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复习资料(单元复习要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灵鹊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11 17:27:18
急需复习资料,1-3单元
复习资料(单元复习要点)
解题思路: 逐课理清重点知识。
解题过程:
第一单元
一、字词
斗笠 竹篾 歌谣 啃 田埂 梳理 噼里啪啦 揽 胳膊 翘(多音字)
蘑菇 遮着 咩咩 润 熬 分歧 霎时 粼粼 差使 交卸
祸不单行 奔丧 满院狼籍 簌簌 典质 亏空 光景 惨淡 赋闲
勾留 嘱咐 妥帖 颇 踌躇 迂 栅栏 蹒跚 拭 搀 颓唐 触目伤怀 不能自已 情郁于中 琐屑 惦记 箸 晶莹 摞 窥见 面面相觑 告诫 滚瓜烂熟 鼾声 强迫 磨磨蹭蹭 不迭 鸡毛蒜皮 噩梦 唏嘘 踮 干涩 居高临下 谐音 玲珑 频频 雄赳赳 突如其来 不堪 慷慨 晴天霹雳 恸哭 闩上 灵柩 颤抖 呜咽 篆字 心如刀绞 支离破碎 晤面 与日俱增 抽屉 咳嗽 恍惚 不省人事 踽踽独行 怦怦 犄角 不可抗拒 树杈 伤疤 兜 脸颊 攥 寒颤 逮着玩
二、重要作家
1、 朱自清
2、 舒婷
三、重要段落《背影》第6节
1、描写背影的句子“我看见……努力的样子”
2、买橘困难的动词——探、攀、缩、倾
3、两次流泪,先感动后伤别。
4、“心里轻松”原因:父亲为儿子做完了一切事情,心里感到很安慰。
四、注意文中的比喻和拟人句。
第二单元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 字词
1、音形
菜畦qí 人声鼎沸dǐng 攒cuán 缠络luò 脑髓suǐ
斑蝥máo 桑葚shèn 油蛉líng 白颊jiá 拗ǎo 蝉蜕tuì
2、字义
敛 鉴赏 人迹罕至 宿儒 人声鼎沸 拗 攒
二、 文学常识
鲁迅,绍兴人,原名周树人,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诗集《野草》。本文选自《朝花夕拾》,此散文集名意为“旧事重提”,回忆少年时代的往事。
三、 文章阅读
1、 课题:“从……到……”表明文章以空间顺序来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点明文章写的两个地方。
2、 两部分的关系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理解(课后练习一)
3、 重点段落:
第二节:
(1)写景井然有序:整体:不必说,也不必说
局部:单是
由高到低到高、由静到动、
由植物到动物到植物
(2)描写精彩:用了一系列富有表现力的形容词和动词
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3)全段紧扣住“乐园”一词
第七节:
(1) 捕鸟动作:扫、支、撒、牵、拉、罩
(2) 描绘捕鸟全过程,写出了儿童捕鸟的兴奋喜悦之情和无限趣味,点明百草园确实是乐园。
第九节:课后练习三
4、 插叙美女蛇故事的作用:映衬百草园的神话色彩,增添百草园的神秘感,丰富了百草园这乐园的乐趣。
《最后一课》
一、 字词
1、音形
哽咽gěng 踱duó 惩罚chéng 祈祷qí dǎo 宛转wǎn 赚钱zhuàn 挟着xié 诧异chà
和 huo暖和 huó和面 huò和药 hé温和 hú和了
帖 tiě请帖 tiè字帖 tiē妥帖
2、字义
哽:声气阻塞
踱:慢步行走
诧异:惊奇
二、文学常识
1、 都德: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
2、 写作背景:普法战争。
3、 文体:小说
小说以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具体的情节和典型的环境反映社会生活。人物、情节、环境是它的三要素,从篇幅上分为长篇、中篇、短篇,本文属于短篇小说。
三、文章阅读
1、 文章以“最后一课”为题的涵义:这是亡国的阿尔萨斯人最后一堂法语课。
2、 文章线索:小弗郎士的所见、所闻、所感。
3、 人物思想感情
小弗郎士:(1)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
(2)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尊敬老师
(3)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
韩麦尔先生:平凡的事业,伟大的爱国精神
4、 人物刻画方法
韩麦尔先生 衣着:穿礼服上课
表情:柔和、严肃、惨白、呆
语言:(1)宣布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
(2)评论法国语言
动作:用尽全身力气书写“法兰西万岁”
小弗郎士:心理描写
贪玩、不爱学习~看到教室里的情景吃惊~万分难过~懊悔~明白学好祖国语言的深刻含义、憎恨普鲁士侵略者~被先生诚挚的爱国热情打动、敬佩老师
幼稚~成熟
5、重要语句理解
(1)§20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
强调法语的特点,表达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2) 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监狱大门的钥匙。
