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算经 100匹马原题及解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17 18:52:12
孙子算经 100匹马原题及解法
孙子算经 在中国古代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剩二,五五数剩三,七

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先求被3除余2,并能同时被5、7整除的数,这样的数最小是35;再求被5除余3,并能同时被3、7整除的数,这样的数最小是63;然后求被7除余2,并能同时被3、5整除的数,这样的数最

初中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求根公式怎样的?

一般来说,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有:(注:以下^是平方的意思.)一、直接开平方法.如:x^2-4=0x^2=4x=±2(因为x是4的平方根)∴x1=2,x2=-2二、配方法.如:x^2-4x+3=0x^2

一元二次方程所有的解法及定义

因式分解法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是0,而另一边易于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时,例如,x2-9=0,这个方程可变形为(x+3)(x-3)=0,要(x+3)(x-3)等于0,必须并且只需(x+3)等于0或(x-3

中国剩余定理: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在这样一个问题:“今有物

写成数论记号:同余号≡以下简记为==x==2mod3==3mod5==2mod7这在数论中称为同余方程组,简称同余式组.中国剩余定理就是求解同余式组的手段之一(注意,并不是唯一方法).它的思想是这样的

高中数学排列组合几种常见题型及解法

排列、组合问题是高中数学的重要知识之一,或单独命题,或与概率内容相结合,一般以较易题出现,但由于解这类问题时方法灵活,切人点多,且抽象性极强,在解题过程中发生重复或遗漏现象不易被发现,所以又成为学习的

初3数学题,求思路及详细解法.

设(X的2次方-X)=y则原式=y^2-4y-12=0y=-2或y=6X的2次方-X+1=-2+1=-1或6+1=7

解法

解题思路:要考查你对集合间交、并、补的运算(用Venn图表示)等考点的理解解题过程:请看附件

分式(分式方程的应用及解法.)

解题思路:先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然后求解即可.解题过程:解:(1)设甲队单独完成需x天,乙队单独完成需y天,由题意得:24/x+24/y=1.①20/x+20/y+20/y=1

该题的解法及思路 

?再问:求相交的k值不太会再问:非常感谢

中国古代有很多经典的数学题,例如《孙子算经》卷下第17题是一首诗:

65÷(12+13+14),=65÷1312,=60(人);答:有60个客人.

华容道 横刀立马 样子及解法

共81步 兵左1,飞下,关右,兵下,飞右,兵上1,兵左,飞下,关左,兵上折右,兵上,飞右,兵右折下,关下,二兵左,二飞上,二兵右,关下,兵下折左,二飞左,飞下,曹右,飞右,二兵上,飞左,飞下

高中历史问答题的类型及解法

学好历史的四个关键一、阅读阅读是理解、记忆和运用的基础,即学好历史的基础.怎样才能使阅读迅速而有效呢?首先要有目的,有问题.如阅读教材目录以把握整体知识框架,这是在宏观上把握历史的前提;阅读教材正文以

锥度计算公式及解法(100-46)/2*16 100是大头,46是小头,16是长度,

锥度应该是大径减小径与它们之间距离的比值.(100-46):16=54:16=27:8锥度为27:8,锥度一般不用小数表示.大径减小径的一半与它们之间距离的比值是斜度.

一元一次方程,及应用题解法

设(what)为X(然后列算式)(然后)两边可以同时加减乘除同一个数,等式不变比如:X+1=2那么加两边同时减去1X+1-1=2-1X=1

求一道数学题的解法及答案

全程有50/(2/3-50%)=300千米客车速度300/3=100千米/小时货车速度100*(50%/(2/3))=75千米/小时

因式分解习题,求解法及依据!

1.ab(c^2-d^2)-cd(a^2-b^2)=abc^2-abd^2-cda^2+cdb^2=(abc^2-cda^2)+(cdb^2-abd^2)=ac(bc-ad)+bd(bc-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