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按要求作文 (共40分)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灵鹊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17 09:52:42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按要求作文 (共40分)
2013年央视首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来自全国31个省市的32支代表队共160名初中生展开了角逐。考查的汉字既有“下巴颏儿”等日常生活用语,也有“醪糟”等专有名词;既有“纵横捭阖”等成语典故,又有“捯饬”等方言俚语。最终,杭州外国语学校代表队获得团体第一名;擅长数理化的陆佳蕾猜写出了“婉娈”一词,夺得个人第一名。
这段材料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按要求作文 (共40分)


汉字听写大会之我见

当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科学的时候,我发现人们的生活逐渐被各种科技产品所代替:出门不用走路,有摩托车、汽车等;做饭不用烧柴,有煤气、天然气等;汉字不认识可以上网查……科技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我们原本熟稔的本土文化却在慢慢淡出视线,直至消失殆尽。

汉字是我们中国人最为重要的发明,它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文化得以源远流长,由此而诞生的书法也千变万化,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伴随古老的中国走至今天,直至演变成中国符号。但是,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电脑的普及,汉字书写慢慢在我们的生活中退化。中国引以为豪的书法慢慢丢失。

电脑是汉字的最大杀手。以前,我们不懂的字词,我们可以查字典,然后用手书写,以增强记忆;跟远方的亲朋好友交流,要用书信的方式;写书写论文等都是用笔书写。可是,电脑的普及,这一切全都变了,所有的用笔书写的东西全都可以在键盘上代替。汉字,你还会多少?

最近,央视开播了一档以听写汉字为主的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这档节目里,主持人报的这么多字词,全中国有多少人可以写下来?我看没几个!许多人在收看这个节目的时候,也跟着参赛选手一起写,但是却屡屡被拦住!作为一个中国人,连自己的文字都不能正确书写,我们还有什么资格说自己是龙的传人?有什么颜面屹立于世界之林?

我们整天上网,做什么事都依赖网络!我们曾经引以为豪的民族瑰宝,全都被束之高阁!而外国人却在狂热地学习着它们,有很多人比我们写得好得多!我们难道不为之汗颜?

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作一个中国人,汉字书写不该丢失!不要等到中国文化在异国风起云涌的时候,我们却丢失了自己!

别让传统文化渐行渐远

不知何时,当我们听到某些典故时竟觉耳生;不知何时,提笔忘字成为经常发生的事;不知何时,我们对于汉字的了解竟不如对外语的了解深刻……

我想,这些现象的确是科技化和国际化时代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弊端。然而,你是否想过,缺少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其实是文化危机的开端,这会让我们与传统文化渐行渐远。而丢失了自己传统文化的民族如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幸好,人们及时发现了这一问题。举办“汉字听写大会”就是一种积极的应对措施。这一节目确实唤起了一些人对于母语的再度关注。网上有许多人自省“许多字都无从下笔,水平还不如小学生”!更有人叹息“自己的汉字储备量远远小于英语”。我认为,这一活动及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更是五千年的中华文化能一脉相承的重要原因。试想,如果汉字的书写被越来越少的人掌握,人们都只会麻木地敲打键盘,那我们最终只会被越来越大的电子科技黑洞吞噬。缺少对文化的情感,只是冰冷的机器人而已。

其实,作为高三生的我们是幸运的,每天都能与汉字打交道。在每次书写汉字的时候我都仿佛是在与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对话,更惊叹于它那精致的构造与无可比拟的协调。比起打字,我更喜爱书写,感觉它能给我带来一种奇妙的体验,这可能就是作为炎黄子孙骨子里所流淌的中华民族的血液与中华文化产生的碰撞吧。它能使我产生巨大的共鸣,更能让我产生一种强烈的归属感。所以,我们更要珍惜与汉字、与传统文化接触的时光,更要肩负起新时代文化复兴的重任。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短时间内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但我却不希望人们只是因为一股新鲜劲儿才去关注。如果是那样,这个节目也只会像那些综艺节目一样,随时间流逝被人们逐渐淡忘。我希望这个节目能真正引起大家对现存的文化危机的重视,少在电脑前紧盯屏幕和机械地敲打文字。我们更需要的是拿起笔,静下心来,找回书写汉字带给我们的感受,找回作为炎黄子孙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文化的复兴需要你我的努力,别让传统文化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