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文言文翻译应该注意什么呢??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灵鹊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30 08:06:53
文言文翻译应该注意哪些?~? 怎么才能翻译正确呢``??`~`~ 谢谢老师!!`~
文言文翻译应该注意什么呢??
解题思路: 见“解答过程”
解题过程:
               文言文翻译应该注意什么 一、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文言文翻译 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三、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1、基本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例如:《岳阳楼记》中的一句:
政  通 人 和, 百 废       具  兴。
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废止(的事业)|都|兴办起来。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例如:《出师表》中的“庶竭驽钝”中的“驽钝”,“驽”是指“劣马,走不快的马”;“钝”是指“刀刃不锋利”,其实是诸葛亮自谦地说自己才能平庸。我们可意译为:“希望竭尽我平庸的才能”。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年号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这一句中的“庆历四年”(年号)、“滕子京”(人名)、“巴陵郡”(地名),翻译时都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例如:“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岳阳楼记》),—句中“其喜洋洋者矣”的意思是“那真是高兴到了极点”。“者矣”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例如:“性行淑均”(《出师表》),可翻译为“性情|品德|善良|平正”。
(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例如:(桃源中的人)见渔人,(他们)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桃花源记》)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例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也就是把古汉语中的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例如: 问:   “何 以 战?” (《曹刿论战》)
(曹刿)问道:“(您) 凭 什么 作战呢?”
躬 耕 于南阳 (《出师表》)
在南阳 亲自种田
“变”,就是变通。即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
例如:“波澜不惊”(《岳阳楼记》),可活泽成“(湖面)风平浪静”。
翻译文言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认真领会原文,把词放入句中去理解,把句放入篇中去理解,不要望文生义。比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绝境”就不能望文生义地理解为现代汉语的“没有出路的境地”。因为从全文看,那里是“世外桃源”,不存在生活无着落的问题,因此,“绝境”应是“与世隔绝的地方”。
  (二)翻译时要落实好关键词语。如翻译《狼》中的“其一犬坐于前”,关键是弄清“犬”在句中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像狗一样”,才能正确翻译出这个句子。关键词语落实了,句子翻译也就比较顺利了。
  (三)文言中省略句较多,翻译时应注意补充。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译为“第一次击鼓,士气振作;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泄尽了。”这里的“再”、“三”后应补译上“鼓”(击鼓)。
  (四)一般用直译,如直译不便表达意思时,则用意译。如“明察秋毫”,直译为“能看清楚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这样翻译无法表意,应意译为“能看清楚很细小的问题”。
  (五)有些词可以略去不译。在文言文中,有的助词只起表达语气的作用;有的助词只是表示停顿;有的字在句中没有意义,只是为凑足音节;有的字只是起某种连接作用,这些都可以略去不译。如“夫战,勇气也”,此处的“夫”是发语词,翻译时应删去;又如“久之,目似瞑”,此处的“之”是音节助词,用在表示时间的词之后凑足音节,也不用译。
  (六)凡属地名、人名、官名、年号、帝号以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都可照抄不译。如“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侍中”“侍郎”是官名,“郭攸之”“费祎”“董允” “等”是人名,古今意义相同,因此,都可照抄不译。
  (七)文言文中有些句子的语序和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应调整语序,使之与现代汉语的表达顺序相同。如介宾短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句等。如“屠惧,投以骨”(《狼》),应译为“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啃)”。
  另外,还应注意的是,译文要保持原文的语气,是陈述的应译成陈述语气,是感叹的应译成感叹语气,是疑问的应译成疑问语气。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