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地理 > 作业

为什么地理知识总是记不住?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灵鹊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地理作业 时间:2024/06/06 19:40:33
一般的文科知识看着看着就记住了,但地理怎末也记不住! 老师,请给个好点的办法学地理,谢谢···
为什么地理知识总是记不住?
解题思路: 地理兼有文理科结合的性质,所以单纯的机械记忆是不行的。
解题过程:
解答: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诸如:天体、天球;日冕、日珥;近日点、远日点;恒星日、十太阳日; 角速度、线速度;时区、区时;短波辐射、长波辐射;气旋、气团;天气、气候;寒潮、寒流;矿物、矿产、矿床;岩溶、熔岩;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生物群落;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国土、领土;等等。当然,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

二、抓“原理”重“理解”

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地球表面热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带的产生和划分的依据;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拔与气温、气压的关系;空气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成因;水循环的动力及其过程;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发生及其变化机制;生态平衡的条件;光、热、水、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等等。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和规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

三、抓“综合”重“联系”

综合性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统一性,就是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内在联系及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为什么亚马孙河流域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这不仅仅是纬度决定的,与大气环流、地形结构、洋流影响也有密切关系。西欧为什么成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在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分析问题上,要做如下努力:

有计划地做一批综合性典型训练题,学习从自然因素到经济因素全面考虑问题的方法。关于这一点,你要多注意老师或网校中的典型例题分析,将其积累起来,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要注意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抓“共性”重“个性”

地理环境既有共性,更具个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事物共性的总结和个性的分析。如陆地上的自然带,从赤道向两极,大致可分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森林带、苔原带和冰原带。这是共性。但实际分布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又具有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及非地带性。这就是个性。具体实际情况中可能个性更具特点。

五、抓“归纳”求“规律”

这是归纳推理的思维方式,从特殊性的地理事物中,归纳出普遍性的规律。如通过观察,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统后,根据分布和成因,可归纳出:(1)每个大洋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统;(2)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呈顺时针方向(反气旋型)运动,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运动;(3)在中、低纬度海区,每个环流系统的西部都是暖流,东部都是寒流。上述结论,就是通过对三大洋洋流分析后,推及出来的普遍规律。

六、抓“一般”推“特殊”

“一般”往往代表的是普遍现象,当这种一般现象出现了异常,就必然有其特殊性。那么,这种特殊性的产生是必与其当地的特殊地理事物有关,从而,我们就可得出相应的结论。如,太阳辐射在地理表面的分布是沿纬线分布的,根据其热量的分布状况,我们将全球化分为五带。 由此可知,等温线、陆地自然带等分布也应沿纬线分布。但在实际中,我们发现,它们的分布并非都沿纬线分布,那么,这又是什么原因呢?经仔细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它们的分布还与地表形态、海陆热力性质、洋流、人为活动等因素有关。具体分析时,就看当地与其它地区之间的差异是什么?特殊的差异,也就决定了其特殊性。

七、抓“对比”找“异同”

在地理学习中,你会发现许多相似或类似的概念、原理、规律等。理解它们较好的方法就是用图表进行比较,找出异同。如同纬度的欧洲西部和北美,为什么欧洲西部是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而北美却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解决此问题,我们可以对照两个区的地形图,用表格来比较它们所处的纬度位谩。

八、抓“运算”促“智能”

地理计算在“双基”中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能力。为了培养、提高地理运算能力,要做如下分类练习;

1. 比例尺与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换算。

2. 地方时与区时的换算。

3. 绝对高度、相对高度与等高线的计算。

4. 垂直气温的计算。

5. 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6. 恒星日与太阳日的换算

7. 昼夜长短的计算。

8. 人口密度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

9. 各种百分比的计算等。

通过反复练习,熟练掌握计算技巧,从计算结果中,阐明地理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九、抓“读图”明“空间”

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的作用,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可以进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

为了培养查阅、填绘地图习惯,要求:

1. 书上的图必须一一理解,学会分析、应用。

2. 充分利用填图册,按要求和规格填写地理事物。

3. 无论是平面图、立体图,还是示意图、景观图,要求能画出大体轮廓,以加深印象和记忆。
在平常的地理学习中,可能会有学生认为,地理不好记,知识点杂乱,图形太多等等,但是,如果我们找到一些技巧,在学习地理时就会游刃有余。下面谈几点学习地理的技巧。

一,抓住地理事物的特点。

各个地理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它们有各自不同的地理特点,它是地理事物之间相区别的自然属性。如热带雨林带的主要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而苔原带的主要气候特征是:气温低,降水少;很明显,热带雨林带与苔原带的气候特征是不同的,在学习中,地理事物的特征是辩识地理事物的依据。

二,分析地理事物的形成原因。

地理事物的成因是地理事物形成,存在,发展的必要条件。只要我们了解了地理事物的成因,一些地理现象自然迎刃而解,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了地理事物的基本特征后,多问为什么,如:为什么太阳东升西落?为什么我国的农产品分布为“南稻北麦”?

在分析成因时,需要先将各个地理事物归类到各知识点,在将地理事物特征各要素分解,找出对应的影响因素,如:山脉,裂谷的形成可以从板块的运动方向去分析;气候的形成,可以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去分析。

三,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

地理事物存在于空间中,具有一定的范围,这就需要我们将地理事物落实到图形中掌握。

例如,在阅读经纬网图时,我们可以读出地理事物的位置,一般地,我们通常从这几个方面来概括:半球位置,经纬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其次要在脑子里有张地图,学到什么东西或涉及到什么地理问题就要在脑子里找到相应对照。象这样,图形,知识点相结合,才能全面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



总之,同学们要善于总结,归纳,找到学习地理的一般方法和规律以及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地理的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