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师德到底有怎样的内涵呢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灵鹊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26 02:15:41
师德到底有怎样的内涵呢
师德到底有怎样的内涵呢
我教学已有二十多年了,可似乎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什么是师德的问题.最近通过学校组织的师德师风教育的学习和讨论,“师德”这个问题像春笋一样豁地一下在心田里冒了出来,引起了我的注意和思考.师德是装裱在厅堂墙壁上的那一框框闪亮的条文吗?是,抑或不是?师德是一本本学习资料的叠加吗?是,抑或不是?师德是一次次的学习和讨论吗?是,抑或不是?我在脑海中搜索,脑海中像是起了雾,茫茫一片,一时之间还真不清不楚.《一切为了学生——重庆开县优秀教师群体先进事迹报告会专辑》、《新时期师德精神的领悟》和《爱的教育——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团报告专辑》像一盏盏引航灯,一闪一闪的,让我看到了师德的轮廊,让我感受到了渐渐明朗的师德形象.“一切为了学生”,“新时期师德精神”,“爱的教育”令我感动,令我汗颜,更令我深思.回顾这么多年的教学历程,我的师德又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我应当追寻一种怎样的师德?几天来,我探寻着,思索着;不,其实是多少年来,我在学习着,实践着.现在我想以漫话的形式,对自己关于师德的实践和思考作个小结.一、漫话爱心纵观师德,她是一株树木,树木的根应该是爱心.可以说,一个教师没有爱心,那么她的师德之树,就会枯萎.爱是教育的源泉和动力,由此才能萌发关爱学生的热情.热爱学生是师德的重要内涵.有了热爱学生的精神,我们才会关注学生的成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的老师说,他能热爱学生,但无法喜欢顽皮、捣蛋的学生;有的老师说,他能关心学生,但他无法接受落后的学生.这话听起来合情,想起来也合理,探究起来,则还是教师缺乏爱心的表现.有谁不喜欢懂文明、讲礼貌、学习优秀的学生?又有谁不厌烦邋遢、捣蛋、学习糟糕的孩子?这是人之常情,物之常理.其实站在师德的层面放大观察,我们就不难发现憎恶顽皮学生,嫌弃落后学生是师德的一种缺陷;一些小学生学习落后也符合自然规律,我们的教师应当从“人性”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学生,而不能局限于纪律、制度、成绩、责任制、奖金的圈子里去分析.热爱学生难,热爱有缺点的学生更难,惟其难,更能体现爱心,映衬师德.作为教师,应当具有科学发展观,既要看到人发展阶段的一般规律,也要充分认识人发展阶段中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古时候,有个叫周处的人,年轻时,横行乡里,人们视为祸害.长大后,周处成了统率千军万马,为百姓和国家谋利益的大将军.有篇古文《伤仲永》,文中讲到年幼的仲永才思敏捷,很受人们称赞,可仲永成年后,却与常人无异,庸碌无为,无人再知道他.又有举世闻名的《丑小鸭》等,都在向我们昭示着一个自然规律:人的发展有其共性,亦有其个性.切忌因为学生有缺点,就歧视他,抛弃他,甚至体罚.诚然有许多老师斥责,体罚学生的出发点是好的,像学生的父母一样,望子成龙,恨铁不成钢.可是蕴含于责斥,体罚里的爱心,哪个小学生又能够接受和感悟?斥责和体罚只能导致学生心生怨懑,有害于教学,也有害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我认为恨铁铁成泥;爱铁铁才能成钢.记得有一位家长说得好,他说他的儿子在学校里经常受批评,原因是学习成绩差.在家里胡闹时,别的方法都不管用,只要说“去告诉你的老师”,他就立马收敛了.可见他怕老师甚于猛虎.一个学生一提起老师就战战兢兢的,再加上每天受批评,他还能有好成绩吗?本来这学生学习就落后了,有不懂的问题又不敢向老师请教,他能好得起来吗?想想家长的意见,看看现行的教育状况,给人的感慨确实很多.我们教师都应扪心自问:“我关注落后学生吗?热爱落后学生吗?给过他们表扬和鼓励了吗?”我们给“丑小鸭”的关爱确实太少了.大诗人李白说:“天生我才必有用.”著名教育家于永正说:“不知道哪片云彩会下雨.”在教师的眼中,每一个学生都应当是有用之才;在教师的心间,每一个学生都应当得到尊重和关爱.只有把爱心洒向每一个学生的老师,才能看到有缺点的学生也光彩.二、漫话敬业敬业可以算是师德之树的一个主要枝干吧!他是爱心的延伸和发展.教师的敬业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孩子的真诚.因为敬业,我们才不计个人得失,愿意面对各种困难;因为敬业,我们才刻苦学习,辛勤耕耘,努力成为科研型、创造型的教师.我从事教育工作以来,从不敢懈怠自身的学习,始终坚持自强不息的心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自我充电”,钻研教育教学,写教学后感,总结和探索教学实践.是对教育的挚爱,使我增强责任;是对教育的敬业,使我不断努力,勇于探索.今年我担任课改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为了使学生想学、会学、乐学,我潜心钻研,先后在教学中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尝试教学活动,总结和形成了一套以学生为主的趣味识字教学方法.不辞辛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是师德文化中古老而灿烂的明珠.