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中国君主专制的历程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灵鹊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06/18 01:01:06
中国君主专制的历程
中国君主专制的历程
解题思路: 你好!我们惯常所说的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君主专制,另一方面是中央集权,二者应该结合起来理解。
解题过程:
一、含义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
1、专制主义指中央的决策方式,主要指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即皇帝一旦登基,终身为帝;封建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皇权的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
2、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
3、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其目的都是要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中央政府和君主个人的绝对权威。
二、产生原因
1、理论来源:法家思想。战国时期韩非子,从理论上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主张,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央集权理论。
2、经济根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出现是由封建经济基础决定的。中国是农业大国,封建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与再生产;封建的地主经济也需要建立中央集权来保护他们的土地私有制,镇压人民的反抗。
3、社会根源: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新兴地主阶级为反对奴隶主贵族的需要,改革变法,封建制逐渐形成。为巩固封建国家的统治,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同时长期的分裂割据,也需要中央集权来巩固统一。
三、建立与演变
1、战国时初步形成
①韩非子提出中央集权和“法治”思想。
②商鞅变法中废分封,行县制,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
2、秦朝正式建立
秦统一全国后,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主要内容包括: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中央集权的三公九卿制、地方机构的郡县制和体现地主阶级意志的《秦律》。
3、两汉巩固
①西汉初,实行郡县制与封国制并行。
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加强中央的权力。
③汉武帝还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汉武帝创立刺史制度,加强对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监察。
4、隋唐完善
①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把相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
②将尚书省权分六部,而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
③科举制的施行,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
5、宋元加强
①北宋兵权入手,解除朝中统兵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派文官到各地做知州;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组建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发展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和宣政院,健全了统治机构;元朝对地方管理方面实行行省制度。
6、明清达到顶峰并渐趋衰落
①明初,中央废承相制度,权力分属六部,地方设三司分权;并实行特务统治、八股取士等措施,其核心就是强化君权。
②清朝沿用明制,设内阁、置六部,但还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雍正时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使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四、影响
1、积极作用
①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②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领先于世界的古代文明。
2、消极影响
①政治上,君权专制易形成暴政统治和导致腐败现象的出现,成为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
②在思想方面独尊一家,箝制了人们的思想,“万马齐喑”,严重阻碍了科学发展。
③经济上,在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3、概括地说,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封建社会后期,其消极作用逐渐增大,尤其是明清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其危害尤为严重。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