题是讨论印度支那问题.本来,印度支那问题远比朝鲜问题复杂,利害关系十分错综.但由于5月7日越南在战场上取得了奠边府大捷,形势大为改变.6月中,法国国内矛盾尖锐化,20日拉尼埃政府倒台.倾向于早日结束印支战争的孟戴斯一弗朗斯组阁.法国不想再完全听从美国,美国在会上很孤立,印支问题有了取得协议的可能.1954年6月15日,中、苏、越三国代表团商谈老挝、柬埔寨问题,为了使会谈取得进展井达成恢复印支和平的协议,周恩来在会上提议作出一些让步,来取得越南在划区问题上的补偿.苏、越表示同意.次日,周思来向英国外长艾登作了说明.23日,周恩来同法国新任总理孟戴斯一弗朗斯在伯尔尼会晤,坦率地交换了意见.最后,与会各国达成了协议,规定了停止印度支那战争的具体办法,规定了解决印度支那政治问题的原则.7月21日,周恩来在最后一次会议上发言说:“印度支那敌对行动的停止就要实现了.举世盼望的印度支那的和平就要恢复了.正如朝鲜一样,和平又一次战胜了战争.让我们更加坚定信心,继续为维护和巩固世界和平而努力.”
美国宣布不参加会议的最后宣言,把自己完全放在了孤立的地位.会后,越南胡志明主席发表文告说:“在日内瓦会议上,由于我国代表团的斗争,由于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代表团的帮助,我们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法国政府承认了我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并且同意了从我们的土地上撤退法国武装部队,以及其他.”越南劳动党中央致电中共中央,对中国方面在“抗战中以及日内瓦的外交斗争中”给予越南方面的“全面的帮助”,表示“诚挚的感谢”.
参加日内瓦会议是周恩来首次登上国际舞台.他本着学习的精神,以无产阶级政治家和外交家的气魄和胆略,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了大量的国际统一战线的工作,团结和争取了一切可以团结和争取的力量,揭露和击退了杜勒斯之流对会议的破坏,使会议取得了成果.有的西方报纸说,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消除了国外人们头脑中一个“好战的”中国的形象.周恩来的发言代表了亚洲人的声音.美国本想在日内瓦会议上孤立中国,但经过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的出色工作和斗争,美国搞的一套不能得逞,反而使它自己陷于孤立.日内瓦会议开始时,中美双方的关系是十分紧张、尖锐对立的.经过日内瓦会议,架设了中、美官员双方接触的桥梁.会议期间,中美双方举行了四次会谈.这些会谈成为此后中美大使级会谈的前奏.
中美大使级会谈先是在日内瓦,后是在华沙举行,延续15年.这是周恩来主持下的新中国外交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独创,它使中美两个大国在互不承认的对立情况下,有一个沟通意见的渠道.所谓“两国互不承认,却有会谈关系,没有外交关系,却又互相派出大使进行长期会谈;双方还可以达成某种协议,即协议声明,创造了协议上你讲你的,我讲我的新写法.这在国际关系史上也是独树一帜的.这种创造性在当时起到了表明中国的立场、态度,并与美国进行直接斗争和交涉的作用”.例如,1962年蒋介石趁大陆遭受自然灾害,掀起一股反攻大陆的恶浪,福建前线战云密布.当时的关键,是看美国的态度如何.王炳南在大使级会谈中听到美国代表卡伯特说,他们将尽一切力量来防止这种事情,甚至说,如果蒋介石要行动,我们两家联合起来制止他.这个情报对当时国内的决策起了很大的作用.又如,中国宣布12海里领海,美国不承认.但美方表示他们的军舰决不会进入12海里,这也是在大使会谈中透露给中国的.中美大使级会谈实际上反映中美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两国关系.两国虽然隔绝,却是互相了解底细的.正是周恩来的智慧和才能,有这十几年的会谈,最终形成美国承认台湾是我国领土,并接受中国提出的“废约、撤军和断交”的建交三原则的条件下同中国建交.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同英国外交大臣艾登举行多次谈判,达成中英两国在北京和伦敦互派代办的建立半外交关系的协议.这也是外交上的一种创举.
万隆会议(Bandung Conference)是1955年4月18~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反对殖民主义,推动亚非各国民族独立的会议.又称第一次亚非会议.由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5国发起,邀请阿富汗、中国、柬埔寨、老挝、泰国、埃及、菲律宾、尼泊尔、伊朗、约旦、伊拉克、黎巴嫩、土耳其、也门、沙特阿拉伯、越南民主共和国、埃塞俄比亚、苏丹、利比亚、利比里亚、黄金海岸(今加纳)、叙利亚、日本、南越等国家和地区参加.中国总理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会议广泛讨论了民族主权和反对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及与各国经济文化合作等问题.会议期间,某些原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国家利用一些国家制造纷争和矛盾,并对中国发出诋毁性言论,企图分裂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在中国和大多数与会国努力下,会议一致通过了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和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等部分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确定了指导国际关系的10项原则.这10项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会议号召亚非各国团结一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被称为万隆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