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代的名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17 08:09:55
晋朝代的名人
谁知道晋朝邓攸的详细生平事迹?

邓攸,字伯道,平阳襄陵人也.祖殷,亮直强正.钟会伐蜀,奇其才,自黾池令召为主簿.贾充伐吴,请殷为长史.后授皇太子《诗》,为淮南太守.梦行水边,见一女子,猛兽自后断其盘囊.占者以为水边有女,汝字也,断盘

晋朝的名人故事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215492.htmlhttp://kms.zlp.ks.edu.tw/dyna/data/user/tnt/files/20061

晋朝名人有哪些,写出字和官位

两晋人名:王沈何曾山涛王浚傅玄贾允卫瓘羊祜羊琇杜预裴秀王浑李密荀勖束晳向秀阮咸刘伶刘徽刘毅杨骏华峤张华陈寿王戎鲁褒傅咸周处潘岳李庠李流石崇左思王恺郝散纪瞻张轨贾后王衍贾疋陶侃贺循陆机祖逖王敦裴頠何劭李

谁建立的晋朝?怎样建立的?

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晋朝可从中划分为西晋(公元265年—316年)与东晋(317年—420年)两个时代.西晋为晋武帝司马炎所建立,都城洛阳,东晋为晋元帝司马睿所建立,都城建康.265年曹魏权

汉朝是怎么样变成晋朝的?

晋朝皇族的源头为河内司马氏,在曹魏时代已世代为官.如司马朗、司马懿及司马孚等兄弟共八人,时人称「八达」.其中司马懿具有政治及军事才略,在曹魏后期抵御蜀汉北伐及平定辽东,成为了魏国重臣.239年魏明帝去

跪求能代表晋朝的晋朝小故事

应是《石崇王恺斗阔》石崇和王恺比赛富有,都竭力用最华丽的东西来装饰车辆、衣冠.武帝,是王恺的外甥,常常帮助王恺,曾经把一株两尺来高的珊瑚树赏给王恺,枝叶茂盛纷披,世上最少有珊瑚树比得上它的.王恺拿出它

晋朝是哪一年灭亡的?

晋朝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之一,分为西晋(265年-316年)与东晋(317年-420年)两个时期.263年司马昭发兵攻蜀后,魏帝以并州等十郡封其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265年其子司马炎自

朱自清是什么代的名人

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研究家、民主战士、语文教育家、学者

汉朝和晋朝的名人

一、千古江山公元280年,晋朝名将王浚的水军攻近建业城,东吴主孙皓在进行一番几乎是徒劳的抵抗后出城投降,这标志着辉煌的三国时代终于告一段落,大晋一统天下,后人称之为“三国归晋”.完成一统天下这一伟业的

秦朝代的名人

秦朝最有名的皇帝:当属秦始皇吧,嬴政、万里长城、兵马俑、阿房宫、焚书坑儒~看看他留下的这些历史遗迹和典故就够猛的了,春秋战国五霸七雄如秦穆公之流啥的远不及始皇帝硕大,也称不上是秦朝(他们只能算些王侯小

秦朝到晋朝的朝代的变迁

秦朝:-221~-206楚汉争霸:-206~-202西汉:-202~8新:23(王莽篡汉建立的政权,一般也看作西汉政权的特殊时期)绿林赤眉农民起义:14~25更始政权:23~25(绿林军领袖刘秀等人拥

晋朝时代的名人

两晋人名:王沈何曾山涛王浚傅玄贾允卫瓘羊祜羊琇杜预裴秀王浑李密荀勖束晳向秀阮咸刘伶刘徽刘毅杨骏华峤张华陈寿王戎鲁褒傅咸周处潘岳李庠李流石崇左思王恺郝散纪瞻张轨贾后王衍贾疋陶侃贺循陆机祖逖王敦裴頠何劭李

晋朝有哪些名人啊

晋朝王沈何曾山涛王浚傅玄贾允卫瓘羊祜羊琇杜预裴秀王浑李密荀勖束晳向秀阮咸刘伶刘徽刘毅杨骏华峤张华陈寿王戎鲁褒傅咸周处潘岳李庠李流石崇左思王恺郝散纪瞻张轨贾后王衍贾疋陶侃贺循陆机祖逖王敦裴頠何劭李特周顗

晋朝是谁建立的?

公元265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历史上称为西晋)公元316年,西晋的末代皇帝司马邺被俘,宣告了西晋的灭亡.公元317年,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国号仍为晋(历史上称为东晋)

求介绍些关于晋朝的历史小说`

二十四史里面的《晋书》《两晋演义》前者是文言的后者是半文言比较权威的就这两本

晋朝的名人至少15人

两晋人名:王沈何曾山涛王浚傅玄贾允卫瓘羊祜羊琇杜预裴秀王浑李密荀勖束晳向秀阮咸刘伶刘徽刘毅杨骏华峤张华陈寿王戎鲁褒傅咸周处潘岳李庠李流石崇左思王恺郝散纪瞻张轨贾后王衍贾疋陶侃贺循陆机祖逖王敦裴頠何劭李

春秋朝代战国朝代秦朝代汉朝代三国朝代晋朝代的名人姓名

春秋时的“诸子百家”孔子孙子老子等等子战国时的“四公子”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秦朝时的李斯蒙恬扶苏赵高汉代西汉刘邦萧何张良韩信东汉刘秀王莽赵飞燕赵和德

晋朝是现在的哪里

晋朝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之一,分为西晋(265年-316年)与东晋(317年-420年)两个时期.263年司马昭发兵攻蜀后,魏帝以并州等十郡封其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265年其子司马炎自

晋朝时有哪些名人?南北朝呢?

晋朝最典型的有竹林七贤.谢灵运.陶潜,谢道韫等等.再答:实在抱歉,回答的时候忘记了。后三个是南北朝的。不过看你采纳了,应该是看懂我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