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托物言志的诗句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灵鹊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28 07:04:20
托物言志的诗句
托物言志的诗句
托物言志诗,指的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那么,一首好的托物言志诗,应该具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能逼真地写出所咏之物的特征,并能深入其里,摄出事物的神韵、品格来,即要做到“神似”.如南宋故臣郑思肖的《画菊》: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菊花独立疏芳,自甘寂寞,不求虚荣,不屑与“百花”为伍.它坚持节操,傲霜怒放,光彩照人,志趣未穷.这里的菊花具有了某种神韵,而菊花同时又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相对应的“百花”则是影射那些屈节仕元的故宋臣属.
诗三四两句化用朱淑贞“宁可抱头枝上老,不随黄叶舞西风”的诗句,精心刻画了菊花宁带着清香枯死枝头,决不向北风屈服飘零落地的顽强精神,绝好地体现其耿耿忠心、铮铮铁骨,及“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风亮节.这里的“北风”一语双关,字面上指大自然凛冽呼啸的北风,实际上隐喻来自北方的元朝统治者.他们虽凭借强大的武力灭亡了南宋,但去无法征服像诗人这样的孤臣义士.诗人以咏菊为题,运用拟人手法咏菊写人,通过赞美菊花傲然不屈的品格,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其次,在欣赏咏物诗时,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如下面这首明人于谦17岁时写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诗的首句写石灰的来之不易,铿锵有力的字句中寄寓了千锤百炼才能造就人才的深意.次句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石灰临难不惧、处变不惊的不凡气度,从中也寄寓了少年于谦不畏艰险的性格.第三句诗人再次以拟人化的手法充分表现了石灰不怕粉身碎骨的崇高精神和甘愿献身的美德.同样,从中也展示了诗人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英雄情怀.诗的末句“要留青白在人间”是前三句的收结与归宿,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石灰何以能如前面所吟唱的那样,关键在于它具有“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志向,这也是诗人的志向和理想.我们可以说,作者句句写石灰,正是句句写自己.
再者,要注意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手法的不同,往往能反映出所咏之物与诗人自我形象融合的深浅程度.
如黄巢落第后所作的《菊花》: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作者亲切地称“菊花”为“我花”,显然把它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那么,与之相对应的“百花”自然是喻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
诗的三、四两句极写菊花盛开的壮丽情景,“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整个长安城,都开满了带着黄金盔甲的菊花,它们散发出阵阵浓郁香气,直冲云天,浸透全城.这是菊花的天下,菊花的王国,也是菊花的盛大节日.思想的深刻,想象的奇特、设喻的新颖、辞采的壮丽、意境的阔大,都可谓前无古人.正因为这样,作者笔下的菊花也就一变过去那种幽独淡雅的静态美,显示出一种豪迈粗犷、充满战斗气息的动态美.它既非“孤标”,也不止“丛菊”,而是花开满城,占尽秋光,散发出阵阵浓郁的战斗芳香,所以用“香阵”来形容.因此这首诗,无论意境、形象、语言、手法都有“奇”的特点,使人于诗作中读出抒情诗人的高大形象,精神为之一振,耳目为之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