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师德的内涵也在发生变化.我们在继承古代师德中的优秀品质同时,必须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师德的内涵.教师的敬业中也应该赋予新的内容.敬业须竞业,教师要有竞争意识,有竞争理念,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和业务能力的水平.“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个教师如果不勤奋好学,热爱和研究教育事业,他就会掉队,落伍.他以前的知识再渊博,也不过是一潭死水.知识必须不断更新,理念也必须不断改进,敬业精神同样要与时俱进.现在的教师如果与以前的教师一样,每天抓住学生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没日没夜的备课改作业,那么他的这种敬业就是有缺陷的.所谓教学相长,教师应该一边教一边学,以教导学,以学助教,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学识.唯有这样,教师的教学才能成为学生渴求的源头活水.一谈起敬业,我们的脑屏上往往显现“无私奉献”,“吃苦耐劳”这样的字眼,其实真正的敬业是快乐而甜蜜的.试想一个教师经受不住外界的诱惑,整天思绪浮躁,灵魂飘泊,他能快乐吗?一个教师专心致志,废寝忘食地干工作,别人看到的是劳苦,教师尝到的是劳苦中的幸福与快乐,因为幸福包含在学生点滴的进步里,快乐蕴藏在学生茁壮的成长中.敬业是奉献,敬业更是探索;敬业是辛劳,敬业更是一种快乐.三、漫话人师人师者,为人楷模也,提出教师要为人师表,这既是社会对教师的一种敬仰,也是人们对教师的一种要求.站在教师的岗位上看,为人师表是社会,历史对教师在广义上的要求,是沉甸甸的压力,而不是一种荣耀.所以我们教师要践行为人师表这四个字,就不是梳梳头,穿身新衣,说几句漂亮话而已了,而是要遵纪守法,依法治教,把法律条文上,教育理论上的规定和规律内化为自身的基本素养.比如“面向学生”、“热爱学生”、“发扬民主”、“崇尚科学”、“以人为本”、“注重实践”、“认真继承”、“大胆创新”、“求真务实”、“辨证统一”等等,这些规定不要贴到墙上,写在书上,挂在口上就行了,而是要强化,内化为自身的素质,才有实际意义.举个例子来说吧,有的教师看到学生成绩差,就头疼甚至气愤,因为他看到的是学生的短处,想到的是学生成绩差,给自己带来的损失,就像掉了钱包一样.而有的老师却不这样看,他觉得后进生也有许多可爱的长处,他们参加考试屡考屡败,却能屡败屡考,是何等顽强;他们屡遭讽刺指责,却能不气不馁,是何等坚韧.同样的学生,同样的事件,不同的教师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行为,这就是素养的体现,也是教师爱心的写照.有人说,同一件事,有不同看法是观点和思维方式的问题,并不能代表师德,这是不正确的.其实人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在冥冥之中,总是受到人的品性的影响的.所谓一句话说得人暴跳,一句话说得人微笑,就是这个理.大年三十的晚上,小孩不小心打碎了一只碗,妈妈见了,破口就训,奶奶见了却说“岁岁(碎碎)平安!”不但不气,反而很高兴.同是爱心,妈妈的爱意表达还没有修炼到完美的程度.奶奶的爱心则已经内化为自身的品质了.我小时候写作文时,总是写学雷锋做好事,每做一件好事,都要先想一想雷锋,这很像过去的八股文.在实际中,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是人品的自然表现,很少有人在做好事之前先想一想雷锋是怎样做好事的,我这样说,并不是否认学习雷锋的效益,而是说学习雷锋的精神已经内化为人的品质!如果人人做好事都要想一想雷锋,那么学习雷锋的活动就是失败的.教师也是这样,每当遇到学生考试成绩差,就要靠背诵一番教师职业道德标准来开导自己,那么这个教师的师德就还没有内化为品质.师德师风建设的那么多制度和标准,如果没有内化为教师的“心灵尺度”,就会丧失实践的意义,只剩文本上空谈了.有人把教师喻为用爱心点燃生命的蜡烛;有人把教师比作用爱心享受生命的春蚕.为人师表就只能以牺牲个人生活与生命为代价吗?优秀教师就只能以割舍家人快乐和呕心沥血来交换吗?这显然是有悖于自然法则的,我们应该从人性的理念出发,重建为人师表的生命内涵.教师是人,不是神,社会和人民对教师有种种较高的期待和要求,正是教师应当为之奋斗和追寻的.但是一味要求教师无私奉献,任劳任怨,安贫乐教,严于律己,率先垂范……这就会把教师架空,脱离实际.教师与其它人一样,都是不断成长,成熟中的个体,我们不能用十全十美的标准来要求教师.我曾听到过一位家长指责说:“那个人不像老师,打麻将.”打麻将是一种娱乐活动,教师有什么不可以!可是人们会说,别人可以,教师不能.难道教师就不能有自己的娱乐生活了吗?照此推论,总会有一天,有人指责说:“那个人不像老师,经常上厕所.”教师也有七情六欲,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是在爱心和期待生命美满的修养中获得的,不是在过高的制度和约束里实现的.师德是一棵树,热爱学生则是树的主干,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依法治教,严谨治学等等,就是树的枝叶.要想师德之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我们就要呵护好树木的根——爱心.播洒您的爱心吧!您的师德之树一定会茂盛,一定会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