监狱:普鲁士的统治 钥匙:法国的语言
含义:祖国的语言是联系人民感情的纽带,只要掌握了祖国的语言,就会使人民牢记自己的祖国,就会激发爱国热情、爱国的使命感,团结起来,从而打败外族侵略者,求得祖国的解放。
(3) 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
学不好祖国的语言,就会失去民族的尊严,韩麦尔先生语重心长的自责,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4)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象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飘扬。
韩麦尔先生这样设计,暗示“阿尔萨斯”是法兰西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容侵犯。他用心良苦,目的是教育学生爱国,小弗郎士领悟了老师的意图,也说明小弗郎士成熟了。
(5) 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这是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是他爱国热情的升华,是对敌人的讥讽,蕴含对敌人的憎恨,对祖国的热爱。
(6) 他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
韩麦尔先生的举止和表情一方面表现他对祖国毕胜的信念,另一方面表现他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极大的痛苦之中。
《我的老师》
一、 字词
1、音形:褪色 黑痣 焚香 磕头 卜问
2、理解:卜问 热恋 依恋
二、 文学常识
魏巍:现代作家。 代表作: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
三、 文章阅读
1、 回忆性散文。 线索是: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老师”。
2、 蔡老师性格特点是:温柔慈爱,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3、 文章回忆了七件事情,这七件事情按照师生间感情步步加深的顺序安排的。其中详写了老师“排除纠纷”和“我”梦里寻师这两件事,详写原因是
(1) 分别表现老师的慈爱和孩子对老师的依恋。
(2) 突出蔡老师的温柔慈爱,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3) 抒发了对蔡老师的挚爱、感激、思念之情。
4、 对“我”的描写方法:心理描写。
作用:(1)抒发感激之情。(2)评价老师品德。
(3) 反映情绪的转变。
5、 分析词语或句子
(1) 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第三单元
《春》
一、 字词
欣欣然 朗润 嫩绿 赶趟 嗡嗡 酝酿 巢 喉咙 宛转 胳膊
嘹亮 应和 炫耀 黄晕 蓑笠 稀疏 静默 抖擞 舒活 筋骨
二、 文学文化常识
1、本文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我国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2、本文文体是抒情散文,《背影》是叙事散文,也是纪实散文。
3、“吹面不寒杨柳风”是南宋志南和尚《绝句》中的诗句。全诗为: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三、 课文内容、结构
1、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部分。春天尚未到来,急切地盼望春的到来,重复使用“盼望着”突出了作者对春的渴望。
2、绘春部分是总分的结构。§2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3-7分写五幅图画,分别写出春草生机勃发、春花争春斗妍、春风温暖和煦、春雨细密轻盈、人春早人勤的特点。这一部分由景及人,颂扬了进取的精神。
3、春草图中作者由点到面,突出了春草顽强的生命力。其中“嫩嫩的”写其质地,“绿绿的”写其颜色,“一大片”“满”写其旺盛的长势。
4、春花图的写作顺序是从上到下,即从树上写到花下,再写到地上。“树上”部分从数量上写出了花多,从色彩上写出了花艳,。从味道上写出花甜。并能展开联想,以虚写实。“花下”着力描写蜂飞蝶舞的情景,衬托春花娇艳、香甜。“地上”部分作者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突出野花在春风吹拂下多而亮的特点。
6、春风图中,作者引用南宋志南和尚写的诗句——“吹面不寒杨柳风”,采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从触觉角度表现春风温暖柔和的特点。这一诗句的上句是“沾衣欲湿杏花雨”,接下来,作者依次从嗅觉、视觉、听觉角度,分别写出春风清新、悦目、和悦的特点。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被写得有声有色。
