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生借书说中第三段与余幼时即嗜学"在内容上有何异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03:20:21
黄生借书说中第三段与余幼时即嗜学"在内容上有何异同
阅读<童趣>,第四段写的就是”小草虫杂处”之趣,与第三段似有重复之嫌,可否删去,为什么?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第3段是写静景,第4段是写动静,不重复,二者趣味也不一样.且第4段“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也可以看出作者是个热爱动物的人,(因为“鞭”不是真的鞭是树枝),所以不重复

吴均《与朱元思书》、陶渊明《五柳先生传》、韩愈《马说》、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从“余幼时即嗜

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

“余幼时即嗜学……”出自哪篇文言文?

文言文翻译《送东阳马生序》全文原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

幼时记趣的练习题.1.说说“项为之强”的表达作用是什么.2.对幼时记趣第三段文字意思的理解,有

1,仰起头来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了.形象地说明了:“夏蚊成雷”,如“群鹤舞空”的景象把我吸引了.表现了我看这景象十分投入2.(1)3.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

余秋雨中的诗是谁写的第三部分的那段

这首诗的原名叫做《我希望你以军人的身份再生——致额尔金勋爵》,作者是中国当代青年诗人晓桦(他当时是军旅诗人),李晓桦,研究生学历.1969年12月参加工作,1979年毕业于辽宁大学中文系,.1994年

幼时记趣中第三段中,作者获得乐趣的关键有两点,是什么

一共有三点.①”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可以看出作者幼时有好眼力.②”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可以看出作者有丰富的想象力.③”以从草为林,以虫蚁为兽.神游其中怡然自得“可以看出作者善于用儿童的眼光来看事物

阅读下面三段文言文,完成6—10题.(14分) 【选段一】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书抄写,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天很冷时,砚池里的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止.抄写完了,

幼时记趣第2段的成语

全文的成语一共有三个:明察秋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第二段应该是怡然自得我给你一个关于这篇文言文的习题链接,如果还没掌握可以做做

第三段.

写什么,写清楚一点

选自宋濂的《送东阳马先生序》的 余幼时即嗜学到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懈怠.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第三段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

1.①提出 ②周到 ③热水 ④通“披”,穿2.①因此人们大多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  ②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3.得书之难、求师不易、生活

翻译 送东阳马生序 节选 从余幼时既嗜学.到.

我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因为家里很穷,没有钱买书来看,所以就常常去到有藏书的人家去借,然后亲自用手抄录.和人家约定好归还的日期.冬天非常寒冷,连砚台里都结了坚冰,手指冻得没法屈伸,我却仍然不敢松懈偷

余幼时即嗜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的意思

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书抄写,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天很冷时,砚池里的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止.抄写完了,

童趣第二段与第三段有什么关系

童趣第二段和第三段都是写作者童年时代的趣事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16分)(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小题1:(1)代词,指抄书,笔录这件事 (2)借(3)适逢,正赶上(4)派,让小题2:(1)(我)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2)(他)常常独自在庭院(台阶)散步,说:

幼时记趣第三段300字翻译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我回忆童年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好的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明:眼力,察:看清  [童稚]童年.稚,幼小.[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赏析《与朱元思书》的第三段.

第三段写“奇山”.首先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山本是静止的,而在作者笔下,却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它们仿佛要挣脱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层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