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发生时,有震源向四周传播的弹性波,称为地震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11 14:05:50
地震发生时,有震源向四周传播的弹性波,称为地震波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的地震属于什么程度震源

3.11大地震震源深度为20KM因此为浅源地震,震级9.0级浅源地震:震源深度:0-70KM中源地震:震源深度:70-300KM深远地震:震源深度:300-720KM

地震时震源的振动以横波和纵波两种形式向外传播,两种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并不一样,分别约为34km/s和56km/s.震源

设震中到震源处的距离为s,根据题意则有:s34km/s-s56km/s=2s解s=173.1km.故答案为:173.1

地震波从震源向地面传播的速度特征是什么

口述的不详细,替你找了一点,地震被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纵波是推进波,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横波是剪切波:在

地震纵横波.当地震发生时,有震源,还有横纵波之说.

纵波:从地底延地球半径方向传播,到达地面最快,相对于地面建筑是上下震动,对建筑物破坏相对较小.横波:从地底向地轴侧向传播,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较慢,因为是侧向力,对地面建筑破坏力巨大.

地震时,由震源向四周传播的弹性波,称为地震波.地震波中的纵波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而横波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晃动.在距离震

地震可以传播振动,也可以传播能量,所以①正确,②错误;北川人先感到上下颠簸,后感到水平晃动,所以纵波快,横波慢,④正确,③错误.故选B.

地震时,地震波从震源中心同时向各个方向传播出纵波和横波.纵波的传播速度是4千米/秒,横波的传播速度是2.6千米/秒.

(1)设:这次地震中心离地震观测台有x千米,由题意得:x2.6−x4=37,解得:x≈275,即这次地震中心离地震观测台275千米.(2)根据题意得:s2.6−s4=t,解得:s=527t.答:S与t

5.12四川地震主震源在汶川,为什么百川会发生之此大的灾害?

这种高烈度的地震,距离不远的地方自然会受到大的影响,加上建筑不抗震,所以

求问地震时震源深度和地震的强度有什么样的关系?

地震的常见分级有震级和烈度,前者区分标准是地震中释放能量,后者的区分标准为地震的破坏性.震级和震源深度无关,理论上深处和浅处都可能发生高震级或低震级的地震,而烈度与震源深度关系比较密切,一般来说震源深

关于声的物理题地震波的传播形式有横渡和纵波,地震时从震源同时传出横波和纵波.假设在本次地震中产生的纵波在地壳的浅层以6k

已知v1=6km/sv2=3.5km/st=200s(设纵波v1,横波v2)求ss/v2-s/v1=t带入数据s/3.5-s/6=200解得s=1680km答:该观测站距震源的距离为1680km.(P

地震时震源深度和地震的强度有什么样的关系?

地震的常见分级有震级和烈度,前者区分标准是地震中释放能量,后者的区分标准为地震的破坏性.震级和震源深度无关,理论上深处和浅处都可能发生高震级或低震级的地震,而烈度与震源深度关系比较密切,一般来说震源深

地震时,发生岩层断裂的地方称为(震中,震源,震心,断层)

震源.地壳深处发生岩层断裂、错动的地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震中附近地面运动最激烈,也是破坏最严重的地区,叫震中区或极震区.地面上某处到震源的距离叫震源距.震源至地面的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地震时,地震波从震源中心同时向各个方向传播出纵波和横波.纵波的传播速度是4千米/秒,横波的速度是2.6千

纵波传来的时间是:S/4000横波传来的时间是:S/2600时间差是37秒:即,S/2600-S/4000=37S=137428.6m如果这个时间间隔是t的话,那么就是:S/2600-S/4000=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