7、春雨图分三层:频繁——形状——雨中景物。“像牛毛”写出雨细密,“像花针”写出雨亮,“像细丝”写出雨绵长。雨中景物有自然景物树叶、小草,生活场景灯、人、房屋。生活场景处处烘托出安静和平的氛围。这段文字在写景状物时注意了三个结合,即远景与近景相结合,动景与静景相结合,景物与人物相结合,文中“树叶却绿得发亮”是从正面写出树叶的绿,“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是从侧面通过写出小草的青。
8、迎春图中运用叙事和议论的表达方式突出了“一年之计在于春”,告诉人们要抓紧大好春光。
9、五幅画面分别可以用一两个词语来概括——生机勃发、争春斗妍、温暖和煦、细密轻盈、春早人勤。
10、课文中第8-10小节,用三个比喻,颂扬春天的新、美、力,因为春天给人以无限希望,让人产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人带来奋进的力量。三个比喻不能颠倒,因为体现了春天的生长过程。
四、背诵、默写课文
《济南的冬天》
一、 字词
伦敦 温晴 暖和 着落 着急 髻 慈善 狭窄 宽敞 水墨画 水藻 贮蓄 澄清 地毯
二、 文学常识
本文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是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四世同堂》,话剧《茶馆》和《龙须沟》。人们对他的评价是“人民艺术家”,“语言艺术大师”。
三、 结构、内容
1、全文紧扣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山水,赞誉济南是个“宝地”,全文是总分的结构。
2、§1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冬天多雾、热带日光毒和响亮作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突出它的温晴的特点。
3、§2-4分别描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小山和城外远山。§5描写水,山水间是并列关系。
4、§2开始“设若单单…出奇”是个过渡句,“一个老城,有山有水”有领起下文的作用。
5、§5写冬天水色,先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不忍”二字将水写得有情有义。本段描写浮萍、水藻、垂柳三种景物的绿,从而感受到济南冬天水里绿的精神,这“绿的精神”指的就是催人奋发向上的精神。
6、本文语言准确生动,同样写雪,落在树尖上是“顶”,落在山尖上是“镶”,山坡上的用“穿”,山腰上的是“露”。“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卧”既写出村庄和雪的情态,又照应了上文的“暖和安适地睡着”。“带水纹的花衣”指山坡上雪色、草色相间的班驳色彩,“更美的山的肌指春回大地后的山色。
四、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
比喻突出的例子,如把济南周围的山比做“摇篮”,把雪和草相类之景比做“花衣”,把山坡上村庄的雪景比做“小水墨画”,把整个冬天的济南比做一块“蓝水晶”。拟人的句子更多,个性化更明显,如把济南老城说成是“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得很有温情,“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说“把终年积蓄的绿色都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些都表现出了济南冬天的无限微型机,孕育着的春意。
《海滨仲夏夜》
一、 字词
仲夏 橘黄 霍霍 闪烁 绯红 凉爽 肃穆 苍穹 煞 炙晒 徘徊 休憩 缀满 皎洁 酣畅 簇 鱼鳞
二、文学常识
本文的作者是峻青,本文选自《秋色赋》。
三、抓住夏夜海滨特有的景色,描绘出一幅幅流动的变化的画面。文中表明时间的语句分别有夕阳落山不久、夜色加浓等。
四、 课文中景物的描绘及融情于景的写法
时间 光线 采用的比喻 突出的特点
夕阳落山不久 霞光 火焰 色彩动态
夜幕降临 启明星 明灯 大而明亮
景 夜色加浓 灯光 珍珠 动态、好看 情: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及热
月到中天 月光 银盘 大而亮
《夏天也是好天气》
一、 字词
晃得 人头晕 目眩 迸穿 兀自 发酵 裹挟 瞑目 拈出 逡 蓦然
熟稔 真谛 躁动 自省 头颅 僻静
二、多样的修辞手法
拟人:太阳被闷在厚密的云层里,拼命地挣扎着想舒一口大气。(以太阳为视点,写出了黄梅天的阴闷)
夸张:然后,有一天,“嘭”地一声,天空裂了,太阳迸穿了乌云。(写出了夏天到来的干脆与热烈)
顶真:偶有一丝轻风擦过,必是裹挟着沸腾,让你冲动得沉默,沉默得疯狂,疯狂得无聊,无聊得死不瞑目。
(写出了夏的浓烈,让人喘不过气来)
《秋魂》
一、 字词
干瘪 憔悴 吞噬 温馨 宠爱 青睐 亲昵 谄媚 理睬
二、课文分析
秋魂的理解:秋天不仅是自然万物成熟的季节,代表着收获和欢乐,同时秋本身也是成熟的,它有一个成熟的大脑,知道所有的收获并非自己的独自创造,而是自然界共同的结晶。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