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简断了一个义字打一成语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24 09:48:37
竹简断了一个义字打一成语
我想在父亲节送爸爸一个竹简,大概可以刻上400字,我想找一篇文言文或类似的文章向父母表达对他的感谢,

《陈情表》为西晋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文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畅达.该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

成语“韦编三绝”被用来形容读书勤奋,你能悟出这个成语与竹简有着怎样的关系吗?

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多次.比喻读书勤奋

与竹简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罄竹难书:指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古人写字用竹简.竹子是制竹简的材料).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联竹简的皮绳断了多次

竹简卷式书籍哪一年被纸做的书籍所替代谢谢了,

据考证,我国西汉时已开始了纸的制作,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广泛流传.普遍为人们所使用

高分求生日祝福语500到600字之间,生日祝福语,写竹简上的,要有诗意.像图片中的也行,就是字数少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于(阴历月份自己查)逢谁***岁偶夜观天象乃谁的生日故拜文以献之愿君朝夕以丰润兮,夜光丽而扬荣.心存华文以穆清兮,盖钟灵而毓秀.盼君和乐以未央兮,友随行而恒存.春风轻拂以莫定兮,漾繁花

有一片竹林,还有毛笔在竹简上写字,有个罄字是个什么成语呀

罄竹难书贬义成语,指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古人写字用竹简,竹子是制竹简的材料).

东汉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为什么三国时期还是用竹简

这是一个推广问题和习惯问题.公元105年发明造纸后,造纸术就从河南向经济文化发达的其它地区传播.蔡伦被封到陕西洋县为龙亭侯,造纸术就传到汉中地区并逐渐传向四川.据蔡伦家乡湖南耒阳的民间传说,蔡伦生前也

读了盘古开天地想起了一个成语

【神话】我们伟大的祖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按照古代的传统说法,从传说中的黄帝到现在,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里,有许多动人的有意义的故事.其中有许多是有文字记载的

12345609 打一个成语 23456789 打一个成语 99 打一个成语 急死了!

1、七零八落2、缺(1)衣少食(10)3、百里挑一(一百挑去了一就剩下99了)

写出一个成语,有关人们在竹简上写字

罄竹难书罄竹难书,成语,贬义词,指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古人写字用竹简.竹子是制竹简的材料).

东汉就有造纸术了,为什么三国时期还在用竹简写字?

尽管在东汉时发明了造纸术…可是在东汉末年时的皇帝只是一个傀儡皇帝…那时又是兵荒马乱的时代…发展造纸不仅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一般平民百姓又造不起这东西.朝廷又被曹操掌控.他不造别人又怎会造呢?…纸在后世才

用熟牛皮绳把竹简遍连起来,遍连竹简的皮绳断了多次.比喻读书勤奋.(写出相关的故典)

韦编三绝释义韦:熟牛皮;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孔子为读《易》而翻断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把串在竹简上的带子都给翻断了三次由此演化而成了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

韦编三绝,形容读书勤奋.古人的书都是先将字刻在竹简上,然后用布制的或皮制的带子按书写顺序穿在一起制成的,一般不容易散掉或断掉.因此韦编三绝用来形容一个人读书认真,就算是读过的书都要反复的读,以至于把穿

了()()生,是一个成语

没有“了()()生”的成语.了字开头的成语只有11个:了不可见了:完全.完全不能看见.了不长进一点进步也没有.形容没有出息.了然于胸了然:了解、明白.心里非常明白.了如指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

竹简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重要工具,文字刻在竹简上体了信息的什么特征

早期的文字刻在甲骨和钟鼎上,由于其材料的局限,难以广泛的传播,所以直至殷商时期,掌握文字的仍只有上层社会的百余人,这极大地限制了文化和思想的传播,这一切直到竹简的出现才得改变.竹简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