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生成c6h12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04 00:00:31
苯生成c6h12
0.2mol某烃A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1.2molCO2,该烃A的分子式不可能是 A .C6H12 B. C6H18

是不可能的存在的d是不符合条件再问:小白求解释。。再答:d0.2摩尔最多产生0.4摩尔的co2bc6h18由烃类的最简式cxh2x+2可知6*2+2=14最多是14个氢

写出C6H12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并命名

CH3CH2CH2CH2CH2CH3己烷CH3CH(CH3)CH2CH2CH32-甲基戊烷CH3CH2CH(CH3)CH2CH33-甲基戊烷CH3C(CH3)2CH2CH32,2-二甲基丁烷CH3CH

分子式为C6H12主链为四个碳原子的烯烃同分异构体共有几种?

1、双键在1位上,侧链为乙基(两个碳连在一起时)只有一种.2、双键在1位上,侧链为两个甲基时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在不同碳上只一种,在相同碳上第2位和第3位上各一种).3、双键在2位上,这时侧链没有乙基,

为了研究温度对苯催化加氢生成环己烷(C6H12)的影响,以检验新型镍催化剂的性能,采用恒压微型反应装置进行如下实验,在反

A.图表数据说明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在不同温度下不同,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苯的转化率先升高后降低,故A正确;B.在110~240℃苯的转化率为100%,说明该镍催化剂活性较高,为催化剂的最适宜温度,故B正

C6H12(环己烷)的电子式,结构式,空间结构,官能团,物性,化性,特征反应,

同学这些老师上课都有讲过吧而且书上都有答案的你为什么不自己动动手翻书看看呢这样记得更牢考试就不会忘了不要对“摆渡”有依赖性呀

分子式为C6H12,分子中具有3个甲基的烯烃共有哪5种?

分子式为C6H12,分子中具有3个甲基的烯烃的同分异构体有:1、3,3-二甲基-1-丁烯CH3CH2=CH-C-CH3CH32、2,3-二甲基-1-丁烯CH2=C-CH-CH3CH3CH33、2-甲基

分子式为C6H12的三种化合物A,B和C三者都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经氢化后都生成了3—甲基戊烷.

首先根据他们都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经氢化后都生成了3—甲基戊烷,那么可以的得到一个基本的结构式,他们都是烯烃,将3—甲基戊烷转化成烯烃,则可以得到三种结构a:3-甲基-1-戊烯;b:3-甲基-2-戊烯

分子式为C6H12的一个化合物,能使溴水褪色,催化加氢生成正乙烷,用过量的高锰酸钾氧化生成两种羧酸.写出这个化合物的构造

催化氢化不是正乙烷,应该是正己烷吧答案2-己烯CH3CH2CH2CH=CHCH3与溴水和催化加氢都是加成反应CH3CH2CH2CH=CHCH3+H2→CH3CH2CH2CH2CH2CH3CH3CH2C

C6H12的苯的同分异构体共有几种?

题错了,苯是C6H6,同分异构体是指化学式相同,结构不同的物质

C6H1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且能在催化剂作用下与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2,2-二甲基丁烷,该物质的结构简

该物质是左侧那个物质.命名:3,3-dimethylbut-1-ene  3,3-二甲基-1-丁烯因为红色的碳原子上没有H,所以双键只能在最右边.

分子式为C6H12,主链为四个碳原子的烯烃同分异构体有几种

4种:2.3-二甲基-1-丁烯,3.3-二甲基-1-丁烯,2.3-二甲基-二-丁烯,2-乙基-1-丁烯☆⌒_⌒☆希望可以帮到you~

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甲苯,CCL4,C6H12,KI,H2SO3

A.酸性KMNO4甲苯:甲苯能被酸性KMnO4氧化,酸性高锰酸钾退色CCL4:发生萃取有色一层在下C6H12:发生萃取有色一层在上KI:发生氧化还原,酸性高锰酸钾退色,变成棕色的碘单质溶液.H2SO3

推导某种C6H12的结构式

2-己烯CH3CH2CH2CH=CHCH3由分子式可以计算出该分子的不饱和度,可推出含有双键或环,能与溴水反应及催化加氢说明含有一个双键,催化加氢得己烷说明该化合物为长链结构而不含支链.那么长链己烯的

C6H12的结构简式是什么啊

它是烯烃的公式,考虑一下环的形式也是满足.它也是环烷烃再问:可怎么写啊再答:我答了,要给好评论哦。再答:再答:

化合物C(C6H12)能使溴水褪色能溶于浓H2SO4,催化加氢生成2-甲基戊烷,被KMnO4氧化后生成两种羧酸.C结够

应该是4-甲基,2-戊烯因为被KMnO4氧化后双键在两边会生成CO2靠近甲基会生成酮

C6H12是环己烷吗?为什么不是乙烷?

仅根据化学式无法得知是不是环己烷,碳链有可能没有组成一个环,还有可能是己烯.结构式举例:C-C-C-CC-C-C=C-C-C||C-C上面这俩就不是环己烷乙烷是C2H6烷烃类命名是根据碳的数量和氢的数

c6h12的同分异构体有几种

烯烃有:CH2=CH-CH2-CH2-CH2-CH3 1-己烯CH2-CH=CH2-CH2-CH2-CH3 2-己烯CH2-CH-CH2=CH2-CH2-CH3 3-己烯CH2=C(CH3)-C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