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之奇谏假道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17 21:31:49
宫之奇谏假道
宫之奇谏假道(题):假道(假意)谏(义) 从文中看出宫之奇是个怎样的人?出自本文的成语?

宫之奇是个明于料事,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出自本文的成语是唇亡齿寒.

宫之奇谏虞假道解析

宫之奇谏假道  《左传》  【题解】僖公五年(公元前655)晋国向虞国借道攻打虢国,是要趁虞国的不备而一举两得,即先吃掉虢国,再消灭虞国.具有远见卓识的虞国大夫宫之奇,早就看清了晋国的野心.他力谏虞公

宫之奇谏假道 看过的来.

宫之奇谏假道鲁僖公二年,晋侯向虞国借道攻打虢国,灭虢夏阳.鲁僖公五年,晋侯再一次向虞国借道伐虢.虞国大夫宫之奇看穿了晋侯的阴谋,于是力劝虞公不要借道.他首先陈述了虞、虢之间唇亡齿寒的关系,然后揭露了晋

宫之奇谏假道——假设虞公听从了宫之奇的劝谏事态会怎样发展

晋献公吞并虢国和虞国的成功,要归功于他的心狠手毒:一方面以本国宝物作诱饵,诱敌手上钩;一方面六亲不认,不顾同宗亲情,唯利是图.于是,不惜以阴谋诡计骗取虞国信任,将两国逐个吞食.对于寡廉鲜耻、心狠手毒之

宫之奇谏假道

原文: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

宫之奇谏假道中鬼神之说

虞和虢是盟国关系,宫之奇主要从“唇亡齿寒”的道理来说服虞公不要借道.而虞公因贪便宜(第一次借道时,收了晋国的宝马和美玉)想借道给晋国,于是提出了“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意思是说“我的祭品丰盛清洁,神

请问春秋时虞国的宫之奇,这里奇发什么音,ji 还是 qi

应该是宫之奇(ji),我们老师教的.

《宫之奇谏假道》中对宫之奇的看法

宫之奇--------------------------------------------------------------------------------宫之奇是春秋时虞国(今山西省平陆县

几道关于通假字的问题在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是?分别又通什么字?1、宫之奇谏假道2、神所冯依3、将在德矣4、长驱蹈匈奴5

1、宫之奇谏假道(假-借)2、神所冯依(冯-凭)3、将在德矣(德-得)4、长驱蹈匈奴(蹈-捣)5、左顾陵鲜卑(陵-凌)wangjian79914和小小程妖精都是有学问的人啊

请问:这句话怎么翻译?(出自《宫之奇谏假道》)

以,因为翻译:不是因为近亲对自己有威胁吗?近亲的势力威胁到自己,还要加害他们,更何况对一个国家呢?

奇诺之旅

奇诺之旅,时雨泽惠一的作品之一.现有小说13本,还在连载中,由MEDIAWORKS电击文库出版.作品在2003年被改编为13话的TV动画和1话的OVA,并在2005年推出了第一部剧场版,第二部在200

"如是,则非德民不和"中的"则"怎么翻译?(《宫之奇谏假道》)

如是,则非德民不和:如此看来,没有德行,百姓就不和则:连词,表示顺承关系.翻译的时候不用译出来,如果单独拿出来问就直接写连词,表示顺承关系

晋献公以垂棘之璧,假道于虞而伐虢,大夫宫之奇谏曰:“不可.唇亡而齿寒,.这出自于那篇文章,

选自《韩非子·喻老》四十二.唇亡齿寒【原文】晋献公以垂棘之璧假道於虞而伐虢,大夫宫之奇谏曰:“不可,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也.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爱其璧而假之道.晋已取虢.还

求《宫之奇谏假道》的翻译.

宫之奇谏假道僖公五年左传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之谓也的意思是什么?

晋侯再次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宫之奇进谏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了,虞国必定会跟着被灭掉.晋国的野心不可助长,对外敌不可忽视.借路给晋国一次就算是过分了,怎么能有第二次?俗语说‘面颊和牙床骨是

邑人奇之

对……(感到)奇怪

"宫之奇谏假道"中帝王关系

这是一个古代祭祀和宗法制度的问题,周代规定天子可以为七位祖先立庙祭祀,始祖庙居中,周人奉后稷为始祖,始祖是不参与昭穆排列的,以下先王按左昭右穆排辈分,周朝真正建立是在武王姬发的时候,但他的父亲文王姬昌

《唇亡齿寒》文言文译文,开头是“晋献公以垂棘之壁假道于虞而伐虢,大夫宫之奇谏曰:“不可.

晋献公垂因涎垂棘产的美玉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大夫宫之奇进谏说:“不可以啊.”再问:后面还有啊再答:你得告诉我原文是啥样啊,我翻译了万一不是你要的岂不是白弄了再问:原文是:晋献公以垂棘之璧假道於虞而伐虢

1、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左传.宫之奇谏假道) 这里的

1.“大王之昭也”的“昭”:名词,英明.“王季之穆”的“穆”:名词,福气.2.“既东封郑”的“东”:名词活用作状语,解释为在东面.“既东封郑”的“封”:使动用法,..成为边邑;“又欲肆其西封”的“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