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新随核电荷数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0 05:37:37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新随核电荷数
关于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定义

首先不讨论楼主引用的那句话本身能不能很好地作为判断金属、非金属的原则,我们就事论事.那句话最终落脚点在“还原性”,单质不用多说,元素是零价,理论上讲都可以失去电子,体现还原性,只是难易程度不同.而在化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1元素金属性越来越强能说明非金属性越来越弱.2金属性越强,还原性越强.可以理解为2者等价.3同理:非金属性越强,氧化性越强.

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最根本区别是质子数(核电荷数)而不是核外电子数,为什么呢?

(1)因为化学反应中电子数是可以改变的,但是质子数是不能改变的.而且化学反应不能改变元素种类.(2)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这个等号只对于原子(分子)适用,离子不适用.

元素周期表递变性问题(1)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有那么一个关系如楼主所列.从概念上来分析,这种元素的原子指的不应该是单质,单质是什么呢?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应该是就是

金属性与非金属 还原性与氧化性 与周期表的关系

周期表中金属性最强的物质排在周期表的左下角,非金属性最强的排在周期表的右上角!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降低,非金属性逐渐增加,还原性逐渐降低,氧化性逐渐增高同一主族中,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加,非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各是指什么

元素的原子失电子的性质为金属性,元素原子得电子的性质为非金属性.物质失电子的性质称还原性,物质得电子的性质就是氧化性,此是时的物质可以是原子、分子或者是离子.而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只能是在原子的基础上失得

核电荷数最小的元素是什么

氢元素,核电荷数为1,符号H

元素x的核电荷数为a它的阳离子Xm+、与Y元素的阴离子Yn-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元素Y的核电荷数是?

元素X的核电荷数为a,表示它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它失去m个电子形成的阳离子X^m+与Y得到n个电子形成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即a-m=b+n,所以元素Y的核电荷数为a-m-n.

金属性元素与非金属性元素的区别.?

现在人们已经发现了109种元素,按照这些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它们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金属与非金属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l)从原子结构来看,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少,一般小于4;

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金属性逐渐?非金属逐渐?

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变强.

非金属之间可结合的元素,以及金属与非金属之间可结合的元素

非金属如C和SiO2合成SiC金属的话有各种合金如钼锰合金,钠汞齐等

在周期表中,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依次?,非金属依次?

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依次增强,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依次减弱,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对于元素周期表,一般来说,左下角的元素金属性强,右上角的元素非金属性强.(0族除外)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随核电荷数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给出具体例子对这种变化进陈述

比如第三周期元素随着其原子的核电荷数递增,第一种元素钠为活泼金属,与水或酸剧烈反应产生氢气,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镁为较活泼的金属,与水反应因产物不溶于水而反应困难,与酸可以迅速反应产生氢气,氧化物的

为什么同周期的非金属单质熔沸点随核电荷数增大而降低?

同周期元素的非金属单质熔沸点首先看是什么晶体类型,N2的沸点就比O2低,都是分子晶体,由于结构不同,不可比.

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解题思路:(1)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容易(难);②氢氧化物碱性强(弱);③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Fe+CuSO4=FeSO4+Cu。(2)非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氢气易(难

镁铝与水反应镁铝和水反映的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反映原理并分析随核电荷数递增,同元素周期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镁、铝于水反应,只能和热水反应.原理:Mg+H20=(加热)Mg(OH)2+H2Al+H2O=(加热)Al(OH)3+H2(未配平)操作步骤:把去掉了表面氧化膜的金属镁或铝加入沸水中,就可以反应.所用

元素周期表中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顺序,规律

周期表自左向右,金属性逐渐减小,非金属性逐渐增大自上而下,金属性逐渐增加,非金属性逐渐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