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言文,有个人看古书,但却因自己害村庄遭受大水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13:12:43
一篇文言文,有个人看古书,但却因自己害村庄遭受大水
找一篇文言文,但忘了标题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郑君独不奉诏.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郑君死孝文时.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

看古书学习文言文的具体方法?

要买那种带解析的古文!还有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因为有些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不同,实践出真知!

我看古书上有“鸿毛不起”的水,称为弱水,可为什么后来又用于“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呢,在红楼梦中好像还有阿~

弱水第一解“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比较易懂的意思是,很多的水,只要其中的一小部分.引申为,对于爱情,很多的女子当中只为1个女子.“弱水”的意思其实不是很清楚;但是整句话,就是说要对爱情专一.1、“任凭

高中课本有一篇文言文,大意是怀念妻子,妻子种了一棵树,现在树很茂盛,妻子却不在了.求这篇文言文的

归有光《项脊轩志》原文: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有没有什么骂人的话,不吐一个脏字的,但是却骂人很厉害的.或者文言文也可以,但要翻译一下.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贱则无敌.树不要皮,必死无疑,人不要脸,天下无敌.老师让我们不要乱仍垃圾,不然我早把你丢了.男人靠的住,母猪能上树!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打车去吧.只要你敢死,我就敢埋.你卖萌的话可以瞬

一道很难的奥数题说一个屋子有很多桌子,但却不知有多少人?如果3个人一桌,多2个人.如果5个人一桌,多4个人.如果7个人一

观察题目发现这个数是11的倍数,这个数加上1是3、5、7、9的公倍数即为5、7、9的公倍数5*7*9=315(从1开始代入带到4发现满足是11的倍数)315*4-1=11*114所以这个数为1254

古书没有标点,为什么卖的四大名著和古书都有标点呢

我国的古籍,一般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这给阅读带来极大的不便.其实远在汉代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创造了句号和逗号.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就有记载.《丶部》:“丶,有所绝止,而识之也.”这便是后代的逗号.《

我想学习文言文,学会了是用来看古书,我不知从何下手

先买本《古文观止》那种有注释,又有翻译的那种《古文观止》,用心思把它学上个三五遍,水平会有大升.或者你去买高中生的《语文知识高考必背》,那书把高中重要的文言文都集中在一起,包括诗词.诗词文不分家的嘛!

今天有日全食我这边虽然有太阳但却是灰蒙蒙的 后来才知道是日食 有墨镜看 但不过瘾 有哪位朋友真正看了 说说你们看的情景

起先是缺了一小口`慢慢的就缺的只剩一条线了`这时候天就暗下来了``不时还带着一阵小风``(话说我是在湖边看的.哈哈)然后围观的群众们开始欢呼``又是慢慢的``天慢慢亮了``再看`太阳就慢慢的复原的`刹

哪个网站可以看古书最好有原文和有白话翻译的 我要提高文言文水平

http://www.lxyz.net/xk/yw/wyw/lang1.htm只有很少古文,很多都是中学课本上有的,只有全文翻译,没有字词解释。http://hi.baidu.com/%D6%D0%D

古文注音看古人解释古书注释时,通常字后面会有注音,如果是“葹,商支反”,我知道是读shi1,但是如果是“服,叶蒲北反”,

“叶”指的是“叶(读协)音说”.由于汉语的不断发展,语音会随之渐渐发生变化,从六朝开始,当时的语音与《诗经》时代的读音已经发生了变化,人们渐渐发现《诗经》中的读音按当时的语音来读已经不押韵了,于是人们

有两个人同时来到了河边,都想过河,但却只有一条小船,而且小船只能载1个人,请问,他们能否都过河?

可以,因为他们同时来到河的两个岸边,一个划船过去,另一个就划船过来,这样两个人都能过河了.

描写雨的古文!必须是古文哦!比如在《诗经》,《春秋》啊等等这些文言文的古书上的才行!不用很多,但也是多多益善啊!看好!古

《诗经·国风·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尔雅》“久旱而雨曰甘霖,久雨不止曰愁霖,时雨澍生万物

古书有标点吗 古书分段落吗

没有的再问:为什么呢再问:那古人怎么样读书再答:书一般就是以竖的顺序读的,一排不足继续下一排,当要隔开句子时,就写在下一排,以方便看

对古书比较感兴趣,怎样快速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我的几点体会,供借鉴:一、由浅入深.你说的古书范围较广,但不论哪一方面的都要按照先易后难的程序.比如你对《史记》或史书有兴趣,可以先读其中的故事及译本,把其中的一些精彩段落熟读甚至背过,然后再去读整本