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弦电流电路中的有功功率P.无功功率Q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1 07:36:21
正弦电流电路中的有功功率P.无功功率Q
正弦电流电路中角频率怎么算

角频率等于频率的2π倍,即ω=2πf再问:是电流的频率吗?再答:对的,就是。

图示正弦电路中U=220V,R=XL=10 ,则此电路所消耗的有功功率P=( )

1、电路的总阻抗Z^2=R^2+Xl^2,所以Z=根号2*10;2、电路中的电流(有效值)I=U/Z;3、电阻R上的有功功率P=I^2*R.根据以上三条,正确答案是:A

有效电压乘有效电流是有功功率吗?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包括无功功率吗?

有效电压乘有效电流bu是有功功率.电路两端有效电压乘以有效电流的值称为视在功率,它与有功功率(平均功率)之比称为功率因数,若电路为纯电阻电路,则比值为1,即视在功率=有功功率,否则不等(比如电路中含有

某单相电动机220V电源供电,电路中的电流为0.1A,COSΦ=0.8,试求该电动机的视在功率,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视在功率S=UI=220x0.1=22VA有功功率P=UIcos$=220*0.1*0.8=17.6W无功功率Q=S/sin$

容性正弦电路中,为什么电流超前电压

通俗地理将容性回路等值为一个电容器,正弦波从零开始上升时,首先是给电容充电,此时电容上电流很大,但是没有充满电,电压还没有建立起来,等到正弦波逐渐上升到峰值,电容器充满电了,没有了充电电流,电压开始建

对称三相电路的有功功率P=根号3*UIcosφ中的φ是指?√3不是线电压吗

很高兴与你探讨此问题,希望能够使你满意.对称三相电路的总有功功率P=√3×U线×I线×cosφ,其中φ为U线与I线间的相位角(感性负载U线超前I线φ为正值,纯阻性负载同相位φ为0º,容性负载

大学电路正弦电压电流有效值问题(图)

这是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有效值计算:U=(U0×U0+U1×U1+U2×U2+…)^(1/2)U0、U1…应取有效值U0是直流分量,U0=16U1=(25√2)÷√2=25同样U2=4U3=√3代入得U

R L C 串联电路中的总电流 与有功功率

电路中的总功率减小,因为电容器提供了电感需要的无功功率,而部分不需从电源吸取了,所以总功率减小了.电源提供的有功功率不变.因为有功功率是电阻消耗的,电源电压不变,则R、L支路的电流不变,因此I

已知R、L串联电路有功功率P=8.8kw 无功功率Q=6.6kvar 电路电流为下图,求(1)电源电压u(2电路参数R、

S=√8.8²+6.6²=11KVA=11000VAU=11000/50=220vR=5.8ΩL=15.6mH再问:R和L咋求出来的?再答:阻抗角φ=cos-1(P/S)=cos-

正弦交流电路发生串联谐振是,电路中的电流与电源电压间的相位关系式?

不管串联还是并联谐振,电流与电压的相位关系都是同相!

电路求有功功率无功功率

us单独作用时,中间的L和C并联谐振,主路上电流为0,us电压全部加在LC并联支路两侧.再问:Us电压加在LC并联两端,那么R两端不就有电压了,有电压不就有电流了,R要是有电流,LC的电流相互抵消,主

如图所示,正弦稳态电路,求电流I(t)及电路中的平均功率P和功率因素.

阻抗XL=wL=4容抗Xc1=1/wC=4Xc2=1/wC=2电阻与电感串联阻抗Z1=R+jXL=4+j4电容阻抗Z2=-jXc1电阻与电感串联后与电容并联阻抗Z3=Z1Z2/(Z1+Z2)=4-j4

正弦稳态电路中电流源发出的有功功率 P 、无功功率Q 、视在功率 S 和功率因数 的公式

1,S=U×I2,P=S×cosφ3,Q=S×sinφ4,cosφ=P/Q,φ为阻抗角,即电压超前电流的角度

如果只知道电源电压和电路中的电流这么求电路的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

视在功率=电压×电流×1.732.有功功率=电压×电流×1.732×功率因数.

RLC串联的正弦交流稳态电路中的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怎么求?

视在功率S=UI,U和I都是有效值.有功功率P=UI*cosα,后面的是功率因数,你可以用电阻上的电压比端电压求得,即P=UIcos(Ur/U),Ur是电阻电压

电路中有功功率计算

就是在整个交变周期中,将瞬时功率积分,积分得到的功再除以周期就是有功功率了,电工学类的书籍有的是介绍的

1、功率因数cosΦ的Φ是指?2、对称三相电路的有功功率P=根号3*UIcosφ中的φ是指?

答案:B、相电压与相电流之间的夹角.再问:两题都是B吗?再答:是的,两个答案都是B。

图示正弦交流电路中,电源供出的有功功率P=__ _W

电路总阻抗为:Z=(R+jXL)∥(-jXc)=(3+j4)∥(-j8)=7.68+j2.24(Ω).所以各支路两端的电压为:U(相量)=Is(相量)×Z=10∠0°×(7.68+j2.2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