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生物 > 作业

问几个关于生物学中生态系统的问题.八年级下学期.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灵鹊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生物作业 时间:2024/06/01 11:44:29
问几个关于生物学中生态系统的问题.八年级下学期.
1.对于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判定.
像蜣螂这样很有争议的我就不问了,问一下菟丝子和猪笼草,属于什么?以及解释.

2.我认为生态系统中消费者不是必不可少的.
生物课上从营养方面阐述了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的关系,可是即使没了消费者,生产者的遗体遗物依然可以供给分解者,而且对于非生物环境和生产者没有任何影响啊.

3.这是我疑虑最大的一点.
老师说物质是循环的,例举了二氧化碳的例子,给光合作用再通过呼吸什么的我就不多说了.然后说能量是单向的,太阳给了能量,生产者被消费者吃,总而言之最后变为呼吸热,然后散发到宇宙中,但会不到太阳上.也就是说太阳死了地球生物基本也活不了.可是,在我们初一上物理的时候,讲完了声和热,便拓展物理知识,愿意听就听,说道物质及能量时,说物质及能量,可这和上面相违背啊!

最后问一下芦荟到底是不是单子叶植物纲的,仙人掌是被子植物单双子叶植物纲的?

问题较多,打得好的加悬赏.
还有一个问题,植物的关于植物的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我们家种了点锦紫苏,我把它载在一个约800ml的玻璃瓶中(great lakes果汁的瓶子).因为瓶子较小,所以锦紫苏的根长满了瓶子,然后冲破土壤,开始向瓶口长,这不禁让我想起来裸露在地表的树根,可是锦紫苏的跟已经是近乎垂直向上长了,还是很长一段,这为什么会与植物的向重力性不符?因为营养不足?就像水蛭在极端的情况下会放弃出芽生殖而改为有性生殖?

又想起一个问题,说病毒必须在活的细胞内存活,表示质疑.病毒是找到了一个细胞,把核酸注入进去,此时老病毒已经死亡,核酸在细胞内想一个个小工厂,各做各的零件,而此时新的病毒还没有诞生,造完之后,零件们破壳而出,在细胞外组装成新的病毒,然后新的病毒再去找细胞.不知道我以上陈述的有没有问题?如果没有,那么,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病毒从来不是在活的细胞内存活.

又加了2个问题,再加10个悬赏吧.
问几个关于生物学中生态系统的问题.八年级下学期.
1、分解者并非都是微生物,像蚯蚓、蜣螂这些巨型土壤生物都属于分解者.菟丝子是寄生生物,属于消费者;猪笼草本身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从这点来说算生产者,但是又并非完全靠光合作用生存,它对昆虫有捕食作用,因此也算消费者.
2、你能提出这个想法,说明你很会思考.但你的想法有点幼稚.首先,地球上的生态系统虽然多样,但都具有一般特征,即包括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3个亚系统.没有消费者的生态系统在自然环境中不存在,即便存在也很单一,生态系统不稳定,很容易被破坏.其次,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使植物生物量增加,称为生产过程.而消费者摄食植物,通过消化吸收再合成,增加了动物的生产量,也是一种生产过程,我们称为次级生产过程.
3、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称为能流,如同水流一样是不能逆转的是单向的,与物理界的物质能量循环是不一样的.其实也没有不一样.这个讲起来有点复杂.我不知道八年级的学生能不能看懂.你可以当知识扩展,反正你以后是要学的.
能量在生态系统内的传递和转化规律服从热力学的两个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在自然界发生的所有现象中,能量既不能消失也不能凭空产生,它只能以严格的当量比例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即能量守恒.光合作用生成物所含能量多于光合作用反应物所含能量,生态系统通过光合作用所增加能量等于环境中太阳辐射所减少的能量,但总量不变,所不同的是太阳能转化为潜能输入了生态系统.
热力学第二定律:在封闭系统中,能量传递和转化过程中,除了一部分可以继续传递和做功的能量外,总有一部分以热的形式消散.对生态系统来说,当能量以食物的形式在生物之间传递时,食物中相当一部分能量转化为热消散掉,其余则用于新的组织作为潜能贮存下来.这就是能量金字塔存在的原因.
4、仙人掌是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纲石竹目仙人掌科(Cactaceae)的.芦荟我没有查到,但如果是网上说的百合科的话,那就是被子植物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目百合科(Liliaceae)的.
再问: 首先感谢你的详细回答! 对于第三个问题,或许经过时间的推移慢慢我就会明白吧,可能因为在我当前的知识基础上难以理解,需要涉猎更多知识慢慢才能明吧。 其他问题我都明白了,又想起一个问题希望你能回答一下。
再答: 你也说了,你家锦紫苏的瓶子很小,它的根遍布整个瓶子。那么,在现有环境资源不能满足它的情况下,它会为生存做出努力,它的根会扩展寻找新的天地,这就是你看到的根向上长的现象。这不是向重力性发生了改变,而是生存需要超过了单纯的向重力性。向重力性和生存比较,孰轻孰重?你若把它种在理想环境下,它的根绝对不会向上长的。 第二个问题,关于病毒的。因为这个问题我现在不涉猎,只在高中和大学生物学学过,我的答案仅供参考。你说的那种病毒增殖方式,我记得在关于T2噬菌体的实验中提过。你的陈述不对,具体过程简单来说是这样:噬菌体(病毒)包括外面的蛋白质外壳和里面的DNA。噬菌体感染了细菌细胞,只有DNA进入,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就没用了。然后进入细菌的噬菌体DNA利用了细菌细胞内的物质和合成蛋白质的各种因子产生系统来增殖自身,破坏宿主细胞,产生了很多子噬菌体。子噬菌体又要增殖吧,于是在破坏了宿主细胞后又去侵染别的细胞。一旦离开了宿主细胞,噬菌体便不能增殖。不知道这样说你明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