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化学 > 作业

动物的新老个体的更替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灵鹊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化学作业 时间:2024/06/17 19:18:50
蝌蚪变态期因尾部细胞凋死而变成青蛙。美国生物学家罗伯特.霍维茨等人因在“细胞程序性死亡”研究领域进行开创性的工作而获得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科学研究发现,一些细胞缺乏自发性凋亡是致癌因素之一。请谈谈你对此的看发……
动物的新老个体的更替
解题思路: 该题主要要明确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原因,过程及意义.结合现实的生活实际分析解答.
解题过程:
程序性细胞死亡在生物发育和维持正常生理活动过程中非常重要.在发育过程中,细胞不但要恰当地诞生,而且也要恰当地死亡。例如,人在胚胎阶段是有尾巴的,正因为组成尾巴的细胞恰当地死亡,才使我们在出生后没有尾巴.如果这些细胞没有恰当地死亡,就会出现长尾巴的新生儿.从胚胎、新生儿、婴儿、儿童到青少年,在这一系列人体发育成熟之前的阶段,总体来说细胞诞生得多,死亡得少,所以身体才能发育.发育成熟后,人体内细胞的诞生和死亡处于一个动态平衡阶段,一个成年人体内每天都有上万亿细胞诞生,同时又有上万亿细胞“程序性死亡”.两者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中,使人体器官维持合适的细胞数量得以正常运作的,正是“程序性细胞死亡”机制。

如果调节细胞“自杀”的基因出了问题,该死亡的细胞没有死亡,反而继续分裂繁殖,便会导致有问题或恶性细胞不受控制地增长,比如癌症;如果基因错向不该死的细胞发出“自杀令”,不让之分裂繁殖,使不该死亡的淋巴细胞大批死亡,便破坏了人体的组织或免疫系统,比如艾滋病。
由此可见,细胞程序性死亡机制如果加以反向利用,同样可以不带来伤害,反而为人类造福.如让某些细胞参与杀死恶性细胞.让良性细胞延缓死亡等.
综上,该研究给我们最大的启示为:
①加深了人类对于生命现象的认识
②对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的研究将为癌症、糖尿病等许多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可能的方法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